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一直想單獨寫寫這個姓鄒的,但每次提筆,總是無從下手。
因為,始終無法猜出,她在想什麼。
(十七)貂蟬
中國古來的英雄所熱愛的,除了江山便是美人。因為你如果對錢財孜孜不倦或者有其他啥的癖好,人家很容易就詬病你玩物喪志。可是對美人大有興趣是人之大欲也,沒什麼可說的。而女人又是最可憐的。中國歷史是男人胡寫的,而一旦到關鍵時刻,男人就懂得賴帳說是女人搞壞的。周是褒姒笑沒的,商是妲己妖壞的,連武大郎都是潘金蓮風騷死的。而董賊自然理所當然是被女人弄死的。這就是中國人的邏輯。
公元191年,是年董賊57歲,而按照演義的安排,貂蟬十六歲。說實話,貂蟬挺倒霉的,她只是院子裡嘆口氣,或許是因為少女懷春,或許是因為新衣服弄髒了,或許是因為月考考砸了,又或許是因為剛看了瓊瑤或者是亦舒的小說而在那裡自傷身世,王老頭就死過來罵:「賤人將有私情耶?」貂蟬只好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那也就是句客氣話。我猜王老頭當時是這麼想的:「哈,這丫頭,跟我玩花伙哪?我就知道你在外頭有男朋友了。我得不著我還就不讓你如意。」當時就想出這麼一招來。作為貂蟬一方,很可能是這麼想的:「啊,我能和呂布結婚嗎?萬人迷呂布?」於是就糊塗地肯了。
後來就是著名的連環計了。貂蟬的表現極佳。以呂布如此帥哥,追他美女多了,卻還會對這個女孩子「神魂飄蕩」,可見貂蟬沒有做公關是很可惜的。而董賊直接說:「真神仙中人也!!」那麼貂蟬的魅力無庸置疑了。
但下面就是對她極大的考驗。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是一個很麻煩的事。這兩個東西雖然白痴,但是畢竟有父子之名,只要前後一對質,很簡單地就可以把情況搞明白。我考慮在此期間,董賊一直傾向於貂蟬而不聽呂布可能有這個因素在裡面:董賊是陝西人,貂蟬則是陝西米脂人,方言相近。而呂布是九原人,地處蒙古,國語水平估計也就和陳冠希差不多,很難交流。
董賊死後,演義做了交代:「呂布至眉塢,先取了貂蟬。」而後來貂蟬又在下邳做了回蠢事,勸呂布休要突圍。然後呂布死,貂蟬不知所蹤。以她的經歷,如果寫一本《我和兩個男人不得不說的故事》,那麼定能名震天下,不過可能年久失傳了。畢竟美女作家的書一般是不長久的。
民間有諸般傳說,渲染貂蟬和關羽的事,不多贅言了。
談一下貂蟬的真名,在關漢卿的一個劇本里,她姓任,名紅昌。因在宮中掌管貂蟬帽,所以賜名貂蟬。
我以前想貂蟬的結局時,設想了很多,都不盡如人意。現在一想,央視版的貂蟬結局,倒是最好的:紫陌紅塵,西風古道,風塵戀戀,老馬舊車。貂蟬身著紅裳,最後凝望了一眼那曾經風虎雲龍的長安城,然後黯然垂下車簾。這一剎那,千年的風塵被她鎖在車外,天下已經與她無關。
有歌云:「說什麼眉塢春深,全不曉天意人心。遠離了富貴煩囂地,告別了龍爭虎鬥門,辜負了錦繡年華,錯過了豆蔻青春,為報答司徒大義深恩,拼舍這如花似玉身。從今後再不見爾的身影,也再不聞爾的聲音。貂蟬已隨著那清風去,化做了一片白雲。」
那首歌給我印象很深很深。
每次想起,想說什麼,總是無從說起。
所謂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十八)于禁
于禁者,在演義中首次出場是曹操招兵買馬時,「又有一將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當時他的地位與李典、樂進、呂虔等類似,次於夏侯與曹家兄弟。
在曹操突擊徐州時,他與夏侯敦、惡來一起作為前鋒——可以說是驍勇善戰的表現吧。
後來在歷次與呂布或者其他軍閥混戰中,于禁都會出現。大多情況下是諸如:「忽然兩彪人馬殺出,左有于禁,右有誰誰」這樣湊數的。與呂布的濮陽會戰,于禁出過一個主意說「襲其西寨」,那次也就引出了惡來著名的「五步乃呼我」的故事。
在曹操徐州圍城時,劉備來援救,有如下場景:「寨內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擁將出來。當頭一員大將,乃是于禁,勒馬大叫:『何處狂徒!往那裡去!』張飛見了,更不打話,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
注意,能享受被劉備張飛夾攻的人,一共只有三個:呂布、張任,還有就是于禁。
在宛城之戰,著名的戰事發生:曹操被張繡偷襲,惡來戰死,全軍潰退。夏侯敦所部青州軍下鄉劫掠,被于禁沿路殺掉。張繡軍到,于禁率先出戰,身先士卒,大破張繡。本來一次徹底的完敗居然有個好結局。
