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
遠在千里之外的端州府宅,盧聽雪正身著金絲團花的狐裘坐在正堂里翻書,她自李建深出征後便自行回家。
若事情順利,大周將不復存在,她再呆在長安也沒什麼用處。
坐在他對面的是如今盧家的當家人盧二郎,正用茶蓋推開沫子吃茶。
屋內燒著炭火,暖意正濃,兩兄妹對坐,倒也寧靜和諧。
「派去北戎的人也該回來了。」盧聽雪翻了一頁書,忽然開口說道。
盧二郎呷了口茶,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子,「三娘似乎比我還著急。」
聽他似有嘲諷之意,盧聽雪將書放置在手旁茶几上,「既然上了賊船,回不來了頭,若不能勝,船覆之時,我也難逃一死,自然要急一些。」
盧二郎一撩衣擺,雙腿交疊,笑道:
「三娘錯了,你不是上了賊船,而是你本身就是賊里的一員,當年是,如今也是。」
這話說得扎心,盧聽雪面色有些不好,但知道自己不能與他鬧僵,便也沒說什麼。
盧二郎似乎甚少見她如此吃癟的模樣,不免將手臂懶懶倚在矮桌上,眉頭一挑,滿是好奇地問道:
「三娘跟了李建深去長安,怎得也沒混個太子妃噹噹?」
見對面冷了臉色,才像是忽然想起來似的,「哦,我忘了,李建深有太子妃,是個小吏之女,從小流落在外,長於市井,李建深對她很是愛重。」
他刻意放緩了音,將後四個字咬得極重。
他這個同父異母的三妹一向最是驕傲,對她『情深一片』之人轉頭就愛上了旁人,還是個同她長相相似,且又處處不如她的低賤之人,即便她對李建深並無愛意,想必也不好受。
果然,盧聽雪臉色更冷。
盧二郎瞧著有趣,欲要加把火:「李建深已死,要不阿兄派人將那小娘子抓到三娘你面前來,任由你處置,你也好出了這場氣。」
「我勸阿兄莫要節外生枝。」盧聽雪冷冷道:「你見著皇帝為李建深舉行葬禮了麼?」
盧二郎兩手一攤,奇道:「他之前的所有消息都是你透給我的,這次也是,難不成出了紕漏?」
盧聽雪重新坐下,轉而看向窗戶上的剪紙,正是二月里,年下的剪紙未除,滿眼的紅色望過去,仍是喜氣洋洋的模樣。
可她瞧著,卻只覺得刺眼,這滿眼的大紅只讓她想起自己夫君的鮮血。
她回過神來,望著盧二郎道:「我是親眼看見他的將士披麻戴孝,紕漏自然談不上,只是……」
她眯起眼睛:「我總覺得有些古怪,具體也說不清楚,不過小心些總是沒錯的。」
盧二郎只笑她婦人多思,當初也是她怕前怕後,想得太多,以至於崔氏功虧一簣。
如今,他必不能讓盧氏一門再重蹈覆轍。
兩人正說著話,忽聽外頭傳來一陣急切腳步聲,他們神色一凜,對視一眼。
進來的是盧二郎素來最信任器重的家僕,他帶了一小匣子進來,跪下道:
「阿郎,三娘,方才在咱們院子裡忽然發現了這個,小人瞧著這匣子做工精細,像是出自官家,不敢隨意處置,特來請教如何處理。」
盧二郎打眼瞧去,見那匣子確如他所說不是凡品,但他出自世家大族,什麼好東西沒見過,並不當回事,只道:
「這樣的小事也要來問我。」
家僕身子打了個激靈,就要退下,卻被盧聽雪叫住。
「怎麼?」盧二郎笑她,「去了一趟長安,李建深待你不好,將你給窮瘋了?」
盧聽雪不理他的陰陽怪氣,走到匣子跟前,喚人打開。
「這匣子好似出自東宮。」
聽她這樣說,盧二郎倒是正經起來,上前兩步,抬手:「聽三娘的。」
「是。」
然而,匣子一打開,盧聽雪便臉色蒼白,猛然往後退,盧二郎拽住她,扭頭去瞧,臉上神色亦變。
那是一顆早已腐爛得瞧不出面目的人頭,外頭用牛皮包裹著,是以方才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如今,刺鼻的屍腐氣沖天而起,熏得人作嘔。
盧聽雪早捂著帕子吐起來。
盧二郎鬆開她,任她由煙雨扶著,自己捂住口鼻往前去,只見那匣子蓋里還有一封信,僕從忍著噁心打開,念道:
「余於塞外北戎帳內見此門客,聞其欲害我妻,今特割首還於盧氏。王氏愛夫敬上。」
王氏愛夫,王氏愛夫……
盧二郎猛地變了臉色。
他猛地看向盧聽雪,道:「李建深沒死!」
盧聽雪手撫著心口,聞言亦是一愣:「不可能,他——」
尚未說完,外頭忽響起一陣凌亂的腳步聲,「阿郎,三娘,快跑,五公主率軍打過來了!」
盧二郎猛地踹倒裝著人頭的匣子,喝道:「召集府兵,應戰!」
……
變故發生得很快,結束得同樣很快。
端州府兵雖有數萬,但因盧二郎還在等待北戎消息,並未對大周宣戰,所以這些士兵大部分散落在城外,端州被困,兩方一時無法聯繫,將士們群龍無首,很快便被李義詩率領的軍隊挨個擊潰。
等李建深擊敗霍蘇所帶領的北戎主力軍時,端州城已然被攻破數日。
盧氏一門被盡數帶到長安,他們所面臨的的是比往日崔氏一族還要嚴酷的刑罰。
