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難道……她還沒有走?
腦子裡冒出這個念頭,隨即胸口便立刻又湧出熟悉的躁動和熾熱,盧玄慎按住胸口,大步朝著含元殿偏殿而去。
一路走來,日頭越來越低,卻也越來越引人矚目。
從白色的光球變成橙紅色的火球,火球染紅了西方的半邊天,無數如棉如絮如柳的雲層被渡上輝煌的橙紅金紅鮮紅之色,那光芒那色澤,艷麗地驚心動魄,煌煌赫赫,將天幕下的一切一切都染上絢爛的光輝,叫無數小太監小宮女興奮地仰起頭,朝著那燒遍了天空的雲彩歡呼驚叫。
盧玄慎也抬頭看了一眼那天,只一眼,便覺得艷麗地刺目。
他愈發快步地走向偏殿。
卻在走入偏殿的那一刻,便感覺到了不適。
相比外面天色的燦爛輝煌,偏殿裡太暗了。
還不到夜晚,因此殿裡燈燭都未點上,且門窗緊閉,以致剛從外面走進來的盧玄慎,甫一進入便仿佛變成了瞎子,眯著眼好一會兒,才終於適應了殿內的光線,看清殿內情形。
他看到李承平背對著他坐著,低著頭,不知道在看什麼。
「陛下。」
盧玄慎走上前,施禮喚道。
李承平緩緩抬頭,看向盧玄慎。
臉上滿是淚痕。
盧玄慎大驚,又上前一步,「陛下?!」
同時心中已經在思索。
能讓李承平失態至此的人,除了那個女人根本不用做他想,但是,即便是她要走,以他的了解,李承平也不會哭成這樣,那麼,她到底做了什麼?
「樂安公主——」盧玄慎皺著眉頭沒帶好氣地吐出這四個字。
然後手裡就被塞了什麼東西,很重。
他喉嚨哽住,低下頭,便見李承平將一厚厚的書塞入了他手中,書用線封裝,書封無一字。
「陛下?」他疑惑地又喚了一聲。
「你翻開……」李承平聲音嘶啞。
盧玄慎皺著眉,翻開了書頁。
無字的書封里,書頁是上好的雪白宣紙,宣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娟秀卻有力的蠅頭小楷,卷首六字——「吾侄承平親啟」。
盧玄慎愣了一下。
書封一翻開,看到那字跡時,他便已經猜出了字主人是誰,因此看到卷首那六字也並不太驚訝,讓他驚訝的是——這樣的卷首詞,不應該用在一封信上嗎?為何卻是一本書?
他忙往後翻。
隨著他的翻動,雪白的宣紙如雪花般紛飛,而雪花之間,是密密麻麻煤一般的黑點,全是與第一頁相同字跡的蠅頭小楷,沒有一頁空白,一頁又一頁,一頁又一頁……
盧玄慎翻地手有些酸。
當然不是因為書太厚,雖然這本書的確厚,但與許多大部頭經典相比,自然不值一提,但這一整本書,卻全是那個人一字一字地寫下,一頁一頁地裝訂,筆跡間無塗抹無墨點,顯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打好草稿後又另行抄寫,只是抄寫都要花上起碼數天,更不用說再加上思索和撰寫的時間。
因為這個認知,盧玄慎愈發感受到這本書的重量。
也有點明白了李承平為何滿臉淚痕。
但最重要的——這本書寫的是什麼呢?
如若只是抒情賣慘回憶,以致竟然寫出這麼厚一本書,雖然從李承平的角度來看,可能的確會讓他動容至痛哭流涕,但在盧玄慎看來,卻只會讓他心中的厭惡和嫌憎更甚。
他靜下心來,從頭開始,一目十行地翻閱。
卻越翻閱,翻頁的速度越慢。
直至半晌盯著一頁不動時,又瘋狂往後翻。
直至翻到其中一頁。
腦海中仿佛有雷鳴電閃,晴天霹靂,他手腳呆愣,頭腦發麻,看著那紙上的字,一會兒仿佛輕飄飄在雲端,一會兒又仿佛黑暗壓抑在海底,他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得書頁上的字都跳起了舞,仿佛變成他不認識的什麼鬼怪,在他眼睛裡尖叫、嘲笑,最後最後,又全部變作了一張臉。
一張煌煌赫赫,驚心動魄,比方才所見的晚霞還艷麗的臉。
那張臉衝著他笑。
仿佛許多年前一樣。
「……姑姑臨走時給了我這本書,治國、知人、富民、強兵、戍邊、宮闈……凡十篇,數十萬字……她把所有自己經歷的、所知的、覺得對我有裨益的,都寫在了這本書里……沒有一點保留。」
「當然,也包括你。」
「敬貞,抱歉,這件事一直沒有跟你說。」
「當年將你調回京城,其實起初並不是我的主意,是姑姑她引導著我,讓我注意到了你。」
「姑姑是個信奉說不如做的人,她沒有說,但我知道,她其實早早就注意到了你,在她還在盧家時,在你還被所有人看不起時。」
「因為以前她還無法直接與你父親對抗,因為那時她還對你有疑慮,所以她一直看著你,看著你……當年派你去瓊州,其實也有她的意思,她曾經跟我說,越是艱難險惡之地,越能試出人的成色,對於心性堅定的人,去瓊州未必是壞,她一直說,我大梁國土,庶民足跡所及之處,便應有有志之士駐守,無論寒暑,無論遠近……」
「而後來,你也果然沒有讓她失望,所以,她將你引到了我面前,她說,我可以信任你,因為經霜寒方知春暖,你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卻仍能百折不撓,可見你是個秉性堅強之人,她還說,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士為知己者死,你便是那個『士』,你對得起那個盧攸為了折辱你而給你取的字——敬貞。」
腦子裡冒出這個念頭,隨即胸口便立刻又湧出熟悉的躁動和熾熱,盧玄慎按住胸口,大步朝著含元殿偏殿而去。
一路走來,日頭越來越低,卻也越來越引人矚目。
從白色的光球變成橙紅色的火球,火球染紅了西方的半邊天,無數如棉如絮如柳的雲層被渡上輝煌的橙紅金紅鮮紅之色,那光芒那色澤,艷麗地驚心動魄,煌煌赫赫,將天幕下的一切一切都染上絢爛的光輝,叫無數小太監小宮女興奮地仰起頭,朝著那燒遍了天空的雲彩歡呼驚叫。
盧玄慎也抬頭看了一眼那天,只一眼,便覺得艷麗地刺目。
他愈發快步地走向偏殿。
卻在走入偏殿的那一刻,便感覺到了不適。
相比外面天色的燦爛輝煌,偏殿裡太暗了。
還不到夜晚,因此殿裡燈燭都未點上,且門窗緊閉,以致剛從外面走進來的盧玄慎,甫一進入便仿佛變成了瞎子,眯著眼好一會兒,才終於適應了殿內的光線,看清殿內情形。
他看到李承平背對著他坐著,低著頭,不知道在看什麼。
「陛下。」
盧玄慎走上前,施禮喚道。
李承平緩緩抬頭,看向盧玄慎。
臉上滿是淚痕。
盧玄慎大驚,又上前一步,「陛下?!」
同時心中已經在思索。
能讓李承平失態至此的人,除了那個女人根本不用做他想,但是,即便是她要走,以他的了解,李承平也不會哭成這樣,那麼,她到底做了什麼?
