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頁
……
【1332年x月x日對於人造蟲洞,我似乎有了那麼一點體會,希望我的想法沒有錯……】
……
【1340年x月x日我借著工作的機會,接觸了一些東籬國頂尖的科學家。他們的一些話讓我很受啟發,我將它們全部記錄了下來……】
【1345年x月x日 ……我以後可能沒法再來這個地方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我所收集到、學習到的一切。希望能為後來者提供一些幫助……】
……
【1495年x月x日我是徐秋亞。這是我寫下的第一份記錄。我成功喚醒了火種……】
【火種很可愛。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現有技術更新它的系統。東籬聯盟的發展很快,他們也已進入人工智慧領域了。】
【1639年x月x日 ……我試著修復了聯絡器。它亮起來了。另一個時空里,會有人收到我們的信息嗎?】
【1670年x月x日 ……奈何本人資質愚鈍,縱入寶窟,難堪大用。所能為者,不過時時看顧而已。且以吾身,守此寶窟,待後人來尋,以傳星火。】
【1762年x月x日這一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第72號人造蟲洞連通到了另一顆星球上!火種帶回了從未見過的土壤樣本!這一次的研究思路是對的!!!】
——再接下去,1790、1882……
不同的人名、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行文方式……
像是接力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這些電子冊上,一遍一遍地喚醒休眠的火種,一天又一天地在這裡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
這些記錄者到來的間隔不定。有的在前任停筆的十幾年後就能找來這裡,有的則要相隔一百多年,他們來之前的時空也很混亂,有的在蘇涼之前,有的在蘇涼之後。
——但不論相隔多久,不論所在的這個他鄉世界是如何動盪變化、文明交替,他們的想法都是超乎尋常的統一。
有能力的,就繼續前人的研究,尋找回家的路;無法進行研究的,就看顧這裡,小心翼翼地守護,將一點希望與火種,代代相傳。
有些人為了更好地研究,將一部分成果傳遞了出去,與外界的思維與科技碰撞。那個改變了整個星際格局的發明,人造空間門,正是因此而來。
最後一份記錄,停留在近一百年前。正是這位記錄者,動用自己的資源,在位于禁區的入口後面,又修上了一條長長的迷宮,用來篩選進入者。
而將基地入口從東籬本星搬到禁區內的,則是他之前的一位記錄者。當時,「東籬」已經從一個國家的名字變為了一個星球的符號,且整個星球正陷入嚴重的氣候危機,海平面在不斷上升。他擔心前人留下的入口和基地遭到破壞,於是將二者都進行了遷移,基地被他搬到了已經用人造蟲洞連通的無人星球上,而入口,則改到了禁區內。
……為了延續前人留下的線索模式,他之後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設法將那片禁區與「南山」這個名字畫上等號……
從結果上來說,倒也不能算是不成功。
不過他顯然沒預料到,就在他死後不久,東籬就順利解決了氣候問題,並利用「空間門」等技術,正式開啟了「星際大融合」時代。
——之後那名記錄者就不是東籬人。他來自其他的星球,為了「東籬」這個名字千里迢迢而來。在順利通過前人的提示找到這個基地後,他深感這地方藏得還是不夠安全,遂又加了一層隧道迷宮。
不僅如此,他還改動了基地的能源供應裝置,升級了聯絡器與火種,使它們不用再依靠休眠來維持「壽命」。也是他,在臨終前給火種布置了新的任務,讓它定期用聯絡設備向外發送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從記述內容來看,這位記錄者,也正是「言靈直播戰」——或者說,是「言靈交流戰」的重要推進者之一。
【我為這個世界,搭出了一個文明交流的舞台。】他在日誌中寫道,【可誰都不知道,我最大的願望,是有朝一日,來自我故鄉的文明、文化,也能站到這個舞台上,驕傲地對告訴這個世界,我存在,且已到來。】
「……」
在他的記錄之後,這些日誌,才算是真正結束。
蘇涼久久地凝視著最後的文字,深深吐出口氣,將手裡的電子冊放了下來。
雙腳傳來發麻的感覺,她這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良久。她抬起頭來,正對上林暖擔憂的目光,跟著便輕輕搖了搖頭,示意自己沒事。
「火種。」她再次轉向機器人,單膝跪在地上,「請再告訴我,你啟動聯絡器,是為了什麼?」
「觀眾朋友說,是為了讓『故鄉』聽見。」火種緩緩道,「觀眾朋友說,通過聯絡器發出的信號,會以加密的形式,在宇宙里漂流。如果運氣好的話,其中某一條,就能被『故鄉』捕捉到。」
「……這樣。」蘇涼看了眼一旁的操作面板,「但直到今天,都沒有回覆,是嗎?」
「是的。」火種眨了眨像素眼,「如果有回覆,火種能聽見。」
「好的,火種。」蘇涼抬手在它的頂端拍了拍,一旁林暖見了,不由自主地直起了身子。蘇涼毫無所覺,只對著火種道:「那如果有回覆了,你能告訴我嗎?」
「能。」火種答得很利索,「如果你在火種的可聯繫範圍內,火種可以將信息傳遞給你。」
