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她說完這一句,只覺得渾身都發熱,只是一雙眼睛亮亮的,仰頭看著聶正崖:「所以就算被他們說出去也不要緊……」
第65章
最後那一頓飯還是沒有來得及吃成。
德國方面一份電報拍過來, 說因為總公司的工作安排,專家隊的到來會提前兩天,總籌備組裡幾個主要負責人這個時候都還在京中開會, 得知之後, 倉促之間根本來不及回來, 只好把事情統統都委託給了聶正崖來辦。
電話里的領導急得聲音都啞了:「錢已經給了, 要是他們不肯好好教, 我們都分辨不出來, 也拿那些專家沒辦法!小聶,你一定統籌要做好接待工作,提供最好的條件,不能讓他們挑我們的毛病!」
「上回貴省的清江市引進外國生產線,聽說外國專家的意見很大,也不知道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那條生產線一直都達不到一半的最高產能, 我們這回堅決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一天之內,又是電話, 又是電報, 來來回回輪了好幾次。
能拿主意的領導都不在, 又遇到這麼重要的工作,籌備組上下都有些六神無主,害怕把事情搞砸了, 最後大家一起吃不了兜著走。
蘇淨禾從前看到過不少七八十年代引進外國新技術、生產線的例子,都是花了大代價,最後成效平平。
這個時候中國整體基礎確實比較差,到這個發展中國家來進行生產線、技術對接,對於那些外國專家來說, 可想而知並不是什麼好差事,往往都是被迫而來。
他們本來心裡就堵著一口氣,一到工廠里,看簡陋的廠房、沒有高樓大廈的城市,甚至吃的東西很多都不合口味,多多少少會覺得雪上加霜。
這種心態固然不對,會導致他們在工作、教授的時候漫不經心、態度惡劣,可說大道理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相反,如果據理力爭,還會讓這些外國專家惱羞成怒。
這個時候,聰明的做法最好就是以柔克剛。
生產線從組裝到就位,正常生產,按合同簽署的來說,需要專家組在這裡待八個月。
時間這麼長,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好好想辦法,哪裡就掰轉不過來了?
如果是往常領導們在,自己說話自然沒人聽,可現在管事的換成了聶正崖,雖然只是暫時的,卻也能做主好幾天。
既然能使上力,蘇淨禾就不願意乾等著,而是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跟聶正崖說了。
「你的意思是說先拆開配件?」聶正崖問道。
蘇淨禾點了點頭:「最好先讓我們的專家、技術工人對那些配件、零件先熟悉了解,不要出現到時候找一個東西半天找不到到的情況,還有進行確認,廠房,大小、規格符不符合新生產線的安裝、運作要求……」
聶正崖聽得很認真,還拿筆一一記了下來,半晌才道:「這不好是很好辦,得協調各個部門、條線一起出力……」
蘇淨禾點了點頭:「可是這能省很多力,是效率最高的做法,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生產線搭建起來。」
這個年代引進新生產線,很多時候新的設備、配件已經送到,可國內的工廠生怕弄壞了裡面的精密零件,造成重大損失,連拆都不敢拆。
有些拆了,也是小心翼翼地按照原樣放著,之感圍著打轉轉,看個熱鬧。
等到外國的專家——說是專家,其實往往只是技術員,來了之後,就會發現中方這也不懂,那也不懂,溝通還經常有障礙,自然會造成許多問題。
甚至出現過,引進方早早就新建了廠房,結果沒有預留號位置,有些設備運不進去,只好把牆給拆了的情況。
跟數十年後不同,現在還是賣方市場,落後就要挨打,雖然責任說不好誰該承擔更多,外國工廠沒有提前強調各種細節,是他們的疏忽,而中方作為弱勢購買者,在維護自己利益方面,實在沒有經驗,也是造成吃虧的原因。
聶正崖並沒有聽過就算,他很快去往各個車間、廠房、辦公室走了一趟,回來之後,特地問蘇淨禾道:「我把接待工作交給你,可以嗎?」
他原本一直只管翻譯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然不知道其他部門的進度,現在得到授權,統管接待工作,籌備組上下都要聽他安排,聽蘇淨禾說完之後,各處巡看一圈,才發現問題不是一般的大。
從德國運過來的生產器械,果然如同蘇淨禾所說的一樣,都還原原本本,原箱未拆地擺在倉庫里。
別說普通工人了,就是技術工人,對他們翻譯組辛苦翻譯出來的資料,也多數都只是收到了,並沒有怎麼認真去學習,更別說掌握其中的知識了。
聶正崖自然沒有資格,也不可能去責怪誰,他所能做的只是趁著德國專家還沒到的時候,儘快讓籌備組裡的技術人員、工人熟悉新生產線的各種按鍵、構架。
除此之外,上上下下還有無數需要協調的事情等著他辦。
蘇淨禾很快答應下來。
她前世在學校的時候,經常被抽調去各種論壇、國際會議幫忙接待外賓,可謂駕輕就熟,一點都不緊張。
接到工作之後,蘇淨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電報去往德國公司,要來了對方派來專家的具體信息。
