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就是白松他們膽子大,一般人,在看到二哥叫人的時候,就應該先報個警。白松此時也有些後悔,如果早點報警,孫杰也不會受傷。

  不一會兒,120的人來了,把孫杰抬上了救護車,白松等人也跟著去了。這12個嫌疑人被房隊等人帶走,一會兒直接送到刑偵支隊。

  到了醫院,醫生先給白松做了清創,接著打了破傷風疫苗。孫杰的X光片顯示,孫杰確實骨裂了,而且有嚴重開放性傷口,留在醫院住院。白松說服華東和王亮在這裡照顧一下孫杰,他打算回去,好好審訊一下這幾個人。

  這個案子非常簡單,「二哥」的行為可以算上尋釁滋事,而且聚眾鬥毆。

  聚眾鬥毆這個罪名,關鍵點不全在「眾」上面,「聚」的過程也十分重要,「二哥」搖人來的時候,就屬於「聚的過程。」聚眾鬥毆罪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與者罪過比較重,其他的一般參與者處罰略輕。

  首要分子當然是「二哥」,兩個打手和幾個動手比較狠的,屬於積極參與者。後邊良心發現、看熱鬧的這些人,可能就不會入刑。當然,這是白松的推論,具體的情況,還要看分局法制部門怎麼定,更要看法院如何判決。

  事實上,很多吹得很厲害的所謂社會人,並沒什麼了不起的水平,「二哥」到了公安局嚇得啥也不敢說,倒是那兩個打手,是兩名前科劣跡成員,現在為了這麼點錢又鋌而走險,到了公安局就老老實實的坦白。

  打架用的鐵棍,都是來自於穿著邋遢的那個人手裡,他是做廢品回收的小販。

  廢品回收……白松突然想到了什麼。

  第六十章 重要線索

  回到刑警隊,白松身上的傷還很疼。從警一個月,受傷兩次了……

  聚眾鬥毆案,一般都是派出所直接管轄,這裡是新莊派出所管轄範圍內,確切地說,刑偵支隊所在的區域,也是新莊派出所管轄範圍內。

  所里的辦案區沒有這麼大,幾個小嘍嘍接到了所里,在刑偵支隊的這幾個都算是主犯,派出所也派人過來進行訊問,白鬆了解了這個情況以後,跟周隊說了一聲,就去了新莊派出所。

  這起單獨的聚眾鬥毆案件,白松等人並不能算作「警察」,而屬於被害人,是不能參與案件辦理的,需要迴避。從這個角度來說,九河橋派出所也需要迴避,孫杰、王華東、王亮所在的三個單位,都需要迴避。

  有人不理解,這種情況為什麼不是襲警案件呢?

  當然不是。警察是一個職業,是國家的象徵,警察不是一個終身性的身份。民警並不比普通人高等。高等的是國家、國徽、警徽、制服。襲警為什麼比打普通人處罰重?因為你打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國家的代表。

  所以說,警察在不執行職務,在下班以後,就沒有這個特殊的身份,如果此時與人互毆,那麼毆打的人並不算是妨害公務,也不算是襲警,只能算作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

  當然,即便是下了班,民警發現違法犯罪情況,上前阻止,亮明警察身份,如果還有人過來打警察,那麼依然算是襲警、妨害公務或者阻礙執行職務。但是,這裡有個需要解釋的事情,如何算是亮明警察身份?一般來說,一是穿制服,只要身穿警察制服,就可以算是亮明身份,二是出示人民警察證。

  問題就是這裡,白松等四人,都是見習民警,都沒有人民警察證……人民警察證必須是結束一年見習期才會有,孫杰這種研究生也一樣。

  因此這種情況,自稱自己是警察,沒用的,人家根本不會信。再者說,我國即便是目前,依舊沒有襲警罪這個罪名,隨著刑法修正案對警察權益的保護,目前襲警,只要是動手了,就能構成妨害公務罪,觸犯刑法。而辱罵警察,也構成阻礙執行職務,可以治安拘留,也就是行政拘留。

  白松之所以要來所里一趟,第一就是要配合派出所民警製作筆錄。白松是本案的被害人,需要配合製作筆錄。二是白松想順便問問這個做廢品回收的人一些事情。

  現在的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時警察去問這些人一些事情,肯定都是搖頭不知道。但是現在被抓了,有些話就可能說的很痛快了。

  穿著邋遢的這個人,叫王剛,是九河區郊區的一家廢品收購的老闆。其實,做廢品收購的人並不是沒錢,相反,王剛的收入比起白松應該都差不了太多。但是王剛膽子很小,認識了「二哥」以後,基本上就算是驚為天人,平時大事小情唯「二哥」馬首是瞻。這次也是被「二哥」拉來湊人數,但是說到要搶錢、打人,他可是萬萬不敢。

  如果有一天,有人叫你去幫忙打架,不用你動手,僅僅是站腳助威,你去不去?當然不能去!

  如果這些人把人打死了,站腳助威的,一樣要判刑。所以不該湊的熱鬧不要去湊,長輩的話可不是說著玩的。

  王剛第一次進公安局,基本上都快嚇死了,警察問什麼就說什麼,就差給警察跪下了。這也難怪,就連「二哥」那種不入流的貨色都能嚇得他那麼懼怕,犯了錯看到警察,他沒尿褲子就算不錯了。

  白松有些話要問王剛,但是卻必須迴避,這是規定。被人取完筆錄以後,白松還是決定給周隊打了電話。

  白松的想法很簡單,這些收廢品的,其實也有著自己的圈子和人脈。現在城市社會,並不像農村,收廢品的去家家戶戶收,很多收廢品的,他們都有一大堆固定的、非固定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純粹拾荒者,有的是各個小區喊著收廢品的人,也有的是一些大的超市、工廠、工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