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不但如此,軍需廠的幾個領導還認真討論起了要不要給兩人帶薪上課。
這個提議甚至已經通過,但是被上級領導打回來了,只問了一句話:「要是這幾年裡持續發工資,能不能保證這兩個同志畢業之後能回來繼續工作?」
這當然是沒有人敢保證的。
這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卻也成為軍需廠初代班子成員最後悔的一個決定。
一直到很多年後,這一批老人都退了休,每年聚會的時候還時常討論起曾經的這兩個年輕人來。
「要是當初答應給小聶跟小蘇兩個人帶薪讀大學,他們兩個都是重感情的,說不準最後真的就回來了,你看他們兩後來做出的成績,咱們這軍需廠也許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吧?」
「早知如此,我就出面去擔保了!」
「唉,是金子去哪裡都會發光,他們兩一走,沒有小蘇盯著跟德國公司那邊聯繫,軍需廠里生產產品的更新疊代速度都越來越慢,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別的省市來我們這裡學習,後來都淪落到我們出去學習了。」
「還有小聶,小聶在的時候,技術部有個質檢小組,每個月都總結生產線上遇到的問題,時時改進,又能給工人們提供指導,按但凡從我們廠里出去的產品,基本都沒有不合格的,誰用了不夸啊?他一走,沒半年那個質檢小組就形同虛設了,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大幅下降,唉……」
「得了,也別說了,就算人回來了,咱們這尊小廟也留不住大佛!最後還是會走,這種人才,哪裡不搶著要?就算外頭搶不動,上面要調人走,我們攔得住嗎?」
第68章
蘇淨禾入學之後, 很快成為了外語系裡老師們最喜歡徵用的學生。
她基礎功打得紮實,口語、文書樣樣來得,為人機變又仔細, 遇到特殊情況, 甚至可以直接代替老師去上課。
這個時候的外語人才很多都是為外事工作崗位培養人才, 一旦遇到有什麼忙不開的外事工作, 組織也會從學校里抽調老師去幫忙, 蘇淨禾被帶去幾次之後, 人就在上面掛了號,有時候她沒去,還經常被人問起來:「你們那個學生,姓蘇的,英語、法語都頂好的那個,這次怎麼沒見著她?」
老師們被問得煩了,剛開始還解釋那是學生要上課, 後來乾脆次次都把人帶上,反正以她的水平, 上不上課成績不會出什麼問題。
除了蘇淨禾, 聶正崖也沒能跟普通的學生一樣長時間地待在校園裡。
昭明大學的機械系, 從來都是理論與實踐並重,很多時候老師在學校乃至工廠的實驗室里給學生們上課,有幾次工廠實地課程當中, 聶正崖提出了生產線上存在的問題,甚至還給出改進方案之後,聯合定點的工廠就看上了這個人,隔三差五借走去幫忙。
畢竟是合作工廠,雙方合作的地方, 學校老師也不相因為這些小事太不給面子,一來二去,居然導致聶正崖經常不是在這個廠里,就是在那個廠里。
他的理論基礎打得好,從小在這物理、機械上面就極有天賦,在軍需廠籌備組裡工作的時候,也積攢了不少經驗。
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帶著工作經驗來學校學習的,可像聶正崖一樣,理論技術精通,還能毫無阻礙看懂外國文獻資料的學生卻並不多。
昭明大學的學生從來都是香餑餑,聶正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剛開始還是跟著老師一起去工廠里跟技術專家們研究問題,後來在老師忙得脫不開身的時候,直接自己領隊帶著同學下工廠。
蘇淨禾跟聶正崖兩人都忙於學業跟老師交代的任務,本來以為大學期間能有不少閒暇時間在一起,結果明明都在一個學校里,一星期居然最多能見兩三次面,跟在籌備組的時候比起來,壓根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他們兩個本來也不是愛黏膩的人,平常相處起來還是跟以前一樣,把舒服自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以一年下來,只覺得感情越發深厚。
入學的第二年,昭明大學例行畢業舞會的前幾天,蘇淨禾難得提前結束了一個老師布置的課題工作,剛整理完材料交上去,就被老師叫住了。
對方笑眯眯的:「小蘇,馬上大二了,你對學業有沒有什麼想法啊?」
蘇淨禾剛剛從一堆夾雜著各種語言的文獻資料里抽身出來,一下子有些發懵。
老師笑著說:「學校出台了一項新政策,鑑於現在大學生水平層次不齊,為了解決著中國困境,在校生可以直接報考研究生,你不如來報考我的吧?」
蘇淨禾還沒來得及反應,門口一個路過的老師正好聽到了,立刻停住了腳步,走進來說:「好你個老楊,居然敢在這裡暗度陳倉!之前大家說好的一起公平爭取,你這是在走歪門邪道啊!」
又轉頭對蘇淨禾說:「別理你楊老師,在校生可以報考研究生這個事情是真的,但是不用去考她的,你擅長英文、俄語、法語,難道不是跟我的研究方向更匹配?」
楊老師頓時生氣地站了起來:「什麼更匹配!你這個老古板的研究方法,早就不適應現實了!現在要學術聯繫實際,把理論知識全面應用起來,小蘇應該跟我往商務方向走才對!」
又對蘇淨禾說:「雖然是報考,但是我已經收到了風,這回不要求進行筆試,只要統一面試就可以,如果報考我們商務方向的研究生,你到時候直接過來報導就好……」
