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二十五歲的小姑娘,張口就說要自己出五萬五,連眼睛都不眨一下,這姑娘的出身顯然不差,林嘉木報上了帳號,忽然想到了一個名字,「馮鵬程是你什麼人?」

  「是我哥。」

  馮鵬程,大林嘉木兩屆的政治系學長,林嘉木大學室友的初戀,後來兩個人因為距離分手了,聽說馮鵬程追隨家人的腳步走了仕途,現在已經是國稅系統小有權利的科長了,林嘉木的那位室友則已經定居海外,多年不曾聯絡了,但馮鵬程卻因為林嘉木的同學裡有不少在從政或在公檢法,一直沒有跟這些人斷了關係,難怪他會知道自己,a市說大也有八百萬以上的人口,說小竟然小得隨便都能遇見熟人。

  如果馮涵的哥是他……自己的這位黃阿姨可算是踢到鐵板了,馮鵬程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黃玉鳳頗有些疑惑地看了她們倆個一眼,顯然她不知道她們在說什麼,「涵涵,這錢怎麼能讓你花呢,阿姨花。」

  「沒關係,阿姨您帶我來就行了。」馮涵笑道。

  黃玉鳳還是覺得不甘心,目光一轉,話題轉到了林嘉木身上,「嘉木,阿姨聽說你在a市就一直想要來看看你,可一直沒得到機會,聽說你要結婚了,真替你和你媽高興,你男朋友多大了?是幹什麼的?離沒離過婚?離婚過也不要緊,男人嘛,沒有孩子跟沒結過婚也差不多……」她自說自話了好一會兒,見張雅蘭跟林嘉木臉色沒變,就住了口。

  張雅蘭笑道,「我那姑爺可不是什麼二婚,人家是正經八百沒結過婚的小伙子,年齡嘛,今年三十整,比嘉木要小三歲,女大三,抱金磚……要說缺點,就是個兒太高,我跟他說話得仰著頭,說時間長了我就得說鄭鐸啊,你坐下來跟媽說話,媽頸椎病要犯了……」

  黃玉鳳的臉有些僵,還想再說什麼,忽然有人開門進來了,只見進來的人穿著皮毛一體的長款大衣,深藍牛仔褲,棕色室外鞋,身材高挑健壯,長得英俊體面,進來的時候看見客廳里有兩個陌生人,想到昨晚岳母大人在電話里的叮囑,張口就是,「媽,嘉木,來客戶了嗎?」

  黃玉鳳向來覺得自己兒子是高帥富,男人里的人尖子,無論是長相還是人品家世沒有比兒子更好的了,只是這些年熬得有些見老,可顯得成熟穩重,今個兒看見鄭鐸,卻不得不承認鄭鐸要比自己的兒子看著體面多了,心中暗道張雅蘭果然是好狗命,找得女婿這樣的出眾,瞧瞧自己身邊的準兒媳,心裡又平靜了些,嘉木年齡這麼大才結婚,到時候也不知道能不能生得出孩子,看這男人長得這麼好,八成是奔著錢來的,苦日子在後頭呢……她心裡這麼想著,優越感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

  ☆、155秘密

  嘉木語錄:中國人講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人講有了兒子才能有人頂門立戶,可把兒子養成廢柴的,也是他們。

  ----------------------------------------

  丁甲縣a市最偏遠的一個下轄縣,全縣有四成左右的土地是山地,又地處低洼,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在經濟不發達的時代,據說這個縣的人十年有九年要出去逃荒,後來a市的經濟發展了起來,丁甲縣通了高速公路也通了火車,加上城裡人對養生的在意,盛產各種果菜和栗子、棗,人工養殖菌類的丁甲縣,漸漸發達富裕了起來,雖說比起那些企業極多的縣還是窮,但在a市的下轄縣裡,能排上中等。

  鄭鐸開車載著林嘉木根據gps指引到達丁甲縣的第一站就是當地民政,但是被告知二十五年前絕大多數是事實收養,檔案極少,很難憑著零星的線索就查到當初的收養人和被受養人,不過有一個人出了個主意,讓他們去當地的派出所調戶藉檔案,可是僅憑著農村出身,二十五年前就有三個女兒為要素,根本查不到什麼。

  「馮涵,關於那個自稱是你大姐的女人,你還記得些什麼?」林嘉木撥通了馮涵的電話,「你記不記得丁甲縣有沒有什麼熟人依舊跟你家有聯繫?」

  馮涵在電話那頭沉吟了一會兒,「那個女人個子比我矮,長得挺老的,不是很胖,但肚子很突出,臉上有斑,穿得還可以,脖子上戴著一條挺粗的金鍊子,手有些變形了,她說她是我親生的姐姐,想要認親,我有點害怕,沒敢跟她糾纏,就躲進門衛室了,衛兵把她趕了出去,對了,她拎著一個袋子,好像是購物袋,裡面裝著些亂糟糟的東西,但袋子上說的超市我不認識,叫什麼源發超市,她身上還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兒……丁甲縣的人……對了,我說我想吃栗子,我媽從省城捎來不少的板栗,說是以前的老熟人帶來的特產,我去找找那個裝栗子的袋子……」過了差不多有五分鐘,馮涵回來了,「那個袋子也是叫源發超市……難怪我覺得那個購物袋眼熟……」

  「你知道送板栗的是誰嗎?」

  「不清楚,我媽就是隨口提了一句而已,不過她輕易不收別人的禮物,收了的話,應該是很熟的人。」

  「你能找你媽媽打聽一下嗎?隨便找個藉口,找一找這個熟人。」

  「好吧,我過一個小時再給你打電話。」

  林嘉木在丁甲市本地企業源發超市的門口買了一包現炒的糖炒栗子,明明只是隔了四個小時的車程,這裡的糖炒栗子一斤硬是比a市便宜五塊錢,而且個更大,更結實,她坐在車裡剝著栗子跟鄭鐸講初步的發現,「我跟賣栗子的小販聊了一會兒,這邊二十多年前送養女孩的人家挺多的,就算是現在老一輩重男輕女的也不少,年輕人情形稍好些,至少農村搬到城裡的,不敢明面上講重男輕女了,城鎮裡的人有獨生子女的一般都是有公職的,二十幾歲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家平均也有兩個孩子,農村的就是一拖一串不知多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