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她選擇了絕食。
三日以來,宋曉芸水米未進,婢女送來的吃食,怎麼端來的就怎麼回去,她連盤子都沒碰過一下。
她在和父親博弈,賭他會心軟,不忍心看著她身子垮掉。
宋老爺也是個沉得住氣的,熬了三日才鬆了口。
第四日,婢女再次推開房間的門,端著吃食進來的時候,宋曉芸正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半夢半醒。
宋曉芸本來就瘦,現在更是清減了許多,整個人像紙紮的,蒼白乾癟,婢女去搖醒她的時候,甚至被她肩頭的骨頭硌到了手。
婢女有些心疼地開口,「小姐,老爺說,他允許你給那人送封書信,看看他對這份感情是不是和你一樣堅定,等你知道了他的態度,也就該徹底死心了。」
聽了這話,宋曉芸立刻急了起來。
她掙扎著抬起上半身,艱難地張開嘴,唇上乾裂的傷口被撕扯開,有些疼,「快拿紙筆給我,我現在就要寫信給他,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宋曉芸很擔心孟青山。
父親把她關起來的時候,就說她的堅持是在害孟青山,現在又主動讓她問孟青山的態度,一定是他對青年做了什麼,或者不是父親,而是衛家的人。
不知道孟青山會受到怎樣的施壓和刁難。
婢女:「老爺說,小姐送信可以,得先把飯吃了。」
宋曉芸氣急了,破天荒地瞪了婢女一眼,「你是打小就跟在我身邊的,難道我的話已經不好使了嗎,還不快去拿紙筆來,寫完了信,我自然會吃東西。」
筆墨紙硯被呈了上來,宋曉芸伏在桌上,顫顫巍巍地握著毛筆。
她對著一張白紙,似乎有千言萬語要寫,但一落筆,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飽蘸濃墨的筆尖懸在紙上,滴下了一團漆黑的墨,在紙上暈開。
猶豫了片刻,宋曉芸終於落了筆。
她只寫了一句話。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宋曉芸寫完,把筆丟在一邊,她隨手在房間裡找了個木匣子,和折好的信紙一起遞給婢女。
「去抓一把紅豆,和信一併塞進信封里,送給他。告訴他,我知他辛苦,無論他做什麼決定,我都不怪他。」
婢女拿了信便退下了,房間內又只剩宋曉芸一人。
送來的吃食就放在書桌的桌角,怕宋曉芸吃著不適應,這次的飯食很清淡,一碗白粥,幾碟小菜。
宋曉芸沒碰小菜,只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著粥。沒喝幾口,她手裡的碗就摔落在地,她一手撐著桌子,一手捂著胸口,吐在了地上。
不知道過了多久,宋曉芸才把胃裡的酸水吐乾淨,她難受地拿著帕子擦嘴,一垂眸,看見地上的裂碗,頓時怔住了。
那隻碗正好摔成了兩半。
她看著那碎裂的碗許久,露出一個淒涼的笑來。
信是在早上送出去的,到了傍晚,宋曉芸就收到了回信。
婢女呈上來的依然是那隻木匣子。宋曉芸接過匣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不是信紙,而是一截被撕下來的、帶著裂口的、血跡斑斑的衣角。
宋曉芸呼吸一緊。
她認識這塊布的顏色和花紋,這是孟青山的衣服。
宋曉芸顫抖著將那片衣角拿了出來,平放在桌面上,那塊布很大,上面是兩行用鮮血寫出的字。
「與君相決絕,此生不復見。」
宋曉芸直勾勾地盯著那兩行血字,連自己的呼吸都感受不到了,她好像聽見婢女在叫她小姐,又好像那只是她的幻聽。
等到她找回了感知,發現自己的臉頰濕了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掉眼淚。
她眨眨眼睛,兩顆淚珠便又滾了下來。
宋曉芸連忙抬手,用袖子去擦,她吸了吸鼻子,想讓自己不再哭了,可她的眼睛就像兩口剛挖的井,水流源源不斷地湧出來,怎麼止也止不住。
這塊布上,寫滿了青年流過的血和受過的傷。
她不怪孟青山。
她不怪他。
別人在這布上能見到兩行字,但她只看見了兩字,那兩字由孟青山的心頭血寫成,密密麻麻占了整塊布。
來、世。
宋曉芸哭著哭著,忽然就笑了。
她抬起頭,對一臉擔心的婢女道:「去回父親,說我已經想通了,我願意嫁,別再有人為難他了。」
半月之後,吉日良辰。
在魏國,婚禮又稱「昏禮」,故嫁娶這樁喜事通常在黃昏時分舉辦。
宋衛兩家結親的日子,是宋老爺託了關係找人算出來的。這日果然是個好日子,天色極美,金粉的霞光鋪滿了天空,一派祥瑞之相。
這場婚禮很是氣派,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宋府走到衛府。鞭炮響,鑼鼓奏,駿馬鳴,很是熱鬧,惹來了不少人圍觀,把街道的兩邊都占滿了。
宋曉芸身穿鳳冠霞帔,端坐在精緻的花轎上,大紅蓋頭遮掩住了她妝容精緻的、面無表情的臉,也蓋住了她眼底的冷漠。
她實在無法融入這場婚禮,外面的喜慶和熱鬧與她無關,她只覺得煩躁。
這股煩躁讓她越來越透不過氣來。
花轎晃晃悠悠,走得很慢,不知道什麼時候她才能落地。宋曉芸不想等了,她拿下蓋頭,掀開花轎小窗上的帘子透氣,也不管會不會有人看到她的臉。