【1332年x月x日對於人造蟲洞,我似乎有了那麼一點體會,希望我的想法沒有錯……】
……
【1340年x月x日我借著工作的機會,接觸了一些東籬國頂尖的科學家。他們的一些話讓我很受啟發,我將它們全部記錄了下來……】
【1345年x月x日 ……我以後可能沒法再來這個地方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我所收集到、學習到的一切。希望能為後來者提供一些幫助……】
……
【1495年x月x日我是徐秋亞。這是我寫下的第一份記錄。我成功喚醒了火種……】
【火種很可愛。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現有技術更新它的系統。東籬聯盟的發展很快,他們也已進入人工智慧領域了。】
【1639年x月x日 ……我試著修復了聯絡器。它亮起來了。另一個時空里,會有人收到我們的信息嗎?】
【1670年x月x日 ……奈何本人資質愚鈍,縱入寶窟,難堪大用。所能為者,不過時時看顧而已。且以吾身,守此寶窟,待後人來尋,以傳星火。】
【1762年x月x日這一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第72號人造蟲洞連通到了另一顆星球上!火種帶回了從未見過的土壤樣本!這一次的研究思路是對的!!!】
——再接下去,1790、1882……
不同的人名、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行文方式……
像是接力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這些電子冊上,一遍一遍地喚醒休眠的火種,一天又一天地在這裡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
這些記錄者到來的間隔不定。有的在前任停筆的十幾年後就能找來這裡,有的則要相隔一百多年,他們來之前的時空也很混亂,有的在蘇涼之前,有的在蘇涼之後。
——但不論相隔多久,不論所在的這個他鄉世界是如何動盪變化、文明交替,他們的想法都是超乎尋常的統一。
有能力的,就繼續前人的研究,尋找回家的路;無法進行研究的,就看顧這裡,小心翼翼地守護,將一點希望與火種,代代相傳。
有些人為了更好地研究,將一部分成果傳遞了出去,與外界的思維與科技碰撞。那個改變了整個星際格局的發明,人造空間門,正是因此而來。
最後一份記錄,停留在近一百年前。正是這位記錄者,動用自己的資源,在位于禁區的入口後面,又修上了一條長長的迷宮,用來篩選進入者。
而將基地入口從東籬本星搬到禁區內的,則是他之前的一位記錄者。當時,「東籬」已經從一個國家的名字變為了一個星球的符號,且整個星球正陷入嚴重的氣候危機,海平面在不斷上升。他擔心前人留下的入口和基地遭到破壞,於是將二者都進行了遷移,基地被他搬到了已經用人造蟲洞連通的無人星球上,而入口,則改到了禁區內。
……為了延續前人留下的線索模式,他之後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設法將那片禁區與「南山」這個名字畫上等號……
從結果上來說,倒也不能算是不成功。
不過他顯然沒預料到,就在他死後不久,東籬就順利解決了氣候問題,並利用「空間門」等技術,正式開啟了「星際大融合」時代。
——之後那名記錄者就不是東籬人。他來自其他的星球,為了「東籬」這個名字千里迢迢而來。在順利通過前人的提示找到這個基地後,他深感這地方藏得還是不夠安全,遂又加了一層隧道迷宮。
不僅如此,他還改動了基地的能源供應裝置,升級了聯絡器與火種,使它們不用再依靠休眠來維持「壽命」。也是他,在臨終前給火種布置了新的任務,讓它定期用聯絡設備向外發送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從記述內容來看,這位記錄者,也正是「言靈直播戰」——或者說,是「言靈交流戰」的重要推進者之一。
【我為這個世界,搭出了一個文明交流的舞台。】他在日誌中寫道,【可誰都不知道,我最大的願望,是有朝一日,來自我故鄉的文明、文化,也能站到這個舞台上,驕傲地對告訴這個世界,我存在,且已到來。】
「……」
在他的記錄之後,這些日誌,才算是真正結束。
蘇涼久久地凝視著最後的文字,深深吐出口氣,將手裡的電子冊放了下來。
雙腳傳來發麻的感覺,她這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良久。她抬起頭來,正對上林暖擔憂的目光,跟著便輕輕搖了搖頭,示意自己沒事。
「火種。」她再次轉向機器人,單膝跪在地上,「請再告訴我,你啟動聯絡器,是為了什麼?」
「觀眾朋友說,是為了讓『故鄉』聽見。」火種緩緩道,「觀眾朋友說,通過聯絡器發出的信號,會以加密的形式,在宇宙里漂流。如果運氣好的話,其中某一條,就能被『故鄉』捕捉到。」
「……這樣。」蘇涼看了眼一旁的操作面板,「但直到今天,都沒有回覆,是嗎?」
「是的。」火種眨了眨像素眼,「如果有回覆,火種能聽見。」
「好的,火種。」蘇涼抬手在它的頂端拍了拍,一旁林暖見了,不由自主地直起了身子。蘇涼毫無所覺,只對著火種道:「那如果有回覆了,你能告訴我嗎?」
「能。」火種答得很利索,「如果你在火種的可聯繫範圍內,火種可以將信息傳遞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