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祂認為,『死』,就是消滅生命的一切意義,即便還活著,也不過是行屍走肉的虛無。

  祂認為,『死』,其實是雙向的,生命或許恆久的存在,但舊日的世界卻早已死去,並不再復還。

  那便是自星塵中誕生,死去又復生了無數次的生命,所能給出的答案。

  在輝煌壯麗,被無數光輝和熱量充斥的宇宙初期,中子和質子都還沒有聚合的年代中,初始的宇宙中閃耀著遠比如今超新星還要絢麗萬億倍的光,宣告一切的創造,『生』的開端。

  而這光在熵的箭頭下急速冷卻,夸克漿凝聚為中子質子,最終化作了無盡的重氫分子雲。

  也即是,最初的『星塵』。

  最初誕生的,乃是氫元素……而大量分子雲聚合坍塌所形成的,便是宇宙中最初可以被稱之為恆星的事物。

  分子雲坍塌聚合,會釋放聚變的熱,而當釋放的能量可以與其質量帶來的引力坍塌過程穩定對抗時,初代恆星由此誕生,並隨著分子雲的不斷坍塌,持續地釋放可怖的能量。

  但因為氫的非極特殊性,想要通過能級躍遷的輻射釋放能量效率非常低,為了與這不斷積蓄的能量對抗,只能依靠更大的質量來穩定,故而初代恆星質量普遍極大,而且壽命極短。

  所以,最初的超新星爆發和黑洞,以及在宇宙幅度下,不斷擴散的『星塵雲』便誕生了。

  生命,只要在穩定,可以自我複製,自我擴散,產生演化的環境就能誕生。

  無論是恆星,氣態巨星,近日行星,遠日行星,亦或是漆黑的塵埃中,只要有符合條件,生命就可以誕生。

  於是在宇宙的一隅,在初代恆星消散殆盡,龐大的星系團級巨引源黑洞攪動天海,無窮負熵擴散的時候,有源自於星塵的生命誕生。

  最為原始的生命,看上去似乎就和只會自動複製自我的元胞自動機並無不同,但是它的確誕生,並在高靈環境下具備了智慧。

  正因為開靈是一個真隨機的過程,所以在無盡的負熵洪流中,無盡的星塵生命也就誕生了。

  很難說明那是一段什麼樣的日子,星塵生命之間互相吞噬,互相聯合,甚至發展出了近似於封建奴隸制度的社會結構,絕大部分依靠電磁波和靈力進行交流和儲存信息的星塵生命,體感時間遠比人類快成千上萬倍,他們甚至在超新星洪流不怎麼頻繁的灼熱區域,建立起了近乎於國家的聯合統治社會。

  但是這畢竟是宇宙之初,隨著宇宙的膨脹擴散,星辰生命賴以生存的環境開始消散,高熱的星間塵埃開始冷卻,新生代的恆星誕生——因為許多次超新星爆炸,宇宙中的元素數量與種類多了起來,光輻射的可能性變多,恆星無需超大質量也可以維持穩定。

  故而反過來說,許多大體型的星塵生命,在這個逐漸變得寒冷起來的宇宙冰河時代,感覺十分不適。

  他們開始因為能級躍遷釋放能量的效率變高,進而逐漸變得寒冷起來,而寒冷的本質,也即是能量流失,將會造成星辰生命的『坍塌』。

  為此,祂們只能不斷地拋棄自己的質量,拋去自己星塵之軀中留存的記憶,留存的那些歷史。

  某種情況來說,這其實是一種自殺,飲鴆止渴罷了。

  可他們卻不得不這麼做。

  但即便如此,在愈發死寂寒冷的宇宙中,絕大部分星塵生命都消散,死去。

  祂們或是因為從未思考過生死的差異,故而覺得不適就自我解體,或許是的確無法適應現在的宇宙環境,被凍死在了真空中。

  但無論如何,這些最初的等離子生命體的確幾近於滅絕。

  除卻一個質量剛剛好,恰好形成了一顆穩定恆星的星塵生命除外。

  或許並不僅僅只有祂,但對於那時沒有超時空通訊手段的星塵生命而言,祂們已經無法互相交流,這對雙方而言,對方就幾近於不存在。

  而在成為恆星的最初的那一段時間,這星塵生命其實沒有多少感想,但祂比誰都清楚胡亂地動用力量的結果,打破平衡等同於自殺,故而便陷入沉寂,自封大部分意識,維持星體形態的穩定。

  在這過程中,祂逐漸摸索出了一種可靠的,可以保持自己恆星之體的情況下,操控一部分力量的方法。

  祂卻不清楚,這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修法』,一種『傳承』,一種延續自己的方法,可以增加同類的知識。

  一種,最初的『道法傳承』。

  故而,被銘刻於宇宙之中,無盡的靈氣本質內。

  不朽,由此誕生。

  而祂並不知道這點。

  總之,相較於其他那些自然恆星,作為有生命的星體,祂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環繞他隕星的穩定行星系環境,更適合生命的誕生。

  而這樣穩定的時光,剎那便是數億年。

  在恆星周邊徘徊的離散星塵,最終凝聚成了一顆顆星球,而相較於最初宇宙動盪的環境,即便是有著無數地質運動,岩石星球的環境也算得上是非常穩定怡人。

  於恆星的注視下,生命出現。

  然後又毀滅。

  在恆星漫長的注視下,因高靈而出現的各種生命,因為星球動盪的地質運動毀滅又出現,上一代生命的屍骸,甚至可以變成下一代生命的原材料。

  這樣的輪迴,重複了千百次也不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