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這是大周開朝以來第二次在宮中舉行的花朝節,第一次,是在晴昭公主顧錦六歲那年。那一年是先帝顧鴻登基後內政剛穩的第一年,命婦之中有年長者竊竊私談著將這兩次花朝節大宴相互做比,得出的結論便是,先帝在時的那場花朝節不及此次的十之一二。
花朝節的宴會上,小公主顧曦璨歡喜極了。
這還是她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與她年齡相仿的女孩子,從她出世到現在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那些年長她許多的兄長,那些兄長們不會梳頭也不會唱歌,更不會用手帕做成兔子,兄長們稀短的頭髮根本插不了珠釵,她拿著一箱寧王妃徐靜柔送的玩偶要兄長們陪她玩,她的兄長們就只會舉著玩偶,宛如開朝會一般一板一眼的說著一堆她根本聽不懂的怪話。
兄長們只要見到她必然會抱著她,並且從來不許任何外人靠她太近,就連剛會走路不久的幼弟毓含也知道將來要如何如何護著她。
今日難得沒有那些對外人凶神惡煞的兄長們跟在她的身邊。她又拿出了這一箱玩偶分給了那些圍在她身邊的女孩子,她們一齊坐在軟綢鋪設的空地上,吃著點心蜜餞,喝著潤甜可口的羹湯,高高興興的唱著歌謠給玩偶簪花。
不遠處見了這一幕的君王微微掩著口鼻,對身邊之人說道:「早知如此能讓這孩子這般高興,朕一早便讓這些孩子進宮了。」
「陛下這才片刻就受不住了,若是一早便讓這些宗家小姐們入宮,只怕陛下要折壽的。」韓墨初說罷從袖口中拿出了一小盒艾膏,遞到顧修鼻下道:「陛下還是先醒醒神吧,否則一會兒便要頭暈了。」
顧修接過艾膏的小瓶擱在鼻下輕抬鼻翼,一陣清苦的幽香鑽入鼻腔,瞬間喚醒了人的七竅。醒過神來的他,順勢看向了對面,正巧看到了身在對面的小太子:「嘶,子冉你看,毓誠那孩子做什麼呢?」
韓墨初順著顧修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沿河對岸的幾間開闊的水榭里擺著幾桌流水席,一大群同齡的少年正聚在一處三三兩兩的談笑風生,唯有他們的兒子顧毓誠雙手撐著欄杆,心不在焉,悶悶不樂:「陛下不知道麼?這孩子這樣已然幾個月了。」
「幾個月?朕如何不知道?往日在前朝時也不見他如此。」君父顧修坐正了身子,頭卻明顯偏向了韓墨初的方向。
「陛下自來都是嚴父,眼睛裡看見的也都是軍國大事,自然瞧不見這孩子心裡的事。」韓墨初微笑著從碟子裡拿起一塊兒八瓣牡丹酥,湊到了顧修唇邊。
「心事?什麼心事?這些日子朕也沒有與他多少功課,他又何須這樣心事重重的?」顧修咬了一口點心的酥殼,不解道。
「陛下在毓誠這個年紀就沒有心事麼?」韓墨初輕抬眉宇:「就比如,那貼身放著的小狐狸什麼的?」
顧修被「小狐狸」三個字點破了心事,一口香甜的點心還未下肚,便直接嗆了出來:「咳咳咳......好端端的說著毓誠,你平白扯上朕做什麼?」
「臣只是想告訴陛下,小殿下這會兒的心事就和陛下那個時候一樣,終究是到了年紀,不再是小孩子了。」韓墨初十分貼心的給顧修輕拍脊背,又遞了一盞清茶給人漱口:「陛下常起居時恨不能將臣緊在懷裡吃干抹淨,怎麼提起這陳年舊事反倒這般臉紅呢?」
「這,這不一樣。」顧俢喝了口香茶,順了順氣道:「先說毓誠,子冉可知這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才這般鬱鬱寡歡的?」
