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皇上神情舒緩,頗有認同之意,一雙鳳目滿是驕傲,半晌提起狼毫,在紙上寫了一個「長」字。
又把「長」劃掉,寫「太」字於其上,「皇長孫,改為皇太孫如何?」
——
三貝勒監工的旨意雖沒有明令下達,工部官員心中明鏡似的,私底下一傳播,朝臣便有了數。
乍然聽去很是違和,仔細一打聽,乃是皇長孫殿下的力薦。事實上多的是人眼熱,這樣好的侄兒,放眼四周,那是打燈籠都找不著!
但他們不敢眼熱,誰叫小爺生在天家?皇上的心尖尖,他們也沒膽子撬牆角啊。
除了老王爺們酸上一酸,三爺收穫了數不盡的羨慕。鍾粹宮中,送走前來嘮嗑的宜妃,榮妃面上的笑仍舊沒有消失,眼尾褶痕依稀可見:「聽說宜妃常和毓慶宮往來,依本宮看,咱們也不能落於人後。」
如今局勢明朗,那個位置,胤祉摸到不過是妄想。既如此,何不為了兒孫多多考慮?與新皇親近的兄弟叔伯,地位哪是他人可比!
眼見著老九身負重任,老八一躍而起,榮妃也急。禮部地位雖然尊崇,除了選秀祭典,其餘的不過閒差,胤祉看書也就罷了,成日練勞什子畫,從前清查國庫的時候比不上眾位兄弟,日後哪裡能行?
修路這差,即便苦了些、累了些,只要不出大錯,那就是白送的功勞,弘晏願意舉薦胤祉,榮妃心裡說不出的感激。
恰逢三爺前來問安,鼻尖沾了點灰跡,說起鏟土的事,榮妃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向來平和的眼眸瞪得老大,幾乎要向宜妃訓兒子的時候看齊,「你十三弟多大?你多大?鏟個幾斤就累了,丟的豈不是額娘的臉?!」
三爺:「……」
額娘,久坐衙門的文職,好像不能和天天練武的弟弟比。
榮妃又是憂心,又是來氣,「虧得你還是皇阿哥,簡直不食人間煙火,要是監工說苦喊累,本宮饒不了你!!」
三爺:「……」
——
三爺被成功蓋上「身嬌體弱」的標籤,心裡頭很是鬱悶,另一邊,假期告罄的太子同樣覺得鬱悶。
從今天起,他和保成紡紗機這個名號再也繞不開。加速生產不夠,還要把它推向千家萬戶,從前在江南還不覺得,如今日日面對媳婦,實在有些抹不開臉。
不由給罪魁禍首弘晏又記了一比,直至下衙回宮,又忽然聽聞三爺修路的消息。叫兒子到他跟前來,太子沒有問別的,佯裝無事地提起鏟土:「可有帶三叔前去?」
弘晏瞅他一眼,慢吞吞地喊口號:「要修路,先鏟土。」
太子:「……」
心裡頭有些平衡了。
他幽幽地想,元寶有汗阿瑪寵著的底氣,孤卻早已不是他的小棉襖。他們兄弟幾個,誰都得輪到,不過早晚而已。
三日假期一晃而過,轉眼就是上學的日子。
即便弘晏習慣了早起,還是被外頭黑沉沉的天色一驚,扭頭一看,他爹已經穿戴整齊,龍章鳳姿神采奕奕。
弘晏沉默一瞬,喚了聲:「阿瑪。」
「嗯?」
弘晏真心實意:「今天的你極其英俊。」
太子:「……孤說過,沒有保成牌水泥。」
弘晏:「……」
與弘晏一道去往無逸齋的,還有三個小伴讀,作詩小天才楊柏,赫舍里家的善恆,瓜爾佳家的靈川。
其中楊柏最大,善恆最小,因著拐賣被救的經歷,還有家裡頭的叮囑,善恆亦步亦趨跟在表哥身旁,撲閃撲閃的漂亮眼睛滿是崇拜。那信服的模樣讓弘晏恍惚有種錯覺,他讓善恆往東善恆不敢往西,他讓善恆放火燒山,那把火定然燒得又快又准,絕不會燒到河裡去。
身為武將家的孩子,靈川生得眉目端正,比同齡人高上一截,據說從三歲開始習武,風裡雨里,不論寒暑。弘晏不禁肅然起敬,一看就是幹大事的將軍預備役,這樣的人才,他怎麼能夠放過?
