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穆文帝發了好大一通火:「一個個都是幹什麼吃的!一個女人都看不住!趙長淵那麼多的人,為什麼一點蹤跡都沒發現,你們都是瞎的嗎!」

  福安鼻青臉腫的跪在他腳下,哭著說:「皇上,王爺暗自回京,奴才本打算是要趕緊來回稟,可王爺將奴才綁了起來,還打了奴才一頓……」

  福安不說話還好,一說更是激得皇帝肝火盛,抬腳揣上福安的肩膀。

  福安滾了兩滾,哪怕渾身疼的要死,仍是不住的磕頭:「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穆文帝轉來轉去:「去,將李顯文給朕叫來。」

  書房裡的小太監去叫人。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李顯文便出現在御書房裡。

  穆文帝像是看到了救星,壓著怒火道:「首輔,皇叔果然要反,他果然要反了。王妃和世子他全帶走了,寧王府里的人全不見了,皇叔終於要對朕動手了。你說,朕該怎麼辦?」

  李顯文皺眉,猶豫道:「這……可若是此刻動王爺,那西夷邊境……」

  李顯文顧慮重重,穆文帝卻煩躁地拍了下桌子:「朕皇位都坐不住了,還管什麼西夷邊境!一不開化的蠻人而已。等朕收了皇叔的人,還怕打不贏那幫蠻子嗎?!」

  李顯文恭順地低頭,半張臉掩在陰影里:「聖上英明。」

  「不要說這個了。」穆文帝又收了脾氣,「首輔,宣朕旨意,攝政王暨寧王趙長淵違抗聖旨,不顧大宣安危社稷安危,私帶兵回京,其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派劉先民率軍截殺,平逆黨!」

  「是。」李顯文恭敬地應了聲。

  「還有……」穆文帝不安地來回走動,躊躇片刻,眼裡泛起了冷光,「王妃和世子讓他們好上路。至於皇叔,朕要看到他的腦袋。」

  聖旨下,不一會兒攝政王拋下邊境私自回京的消息傳了出去,緊隨其後趙長淵兵變造反的聲浪涌了起來。

  一時間,整個大宣朝的百姓都懵逼了。

  趙長淵是大宣朝的戰神,是抵抗西夷的戰將,他怎麼會反呢?

  哪怕百姓懼怕他的權勢,可是在對敵這方面,他們其實是很信任他的。完全不相信昔日保家衛國的戰神會反。他們驚惶不安,若是真的造反了,百姓恐怕又要生靈塗炭。就在老百姓將信將疑之際,皇帝下令派兵圍剿趙長淵。而圍剿的路線,這個是焚河的方向。

  此刻西夷十萬大軍壓境,趙長淵為何要逃亡焚河?雖說有攝政王勾結外族的流言,可這麼些日子,他們仍是看到焚河好好的,甚至有焚河出來的生意人,怒斥造謠王爺造反的消息。

  有時候,百姓的反應會折射出當地執政的水平。焚河人處處維護趙長淵,說明攝政王根本沒有勾結,說是造反,恐怕也是無中生有。

  這時人們意識到,邊境險境尚未解除,王爺怕是要回去抵抗外族。而朝廷的做法,有心人猜想是害怕攝政王功高蓋主,所以不惜代價,要在他到達焚河前絞殺。

  大宣朝百姓出離憤怒了。

  家國大義面前,皇帝不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竟要先平內亂?!就像暴|動的河安府,朝廷也是一心要平了這幫叛黨。

  相比內亂的自己人,老百姓更怕外族的侵入。

  原先起的趙長淵勾結外族的謠言漸漸堙滅。他們希望趙長淵能夠抵擋外族,不然,他們的下場也許會和漯城一樣。

  對趙長淵的信任加重,此消彼長,百姓對皇帝的不滿越來越盛。

  不知不覺中,穆文帝漸漸失了民心。

  焚河路上,朝廷的軍隊快馬加鞭,堪堪趕上趙長淵斷後的士兵。

  兩軍一碰面,便展開了殊死搏殺。

  同族士兵的血流入了土裡,流入了水中。

  趙長淵望著穆文帝的人,眼底的冷意越來越濃。

  他從來沒有反意,對於皇位也是沒有興趣。無奈穆文帝視他為眼中釘,逼得越來越緊……許蘊靈和孩子應該快要到西南安城,那是一個與世無爭之地,她在那裡會很安全。

  而現在,他能放開手腳對付朝廷的士兵了。

  趙長淵在高坡上,抬手示意,後方的士兵同時上前,拉弓搭箭,瞄準下方的人。

  「嗚——」號角鳴起,悠揚遠播,趙長淵的人一聽到,不再與朝廷的士兵糾纏,果斷地撤離。劉先民的人不明所以,一抬頭,卻看到了滿天飛劍直射而來!

  戰爭打響,趙長淵與穆文帝徹底反目。

  而另一邊,西夷十萬大軍趁著趙長淵被牽制,開始進攻焚河和漯城。

  穆文帝六年五月,趙長淵在雙線作戰的情況下,一邊抵抗焚河兩個月,愣是沒讓西夷的人進一步,一邊對付穆文帝的人,將皇帝身邊最後的三大營打的落花流水。

  穆文帝六年六月初,河安府綠林心存大義,毅然投奔趙長淵,共御外敵。同月,朝廷軍潰敗,高舉降意。月底,趙長淵坐鎮焚河,化守圍攻,兩翼圍剿,西夷軍第一次大敗。在這次戰役中,抓到了一位官職不小的西夷官員。

  同月,戰俘官員抗不住審訊,為求自保,招供出大宣朝首輔李顯文勾結西夷,往來書信私印具在。甚至,漯河城破,能翻越琅琊山,其中也有李顯文的手筆。

  李顯文證據處理的乾淨,卻沒料到,西夷人為了留退路,所有證據都留了份。證據鑿鑿之下,李顯文通敵無從辯駁。當朝首輔一時間身敗名裂,為大宣朝人人唾罵的對象,也是大宣朝的第一罪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