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可是,母親阻止了她。
那段時日,她眼前經常浮現那小鬼罵人的模樣,小孩子的記仇是持續長久的,她告訴自己,山水有相逢,總有那一日落她手裡。
杜嚴沒有說話。
杜平微笑:「你女兒被只小色狼擄走,即使我幫了你,那她也變成你兒子說的那樣,不忠不貞不乾不淨,是不是?」
杜嚴嘆口氣:「世間對女子的不公多矣,女子又何苦為難女子。你既然覺得子文此舉不對,就不該學習自己覺得不對的事情。」
杜平高傲地抬起下巴:「我只是覺得你兒子沒腦子,位卑者挑釁位高者,他覺得自己有何依仗?杜家能在京城存活,多少是靠著我母親?」
杜嚴並未在這話題上糾纏:「若能私了,我不贊成將事情搞大。湖廣總督好臉面,而且,皇上也不會喜歡杜家的名字再冒到他耳邊。我們一家人能活下來是皇上的仁慈,亦是公主的仁慈,我只願女兒能安全回來,安安靜靜地了結此事,再無其他。」
言辭懇懇,滿目心酸。
他抬頭看出杜平眼中的猶豫,只得再下一副狠藥。
小腿的疼痛愈演愈烈,他強行壓住,折腿跪下,慢慢彎下腰,額頭伏地。
這是一個大禮,曾經也只對當今聖上行過此禮。
屈辱嗎?不。
弱者沒有資格談屈辱,尊嚴是要自己掙來的。
他出生時家族已經沒落,帶著弟弟一路來到京城,他見過太多的底層的辛苦。從雲端掉落地面也只是一剎那,昔日的榮耀無法成為今日的驕傲,成王敗寇,能留一命已是僥倖。
從古至今,歷代君王都喜歡抄家滅門不是沒有道理,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深,打蛇不打七寸,難不成等來日反噬?
他方才說的,句句出自肺腑,這是皇上的仁慈,也是公主的仁慈。
不過下跪,不過是對著晚輩下跪,而已。
女兒的性命比這重要百倍。
杜嚴眼眶微紅,到了今日方有後悔,他不該把女兒照著大家閨秀來教養,他教了女兒這麼多道理,唯獨忘了告訴她,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杜平微微動容,起身往前走去,避開他的大禮:「我可以跑一趟,成不成不敢保證。」
「你是個好孩子,你所做的一切,我都很感激。」杜嚴望著她和弟弟相似的面容,更覺物是人非。杜平的長相偏於艷麗,五官比普通姑娘深刻許多,尤其那一道眉毛,線條流暢而張揚,像極了他弟弟。
「嬤嬤,喚人給我把馬牽來。」
「我還有一個請求,」杜嚴出人意料地開口,「家人也於此事心急如焚,可惜苦無門路,我擔心他們做出不智之舉,到時候恐會影響你做事。」他看了杜平一眼,又將視線移至受傷處,苦笑道,「我的腿不方便,回去擔心遲了,能勞煩你去總督府之前先幫我回家通報一聲嗎?」
聽到這要求,杜平停下腳步。
她回頭笑了,挑眉,笑得有幾分不懷好意:「可以啊。」
說實話,杜嚴不出口,杜平還真是沒想到這點。憑良心講,她確實打算幫這個忙,但這麼一提醒,她突然想到終於有個理由光明正大去杜家耍威風,這回,杜家小子非得給她跪下道歉不可。
雖多年不曾涉足,但杜平依舊認得去杜家的路。
這一帶街巷算不上貧民區,但住的也都是小家小戶。杜平出門匆忙,忘了換身衣服進來,策馬進入市井小巷,雪白的駿馬華貴的衣裳還有殊麗的面容,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主意。
杜嚴一家被貶為庶民後,並未聲張自己的身份,安分守己。
初來之時,周圍人對他們並不親近,只因這家子長相太過突出,而且帶著異族韻味。尋常百姓說不出具體來歷,覺得他們有點兒像漢人,又有點兒像舞肆里的胡姬那種長相。
杜嚴為人和善,家裡其他人也不擺讀書人的架子,是以慢慢融入此處生活。
杜嚴平日做著教書先生,收的供奉並不高,有時也替人代筆寫書信。雖收入微薄,倒也能撐起一個家。街坊鄰居都知道,杜家的兒子女兒長得俊,而且年紀也不小了,平時想要說媒的人也多。
這回,杜家女兒被總督家小公子當街擄走的事兒,頓時傳遍了這小地方,有人說風涼話,也有人開始等著看熱鬧,甚至有人覺得他們攀上高枝,最好心的也不過安慰他們幾句。
巷子裡面各家大門緊閉,擔心是總督府派人來。
民不與官斗,自來如此。
前頭已經能看到杜家屋頂,杜平跳了下來,牽馬前行,兩旁的視線她視若無睹,反正他們也只敢偷偷看。
她抬手敲門,不徐不疾,聲音也不算大。
等了一會兒,沒有反應。
杜平猜測家裡可能沒人,就像杜嚴說的那樣,家裡人可能已經衝到總督府。
猶豫間,隔壁門縫裡湊出一個小腦袋,大概七八歲的小女孩,小麥膚色,滴溜溜的大眼睛像葡萄一樣,她艷羨地看著杜平,輕聲說:「裡頭有人。」
杜平向她望去。
小姑娘趕緊地把腦袋縮回去。
杜平挑眉,又敲兩下門,咚咚。
就在杜平快沒耐心的時候,大門「茲拉」一聲打開,門裡站著一個中年婦人,眼眶紅紅的,一看就是剛狠狠哭過。她長得不算好看,只能算是端正。容色憔悴,像是幾天沒好好睡覺。這婦人看到杜平,明顯一愣,張嘴半天說不出話。