遠在千里之外的端州府宅,盧聽雪正身著金絲團花的狐裘坐在正堂里翻書,她自李建深出征後便自行回家。
若事情順利,大周將不復存在,她再呆在長安也沒什麼用處。
坐在他對面的是如今盧家的當家人盧二郎,正用茶蓋推開沫子吃茶。
屋內燒著炭火,暖意正濃,兩兄妹對坐,倒也寧靜和諧。
「派去北戎的人也該回來了。」盧聽雪翻了一頁書,忽然開口說道。
盧二郎呷了口茶,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子,「三娘似乎比我還著急。」
聽他似有嘲諷之意,盧聽雪將書放置在手旁茶几上,「既然上了賊船,回不來了頭,若不能勝,船覆之時,我也難逃一死,自然要急一些。」
盧二郎一撩衣擺,雙腿交疊,笑道:
「三娘錯了,你不是上了賊船,而是你本身就是賊里的一員,當年是,如今也是。」
這話說得扎心,盧聽雪面色有些不好,但知道自己不能與他鬧僵,便也沒說什麼。
盧二郎似乎甚少見她如此吃癟的模樣,不免將手臂懶懶倚在矮桌上,眉頭一挑,滿是好奇地問道:
「三娘跟了李建深去長安,怎得也沒混個太子妃噹噹?」
見對面冷了臉色,才像是忽然想起來似的,「哦,我忘了,李建深有太子妃,是個小吏之女,從小流落在外,長於市井,李建深對她很是愛重。」
他刻意放緩了音,將後四個字咬得極重。
他這個同父異母的三妹一向最是驕傲,對她『情深一片』之人轉頭就愛上了旁人,還是個同她長相相似,且又處處不如她的低賤之人,即便她對李建深並無愛意,想必也不好受。
果然,盧聽雪臉色更冷。
盧二郎瞧著有趣,欲要加把火:「李建深已死,要不阿兄派人將那小娘子抓到三娘你面前來,任由你處置,你也好出了這場氣。」
「我勸阿兄莫要節外生枝。」盧聽雪冷冷道:「你見著皇帝為李建深舉行葬禮了麼?」
盧二郎兩手一攤,奇道:「他之前的所有消息都是你透給我的,這次也是,難不成出了紕漏?」
盧聽雪重新坐下,轉而看向窗戶上的剪紙,正是二月里,年下的剪紙未除,滿眼的紅色望過去,仍是喜氣洋洋的模樣。
可她瞧著,卻只覺得刺眼,這滿眼的大紅只讓她想起自己夫君的鮮血。
她回過神來,望著盧二郎道:「我是親眼看見他的將士披麻戴孝,紕漏自然談不上,只是……」
她眯起眼睛:「我總覺得有些古怪,具體也說不清楚,不過小心些總是沒錯的。」
盧二郎只笑她婦人多思,當初也是她怕前怕後,想得太多,以至於崔氏功虧一簣。
如今,他必不能讓盧氏一門再重蹈覆轍。
兩人正說著話,忽聽外頭傳來一陣急切腳步聲,他們神色一凜,對視一眼。
進來的是盧二郎素來最信任器重的家僕,他帶了一小匣子進來,跪下道:
「阿郎,三娘,方才在咱們院子裡忽然發現了這個,小人瞧著這匣子做工精細,像是出自官家,不敢隨意處置,特來請教如何處理。」
盧二郎打眼瞧去,見那匣子確如他所說不是凡品,但他出自世家大族,什麼好東西沒見過,並不當回事,只道:
「這樣的小事也要來問我。」
家僕身子打了個激靈,就要退下,卻被盧聽雪叫住。
「怎麼?」盧二郎笑她,「去了一趟長安,李建深待你不好,將你給窮瘋了?」
盧聽雪不理他的陰陽怪氣,走到匣子跟前,喚人打開。
「這匣子好似出自東宮。」
聽她這樣說,盧二郎倒是正經起來,上前兩步,抬手:「聽三娘的。」
「是。」
然而,匣子一打開,盧聽雪便臉色蒼白,猛然往後退,盧二郎拽住她,扭頭去瞧,臉上神色亦變。
那是一顆早已腐爛得瞧不出面目的人頭,外頭用牛皮包裹著,是以方才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如今,刺鼻的屍腐氣沖天而起,熏得人作嘔。
盧聽雪早捂著帕子吐起來。
盧二郎鬆開她,任她由煙雨扶著,自己捂住口鼻往前去,只見那匣子蓋里還有一封信,僕從忍著噁心打開,念道:
「余於塞外北戎帳內見此門客,聞其欲害我妻,今特割首還於盧氏。王氏愛夫敬上。」
王氏愛夫,王氏愛夫……
盧二郎猛地變了臉色。
他猛地看向盧聽雪,道:「李建深沒死!」
盧聽雪手撫著心口,聞言亦是一愣:「不可能,他——」
尚未說完,外頭忽響起一陣凌亂的腳步聲,「阿郎,三娘,快跑,五公主率軍打過來了!」
盧二郎猛地踹倒裝著人頭的匣子,喝道:「召集府兵,應戰!」
……
變故發生得很快,結束得同樣很快。
端州府兵雖有數萬,但因盧二郎還在等待北戎消息,並未對大周宣戰,所以這些士兵大部分散落在城外,端州被困,兩方一時無法聯繫,將士們群龍無首,很快便被李義詩率領的軍隊挨個擊潰。
等李建深擊敗霍蘇所帶領的北戎主力軍時,端州城已然被攻破數日。
盧氏一門被盡數帶到長安,他們所面臨的的是比往日崔氏一族還要嚴酷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