三日以來,宋曉芸水米未進,婢女送來的吃食,怎麼端來的就怎麼回去,她連盤子都沒碰過一下。
她在和父親博弈,賭他會心軟,不忍心看著她身子垮掉。
宋老爺也是個沉得住氣的,熬了三日才鬆了口。
第四日,婢女再次推開房間的門,端著吃食進來的時候,宋曉芸正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半夢半醒。
宋曉芸本來就瘦,現在更是清減了許多,整個人像紙紮的,蒼白乾癟,婢女去搖醒她的時候,甚至被她肩頭的骨頭硌到了手。
婢女有些心疼地開口,「小姐,老爺說,他允許你給那人送封書信,看看他對這份感情是不是和你一樣堅定,等你知道了他的態度,也就該徹底死心了。」
聽了這話,宋曉芸立刻急了起來。
她掙扎著抬起上半身,艱難地張開嘴,唇上乾裂的傷口被撕扯開,有些疼,「快拿紙筆給我,我現在就要寫信給他,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宋曉芸很擔心孟青山。
父親把她關起來的時候,就說她的堅持是在害孟青山,現在又主動讓她問孟青山的態度,一定是他對青年做了什麼,或者不是父親,而是衛家的人。
不知道孟青山會受到怎樣的施壓和刁難。
婢女:「老爺說,小姐送信可以,得先把飯吃了。」
宋曉芸氣急了,破天荒地瞪了婢女一眼,「你是打小就跟在我身邊的,難道我的話已經不好使了嗎,還不快去拿紙筆來,寫完了信,我自然會吃東西。」
筆墨紙硯被呈了上來,宋曉芸伏在桌上,顫顫巍巍地握著毛筆。
她對著一張白紙,似乎有千言萬語要寫,但一落筆,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飽蘸濃墨的筆尖懸在紙上,滴下了一團漆黑的墨,在紙上暈開。
猶豫了片刻,宋曉芸終於落了筆。
她只寫了一句話。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宋曉芸寫完,把筆丟在一邊,她隨手在房間裡找了個木匣子,和折好的信紙一起遞給婢女。
「去抓一把紅豆,和信一併塞進信封里,送給他。告訴他,我知他辛苦,無論他做什麼決定,我都不怪他。」
婢女拿了信便退下了,房間內又只剩宋曉芸一人。
送來的吃食就放在書桌的桌角,怕宋曉芸吃著不適應,這次的飯食很清淡,一碗白粥,幾碟小菜。
宋曉芸沒碰小菜,只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著粥。沒喝幾口,她手裡的碗就摔落在地,她一手撐著桌子,一手捂著胸口,吐在了地上。
不知道過了多久,宋曉芸才把胃裡的酸水吐乾淨,她難受地拿著帕子擦嘴,一垂眸,看見地上的裂碗,頓時怔住了。
那隻碗正好摔成了兩半。
她看著那碎裂的碗許久,露出一個淒涼的笑來。
信是在早上送出去的,到了傍晚,宋曉芸就收到了回信。
婢女呈上來的依然是那隻木匣子。宋曉芸接過匣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不是信紙,而是一截被撕下來的、帶著裂口的、血跡斑斑的衣角。
宋曉芸呼吸一緊。
她認識這塊布的顏色和花紋,這是孟青山的衣服。
宋曉芸顫抖著將那片衣角拿了出來,平放在桌面上,那塊布很大,上面是兩行用鮮血寫出的字。
「與君相決絕,此生不復見。」
宋曉芸直勾勾地盯著那兩行血字,連自己的呼吸都感受不到了,她好像聽見婢女在叫她小姐,又好像那只是她的幻聽。
等到她找回了感知,發現自己的臉頰濕了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掉眼淚。
她眨眨眼睛,兩顆淚珠便又滾了下來。
宋曉芸連忙抬手,用袖子去擦,她吸了吸鼻子,想讓自己不再哭了,可她的眼睛就像兩口剛挖的井,水流源源不斷地湧出來,怎麼止也止不住。
這塊布上,寫滿了青年流過的血和受過的傷。
她不怪孟青山。
她不怪他。
別人在這布上能見到兩行字,但她只看見了兩字,那兩字由孟青山的心頭血寫成,密密麻麻占了整塊布。
來、世。
宋曉芸哭著哭著,忽然就笑了。
她抬起頭,對一臉擔心的婢女道:「去回父親,說我已經想通了,我願意嫁,別再有人為難他了。」
半月之後,吉日良辰。
在魏國,婚禮又稱「昏禮」,故嫁娶這樁喜事通常在黃昏時分舉辦。
宋衛兩家結親的日子,是宋老爺託了關係找人算出來的。這日果然是個好日子,天色極美,金粉的霞光鋪滿了天空,一派祥瑞之相。
這場婚禮很是氣派,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宋府走到衛府。鞭炮響,鑼鼓奏,駿馬鳴,很是熱鬧,惹來了不少人圍觀,把街道的兩邊都占滿了。
宋曉芸身穿鳳冠霞帔,端坐在精緻的花轎上,大紅蓋頭遮掩住了她妝容精緻的、面無表情的臉,也蓋住了她眼底的冷漠。
她實在無法融入這場婚禮,外面的喜慶和熱鬧與她無關,她只覺得煩躁。
這股煩躁讓她越來越透不過氣來。
花轎晃晃悠悠,走得很慢,不知道什麼時候她才能落地。宋曉芸不想等了,她拿下蓋頭,掀開花轎小窗上的帘子透氣,也不管會不會有人看到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