演義和《三國志》里,關於這段都有精彩描寫:「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
因為,始終無法猜出,她在想什麼。
(十七)貂蟬
中國古來的英雄所熱愛的,除了江山便是美人。因為你如果對錢財孜孜不倦或者有其他啥的癖好,人家很容易就詬病你玩物喪志。可是對美人大有興趣是人之大欲也,沒什麼可說的。而女人又是最可憐的。中國歷史是男人胡寫的,而一旦到關鍵時刻,男人就懂得賴帳說是女人搞壞的。周是褒姒笑沒的,商是妲己妖壞的,連武大郎都是潘金蓮風騷死的。而董賊自然理所當然是被女人弄死的。這就是中國人的邏輯。
公元191年,是年董賊57歲,而按照演義的安排,貂蟬十六歲。說實話,貂蟬挺倒霉的,她只是院子裡嘆口氣,或許是因為少女懷春,或許是因為新衣服弄髒了,或許是因為月考考砸了,又或許是因為剛看了瓊瑤或者是亦舒的小說而在那裡自傷身世,王老頭就死過來罵:「賤人將有私情耶?」貂蟬只好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那也就是句客氣話。我猜王老頭當時是這麼想的:「哈,這丫頭,跟我玩花伙哪?我就知道你在外頭有男朋友了。我得不著我還就不讓你如意。」當時就想出這麼一招來。作為貂蟬一方,很可能是這麼想的:「啊,我能和呂布結婚嗎?萬人迷呂布?」於是就糊塗地肯了。
後來就是著名的連環計了。貂蟬的表現極佳。以呂布如此帥哥,追他美女多了,卻還會對這個女孩子「神魂飄蕩」,可見貂蟬沒有做公關是很可惜的。而董賊直接說:「真神仙中人也!!」那麼貂蟬的魅力無庸置疑了。
但下面就是對她極大的考驗。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是一個很麻煩的事。這兩個東西雖然白痴,但是畢竟有父子之名,只要前後一對質,很簡單地就可以把情況搞明白。我考慮在此期間,董賊一直傾向於貂蟬而不聽呂布可能有這個因素在裡面:董賊是陝西人,貂蟬則是陝西米脂人,方言相近。而呂布是九原人,地處蒙古,國語水平估計也就和陳冠希差不多,很難交流。
董賊死後,演義做了交代:「呂布至眉塢,先取了貂蟬。」而後來貂蟬又在下邳做了回蠢事,勸呂布休要突圍。然後呂布死,貂蟬不知所蹤。以她的經歷,如果寫一本《我和兩個男人不得不說的故事》,那麼定能名震天下,不過可能年久失傳了。畢竟美女作家的書一般是不長久的。
民間有諸般傳說,渲染貂蟬和關羽的事,不多贅言了。
談一下貂蟬的真名,在關漢卿的一個劇本里,她姓任,名紅昌。因在宮中掌管貂蟬帽,所以賜名貂蟬。
我以前想貂蟬的結局時,設想了很多,都不盡如人意。現在一想,央視版的貂蟬結局,倒是最好的:紫陌紅塵,西風古道,風塵戀戀,老馬舊車。貂蟬身著紅裳,最後凝望了一眼那曾經風虎雲龍的長安城,然後黯然垂下車簾。這一剎那,千年的風塵被她鎖在車外,天下已經與她無關。
有歌云:「說什麼眉塢春深,全不曉天意人心。遠離了富貴煩囂地,告別了龍爭虎鬥門,辜負了錦繡年華,錯過了豆蔻青春,為報答司徒大義深恩,拼舍這如花似玉身。從今後再不見爾的身影,也再不聞爾的聲音。貂蟬已隨著那清風去,化做了一片白雲。」
那首歌給我印象很深很深。
每次想起,想說什麼,總是無從說起。
所謂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十八)于禁
于禁者,在演義中首次出場是曹操招兵買馬時,「又有一將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當時他的地位與李典、樂進、呂虔等類似,次於夏侯與曹家兄弟。
在曹操突擊徐州時,他與夏侯敦、惡來一起作為前鋒——可以說是驍勇善戰的表現吧。
後來在歷次與呂布或者其他軍閥混戰中,于禁都會出現。大多情況下是諸如:「忽然兩彪人馬殺出,左有于禁,右有誰誰」這樣湊數的。與呂布的濮陽會戰,于禁出過一個主意說「襲其西寨」,那次也就引出了惡來著名的「五步乃呼我」的故事。
在曹操徐州圍城時,劉備來援救,有如下場景:「寨內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擁將出來。當頭一員大將,乃是于禁,勒馬大叫:『何處狂徒!往那裡去!』張飛見了,更不打話,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
注意,能享受被劉備張飛夾攻的人,一共只有三個:呂布、張任,還有就是于禁。
在宛城之戰,著名的戰事發生:曹操被張繡偷襲,惡來戰死,全軍潰退。夏侯敦所部青州軍下鄉劫掠,被于禁沿路殺掉。張繡軍到,于禁率先出戰,身先士卒,大破張繡。本來一次徹底的完敗居然有個好結局。
演義和《三國志》里,關於這段都有精彩描寫:「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