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果是鄧喜先將人帶到。雲歸一見了人就問,「你可能與添平通消息?」
讓鄧喜尋小廝,讓雲定尋添平,其實都只為了將消息通去向尋那兒。之所以一件事兩樣吩咐,不過是為了多一重保險。
小廝猶豫著點頭,「許是可以。因著宮裡眼下戒衛森嚴,小的也不敢打包票。
這話倒是實誠。瞧這小廝也不算多好使,添平卻讓這小廝上雲府傳消息,想來也是形勢嚴峻,饒是向尋手眼通天,眼下被拘禁在東宮裡,也得束手束腳。
「添平沒有再告知你別的事情?」雲歸盯著小廝問道。
小廝有些慌亂起來,「不是小的不願說,只是添平公公有吩咐,在雲大公子拿出好法子前,不必要說。」
雲歸忍不住有些心煩氣躁。昨夜裡,他以為自己能察覺這小廝是向尋的人,已算是足夠鎮靜。如今看來,還是有所漏失!
若是昨兒就察覺了這小廝有所隱瞞,將這小廝所知,都逼問出來,是否能更早想出法子來?又或是想出來的法子能更好?
也不知向尋打的什麼主意。何謂他未有拿出好法子,就不必多說?
「法子我自是有的,只是你不盡說,這法子也就不夠周全,甚至會弄巧成拙。
」雲歸冷聲道。
小廝一怔,支支吾吾,「雲大公子何不……何不先把法子說一說?」
「我父親與太子眼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心裡的焦急不比你深重?若非事情關己,我何必費時多問你?我一心為救父親,如何能害太子?也只有太子好,我父親才能脫身而出。」雲歸也存了一些試探的心思。
要是這小廝說不出個子丑演卯,他還真不放心,直接將自己所謀一一告知。
小廝掙扎半晌,到底道,「添平公公說,若是雲大公子能想出法子來,就將皇長子受傷一事並非苦肉計告知雲大公子。再讓雲大公子將這事合計合計,也好使法子更周全。」
雲歸幾乎忍不住冷笑,「太子打得好主意。既要我替他賣命,還要遮遮掩掩,一點兒不願虧本,生怕得不了法子卻讓我得了消息,只救我父親不救他?」
他如何不明白向尋何以特地吩咐?不過是怕他知道得越清楚,狀況掌握得越明白,就能想個法子避開救他,卻能將父親和樓桓之保全。好個精打細算的太子殿下
I
先是讓威遠侯府的小廝傳消息給他,若他未有察覺小廝實則是他的人,也就罷了。便是察覺了,也是告知一點兒,藏著一點兒,好讓他不明就裡,想的法子自然也是先把太子洗清嫌疑,再把雲鏘和樓桓之撈出來。
若是他昨兒就知曉,向尋確定向臨受傷一事,並非向臨故意施為,那他可以直接找上劉少悟,與之談條件,暫且與向臨合作,先把雲鏘和樓桓之保出來。而如今他已然謀定一切,當真要放棄先前所定,轉而去尋劉少悟?
雲歸到底決定按原先計劃行事。思慮了一整夜的謀劃,到底比臨時改意,更讓他有把握些。也不至於耗費更多時間。
眼下皇帝老病,皇長子受傷,皇太子又受了拘禁,既然事情非皇長子所為,那必定兇手另有其人。
若是太子也因皇帝厭棄而「病重」,又有母親找愛嚼事兒的夫人,去宗室世家裡,傳各樣真假參半的消息,何愁無法弄虛作假?那幕後之人當真可以沉得住氣,不再次出手?
若這第一步可成,接下來也就好辦多了。
想起將這計劃告知母親時,母親半晌都未有言語的情景,心裡又有些悶堵。
在未有確定此事非向臨所做之時,他自然一個不能錯漏,為著周全,必是要做一場讓諸皇子除向尋外,都有嫌疑的栽贓嫁禍。
只有把一池水攪混,也才有可乘之機。此計確實大逆不道。即便無意皇位,卻有謀朝篡位之嫌,亦不利於大靖安固。
母親一時無法接受,也是他早有預料的。所幸母親最後到底同意了。
恰巧此時也不需廣撒網了,只需按著原計劃的太子「重病」,引蛇出洞,倒省事許多。
第12章 算計人心
過去兩曰。
市井坊間皆有皇帝偏愛皇長子,疑心太子並將太子重重罰了一事的傳聞。好些受惠於太子的百姓憤憤不平,待得太子因受罰重病不起的消息再傳來時,民心已傾太子,而非皇帝。
太子病在東宮,皇帝莫說親去探看,便是太醫也不曾許派。只大半日陪在大皇子身邊,噓寒問暖,做足了慈父姿態。
便是皇長子受傷,太子可疑,到底未有真憑實據,皇帝卻是問也不曾問,直接將人拘禁東宮,更要就此廢太子,將儲位賜與皇長子。
朝廷重臣為免動盪,不願皇帝隨意廢太子,皇帝卻是不分青紅皂白,訓斥一眾重臣,更安與「結黨營私」之名,將重臣們拘於宮中,後又直接投入大牢,連三司會審也無。
連番作為,讓其他尚且安好的朝臣戰戰兢兢,讓安危堪憂的大臣家眷夜不能寐,更有文人士子,口誅筆伐,聯寫白身諫書,為太子和受拘重臣說話。
當這些事兒傳到皇帝耳中時,皇帝又是震怒,直指太子狼子野心,必有異心,不若如何有這許多人為太子說話?