「樂安公主——」盧玄慎皺著眉頭沒帶好氣地吐出這四個字。
然後手裡就被塞了什麼東西,很重。
他喉嚨哽住,低下頭,便見李承平將一厚厚的書塞入了他手中,書用線封裝,書封無一字。
「陛下?」他疑惑地又喚了一聲。
「你翻開……」李承平聲音嘶啞。
盧玄慎皺著眉,翻開了書頁。
無字的書封里,書頁是上好的雪白宣紙,宣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娟秀卻有力的蠅頭小楷,卷首六字——「吾侄承平親啟」。
盧玄慎愣了一下。
書封一翻開,看到那字跡時,他便已經猜出了字主人是誰,因此看到卷首那六字也並不太驚訝,讓他驚訝的是——這樣的卷首詞,不應該用在一封信上嗎?為何卻是一本書?
他忙往後翻。
隨著他的翻動,雪白的宣紙如雪花般紛飛,而雪花之間,是密密麻麻煤一般的黑點,全是與第一頁相同字跡的蠅頭小楷,沒有一頁空白,一頁又一頁,一頁又一頁……
盧玄慎翻地手有些酸。
當然不是因為書太厚,雖然這本書的確厚,但與許多大部頭經典相比,自然不值一提,但這一整本書,卻全是那個人一字一字地寫下,一頁一頁地裝訂,筆跡間無塗抹無墨點,顯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打好草稿後又另行抄寫,只是抄寫都要花上起碼數天,更不用說再加上思索和撰寫的時間。
因為這個認知,盧玄慎愈發感受到這本書的重量。
也有點明白了李承平為何滿臉淚痕。
但最重要的——這本書寫的是什麼呢?
如若只是抒情賣慘回憶,以致竟然寫出這麼厚一本書,雖然從李承平的角度來看,可能的確會讓他動容至痛哭流涕,但在盧玄慎看來,卻只會讓他心中的厭惡和嫌憎更甚。
他靜下心來,從頭開始,一目十行地翻閱。
卻越翻閱,翻頁的速度越慢。
直至半晌盯著一頁不動時,又瘋狂往後翻。
直至翻到其中一頁。
腦海中仿佛有雷鳴電閃,晴天霹靂,他手腳呆愣,頭腦發麻,看著那紙上的字,一會兒仿佛輕飄飄在雲端,一會兒又仿佛黑暗壓抑在海底,他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得書頁上的字都跳起了舞,仿佛變成他不認識的什麼鬼怪,在他眼睛裡尖叫、嘲笑,最後最後,又全部變作了一張臉。
一張煌煌赫赫,驚心動魄,比方才所見的晚霞還艷麗的臉。
那張臉衝著他笑。
仿佛許多年前一樣。
「……姑姑臨走時給了我這本書,治國、知人、富民、強兵、戍邊、宮闈……凡十篇,數十萬字……她把所有自己經歷的、所知的、覺得對我有裨益的,都寫在了這本書里……沒有一點保留。」
「當然,也包括你。」
「敬貞,抱歉,這件事一直沒有跟你說。」
「當年將你調回京城,其實起初並不是我的主意,是姑姑她引導著我,讓我注意到了你。」
「姑姑是個信奉說不如做的人,她沒有說,但我知道,她其實早早就注意到了你,在她還在盧家時,在你還被所有人看不起時。」
「因為以前她還無法直接與你父親對抗,因為那時她還對你有疑慮,所以她一直看著你,看著你……當年派你去瓊州,其實也有她的意思,她曾經跟我說,越是艱難險惡之地,越能試出人的成色,對於心性堅定的人,去瓊州未必是壞,她一直說,我大梁國土,庶民足跡所及之處,便應有有志之士駐守,無論寒暑,無論遠近……」
「而後來,你也果然沒有讓她失望,所以,她將你引到了我面前,她說,我可以信任你,因為經霜寒方知春暖,你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卻仍能百折不撓,可見你是個秉性堅強之人,她還說,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士為知己者死,你便是那個『士』,你對得起那個盧攸為了折辱你而給你取的字——敬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