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別院伺候的一聽,火急火燎趕緊上報,李德全:「……」
李德全叫來盯梢的小太監問清楚,繼而氣笑了,重重一敲他的腦殼,「你個榆木疙瘩!」
李大總管組織一會語言,向皇上提起這事。一陣寂靜過後,皇上眉梢緩緩上揚,頭也不抬地道:「有這閒心,就讓他們鏟。」
說著,皇上還覺得挺欣慰。
吃苦鍛鍊心智,與養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胤裪這是終於想明白了,小小年紀參悟什麼佛法?
沒的感化了元寶,朕找列祖列宗哭去?
——
七爺八爺春風得意,四爺一個人便孤單地凸顯出來。
他琢磨著回京後,自去大哥府上一趟,走一走捷徑,畢竟膝下還是單薄了些。再有個嫡子幫襯弘暉也好,多個人子承父業;再有個嫡女,他定放在心尖里疼,還同二哥家的元曦年紀相仿,自小能玩到一處去。
這一年來風雲驟涌,歷經的事兒太多太多,四爺不論是心性,還是手腕都不可同日而語。儘管心裡想著壯陽藥的事兒,面上沉穩有度,半點不顯,直至十二十三幫弘晏鏟土的大新聞傳入耳中,他神色一滯。
這回四爺卻沒有吃醋,慢慢陷入沉思,是什麼時候開始,他們這些皇阿哥學著養豬,紡織,鏟土,而不是聚會,策馬,品茶?
八爺也是神色一滯,回過味來,終於明白太子那副模樣是為何。
二哥……難不成也親自動手了?
繼保成紡紗機後,又有個新的神物?
針鋒相對的知己二人沒有察覺十二弟暗搓搓挖牆腳的小心思。他們皆是心念一動,卻沒時間查探個究竟,因著第二日一早,一應行囊收拾完畢,聖駕自杭州府啟程,浩浩蕩蕩返回京中。
弘晏不忘打包近來剷出的成果,寶貝似的看著他們,還親自上手,哼哧哼哧搬進堆放雜物的馬車裡。見再也沒有什麼遺漏的,弘晏邁著短腿擠上太子行駕,散熱似的呼出一口氣,轉眼就見他爹盤腿而坐,手裡捧著一本地方志,語調悠然地問:
「怎的不叫十二叔十三叔幫你搬?」
對於元寶吸引叔伯的能力,太子爺已然見怪不怪。一次性吸來兩個還是頭一回,還是他親自向皇上要來的條件,想到此處不由五味雜陳。
胤裪胤祥竟想著積極鏟土,孤的兒子真是罪惡深重。
弘晏一聽這語氣,滿含深意,好似暗暗影射著什麼,他趕忙正襟危坐,認真回答:「軟飯不可取,勞動最光榮。」
太子:「……」
軟飯這個詞兒搓成細細的一條線,鑽入胤礽耳朵里。太子狐疑地望他一眼,沒發現什麼端倪,半晌翻過一頁,含笑道:「晌午還要讀書。」
習慣高強度學習生涯的弘晏面不改色:「知道了,阿瑪。」
——
回程多是陸路,加上春闈陸續而開,皇上為巡查各地,祭拜孔廟,足足花有一個月時間,於四月下旬回駕紫禁城。
皇上指定宗室與皇阿哥出城迎接,各宮娘娘以及皇子福晉候在太后處,翹首以待傳話太監的消息。八福晉與良嬪對視一眼,期盼的笑止也止不住,七福晉撫著肚子,壓低聲音同四福晉道:「我倒覺得,他不回來也是好的。」
「……」四福晉嗔她一眼,「這話只同我說說,都要做額娘的人了。」
七福晉髮髻上的步搖一動,惋惜地嘆了口氣。曾經滄海的誓言算是不作數了,七爺是她孩子的親阿瑪,可正當轉變心態之時,爺又要隨皇上南巡,這下倒好!