「陛下說呢?除了那位孟小將軍這孩子還能因為誰?」韓墨初撫了撫衣衫下擺的褶皺輕聲嘆道:「陛下養出來的兒子哪兒哪兒都像極了陛下,唯獨一點像極了您的那位兄長寧王殿下。」
「子冉說清些?那孩子如何像六哥了?」
「瞧見心怡之人,也不管旁人心思如何,撲在人身上不管不顧的就要把人占為己有。」韓墨初溫聲直言道:「所以臣讓小殿下,要他知道這情愛之事強求不得,兩情相悅和一廂情願有時也就是一牆之隔。」
***
對岸,小太子依著水亭的欄杆站著心事重重的望著遠方,幾個要好的弟弟前來喚他了幾次,他也只是擺擺手,拒絕了所有人的相邀。
半個多月前,他的亞父韓墨初毫無徵兆的將孟序調回了王師軍營,說是新春開年新兵太多,需要些有經驗的將官去新兵營主持大局。雖說名義上只是借調,可是歸期不定,他也沒什麼藉口好去磨韓墨初將孟序與他還回來的。
這多半個月裡,他渾渾噩噩的在東宮殿裡輾轉難眠,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孟序給他蓋被子,陪他騎馬,教他練槍的場景,東宮殿裡四處都是孟序留下的影子。
在形單影隻的孤寂中,他後悔了,他當真後悔了,後悔那日的莽撞,更後悔這麼長時間對孟序的冷落。他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還在彆扭什麼。
現在這個人走了,一切都變得那樣的無所適從,別說是把話說清,現在想見人一面都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理由。
這段時間以來,他總是時不時的出神,哪怕君父顧修布置的公文再忙他也總覺得填不滿自己。夜裡也不管什麼時辰,只要是想起來就會跑到後院去看那隻他們一齊飼養的大白虎白絨,也就只有白絨才願意聽他說幾句他和孟序之間那些瑣碎的過往。
十五歲的少年站得累了,頹然坐在了水亭內的台子上,撐著下巴暗想:現在如果孟序能出現在他面前的話,他一定再也不要同他鬧彆扭了,他要把先前所有的話全部推翻。
花朝節的宴會上,小公主顧曦璨歡喜極了。
這還是她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與她年齡相仿的女孩子,從她出世到現在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那些年長她許多的兄長,那些兄長們不會梳頭也不會唱歌,更不會用手帕做成兔子,兄長們稀短的頭髮根本插不了珠釵,她拿著一箱寧王妃徐靜柔送的玩偶要兄長們陪她玩,她的兄長們就只會舉著玩偶,宛如開朝會一般一板一眼的說著一堆她根本聽不懂的怪話。
兄長們只要見到她必然會抱著她,並且從來不許任何外人靠她太近,就連剛會走路不久的幼弟毓含也知道將來要如何如何護著她。
今日難得沒有那些對外人凶神惡煞的兄長們跟在她的身邊。她又拿出了這一箱玩偶分給了那些圍在她身邊的女孩子,她們一齊坐在軟綢鋪設的空地上,吃著點心蜜餞,喝著潤甜可口的羹湯,高高興興的唱著歌謠給玩偶簪花。
不遠處見了這一幕的君王微微掩著口鼻,對身邊之人說道:「早知如此能讓這孩子這般高興,朕一早便讓這些孩子進宮了。」
「陛下這才片刻就受不住了,若是一早便讓這些宗家小姐們入宮,只怕陛下要折壽的。」韓墨初說罷從袖口中拿出了一小盒艾膏,遞到顧修鼻下道:「陛下還是先醒醒神吧,否則一會兒便要頭暈了。」
顧修接過艾膏的小瓶擱在鼻下輕抬鼻翼,一陣清苦的幽香鑽入鼻腔,瞬間喚醒了人的七竅。醒過神來的他,順勢看向了對面,正巧看到了身在對面的小太子:「嘶,子冉你看,毓誠那孩子做什麼呢?」