怒急攻心的皇帝不顧太子病重,直接派人抓太子去跪祠堂。此消息一出,又是世人譁然。皇帝大半輩子勤政愛民得的「英明」二字,竟要在晚年時,將近毀於一旦。
讓鄧喜尋小廝,讓雲定尋添平,其實都只為了將消息通去向尋那兒。之所以一件事兩樣吩咐,不過是為了多一重保險。
小廝猶豫著點頭,「許是可以。因著宮裡眼下戒衛森嚴,小的也不敢打包票。
這話倒是實誠。瞧這小廝也不算多好使,添平卻讓這小廝上雲府傳消息,想來也是形勢嚴峻,饒是向尋手眼通天,眼下被拘禁在東宮裡,也得束手束腳。
「添平沒有再告知你別的事情?」雲歸盯著小廝問道。
小廝有些慌亂起來,「不是小的不願說,只是添平公公有吩咐,在雲大公子拿出好法子前,不必要說。」
雲歸忍不住有些心煩氣躁。昨夜裡,他以為自己能察覺這小廝是向尋的人,已算是足夠鎮靜。如今看來,還是有所漏失!
若是昨兒就察覺了這小廝有所隱瞞,將這小廝所知,都逼問出來,是否能更早想出法子來?又或是想出來的法子能更好?
也不知向尋打的什麼主意。何謂他未有拿出好法子,就不必多說?
「法子我自是有的,只是你不盡說,這法子也就不夠周全,甚至會弄巧成拙。
」雲歸冷聲道。
小廝一怔,支支吾吾,「雲大公子何不……何不先把法子說一說?」
「我父親與太子眼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心裡的焦急不比你深重?若非事情關己,我何必費時多問你?我一心為救父親,如何能害太子?也只有太子好,我父親才能脫身而出。」雲歸也存了一些試探的心思。
要是這小廝說不出個子丑演卯,他還真不放心,直接將自己所謀一一告知。
小廝掙扎半晌,到底道,「添平公公說,若是雲大公子能想出法子來,就將皇長子受傷一事並非苦肉計告知雲大公子。再讓雲大公子將這事合計合計,也好使法子更周全。」
雲歸幾乎忍不住冷笑,「太子打得好主意。既要我替他賣命,還要遮遮掩掩,一點兒不願虧本,生怕得不了法子卻讓我得了消息,只救我父親不救他?」
他如何不明白向尋何以特地吩咐?不過是怕他知道得越清楚,狀況掌握得越明白,就能想個法子避開救他,卻能將父親和樓桓之保全。好個精打細算的太子殿下
I
先是讓威遠侯府的小廝傳消息給他,若他未有察覺小廝實則是他的人,也就罷了。便是察覺了,也是告知一點兒,藏著一點兒,好讓他不明就裡,想的法子自然也是先把太子洗清嫌疑,再把雲鏘和樓桓之撈出來。
若是他昨兒就知曉,向尋確定向臨受傷一事,並非向臨故意施為,那他可以直接找上劉少悟,與之談條件,暫且與向臨合作,先把雲鏘和樓桓之保出來。而如今他已然謀定一切,當真要放棄先前所定,轉而去尋劉少悟?
雲歸到底決定按原先計劃行事。思慮了一整夜的謀劃,到底比臨時改意,更讓他有把握些。也不至於耗費更多時間。
眼下皇帝老病,皇長子受傷,皇太子又受了拘禁,既然事情非皇長子所為,那必定兇手另有其人。
若是太子也因皇帝厭棄而「病重」,又有母親找愛嚼事兒的夫人,去宗室世家裡,傳各樣真假參半的消息,何愁無法弄虛作假?那幕後之人當真可以沉得住氣,不再次出手?
若這第一步可成,接下來也就好辦多了。
想起將這計劃告知母親時,母親半晌都未有言語的情景,心裡又有些悶堵。
在未有確定此事非向臨所做之時,他自然一個不能錯漏,為著周全,必是要做一場讓諸皇子除向尋外,都有嫌疑的栽贓嫁禍。
只有把一池水攪混,也才有可乘之機。此計確實大逆不道。即便無意皇位,卻有謀朝篡位之嫌,亦不利於大靖安固。
母親一時無法接受,也是他早有預料的。所幸母親最後到底同意了。
恰巧此時也不需廣撒網了,只需按著原計劃的太子「重病」,引蛇出洞,倒省事許多。
第12章 算計人心
過去兩曰。
市井坊間皆有皇帝偏愛皇長子,疑心太子並將太子重重罰了一事的傳聞。好些受惠於太子的百姓憤憤不平,待得太子因受罰重病不起的消息再傳來時,民心已傾太子,而非皇帝。
太子病在東宮,皇帝莫說親去探看,便是太醫也不曾許派。只大半日陪在大皇子身邊,噓寒問暖,做足了慈父姿態。
便是皇長子受傷,太子可疑,到底未有真憑實據,皇帝卻是問也不曾問,直接將人拘禁東宮,更要就此廢太子,將儲位賜與皇長子。
朝廷重臣為免動盪,不願皇帝隨意廢太子,皇帝卻是不分青紅皂白,訓斥一眾重臣,更安與「結黨營私」之名,將重臣們拘於宮中,後又直接投入大牢,連三司會審也無。
連番作為,讓其他尚且安好的朝臣戰戰兢兢,讓安危堪憂的大臣家眷夜不能寐,更有文人士子,口誅筆伐,聯寫白身諫書,為太子和受拘重臣說話。
當這些事兒傳到皇帝耳中時,皇帝又是震怒,直指太子狼子野心,必有異心,不若如何有這許多人為太子說話?
怒急攻心的皇帝不顧太子病重,直接派人抓太子去跪祠堂。此消息一出,又是世人譁然。皇帝大半輩子勤政愛民得的「英明」二字,竟要在晚年時,將近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