楊柏,老熟人了,自從跟著皇長孫殿下討債,歷經多次三觀重組,早已不是原先文采斐然書呆子的模樣——他升華了。又有幕僚父親、恩師王士禛的言傳身教,為人處世進步了不止一點,至少弘晏想要寫詩贈納蘭大人的時候,他能遞上一支筆。
都是鍾靈毓秀的好孩子,一顆紅心向長孫,師傅們很是滿意。進宮之前,他們的進度都與弘晏等同,今日正式開始第一堂課程,由鈕鈷祿氏的族長,滿文師傅阿靈阿教授。
這是給鈕鈷祿家一個恩典,作為未來的帝王師,榮恩如何也少不了。能夠在無逸齋見到舅舅,十阿哥高興地睡著了,九阿哥替十弟高興一陣子,繼而細細地琢磨起來。
近來九爺很是怨念。十二十三撬牆角不說,他盼著大侄子和他一道讀書,哪想除了晨讀,整個上午沒有和弘晏說話的機會,因為他們進度不同。
跑去和老爺子說學滿文,會不會被棍棒打死?
思及下場,九爺慫了。還有圍繞大侄子身旁的伴讀,左右護法似的跟著,尤其赫舍里家那個萬分可愛的小孩,簡直就像依戀母雞的小雞仔,想到此處,不由戳了戳旁邊,「老十啊。」
十阿哥打著盹兒驀然驚醒,就聽九哥小聲問:「那個善恆,是不是有哪裡不對?」
胤俄:「……」
胤俄睡眼惺忪,認真回答:「他今年六歲。」
又把「長」劃掉,寫「太」字於其上,「皇長孫,改為皇太孫如何?」
——
三貝勒監工的旨意雖沒有明令下達,工部官員心中明鏡似的,私底下一傳播,朝臣便有了數。
乍然聽去很是違和,仔細一打聽,乃是皇長孫殿下的力薦。事實上多的是人眼熱,這樣好的侄兒,放眼四周,那是打燈籠都找不著!
但他們不敢眼熱,誰叫小爺生在天家?皇上的心尖尖,他們也沒膽子撬牆角啊。
除了老王爺們酸上一酸,三爺收穫了數不盡的羨慕。鍾粹宮中,送走前來嘮嗑的宜妃,榮妃面上的笑仍舊沒有消失,眼尾褶痕依稀可見:「聽說宜妃常和毓慶宮往來,依本宮看,咱們也不能落於人後。」
如今局勢明朗,那個位置,胤祉摸到不過是妄想。既如此,何不為了兒孫多多考慮?與新皇親近的兄弟叔伯,地位哪是他人可比!
眼見著老九身負重任,老八一躍而起,榮妃也急。禮部地位雖然尊崇,除了選秀祭典,其餘的不過閒差,胤祉看書也就罷了,成日練勞什子畫,從前清查國庫的時候比不上眾位兄弟,日後哪裡能行?