韓墨初順著顧修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沿河對岸的幾間開闊的水榭里擺著幾桌流水席,一大群同齡的少年正聚在一處三三兩兩的談笑風生,唯有他們的兒子顧毓誠雙手撐著欄杆,心不在焉,悶悶不樂:「陛下不知道麼?這孩子這樣已然幾個月了。」
「幾個月?朕如何不知道?往日在前朝時也不見他如此。」君父顧修坐正了身子,頭卻明顯偏向了韓墨初的方向。
「陛下自來都是嚴父,眼睛裡看見的也都是軍國大事,自然瞧不見這孩子心裡的事。」韓墨初微笑著從碟子裡拿起一塊兒八瓣牡丹酥,湊到了顧修唇邊。
「心事?什麼心事?這些日子朕也沒有與他多少功課,他又何須這樣心事重重的?」顧修咬了一口點心的酥殼,不解道。
「陛下在毓誠這個年紀就沒有心事麼?」韓墨初輕抬眉宇:「就比如,那貼身放著的小狐狸什麼的?」
顧修被「小狐狸」三個字點破了心事,一口香甜的點心還未下肚,便直接嗆了出來:「咳咳咳......好端端的說著毓誠,你平白扯上朕做什麼?」
「臣只是想告訴陛下,小殿下這會兒的心事就和陛下那個時候一樣,終究是到了年紀,不再是小孩子了。」韓墨初十分貼心的給顧修輕拍脊背,又遞了一盞清茶給人漱口:「陛下常起居時恨不能將臣緊在懷裡吃干抹淨,怎麼提起這陳年舊事反倒這般臉紅呢?」
「這,這不一樣。」顧俢喝了口香茶,順了順氣道:「先說毓誠,子冉可知這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才這般鬱鬱寡歡的?」
「陛下說呢?除了那位孟小將軍這孩子還能因為誰?」韓墨初撫了撫衣衫下擺的褶皺輕聲嘆道:「陛下養出來的兒子哪兒哪兒都像極了陛下,唯獨一點像極了您的那位兄長寧王殿下。」
「子冉說清些?那孩子如何像六哥了?」
「瞧見心怡之人,也不管旁人心思如何,撲在人身上不管不顧的就要把人占為己有。」韓墨初溫聲直言道:「所以臣讓小殿下,要他知道這情愛之事強求不得,兩情相悅和一廂情願有時也就是一牆之隔。」
***
對岸,小太子依著水亭的欄杆站著心事重重的望著遠方,幾個要好的弟弟前來喚他了幾次,他也只是擺擺手,拒絕了所有人的相邀。
半個多月前,他的亞父韓墨初毫無徵兆的將孟序調回了王師軍營,說是新春開年新兵太多,需要些有經驗的將官去新兵營主持大局。雖說名義上只是借調,可是歸期不定,他也沒什麼藉口好去磨韓墨初將孟序與他還回來的。
這多半個月裡,他渾渾噩噩的在東宮殿裡輾轉難眠,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孟序給他蓋被子,陪他騎馬,教他練槍的場景,東宮殿裡四處都是孟序留下的影子。
在形單影隻的孤寂中,他後悔了,他當真後悔了,後悔那日的莽撞,更後悔這麼長時間對孟序的冷落。他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還在彆扭什麼。
現在這個人走了,一切都變得那樣的無所適從,別說是把話說清,現在想見人一面都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理由。
這段時間以來,他總是時不時的出神,哪怕君父顧修布置的公文再忙他也總覺得填不滿自己。夜裡也不管什麼時辰,只要是想起來就會跑到後院去看那隻他們一齊飼養的大白虎白絨,也就只有白絨才願意聽他說幾句他和孟序之間那些瑣碎的過往。
十五歲的少年站得累了,頹然坐在了水亭內的台子上,撐著下巴暗想:現在如果孟序能出現在他面前的話,他一定再也不要同他鬧彆扭了,他要把先前所有的話全部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