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鄭如玉滿腹愁緒,正要準備收拾東西離開這裡,打算去到別的地方擺攤賣字。

  了解到鄭如玉幾人以賣字為生,赫老闆方才得知他們的現實生活狀況。當時,他不必多說,便是勸慰幾人不必流落街頭,並且願意預付一些資金,幫助解決幾個人的生活問題。

  然而,鄭如玉外表柔弱,內心卻十分剛強。她非常感謝赫老闆的一番好意,卻是沒有接受前輩的接濟和幫助,而是決定自食其力,繼續發揮特長,暫時還是以賣字做為營生。

  對於此事,赫寶珠內心感佩,越發欣賞這位年輕人的為人和處事。這樣一來,他主動要為幾人想想辦法,以保證這份賣字的生意,能夠繼續順利地經營下去。

  赫老闆經商多年,處理事情頗有經驗,非常老道。他謹以自身的名號和信譽,立即就把鬧事一方的幾位打手叫到跟前,並且和顏悅色,好言相待,當場與其進行了正式的協商和談判。

  對方的幾位打手,都是家境貧窮,貪圖小利,聽到赫寶珠的大名,都變得縮頭縮腦,互相大眼瞅著小眼,不敢頂撞和吱聲了。

  就此,赫老闆只是賞給了對方幾個小錢,做以安撫和補貼,以此達成雙方和解,擺平了這件事情。鄭如玉和莊潤田幾人,便是可以繼續在這條斜街上經營春聯生意了。

  (4)

  繁忙之際,擇食充飢只求便利。

  經營春聯期間,就在鄭如玉幾人擺賣春聯的這條老街的道路旁邊,有一爿不起眼兒的小小麵館。

  麵館的門前,掛著兩個退色的籮圈幌子,門楣上端傾置一塊頹舊的橫幅匾額,牌匾上面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需要仔細辨認,方能隱若可見;老湯麵館

  店面非常陳舊,似乎有些頹廢,生意也是淡淡冷清。就連店鋪門前的一棵蒼穹的老柳,也是時逢隆冬臘月,皮多乾癟皺裂,倒垂的枝條兒光光禿禿,毫無一絲殘存的綠意。然而,這一棵老樹卻是迎著寒風傲然挺立,悠悠擺動,仿佛在向人們訴說一種古撲的希冀。

  日陽過晌,腹中飢餓。鄭如玉幾個人站在街頭,忙碌了大半天,每每趁著吃晌的當兒,三個人順腳便走進了老湯麵館。

  店鋪裡面,光線暗淡,設施簡陋,只有幾張粗木的飯檔和幾個相應的長條板凳。就是時值飯口,小店裡面也是人流稀少,沒有幾個食客光顧此處。

  店鋪的掌柜姓金,人稱;金老闆。此人個頭不高,身體稍微清瘦一些,年齡有四十多歲。他臉龐方正,長的面目有些老相,待人接物非常實誠厚道。見有客人進門,他接待熱情,便是迎上前來招呼;「歡迎光顧,歡迎光顧。」聽得此人口音,就知道這位金掌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陝西人。

  店小二站在裡面,長的身材不高,樣子有些瘦弱,年齡在二十上下。他說話的嗓音細聲細氣,臉兒長的又圓又小,倒是很像一個女孩子。見到來客,也是熱忱接待,讓坐問候;「請問幾位,來幾碗老味湯麵?」

  三個人圍坐在一起。家燕口齒麻利,總是快言快語,立即回復;「我們三個人,每人一碗湯麵。」

  店小二迎著笑臉,細語地應了一嗓,轉身就回到了內間。不大一歇兒工夫,熱氣騰騰的幾碗湯麵,就如數地端了上來。

  大碗的湯麵,放在面前,老湯老水,實實惠惠,因為沒有點綴的色彩、看上去卻是不很起眼。若是不欲上口品嘗,瞧見這樣老氣橫秋的食物,就會感覺十分平淡,沒有了多少胃口。然而,正當幾人饑寒之即,熱熱騰騰的湯麵感覺就很誘人。三個人端起面碗,吃起來身上暖和,心裡特別舒坦,饑寒和疲勞就此能夠緩解一些。

  吃過湯麵,體內積蓄了能力和熱量。接著,幾個人回到攤位繼續書寫賣字,手上的筆墨便是越發快捷一些。

  春節臨近,生意更加繁忙。三個人時常來到老湯麵館裡吃麵,一回生,兩回熟,幾次以後,就與麵店的金掌柜及店小二混熟了。外地的人初來乍到,都是吃盡了人地生疏之苦,稍微有些空閒,金老闆便是常常讓三位來到小店裡暖和暖和手腳,緩一緩結凍的筆硯和墨汁。雙方以誠相待,感覺說話投緣,就此結成了一種友誼,也算是金老闆對待外鄉人的一種照應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52.-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1)

  街頭賣春聯賺來的收入,只能解決一時的生活窘迫。可是,時節一過,生意就隨之冷淡下來。

  轉過年景,就是初春的季節。大地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京城的天氣乍暖還寒。這一天半晌,鄭如玉一行三人,去到《聚寶齋》看望赫老闆回來之後,又順路地走到了擺賣春聯的那條斜街。

  來到《老湯麵館》門前,店面依然是那般頹廢和陳舊。然而,幾陣春風,數番微雨,仿佛洗去了冬日的沉重,麵店門前那一棵皮多皺疤的老柳樹,在春風的哺育之中,已經返青吐綠,煥發出勃勃生機,搶先地露出了嫩綠的新芽兒。一陣風兒從門前徐徐吹過,老樹蒼勁挺拔,古韻鬱郁悠悠,倒垂的枝條兒輕盈擺動,成為這條街口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三個人走進老湯麵館,店鋪里仍然是客少人稀。看見來了熟客,金老闆笑臉相迎,自然要問長問短,寒暄幾句。閒談之間,轉眼就是日近晌午,鄭如玉幾個人自行地落下坐位,每個人要上一碗湯麵,就便在這裡填腹充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