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5章 不做人了
為了突入核心區機房,滿足觸發艦載AI本體的逃逸條件,而後抵達艦橋,得到這艘於他們來說比天頂星科技還要高的飛船,同時,也可以找到結束造化之氣收割模式的辦法,這些被迫成為異能者,被迫在這裡拼命的人們,早以主動或被動的做好了犧牲生命的準備。
文明續存的使命砸在他們肩頭,慷慨就義也好,畏懼唾棄也罷,他們早以沒有選擇。
但是……如果,做到這一步,依舊不夠呢?不夠保險呢?
如果計劃A行不通,統籌了70多萬異能者的異能數據的晁先生,有什麼理由不準備計劃B,計劃C甚至是計劃D?
異能軍可不像現在的人們這樣好運,遇事不決還有艾大佬頂著,大不了讀檔重來,他們只有一錘子買賣,根本輸不起,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由此,做再多準備都是當然的,不管是再怎麼有違道德和倫理的計劃,只要略微提高一點成功率,那就是賺了,就要毫不猶豫的添加進計劃中去。
至於道義上的譴責和評價……這得先有人能活下去才行啊,異能軍建立的唯一目的,就是送濱海星上的同胞,能活到把這段歷史拿來嚼舌根的未來。
在樹脂藤草之間,眾人找到了一個平板,這個被絡雅科技魔改過的核能平板,還能正常使用,桌面簡潔,文件夾目錄簡潔明了,且所有文件皆設置定時解鎖,如今已經可以自由查閱,顯然,這個平板原先的主人,就是那位大家素未蒙面的晁先生。
「這是……計劃B?」
70多萬的異能者,如此龐大的數量,當然能找到數種強大的異能進行搭配、組合,誕生出某種超乎一般人類想像的怪物來。
計劃B:過載作戰
想要突破核心區的守衛,哪怕有艦載AI的配合,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就算成功突入艦橋,也不代表著安全,因為後邊的守衛完全可以跟著他們衝進艦橋。
所以,在計劃的最初,晁先生就和艦載AI談好了諸多條件,先後進行了上百次的大修小修,和智囊團一起推敲了每一個計劃的細節,每一種可以想到的意外,每一樣可以做好的準備。
比如,把翻譯好的系統界面,原原本本的發送過來,程序小組日夜不停的做模擬訓練,就為了衝進艦橋後,能以最快的速度接手系統進行操作。
理想中的最好結果是:不僅可以關閉收割模式,還能及時啟動艦橋內的警戒系統,讓外邊的守衛在衝鋒中被警戒系統幹掉,由此,這艘飛船正式易主,屬於濱海星人。
但是……作戰開始後,計劃卻並不順利,犧牲比想像中還要大,絡雅文明的防衛力量,哪怕削弱了這麼多,也比想像中要強太多了。
很多理論上具備摧毀絡雅文明武器的攻堅者,邊都沒摸到就白白死去了,而那些充當盾牌的普通異能者,更是死得慘烈而毫無價值。
見此,晁先生果斷啟動了B計劃。
核心區擁有著強大的固化領域框架,不僅能禁絕大多數傳送異能,還會對異能形成壓制,讓很多異能的威力大打折扣。
固化領域框架的原理說起來並不複雜,絡雅人已經完全理解了宇宙多維空間的奧妙,可以對目標空間內的所有參數,以一定頻率進行刷新。
用形象的比喻來說,如果說空間是一片沙灘,而異能作用是熊孩子堆砌的沙堡,那麼對空間參數進行刷新的行為,就像海浪衝上沙灘,把沙堡給沖沒了。
但是,這個固化領域框架的刷新頻率和功率,都是有限的。
如果沙堡多到一定程度,海浪也終會無法淹沒所有的沙堡。
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讓大量的異能軍戰士同時使用異能,製造一個頂多只能存在十幾秒的過載點,從而讓傳送異能的使用變得可能呢?
計劃看似美好,唯二的問題是……
1、到底需要多少沙堡,讓多少異能者同時使用異能,才能突破這個極限?
2、如何確保關鍵的傳送異能可以成為漏網之魚呢?
靠著預知類的異能和精密的計劃,上述兩個問題最後解決。
只是,無論如何,這個戰術一旦執行,戰況將比原先更為慘烈——過載點之所以只能存在十幾秒,是因為這些無畏的異能者們,都將在十幾秒內死去。
而且……就算一切順利,能夠使用傳送異能了,做為被嚴重針對的能力,傳送異能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至少沒可能讓血肉之軀活著平安落地。
人類的身體到底是過於脆弱了,所以……他們不做人了。
晁先生在計劃的敘述中直白感慨,幸好還有70多萬種異能可以選擇。
計劃的核心,除了傳送異能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異能者。
一個是靈魂活化,據該異能者的說法,他可以感知、觸碰到靈魂,靈魂於他來說是切實存在的事物。在後續的學習和開發中,他可以讓靈魂附著在沒有生命的物體上,並賦予靈魂感知外界,驅動和強化該物體性能的能力。
只是,靈魂體在這期間會被不斷消耗,後果無法保證。
令一個異能是樹脂化,如其名字那樣,可以讓大多數物質變為樹脂。
將兩個異能和傳送異能結合起來,晁先生制定的計劃B,大致就是在創造出過載點後,讓樹脂化和靈魂活化同時作用於自身,然後利用這副樹脂化的身軀,抗過問題很大的傳送,讓兩撥人分別前往機房和艦橋。
第125章 不做人了
為了突入核心區機房,滿足觸發艦載AI本體的逃逸條件,而後抵達艦橋,得到這艘於他們來說比天頂星科技還要高的飛船,同時,也可以找到結束造化之氣收割模式的辦法,這些被迫成為異能者,被迫在這裡拼命的人們,早以主動或被動的做好了犧牲生命的準備。
文明續存的使命砸在他們肩頭,慷慨就義也好,畏懼唾棄也罷,他們早以沒有選擇。
但是……如果,做到這一步,依舊不夠呢?不夠保險呢?
