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它真是一把魔劍,魔劍,魔劍,雖然它是歐冶子親手鑄造的松文劍!」本來還神態自若的孫國良,一提到松文劍,就眼神凌亂,臉色紅一陣白一陣,手已在不自覺地抖動。

  戚路不由和老吳對望了一眼,他原以為孫國良只是個悶頭髮財的文物販子,沒想到他居然知道松文劍的來歷。

  戚路小心翼翼地說:「孫先生別激動,如果你想讓我摧毀珍藏的寶劍,請你務必告訴我一切,不然會有更多的人受到松文劍的詛咒。」

  「對,對,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好半天孫國良才恢復常態,他略帶難堪地說:「不好意思,我有些激動,希望你們能原諒我的失態。」

  「沒事,我們也想知道關於寶劍……不,魔劍的故事。」

  孫國良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起松文劍的故事。

  「六年前,我在老朋友肖從文家第一次看到了這把劍,頓時被它吸引住了。」

  姜教授告訴過戚路,肖從文曾擁有過這把劍,而戚路看到的照片也是肖從文提供的。雖然松文劍在肖從文手中下落不明,不過現在戚路也猜到他是把寶劍賣給了孫國良。

  「這真是一把絕世的寶劍啊,特別是當我聽肖先生說它是歐冶子鑄的寶劍時,更是起了收購之心。不知各位聽說過《水滸傳》裡面楊志賣刀的故事嗎?」

  孫國良突然提到楊志賣刀的典故,戚路雖然不知是什麼用意,但對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也是略知一二。

  北宋時期,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迫於生計在京師街頭叫賣祖傳寶刀,卻被潑皮牛二糾纏不放,還想強搶他手中的寶刀。楊志一氣之下揮刀殺了牛二,替京城百姓除了一害,自己卻惹上官司被發配到大名府。

  看到戚路點頭表示了解楊志賣刀的故事,孫國良接著說:「當時肖先生誇口說這把松文劍不亞於楊志手中那把寶刀,我頓時來了興趣,想當場驗證一下肖先生是否有誇大之詞。」

  戚路說:「我記得書中說楊志的寶刀有三大特徵,分別是砍銅剁鐵刀口不捲、吹毛而過和殺人刀不沾血。難道松文劍也是這般嗎?」

  「當然,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孫國良有點興奮地說:「我學楊志從頭上拔下幾根頭髮,照著劍刃上吹去。沒想到真如書中所說,那些頭髮一碰到劍口,就斷做兩段飄落在地。」

  戚路又問:「那你不會又照著水滸里的故事情節,用松文劍砍斷十枚銅錢吧?」

  「那倒沒有。」孫國良說:「我是用十枚一元的硬幣來代替,不過結果卻是一樣。」

  「果然是好劍,不過……」在旁插嘴的丁曉嵐突然吃吃地笑了起來。

  孫國良不解地問:「丁小姐,你笑什麼?」

  看到眾人詫異的目光,丁曉嵐勉強止住笑聲,她輕聲地說:「殺人不沾血,孫先生難道也學楊大俠那樣去殺人嗎?」

  戚路眉頭皺了起來,覺得丁曉嵐這話問得非常失禮。可孫國良卻不以為意地說:「當然違法的事我不會做,那天肖先生留我在他家吃飯,他老婆正要殺雞,我們就用這隻雞做實驗,結果也和書中描述一致,劍身沒有留下絲毫血跡。」

  「這不是節約了不少抹布錢。」丁曉嵐又笑了起來。

  「能買得起松文劍,還會在乎這些小錢嗎?」戚路未免有點不快,突然間意識到丁曉嵐這大大咧咧的性格很可能以後會給她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孫國良接下來的話更讓戚路驚嘆不已。「這把劍還有個神奇之處是它並不像普通的劍那樣堅硬無比,相反劍身居然有很好的柔韌性,能輕易地彎曲。」

  這會兒丁曉嵐再不敢多言了,她知道自然界柔韌性和彎曲度良好的金屬,如鋁、金之類的,大多都很脆性,非常容易折斷。而松文劍不僅堅硬又鋒利無比,同時還具備金鋁的特點,按現在的話說,只有高科技的合金才能達到這種要求,可歐冶子是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他哪知道如何冶煉出完美合金的技術啊。

  戚路若有所思地說:「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對兵器的要求甚高,早已掌握對兵器的青銅合金比例的控制。我記得前些年出土的越王劍同樣也能彎曲,不影響寶劍的鋒利。」

  孫國良點頭說:「可這把劍彎曲的程度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我把劍尖向下彎曲,竟然可以輕易碰到劍柄。然後我鬆開劍尖,劍刃瞬時發出鏗鏘的聲音,又直得像繃緊的弓弦,而且在劍身上看不出一絲折彎的痕跡。」

  「古人的智慧竟使我們這些現代人也自愧不如,只可惜歐冶子大師的這些技藝已經失傳,不然將為後輩造福不淺啊!」戚路發自肺腑地讚嘆起來。

  「戚先生對歷史了解不多,自然會感到驚奇。」孫國良以賣弄的口氣說:「松文劍本身湛然黑亮,這正是蟠鋼的色澤。古人常以含有雜質的鋼為劍刃,以熟鐵為劍身,如果不這樣鑄劍,劍刃就容易折斷。假如是全部用鋼鑄成的劍,劍刃在打鬥之時就多有毀缺。據說歐冶子鑄的另一把劍巨闕就是這種性質的劍,所以鈍而厚重使用不便,因此鑄劍大師在鑄劍時常捨棄含有雜質的鋼。而用蟠鋼鑄成的劍,恰好能避免這個缺點,歐冶子正是吸取了巨闕劍的教訓,才選取蟠鋼製成這松文劍。它集歐冶子所有的鑄劍精華,自然是非同反響。」

  戚路心中陡然一驚,抬起頭來,目光和老吳的眼神碰撞在一起。他深知自己是看走了眼,面前的孫國良可不是什麼土包子,雖然他在歷史研究方面不能和姜教授這樣的專家相比,但戚路也看出他是個深藏不露的精通文物知識的高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