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妮雅嘆了口氣:「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發展得跟他們一樣好。」

  蘇淨禾鄭重地點了點頭:「用不了多久的。」

  兩個德國公司派過來的專家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蘇淨禾安排了一個英文流利的男同志住在他們隔壁,要是遇到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解答。

  等到籌備組的領導們從京里回來的時候,整個生產線的設備組裝已經有了雛形。

  蘇淨禾沒花多少時間就跟貝法處熟了,又過了小半個月,諾德也跟她成了朋友,剛到來時始終黑著的一張臉,也變得天天都帶著笑容出出進進。

  他後來私下跟蘇淨禾透露,自己是因為在總公司的派系鬥爭中站錯了隊,才被發配到了中國。

  「他們都說這裡的人又落後又野蠻,吃動物的內臟、爪子,工廠里條件差,工人還都是不能溝通的蠢蛋。」說起自己的偏見,諾德的一張白臉都紅了,「我來了才發現,都是胡說八道!這裡的條件雖然差了一點,可是人都又熱情又善良,還勤奮聰明,做事也非常仔細認真,真希望讓他們親眼來看看,才會知道自己以前究竟犯了多大的錯誤!」

  「我以前去英國、法國的工廠里也做過技術指導,他們什麼都指望我們去教,也不會主動過來學習,一天只上五個鐘頭的班,光是組裝新機器,都用了半個月,可你們從上到下,不單是技術工人,哪怕是普通工人,也對這次引進的新生產線有很深入的了解。」

  蘇淨禾自然知道這些話里不乏善意的謊言。

  比如諾德他們公司賣給英國、法國的,無疑是最先進的生產線,而賣給他們的,則是已經被淘汰的生產線。

  而工廠里的工人們之所以能完全做到對諾德、貝法他們的指令,把機器以最快的速度組裝起來,又對新的生產線相對熟悉,完全是聶正崖在所有設備配件上都標了數字,並且對工人們多次培訓的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英國、法國公司對技術指導不上心,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生產技術也在同樣的水平,就算將來專家走了,也能自己解決。

  而國內卻沒有這樣的條件。

  諾德是機電雙通的專家,貝法雖然弱一點,在機械方面也拿得出手。

  新生產線是通過繼電器來操作控制系統,相對簡單,複雜的是工藝和配方。

  蘇淨禾就跟聶正崖兩個人打配合,聯合所有翻譯組的成員,帶上廠里的專家、技術人員,一起拉著諾德、貝法兩個人給他們上小課。

  合同上專家指導的時間其實只簽了八個月,可到了時間之後,在大家的努力下,諾德、貝法兩人硬生生拖到了十一個月,才依依不捨地走了。

  臨別的時候,諾德已經學會了啃雞爪,自己做鴨血粉絲湯,也早就不用飯堂給他單獨準備什麼麵包果醬牛奶了,不但如此,早上去搶豆漿油條的時候,他跑得比誰都快,吃起螺螄粉來,還會要求打飯的阿姨多放一份酸筍。

  同期軍區一共新建了四個廠,引進了九條生產線,其他三個廠或多或少都出了問題,甚至有些到了最後,生產線也沒有完全搭建好,唯有軍需廠籌備組負責的這一個把生產線全部都搭建起來了,生產出來的產品全線達到了所有的指標要求,而從來意見多多的外國專家,對當地的工作讚不絕口。

  諾德和貝法走後的第二天,蘇淨禾與聶正崖就被軍需廠的領導先後找去談話,分別升了兩級跟三級,還推薦他們去參加小範圍的高考。

  「考得上考不上都不要緊,如果考上了,畢業之後照舊分配回我們這裡,如果考不上,我就給你單獨寫轉正申請。」

  領導笑呵呵地對蘇淨禾說。

  第67章

  這幾年裡, 雖然一直有恢復高考的風聲,但是並沒有真正落地實行,學生入學只能通過爭取工農兵推薦名額, 部分高校會要求進行能力測試, 再決定是否同意入學, 有些院校則不會對學生能力做任何要求。

  這些學生畢業之後, 會回到推薦他們入學的單位或者公社繼續工作, 不再由學校進行分配。

  籌備組推薦他們進入的是一所軍屬大學, 蘇淨禾將進入中文系,聶正崖則是數學系。

  「上回二區的領導看到小蘇你的報告稿,覺得這個女同志素質很高,有心要培養你,讓你將來去做二區文秘,這才特地給你安排了中文系,這可是最搶手的專業!」

  籌備組的領導給透了個底。

  「小聶這邊, 我們的想法是,等他畢業回來直接就進入技術組。」

  蘇淨禾並不怎麼想要去做文秘, 誠然文秘的發展前景很大, 又經常出現在領導身邊, 很容易就會得到往上晉升的機會,可對於個人的行為束縛也更嚴格。

  比起文秘,她更願意去跟做實際的項目, 類似譬如之前的外訪團的翻譯,甚至後續做接待,都能通過個人的努力,做出實際的效果。

  而文秘的個人風格往往都會被藏匿起來。

  她把自己的想法跟聶正崖說了。

  「……現在籌備組的生產線都已經上了軌道,如果畢業之後回來, 除了日常的行政工作,公文撰寫肯定會占很大一部分……」

  聶正崖幾乎沒有怎麼想,就說道:「那我們都不要去了,把這次機會讓給組裡其他同志。」

  他對物理、機電專業更感興趣,也並不覺得數學專業能助力自己將來做技術研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