第1268頁
陸吾神轉身望向李玄都,拱手道:「大掌教,我們天上再會。」
話音落下,一道光柱自飛升台始,一直延伸至渺渺不可測的九天之上。
被光柱籠罩的陸吾神開始緩緩上升。
天幕上的五色雲霞愈發濃郁,其後有金光萬丈,給彩雲鑲嵌了一道耀眼的金邊。
道門眾人紛紛抬頭,仰望陸吾神飛升的壯觀景象。
天風呼嘯,雲霞縫隙間灑落的金光落在陸吾神的身上,讓他看起來好像整個人都在熊熊燃燒。
天地間的光明越來越盛,無數由純粹光明形成的「雪花」灑落人間。天空中的五色雲霞涌動翻滾,似是慶賀。
陸吾神的身形越來越高,最終消失在光明之中。
……
太平二年,在道門眾人的建議下,李玄都在玄都之中舉行了盛大的升座大典,向上天敬酒,祭告太上道祖和諸位先賢祖師,正式成為道門大掌教。
多年之後,李玄都被尊奉為道門的中興之祖,冠以「玄聖」名號,被稱作是中興之後的初代大掌教。
終章(二)
秦清稱帝之後,大荒北宮就冷清了許多,絕大多數人都跟隨秦清去了關內的帝京城,只剩下一部分老朽還留在此地。
用俗話來說,他們都是黃土埋了半截身子的老人,已經失去了對權力渴望,或者是失去了爭奪權力的精力,大多只想安度餘生,與其去帝京城勾心鬥角,耗儘自己的最後一點精力,倒不如留在這山明水秀之地,遠離紛爭,遠遠觀望那些年輕後輩們的興衰起伏。
整個太平元年,沒有足夠分量的大人物來到大荒北宮,因為那時候正忙著平定天下,許多事情還顧及不上。到了太平二年,天下大定,不僅是天下歸心,而且新政有條不紊地推行,卓見成效,雖然距離百姓安居樂業還有一段時間,但與一年前最大的不同是,百姓們的眼裡有了光,不再麻木不仁。
以前的時候,流民遍地,餓殍遍野,就好似一個人行於黑夜之中,四目望去,黑黑沉沉,伸手不見五指,不知前路在何方,不知何時才能天亮。如今仍舊行於黑夜,但已經可以看到天際盡頭的一抹魚肚白,這微弱的光尚且不足以照亮整個天地,卻足以照亮前行之路。
知道前路在何方,便有了希望。
有了希望,眼中便有了光。
這就像站在沙灘遙望海天一線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一艘帆船,已經看到了桅杆,帆船還會遠嗎?
到了這個時候,大玄朝廷終於可以稍稍緩一口氣了,可以騰出手來去做一些未竟之事。
比如說籌備大軍西征。
雖然如今大玄朝廷已經與金帳議和,但難保日後不會再起爭端,按照守江必先守淮的道理,想要抵禦金帳或者進攻金帳,必須要拿下西域,而且西域不同於軍力雄厚的金帳,三十六國一盤散沙,不足以抵擋中原大軍的兵鋒所指。
秦清打算用十年的時間來準備此事,等到新政推行完畢,中原也恢復元氣,正是國富民強之時,大軍出征,將西域納入版圖之中,使得中原與草原的攻守之勢異也。
到時候道門也會從旁協助,力求道門能夠真正一統,而且道門祖庭位於崑崙,想要將崑崙與中原緊密聯繫在一起,也必須打通西域的通道。
再有就是,了結一些前朝的舊事。
今天的大荒北宮來了幾位客人,這幾位客人輕裝簡行,沒有如何大的陣仗,為首之人卻是遼東三州的頭號權勢人物,遼東總督胡良。
如今新朝將前朝的臨時官職總督巡撫變為常設官職,並稱督撫,與總兵官和提督總兵官一同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原本的兩京一十九州,裁撤西京之後,只剩下十九州和直隸,共設二十位巡撫,三十六位總兵官、十二位提督軍務總兵官。其中九位陸路提督軍務總兵官,三位水路提督軍務總兵官。
在諸多封疆大吏之中,以總督為首,節制分管民政的巡撫和分管軍事的提督軍務總兵官,共有八人,分別是:直隸總督、遼東總督、江南總督、西北總督、秦中總督、蜀州總督、荊楚總督、嶺南總督。
遼東總督在八大總督中排名第二,畢竟遼東是大玄朝廷的龍興之地,僅次於直隸總督。以實權而論,也排名第三,僅次於節制東海水師的直隸總督和節制南海水師的江南總督。
不過讓大荒北宮眾人心驚的是,其他幾位客人的身份似乎不遜於身為遼東總督的胡良,最起碼在交談之間,並無卑和之態,而且看其穿著打扮,並不似朝廷中人,倒像是道門中人。
到了此時,許多大荒北宮的老人忽然想起一事,天寶八年的時候,還未登基稱帝的陛下曾經在大荒北宮中關押了一個囚犯,難道是為了此事來的?
