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老郎中在軍中多年,什麼陣仗沒見過,哪裡會怕辛副將這一句吼,慢條斯理地回道:“臉上有疤怎麼了,咱們莊小將這條件放出去,想嫁他的姑娘多了去,用得著你在這兒操心。”
辛副將面色鐵青,“這哪能一樣!”就算莊家如今榮耀風光,但汴梁城那些好人家的姑娘,自家門第也不低,哪個願意嫁個傷了臉面的人?甚至於莊詞以後卸了這一身軍甲,都沒法走了仕途。
老郎中白了他一眼,“哪不一樣了?人莊小將都不急,你急甚?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便收拾藥箱出去了。
辛副將氣得直罵娘。
莊詞伸手拍了拍辛副將的肩膀,安撫道:“無妨,我原本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眼下還活著回來,已是老天眷顧了。”
辛副將頓時啞了聲。
莊詞這幾年的成長與變化,辛副將是看在眼裡的。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替莊詞惋惜。
這人本是天之驕子,不必和他們這些莽夫一樣在前線拼殺,也照樣仕途坦蕩青雲直上,卻為當年無心之過,固執選擇了這一條路,哪怕在生死關頭也不曾動搖。
老將軍曾說後繼無人,可如今來看,老將軍的話未免失之偏頗。
人是會成長的,莊詞這一生興許都不可能達到老將軍的成就,但莊家的風骨氣節,他從前或許沒有,但從今往後,卻是擔得起一聲不愧為莊家子弟的稱讚。
辛副將想到這兒,不免有些欣慰,便道:“我去寫信,將幽州大捷的消息告知朝廷與桂州。”
莊詞忽然道:“桂州那邊,我來寫吧。”
辛副將愣了一愣。
莊詞垂下眼,也不知想到了什麼,唇角揚了揚。
第102章
桂州這邊收到幽州捷報後,席香等人俱都鬆了口氣。
這一戰之後,西戎應當三五年內都不會再來侵犯大梁了。
桂州被燒,當下要務,是修築城牆及城中房屋瓦舍。幸而,燒城前,城中百姓都已遷徙,除了房屋破損,並未傷及無辜百姓。
但當桂州和幽州大捷的消息傳回邊梁時,朝堂上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正如一開始席香覺得要火燒桂州,陳瑜等人反對時所說的那樣,桂州近千年的文化沉澱在這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哪怕最終他們守住了城,也勢必會遭天下文人墨客的唾罵。
而文人墨客之中,又大多出身好,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在這部分人眼中,一幅書畫的價值甚至高於普通百姓的命。
更謬論是燒毀了一座城池。
席香燒了桂州,遠比守不住桂州的罪孽還要深重。
一時間,朝堂參席香的摺子如雪花一般飛上皇帝的案頭。
而市井中,茶樓酒肆,文人書生聚集之地,更是對席香筆誅墨伐。
在他們眼中,席香不再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而是一個罪孽深重不可饒恕的惡人。
輿論被這些讀書人一帶,尋常百姓們也對席香漸漸有了微詞,不再是一味的吹捧。
唯獨離邊梁千里之外的桂、雍、幽、樂四州百姓,還念著席香守住桂州的功。
桂州的百姓,基本都遷徙雍州、樂州,一旦桂州失守,雍州不保,樂州亦將陷入險境。
桂州戰事未平時,這兩州的百姓擔驚受怕寢食難安,箇中滋味,自然不是遠在千里之外高枕無憂的汴梁京都之地的人能感同身受的。
燒了城,算什麼。
只要守住了這座城,他們人也都還在,燒毀了些房屋瓦舍,再重建就是了。
因而戰事一停,席香下令修築城牆屋舍,原本遷徙到雍州、樂州兩地避禍的桂州百姓得知後,不請自回,紛紛拖家帶口回桂州,自己動手修房補瓦,還把奉令替他們修補房屋的將士給轟走了。
都道:“你們去修你們的城牆,修得高一點,別再讓西戎蠻子打進來了,我們家宅子的事用不著你們操心!”
百姓們這樣的反應,原先反對席香的陳瑜、陳珞等人是萬萬想不到,對此他們心中很是疑惑。
陳令道:“你們是好日子過得舒坦慣了,自然追求那勞什子的精神滿足,什麼書畫墨寶,在你們眼裡千金難求。可在尋常小老百姓眼中,這些東西,還不如一塊饅頭來得實在。我們把城守住了,他們有家可歸,不必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那對他們而言,就夠了。”
至於什麼燒了城中千年的建築,毀了先人心血,固然是可惜,但如今桂州既然守住了,燒沒的重建就是了嘛,多大點事。
陳瑜去城裡各處兜了兩天,同那些不必再擔心無家可歸,都高高興興修宅子的百姓們交談了一番,方徹底品明白了陳令的話。
只是他猶有疑惑,“你打小金尊玉貴的,好日子過得可比我們舒坦多了,怎知他們會如此反應?”