她的電報寫得非常詳細,包括來人有幾個,性別、年齡、家庭背景、飲食忌諱、宗教忌諱等等。
第65章
最後那一頓飯還是沒有來得及吃成。
德國方面一份電報拍過來, 說因為總公司的工作安排,專家隊的到來會提前兩天,總籌備組裡幾個主要負責人這個時候都還在京中開會, 得知之後, 倉促之間根本來不及回來, 只好把事情統統都委託給了聶正崖來辦。
電話里的領導急得聲音都啞了:「錢已經給了, 要是他們不肯好好教, 我們都分辨不出來, 也拿那些專家沒辦法!小聶,你一定統籌要做好接待工作,提供最好的條件,不能讓他們挑我們的毛病!」
「上回貴省的清江市引進外國生產線,聽說外國專家的意見很大,也不知道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那條生產線一直都達不到一半的最高產能, 我們這回堅決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一天之內,又是電話, 又是電報, 來來回回輪了好幾次。
能拿主意的領導都不在, 又遇到這麼重要的工作,籌備組上下都有些六神無主,害怕把事情搞砸了, 最後大家一起吃不了兜著走。
蘇淨禾從前看到過不少七八十年代引進外國新技術、生產線的例子,都是花了大代價,最後成效平平。
這個時候中國整體基礎確實比較差,到這個發展中國家來進行生產線、技術對接,對於那些外國專家來說, 可想而知並不是什麼好差事,往往都是被迫而來。
他們本來心裡就堵著一口氣,一到工廠里,看簡陋的廠房、沒有高樓大廈的城市,甚至吃的東西很多都不合口味,多多少少會覺得雪上加霜。
這種心態固然不對,會導致他們在工作、教授的時候漫不經心、態度惡劣,可說大道理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相反,如果據理力爭,還會讓這些外國專家惱羞成怒。
這個時候,聰明的做法最好就是以柔克剛。
生產線從組裝到就位,正常生產,按合同簽署的來說,需要專家組在這裡待八個月。
時間這麼長,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好好想辦法,哪裡就掰轉不過來了?
如果是往常領導們在,自己說話自然沒人聽,可現在管事的換成了聶正崖,雖然只是暫時的,卻也能做主好幾天。
既然能使上力,蘇淨禾就不願意乾等著,而是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跟聶正崖說了。
「你的意思是說先拆開配件?」聶正崖問道。
蘇淨禾點了點頭:「最好先讓我們的專家、技術工人對那些配件、零件先熟悉了解,不要出現到時候找一個東西半天找不到到的情況,還有進行確認,廠房,大小、規格符不符合新生產線的安裝、運作要求……」
聶正崖聽得很認真,還拿筆一一記了下來,半晌才道:「這不好是很好辦,得協調各個部門、條線一起出力……」
蘇淨禾點了點頭:「可是這能省很多力,是效率最高的做法,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生產線搭建起來。」
這個年代引進新生產線,很多時候新的設備、配件已經送到,可國內的工廠生怕弄壞了裡面的精密零件,造成重大損失,連拆都不敢拆。
有些拆了,也是小心翼翼地按照原樣放著,之感圍著打轉轉,看個熱鬧。
等到外國的專家——說是專家,其實往往只是技術員,來了之後,就會發現中方這也不懂,那也不懂,溝通還經常有障礙,自然會造成許多問題。
甚至出現過,引進方早早就新建了廠房,結果沒有預留號位置,有些設備運不進去,只好把牆給拆了的情況。
跟數十年後不同,現在還是賣方市場,落後就要挨打,雖然責任說不好誰該承擔更多,外國工廠沒有提前強調各種細節,是他們的疏忽,而中方作為弱勢購買者,在維護自己利益方面,實在沒有經驗,也是造成吃虧的原因。
聶正崖並沒有聽過就算,他很快去往各個車間、廠房、辦公室走了一趟,回來之後,特地問蘇淨禾道:「我把接待工作交給你,可以嗎?」
他原本一直只管翻譯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然不知道其他部門的進度,現在得到授權,統管接待工作,籌備組上下都要聽他安排,聽蘇淨禾說完之後,各處巡看一圈,才發現問題不是一般的大。
從德國運過來的生產器械,果然如同蘇淨禾所說的一樣,都還原原本本,原箱未拆地擺在倉庫里。
別說普通工人了,就是技術工人,對他們翻譯組辛苦翻譯出來的資料,也多數都只是收到了,並沒有怎麼認真去學習,更別說掌握其中的知識了。
聶正崖自然沒有資格,也不可能去責怪誰,他所能做的只是趁著德國專家還沒到的時候,儘快讓籌備組裡的技術人員、工人熟悉新生產線的各種按鍵、構架。
除此之外,上上下下還有無數需要協調的事情等著他辦。
蘇淨禾很快答應下來。
她前世在學校的時候,經常被抽調去各種論壇、國際會議幫忙接待外賓,可謂駕輕就熟,一點都不緊張。
接到工作之後,蘇淨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電報去往德國公司,要來了對方派來專家的具體信息。
她的電報寫得非常詳細,包括來人有幾個,性別、年齡、家庭背景、飲食忌諱、宗教忌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