爺不在,府里就是她最大,想吃什麼便吃什麼,想收拾誰便收拾誰,時候一長,心不就野了麼。這驟然回歸從前,不適應也是難免。
還有個最大的隱憂——出巡之時正是冬日,胤祐那經歷風霜的臉蛋兒還能看?
等候的時間好似變得格外漫長。太后為壓下急切,正與太子妃聊著話,話題七拐八拐又回到弘晏身上,猜測元寶長高了多少,有沒有長壯?
不一會兒,慈寧宮總管喜笑顏開地進來,「回稟太后,皇上的聖駕進宮了!」
一刻鐘之後,又有小太監稟報,「聖駕穿入乾清門……」
太后連說幾個『好』字,太子妃杏眼含了光彩。又是一聲通報,說皇上領著諸位阿哥、皇長孫臨近慈寧宮,所有人都站起身來,只聽靜鞭響起,明黃色身影率先踏入正殿,霎那間,眾人齊齊跪拜請安。
「免禮。」皇上嘴角帶笑,擺手讓他們起身,上前幾步攙住太后,頭一句話便是:「皇額娘身子可好?」
「好,好。」太后面上是顯而易見的高興,笑得合不攏嘴,「你回來了,哀家這心啊,總算有著落了。」
刺殺的事兒沒有傳入內宮,這也是皇上出於孝順,嚴令禁止的事,否則太后哪還睡得著?
皇上心頭溫軟,拍了拍太后的手,又問了些體己話,隨即攙著她在上首落座。殿內站著隨駕南巡的皇子皇孫,太后一邊望去,一邊點了太子妃的名兒:「保成媳婦把後宮管得安安穩穩,無一絲錯亂,你要好好獎賞她。」
提起保成,殿內氣氛慢慢變得有些奇怪。
太子原本牽著弘晏的手,父子倆眼神同步,一錯不錯望向太子妃,笑容忽而一僵;太子妃略顯欣喜,回望父子倆的視線忽而一頓。
太子:……福晉也知道了?
李德全叫來盯梢的小太監問清楚,繼而氣笑了,重重一敲他的腦殼,「你個榆木疙瘩!」
李大總管組織一會語言,向皇上提起這事。一陣寂靜過後,皇上眉梢緩緩上揚,頭也不抬地道:「有這閒心,就讓他們鏟。」
說著,皇上還覺得挺欣慰。
吃苦鍛鍊心智,與養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胤裪這是終於想明白了,小小年紀參悟什麼佛法?
沒的感化了元寶,朕找列祖列宗哭去?
——
七爺八爺春風得意,四爺一個人便孤單地凸顯出來。
他琢磨著回京後,自去大哥府上一趟,走一走捷徑,畢竟膝下還是單薄了些。再有個嫡子幫襯弘暉也好,多個人子承父業;再有個嫡女,他定放在心尖里疼,還同二哥家的元曦年紀相仿,自小能玩到一處去。
這一年來風雲驟涌,歷經的事兒太多太多,四爺不論是心性,還是手腕都不可同日而語。儘管心裡想著壯陽藥的事兒,面上沉穩有度,半點不顯,直至十二十三幫弘晏鏟土的大新聞傳入耳中,他神色一滯。
這回四爺卻沒有吃醋,慢慢陷入沉思,是什麼時候開始,他們這些皇阿哥學著養豬,紡織,鏟土,而不是聚會,策馬,品茶?
八爺也是神色一滯,回過味來,終於明白太子那副模樣是為何。
二哥……難不成也親自動手了?
繼保成紡紗機後,又有個新的神物?