很快便有了答案。
果然是為此事而來的。
早在秦清還未入關之前,胡良就曾掌管過大荒北宮,胡良成為遼東總督之後,仍舊掌握著大荒北宮的的樞機秘鑰,可以打開位於大荒北宮下方的萬淼洞天。
至於客人,的確是道門中人,曾經的偽仙,陳眠和納蘭絮。當他們親眼見到了玄都紫府現世和陸吾神飛升之後,徹底臣服道門,再無異心。
兩人這次奉了李玄都的命令,來到大荒北宮將謝雉提走。
當年的恩恩怨怨,到了如今,終於要做一個了斷。
話音落下,一道光柱自飛升台始,一直延伸至渺渺不可測的九天之上。
被光柱籠罩的陸吾神開始緩緩上升。
天幕上的五色雲霞愈發濃郁,其後有金光萬丈,給彩雲鑲嵌了一道耀眼的金邊。
道門眾人紛紛抬頭,仰望陸吾神飛升的壯觀景象。
天風呼嘯,雲霞縫隙間灑落的金光落在陸吾神的身上,讓他看起來好像整個人都在熊熊燃燒。
天地間的光明越來越盛,無數由純粹光明形成的「雪花」灑落人間。天空中的五色雲霞涌動翻滾,似是慶賀。
陸吾神的身形越來越高,最終消失在光明之中。
……
太平二年,在道門眾人的建議下,李玄都在玄都之中舉行了盛大的升座大典,向上天敬酒,祭告太上道祖和諸位先賢祖師,正式成為道門大掌教。
多年之後,李玄都被尊奉為道門的中興之祖,冠以「玄聖」名號,被稱作是中興之後的初代大掌教。
終章(二)
秦清稱帝之後,大荒北宮就冷清了許多,絕大多數人都跟隨秦清去了關內的帝京城,只剩下一部分老朽還留在此地。
用俗話來說,他們都是黃土埋了半截身子的老人,已經失去了對權力渴望,或者是失去了爭奪權力的精力,大多只想安度餘生,與其去帝京城勾心鬥角,耗儘自己的最後一點精力,倒不如留在這山明水秀之地,遠離紛爭,遠遠觀望那些年輕後輩們的興衰起伏。
整個太平元年,沒有足夠分量的大人物來到大荒北宮,因為那時候正忙著平定天下,許多事情還顧及不上。到了太平二年,天下大定,不僅是天下歸心,而且新政有條不紊地推行,卓見成效,雖然距離百姓安居樂業還有一段時間,但與一年前最大的不同是,百姓們的眼裡有了光,不再麻木不仁。
以前的時候,流民遍地,餓殍遍野,就好似一個人行於黑夜之中,四目望去,黑黑沉沉,伸手不見五指,不知前路在何方,不知何時才能天亮。如今仍舊行於黑夜,但已經可以看到天際盡頭的一抹魚肚白,這微弱的光尚且不足以照亮整個天地,卻足以照亮前行之路。
知道前路在何方,便有了希望。
有了希望,眼中便有了光。
這就像站在沙灘遙望海天一線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一艘帆船,已經看到了桅杆,帆船還會遠嗎?
到了這個時候,大玄朝廷終於可以稍稍緩一口氣了,可以騰出手來去做一些未竟之事。
比如說籌備大軍西征。
雖然如今大玄朝廷已經與金帳議和,但難保日後不會再起爭端,按照守江必先守淮的道理,想要抵禦金帳或者進攻金帳,必須要拿下西域,而且西域不同於軍力雄厚的金帳,三十六國一盤散沙,不足以抵擋中原大軍的兵鋒所指。
秦清打算用十年的時間來準備此事,等到新政推行完畢,中原也恢復元氣,正是國富民強之時,大軍出征,將西域納入版圖之中,使得中原與草原的攻守之勢異也。
到時候道門也會從旁協助,力求道門能夠真正一統,而且道門祖庭位於崑崙,想要將崑崙與中原緊密聯繫在一起,也必須打通西域的通道。
再有就是,了結一些前朝的舊事。
今天的大荒北宮來了幾位客人,這幾位客人輕裝簡行,沒有如何大的陣仗,為首之人卻是遼東三州的頭號權勢人物,遼東總督胡良。
如今新朝將前朝的臨時官職總督巡撫變為常設官職,並稱督撫,與總兵官和提督總兵官一同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原本的兩京一十九州,裁撤西京之後,只剩下十九州和直隸,共設二十位巡撫,三十六位總兵官、十二位提督軍務總兵官。其中九位陸路提督軍務總兵官,三位水路提督軍務總兵官。
在諸多封疆大吏之中,以總督為首,節制分管民政的巡撫和分管軍事的提督軍務總兵官,共有八人,分別是:直隸總督、遼東總督、江南總督、西北總督、秦中總督、蜀州總督、荊楚總督、嶺南總督。
遼東總督在八大總督中排名第二,畢竟遼東是大玄朝廷的龍興之地,僅次於直隸總督。以實權而論,也排名第三,僅次於節制東海水師的直隸總督和節制南海水師的江南總督。
不過讓大荒北宮眾人心驚的是,其他幾位客人的身份似乎不遜於身為遼東總督的胡良,最起碼在交談之間,並無卑和之態,而且看其穿著打扮,並不似朝廷中人,倒像是道門中人。
到了此時,許多大荒北宮的老人忽然想起一事,天寶八年的時候,還未登基稱帝的陛下曾經在大荒北宮中關押了一個囚犯,難道是為了此事來的?
很快便有了答案。
果然是為此事而來的。
早在秦清還未入關之前,胡良就曾掌管過大荒北宮,胡良成為遼東總督之後,仍舊掌握著大荒北宮的的樞機秘鑰,可以打開位於大荒北宮下方的萬淼洞天。
至於客人,的確是道門中人,曾經的偽仙,陳眠和納蘭絮。當他們親眼見到了玄都紫府現世和陸吾神飛升之後,徹底臣服道門,再無異心。
兩人這次奉了李玄都的命令,來到大荒北宮將謝雉提走。
當年的恩恩怨怨,到了如今,終於要做一個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