如果計劃A行不通,統籌了70多萬異能者的異能數據的晁先生,有什麼理由不準備計劃B,計劃C甚至是計劃D?
異能軍可不像現在的人們這樣好運,遇事不決還有艾大佬頂著,大不了讀檔重來,他們只有一錘子買賣,根本輸不起,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由此,做再多準備都是當然的,不管是再怎麼有違道德和倫理的計劃,只要略微提高一點成功率,那就是賺了,就要毫不猶豫的添加進計劃中去。
至於道義上的譴責和評價……這得先有人能活下去才行啊,異能軍建立的唯一目的,就是送濱海星上的同胞,能活到把這段歷史拿來嚼舌根的未來。
在樹脂藤草之間,眾人找到了一個平板,這個被絡雅科技魔改過的核能平板,還能正常使用,桌面簡潔,文件夾目錄簡潔明了,且所有文件皆設置定時解鎖,如今已經可以自由查閱,顯然,這個平板原先的主人,就是那位大家素未蒙面的晁先生。
「這是……計劃B?」
70多萬的異能者,如此龐大的數量,當然能找到數種強大的異能進行搭配、組合,誕生出某種超乎一般人類想像的怪物來。
計劃B:過載作戰
想要突破核心區的守衛,哪怕有艦載AI的配合,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就算成功突入艦橋,也不代表著安全,因為後邊的守衛完全可以跟著他們衝進艦橋。
所以,在計劃的最初,晁先生就和艦載AI談好了諸多條件,先後進行了上百次的大修小修,和智囊團一起推敲了每一個計劃的細節,每一種可以想到的意外,每一樣可以做好的準備。
比如,把翻譯好的系統界面,原原本本的發送過來,程序小組日夜不停的做模擬訓練,就為了衝進艦橋後,能以最快的速度接手系統進行操作。
理想中的最好結果是:不僅可以關閉收割模式,還能及時啟動艦橋內的警戒系統,讓外邊的守衛在衝鋒中被警戒系統幹掉,由此,這艘飛船正式易主,屬於濱海星人。
但是……作戰開始後,計劃卻並不順利,犧牲比想像中還要大,絡雅文明的防衛力量,哪怕削弱了這麼多,也比想像中要強太多了。
很多理論上具備摧毀絡雅文明武器的攻堅者,邊都沒摸到就白白死去了,而那些充當盾牌的普通異能者,更是死得慘烈而毫無價值。
見此,晁先生果斷啟動了B計劃。
核心區擁有著強大的固化領域框架,不僅能禁絕大多數傳送異能,還會對異能形成壓制,讓很多異能的威力大打折扣。
固化領域框架的原理說起來並不複雜,絡雅人已經完全理解了宇宙多維空間的奧妙,可以對目標空間內的所有參數,以一定頻率進行刷新。
用形象的比喻來說,如果說空間是一片沙灘,而異能作用是熊孩子堆砌的沙堡,那麼對空間參數進行刷新的行為,就像海浪衝上沙灘,把沙堡給沖沒了。
但是,這個固化領域框架的刷新頻率和功率,都是有限的。
如果沙堡多到一定程度,海浪也終會無法淹沒所有的沙堡。
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讓大量的異能軍戰士同時使用異能,製造一個頂多只能存在十幾秒的過載點,從而讓傳送異能的使用變得可能呢?
計劃看似美好,唯二的問題是……
1、到底需要多少沙堡,讓多少異能者同時使用異能,才能突破這個極限?
2、如何確保關鍵的傳送異能可以成為漏網之魚呢?
靠著預知類的異能和精密的計劃,上述兩個問題最後解決。
只是,無論如何,這個戰術一旦執行,戰況將比原先更為慘烈——過載點之所以只能存在十幾秒,是因為這些無畏的異能者們,都將在十幾秒內死去。
而且……就算一切順利,能夠使用傳送異能了,做為被嚴重針對的能力,傳送異能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至少沒可能讓血肉之軀活著平安落地。
人類的身體到底是過於脆弱了,所以……他們不做人了。
晁先生在計劃的敘述中直白感慨,幸好還有70多萬種異能可以選擇。
計劃的核心,除了傳送異能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異能者。
一個是靈魂活化,據該異能者的說法,他可以感知、觸碰到靈魂,靈魂於他來說是切實存在的事物。在後續的學習和開發中,他可以讓靈魂附著在沒有生命的物體上,並賦予靈魂感知外界,驅動和強化該物體性能的能力。
只是,靈魂體在這期間會被不斷消耗,後果無法保證。
令一個異能是樹脂化,如其名字那樣,可以讓大多數物質變為樹脂。
將兩個異能和傳送異能結合起來,晁先生制定的計劃B,大致就是在創造出過載點後,讓樹脂化和靈魂活化同時作用於自身,然後利用這副樹脂化的身軀,抗過問題很大的傳送,讓兩撥人分別前往機房和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