這個提議甚至已經通過,但是被上級領導打回來了,只問了一句話:「要是這幾年裡持續發工資,能不能保證這兩個同志畢業之後能回來繼續工作?」
這當然是沒有人敢保證的。
這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卻也成為軍需廠初代班子成員最後悔的一個決定。
一直到很多年後,這一批老人都退了休,每年聚會的時候還時常討論起曾經的這兩個年輕人來。
「要是當初答應給小聶跟小蘇兩個人帶薪讀大學,他們兩個都是重感情的,說不準最後真的就回來了,你看他們兩後來做出的成績,咱們這軍需廠也許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吧?」
「早知如此,我就出面去擔保了!」
「唉,是金子去哪裡都會發光,他們兩一走,沒有小蘇盯著跟德國公司那邊聯繫,軍需廠里生產產品的更新疊代速度都越來越慢,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別的省市來我們這裡學習,後來都淪落到我們出去學習了。」
「還有小聶,小聶在的時候,技術部有個質檢小組,每個月都總結生產線上遇到的問題,時時改進,又能給工人們提供指導,按但凡從我們廠里出去的產品,基本都沒有不合格的,誰用了不夸啊?他一走,沒半年那個質檢小組就形同虛設了,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大幅下降,唉……」
「得了,也別說了,就算人回來了,咱們這尊小廟也留不住大佛!最後還是會走,這種人才,哪裡不搶著要?就算外頭搶不動,上面要調人走,我們攔得住嗎?」
第68章
蘇淨禾入學之後, 很快成為了外語系裡老師們最喜歡徵用的學生。
她基礎功打得紮實,口語、文書樣樣來得,為人機變又仔細, 遇到特殊情況, 甚至可以直接代替老師去上課。
這個時候的外語人才很多都是為外事工作崗位培養人才, 一旦遇到有什麼忙不開的外事工作, 組織也會從學校里抽調老師去幫忙, 蘇淨禾被帶去幾次之後, 人就在上面掛了號,有時候她沒去,還經常被人問起來:「你們那個學生,姓蘇的,英語、法語都頂好的那個,這次怎麼沒見著她?」
老師們被問得煩了,剛開始還解釋那是學生要上課, 後來乾脆次次都把人帶上,反正以她的水平, 上不上課成績不會出什麼問題。
除了蘇淨禾, 聶正崖也沒能跟普通的學生一樣長時間地待在校園裡。
昭明大學的機械系, 從來都是理論與實踐並重,很多時候老師在學校乃至工廠的實驗室里給學生們上課,有幾次工廠實地課程當中, 聶正崖提出了生產線上存在的問題,甚至還給出改進方案之後,聯合定點的工廠就看上了這個人,隔三差五借走去幫忙。
畢竟是合作工廠,雙方合作的地方, 學校老師也不相因為這些小事太不給面子,一來二去,居然導致聶正崖經常不是在這個廠里,就是在那個廠里。
他的理論基礎打得好,從小在這物理、機械上面就極有天賦,在軍需廠籌備組裡工作的時候,也積攢了不少經驗。
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帶著工作經驗來學校學習的,可像聶正崖一樣,理論技術精通,還能毫無阻礙看懂外國文獻資料的學生卻並不多。
昭明大學的學生從來都是香餑餑,聶正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剛開始還是跟著老師一起去工廠里跟技術專家們研究問題,後來在老師忙得脫不開身的時候,直接自己領隊帶著同學下工廠。
蘇淨禾跟聶正崖兩人都忙於學業跟老師交代的任務,本來以為大學期間能有不少閒暇時間在一起,結果明明都在一個學校里,一星期居然最多能見兩三次面,跟在籌備組的時候比起來,壓根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他們兩個本來也不是愛黏膩的人,平常相處起來還是跟以前一樣,把舒服自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以一年下來,只覺得感情越發深厚。
入學的第二年,昭明大學例行畢業舞會的前幾天,蘇淨禾難得提前結束了一個老師布置的課題工作,剛整理完材料交上去,就被老師叫住了。
對方笑眯眯的:「小蘇,馬上大二了,你對學業有沒有什麼想法啊?」
蘇淨禾剛剛從一堆夾雜著各種語言的文獻資料里抽身出來,一下子有些發懵。
老師笑著說:「學校出台了一項新政策,鑑於現在大學生水平層次不齊,為了解決著中國困境,在校生可以直接報考研究生,你不如來報考我的吧?」
蘇淨禾還沒來得及反應,門口一個路過的老師正好聽到了,立刻停住了腳步,走進來說:「好你個老楊,居然敢在這裡暗度陳倉!之前大家說好的一起公平爭取,你這是在走歪門邪道啊!」
又轉頭對蘇淨禾說:「別理你楊老師,在校生可以報考研究生這個事情是真的,但是不用去考她的,你擅長英文、俄語、法語,難道不是跟我的研究方向更匹配?」
楊老師頓時生氣地站了起來:「什麼更匹配!你這個老古板的研究方法,早就不適應現實了!現在要學術聯繫實際,把理論知識全面應用起來,小蘇應該跟我往商務方向走才對!」
又對蘇淨禾說:「雖然是報考,但是我已經收到了風,這回不要求進行筆試,只要統一面試就可以,如果報考我們商務方向的研究生,你到時候直接過來報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