針鋒相對的知己二人沒有察覺十二弟暗搓搓挖牆腳的小心思。他們皆是心念一動,卻沒時間查探個究竟,因著第二日一早,一應行囊收拾完畢,聖駕自杭州府啟程,浩浩蕩蕩返回京中。
弘晏不忘打包近來剷出的成果,寶貝似的看著他們,還親自上手,哼哧哼哧搬進堆放雜物的馬車裡。見再也沒有什麼遺漏的,弘晏邁著短腿擠上太子行駕,散熱似的呼出一口氣,轉眼就見他爹盤腿而坐,手裡捧著一本地方志,語調悠然地問:
「怎的不叫十二叔十三叔幫你搬?」
對於元寶吸引叔伯的能力,太子爺已然見怪不怪。一次性吸來兩個還是頭一回,還是他親自向皇上要來的條件,想到此處不由五味雜陳。
胤裪胤祥竟想著積極鏟土,孤的兒子真是罪惡深重。
弘晏一聽這語氣,滿含深意,好似暗暗影射著什麼,他趕忙正襟危坐,認真回答:「軟飯不可取,勞動最光榮。」
太子:「……」
軟飯這個詞兒搓成細細的一條線,鑽入胤礽耳朵里。太子狐疑地望他一眼,沒發現什麼端倪,半晌翻過一頁,含笑道:「晌午還要讀書。」
習慣高強度學習生涯的弘晏面不改色:「知道了,阿瑪。」
——
回程多是陸路,加上春闈陸續而開,皇上為巡查各地,祭拜孔廟,足足花有一個月時間,於四月下旬回駕紫禁城。
皇上指定宗室與皇阿哥出城迎接,各宮娘娘以及皇子福晉候在太后處,翹首以待傳話太監的消息。八福晉與良嬪對視一眼,期盼的笑止也止不住,七福晉撫著肚子,壓低聲音同四福晉道:「我倒覺得,他不回來也是好的。」
「……」四福晉嗔她一眼,「這話只同我說說,都要做額娘的人了。」
七福晉髮髻上的步搖一動,惋惜地嘆了口氣。曾經滄海的誓言算是不作數了,七爺是她孩子的親阿瑪,可正當轉變心態之時,爺又要隨皇上南巡,這下倒好!
爺不在,府里就是她最大,想吃什麼便吃什麼,想收拾誰便收拾誰,時候一長,心不就野了麼。這驟然回歸從前,不適應也是難免。
還有個最大的隱憂——出巡之時正是冬日,胤祐那經歷風霜的臉蛋兒還能看?
等候的時間好似變得格外漫長。太后為壓下急切,正與太子妃聊著話,話題七拐八拐又回到弘晏身上,猜測元寶長高了多少,有沒有長壯?
不一會兒,慈寧宮總管喜笑顏開地進來,「回稟太后,皇上的聖駕進宮了!」
一刻鐘之後,又有小太監稟報,「聖駕穿入乾清門……」
太后連說幾個『好』字,太子妃杏眼含了光彩。又是一聲通報,說皇上領著諸位阿哥、皇長孫臨近慈寧宮,所有人都站起身來,只聽靜鞭響起,明黃色身影率先踏入正殿,霎那間,眾人齊齊跪拜請安。
「免禮。」皇上嘴角帶笑,擺手讓他們起身,上前幾步攙住太后,頭一句話便是:「皇額娘身子可好?」
「好,好。」太后面上是顯而易見的高興,笑得合不攏嘴,「你回來了,哀家這心啊,總算有著落了。」
刺殺的事兒沒有傳入內宮,這也是皇上出於孝順,嚴令禁止的事,否則太后哪還睡得著?
皇上心頭溫軟,拍了拍太后的手,又問了些體己話,隨即攙著她在上首落座。殿內站著隨駕南巡的皇子皇孫,太后一邊望去,一邊點了太子妃的名兒:「保成媳婦把後宮管得安安穩穩,無一絲錯亂,你要好好獎賞她。」
提起保成,殿內氣氛慢慢變得有些奇怪。
太子原本牽著弘晏的手,父子倆眼神同步,一錯不錯望向太子妃,笑容忽而一僵;太子妃略顯欣喜,回望父子倆的視線忽而一頓。
太子:……福晉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