那段時日,她眼前經常浮現那小鬼罵人的模樣,小孩子的記仇是持續長久的,她告訴自己,山水有相逢,總有那一日落她手裡。
杜嚴沒有說話。
杜平微笑:「你女兒被只小色狼擄走,即使我幫了你,那她也變成你兒子說的那樣,不忠不貞不乾不淨,是不是?」
杜嚴嘆口氣:「世間對女子的不公多矣,女子又何苦為難女子。你既然覺得子文此舉不對,就不該學習自己覺得不對的事情。」
杜平高傲地抬起下巴:「我只是覺得你兒子沒腦子,位卑者挑釁位高者,他覺得自己有何依仗?杜家能在京城存活,多少是靠著我母親?」
杜嚴並未在這話題上糾纏:「若能私了,我不贊成將事情搞大。湖廣總督好臉面,而且,皇上也不會喜歡杜家的名字再冒到他耳邊。我們一家人能活下來是皇上的仁慈,亦是公主的仁慈,我只願女兒能安全回來,安安靜靜地了結此事,再無其他。」
言辭懇懇,滿目心酸。
他抬頭看出杜平眼中的猶豫,只得再下一副狠藥。
小腿的疼痛愈演愈烈,他強行壓住,折腿跪下,慢慢彎下腰,額頭伏地。
這是一個大禮,曾經也只對當今聖上行過此禮。
屈辱嗎?不。
弱者沒有資格談屈辱,尊嚴是要自己掙來的。
他出生時家族已經沒落,帶著弟弟一路來到京城,他見過太多的底層的辛苦。從雲端掉落地面也只是一剎那,昔日的榮耀無法成為今日的驕傲,成王敗寇,能留一命已是僥倖。
從古至今,歷代君王都喜歡抄家滅門不是沒有道理,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深,打蛇不打七寸,難不成等來日反噬?
他方才說的,句句出自肺腑,這是皇上的仁慈,也是公主的仁慈。
不過下跪,不過是對著晚輩下跪,而已。
女兒的性命比這重要百倍。
杜嚴眼眶微紅,到了今日方有後悔,他不該把女兒照著大家閨秀來教養,他教了女兒這麼多道理,唯獨忘了告訴她,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杜平微微動容,起身往前走去,避開他的大禮:「我可以跑一趟,成不成不敢保證。」
「你是個好孩子,你所做的一切,我都很感激。」杜嚴望著她和弟弟相似的面容,更覺物是人非。杜平的長相偏於艷麗,五官比普通姑娘深刻許多,尤其那一道眉毛,線條流暢而張揚,像極了他弟弟。
「嬤嬤,喚人給我把馬牽來。」
「我還有一個請求,」杜嚴出人意料地開口,「家人也於此事心急如焚,可惜苦無門路,我擔心他們做出不智之舉,到時候恐會影響你做事。」他看了杜平一眼,又將視線移至受傷處,苦笑道,「我的腿不方便,回去擔心遲了,能勞煩你去總督府之前先幫我回家通報一聲嗎?」
聽到這要求,杜平停下腳步。
她回頭笑了,挑眉,笑得有幾分不懷好意:「可以啊。」
說實話,杜嚴不出口,杜平還真是沒想到這點。憑良心講,她確實打算幫這個忙,但這麼一提醒,她突然想到終於有個理由光明正大去杜家耍威風,這回,杜家小子非得給她跪下道歉不可。
雖多年不曾涉足,但杜平依舊認得去杜家的路。
這一帶街巷算不上貧民區,但住的也都是小家小戶。杜平出門匆忙,忘了換身衣服進來,策馬進入市井小巷,雪白的駿馬華貴的衣裳還有殊麗的面容,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主意。
杜嚴一家被貶為庶民後,並未聲張自己的身份,安分守己。
初來之時,周圍人對他們並不親近,只因這家子長相太過突出,而且帶著異族韻味。尋常百姓說不出具體來歷,覺得他們有點兒像漢人,又有點兒像舞肆里的胡姬那種長相。
杜嚴為人和善,家裡其他人也不擺讀書人的架子,是以慢慢融入此處生活。
杜嚴平日做著教書先生,收的供奉並不高,有時也替人代筆寫書信。雖收入微薄,倒也能撐起一個家。街坊鄰居都知道,杜家的兒子女兒長得俊,而且年紀也不小了,平時想要說媒的人也多。
這回,杜家女兒被總督家小公子當街擄走的事兒,頓時傳遍了這小地方,有人說風涼話,也有人開始等著看熱鬧,甚至有人覺得他們攀上高枝,最好心的也不過安慰他們幾句。
巷子裡面各家大門緊閉,擔心是總督府派人來。
民不與官斗,自來如此。
前頭已經能看到杜家屋頂,杜平跳了下來,牽馬前行,兩旁的視線她視若無睹,反正他們也只敢偷偷看。
她抬手敲門,不徐不疾,聲音也不算大。
等了一會兒,沒有反應。
杜平猜測家裡可能沒人,就像杜嚴說的那樣,家裡人可能已經衝到總督府。
猶豫間,隔壁門縫裡湊出一個小腦袋,大概七八歲的小女孩,小麥膚色,滴溜溜的大眼睛像葡萄一樣,她艷羨地看著杜平,輕聲說:「裡頭有人。」
杜平向她望去。
小姑娘趕緊地把腦袋縮回去。
杜平挑眉,又敲兩下門,咚咚。
就在杜平快沒耐心的時候,大門「茲拉」一聲打開,門裡站著一個中年婦人,眼眶紅紅的,一看就是剛狠狠哭過。她長得不算好看,只能算是端正。容色憔悴,像是幾天沒好好睡覺。這婦人看到杜平,明顯一愣,張嘴半天說不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