自家兄弟是什麼性子,陳瑜自然明白,他絕不會因私廢公,席香要燒城時他之所以支持,並不是盲目聽從,而是已經預到如今局面。
面對陳瑜的疑問,陳令毫不臉紅的夸自己:“那說明我心懷天下,愛民如己,深入百姓生活,自然明白他們想要的什麼。我和你們這樣只顧自己利益的世家公子哥不同的。”
陳瑜面無表情手握成拳往他後背砸了一記重錘。
辛副將面色鐵青,“這哪能一樣!”就算莊家如今榮耀風光,但汴梁城那些好人家的姑娘,自家門第也不低,哪個願意嫁個傷了臉面的人?甚至於莊詞以後卸了這一身軍甲,都沒法走了仕途。
老郎中白了他一眼,“哪不一樣了?人莊小將都不急,你急甚?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便收拾藥箱出去了。
辛副將氣得直罵娘。
莊詞伸手拍了拍辛副將的肩膀,安撫道:“無妨,我原本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眼下還活著回來,已是老天眷顧了。”
辛副將頓時啞了聲。
莊詞這幾年的成長與變化,辛副將是看在眼裡的。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替莊詞惋惜。
這人本是天之驕子,不必和他們這些莽夫一樣在前線拼殺,也照樣仕途坦蕩青雲直上,卻為當年無心之過,固執選擇了這一條路,哪怕在生死關頭也不曾動搖。
老將軍曾說後繼無人,可如今來看,老將軍的話未免失之偏頗。
人是會成長的,莊詞這一生興許都不可能達到老將軍的成就,但莊家的風骨氣節,他從前或許沒有,但從今往後,卻是擔得起一聲不愧為莊家子弟的稱讚。
辛副將想到這兒,不免有些欣慰,便道:“我去寫信,將幽州大捷的消息告知朝廷與桂州。”
莊詞忽然道:“桂州那邊,我來寫吧。”
辛副將愣了一愣。
莊詞垂下眼,也不知想到了什麼,唇角揚了揚。
第102章
桂州這邊收到幽州捷報後,席香等人俱都鬆了口氣。
這一戰之後,西戎應當三五年內都不會再來侵犯大梁了。
桂州被燒,當下要務,是修築城牆及城中房屋瓦舍。幸而,燒城前,城中百姓都已遷徙,除了房屋破損,並未傷及無辜百姓。
但當桂州和幽州大捷的消息傳回邊梁時,朝堂上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正如一開始席香覺得要火燒桂州,陳瑜等人反對時所說的那樣,桂州近千年的文化沉澱在這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哪怕最終他們守住了城,也勢必會遭天下文人墨客的唾罵。
而文人墨客之中,又大多出身好,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在這部分人眼中,一幅書畫的價值甚至高於普通百姓的命。
更謬論是燒毀了一座城池。
席香燒了桂州,遠比守不住桂州的罪孽還要深重。
一時間,朝堂參席香的摺子如雪花一般飛上皇帝的案頭。
而市井中,茶樓酒肆,文人書生聚集之地,更是對席香筆誅墨伐。
在他們眼中,席香不再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而是一個罪孽深重不可饒恕的惡人。
輿論被這些讀書人一帶,尋常百姓們也對席香漸漸有了微詞,不再是一味的吹捧。
唯獨離邊梁千里之外的桂、雍、幽、樂四州百姓,還念著席香守住桂州的功。
桂州的百姓,基本都遷徙雍州、樂州,一旦桂州失守,雍州不保,樂州亦將陷入險境。
桂州戰事未平時,這兩州的百姓擔驚受怕寢食難安,箇中滋味,自然不是遠在千里之外高枕無憂的汴梁京都之地的人能感同身受的。
燒了城,算什麼。
只要守住了這座城,他們人也都還在,燒毀了些房屋瓦舍,再重建就是了。
因而戰事一停,席香下令修築城牆屋舍,原本遷徙到雍州、樂州兩地避禍的桂州百姓得知後,不請自回,紛紛拖家帶口回桂州,自己動手修房補瓦,還把奉令替他們修補房屋的將士給轟走了。
都道:“你們去修你們的城牆,修得高一點,別再讓西戎蠻子打進來了,我們家宅子的事用不著你們操心!”
百姓們這樣的反應,原先反對席香的陳瑜、陳珞等人是萬萬想不到,對此他們心中很是疑惑。
陳令道:“你們是好日子過得舒坦慣了,自然追求那勞什子的精神滿足,什麼書畫墨寶,在你們眼裡千金難求。可在尋常小老百姓眼中,這些東西,還不如一塊饅頭來得實在。我們把城守住了,他們有家可歸,不必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那對他們而言,就夠了。”
至於什麼燒了城中千年的建築,毀了先人心血,固然是可惜,但如今桂州既然守住了,燒沒的重建就是了嘛,多大點事。
陳瑜去城裡各處兜了兩天,同那些不必再擔心無家可歸,都高高興興修宅子的百姓們交談了一番,方徹底品明白了陳令的話。
只是他猶有疑惑,“你打小金尊玉貴的,好日子過得可比我們舒坦多了,怎知他們會如此反應?”
自家兄弟是什麼性子,陳瑜自然明白,他絕不會因私廢公,席香要燒城時他之所以支持,並不是盲目聽從,而是已經預到如今局面。
面對陳瑜的疑問,陳令毫不臉紅的夸自己:“那說明我心懷天下,愛民如己,深入百姓生活,自然明白他們想要的什麼。我和你們這樣只顧自己利益的世家公子哥不同的。”
陳瑜面無表情手握成拳往他後背砸了一記重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