修路這差,即便苦了些、累了些,只要不出大錯,那就是白送的功勞,弘晏願意舉薦胤祉,榮妃心裡說不出的感激。
恰逢三爺前來問安,鼻尖沾了點灰跡,說起鏟土的事,榮妃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向來平和的眼眸瞪得老大,幾乎要向宜妃訓兒子的時候看齊,「你十三弟多大?你多大?鏟個幾斤就累了,丟的豈不是額娘的臉?!」
三爺:「……」
額娘,久坐衙門的文職,好像不能和天天練武的弟弟比。
榮妃又是憂心,又是來氣,「虧得你還是皇阿哥,簡直不食人間煙火,要是監工說苦喊累,本宮饒不了你!!」
三爺:「……」
——
三爺被成功蓋上「身嬌體弱」的標籤,心裡頭很是鬱悶,另一邊,假期告罄的太子同樣覺得鬱悶。
從今天起,他和保成紡紗機這個名號再也繞不開。加速生產不夠,還要把它推向千家萬戶,從前在江南還不覺得,如今日日面對媳婦,實在有些抹不開臉。
不由給罪魁禍首弘晏又記了一比,直至下衙回宮,又忽然聽聞三爺修路的消息。叫兒子到他跟前來,太子沒有問別的,佯裝無事地提起鏟土:「可有帶三叔前去?」
弘晏瞅他一眼,慢吞吞地喊口號:「要修路,先鏟土。」
太子:「……」
心裡頭有些平衡了。
他幽幽地想,元寶有汗阿瑪寵著的底氣,孤卻早已不是他的小棉襖。他們兄弟幾個,誰都得輪到,不過早晚而已。
三日假期一晃而過,轉眼就是上學的日子。
即便弘晏習慣了早起,還是被外頭黑沉沉的天色一驚,扭頭一看,他爹已經穿戴整齊,龍章鳳姿神采奕奕。
弘晏沉默一瞬,喚了聲:「阿瑪。」
「嗯?」
弘晏真心實意:「今天的你極其英俊。」
太子:「……孤說過,沒有保成牌水泥。」
弘晏:「……」
與弘晏一道去往無逸齋的,還有三個小伴讀,作詩小天才楊柏,赫舍里家的善恆,瓜爾佳家的靈川。
其中楊柏最大,善恆最小,因著拐賣被救的經歷,還有家裡頭的叮囑,善恆亦步亦趨跟在表哥身旁,撲閃撲閃的漂亮眼睛滿是崇拜。那信服的模樣讓弘晏恍惚有種錯覺,他讓善恆往東善恆不敢往西,他讓善恆放火燒山,那把火定然燒得又快又准,絕不會燒到河裡去。
身為武將家的孩子,靈川生得眉目端正,比同齡人高上一截,據說從三歲開始習武,風裡雨里,不論寒暑。弘晏不禁肅然起敬,一看就是幹大事的將軍預備役,這樣的人才,他怎麼能夠放過?
楊柏,老熟人了,自從跟著皇長孫殿下討債,歷經多次三觀重組,早已不是原先文采斐然書呆子的模樣——他升華了。又有幕僚父親、恩師王士禛的言傳身教,為人處世進步了不止一點,至少弘晏想要寫詩贈納蘭大人的時候,他能遞上一支筆。
都是鍾靈毓秀的好孩子,一顆紅心向長孫,師傅們很是滿意。進宮之前,他們的進度都與弘晏等同,今日正式開始第一堂課程,由鈕鈷祿氏的族長,滿文師傅阿靈阿教授。
這是給鈕鈷祿家一個恩典,作為未來的帝王師,榮恩如何也少不了。能夠在無逸齋見到舅舅,十阿哥高興地睡著了,九阿哥替十弟高興一陣子,繼而細細地琢磨起來。
近來九爺很是怨念。十二十三撬牆角不說,他盼著大侄子和他一道讀書,哪想除了晨讀,整個上午沒有和弘晏說話的機會,因為他們進度不同。
跑去和老爺子說學滿文,會不會被棍棒打死?
思及下場,九爺慫了。還有圍繞大侄子身旁的伴讀,左右護法似的跟著,尤其赫舍里家那個萬分可愛的小孩,簡直就像依戀母雞的小雞仔,想到此處,不由戳了戳旁邊,「老十啊。」
十阿哥打著盹兒驀然驚醒,就聽九哥小聲問:「那個善恆,是不是有哪裡不對?」
胤俄:「……」
胤俄睡眼惺忪,認真回答:「他今年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