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帳篷被點燃,瞬間點亮了周圍一片。
士兵也都有樣學樣,點燃火把燒向西戎帳篷糧草。
在這一片光火中,雙方終於正面廝殺起來。
“誓死守我大梁江山,替大將軍及千千萬萬戰死的將士們報仇!”
“殺!”
……
席香接到消息,帶兵前去支援時,楊老大的兵馬折損已經過半。
留守在桂州埋伏的西戎軍將領是莫里。他幾次和席香交戰都吃了虧,如今又見她帶兵前來支援,縱然自己手上有五萬兵馬,也有些心虛。當下便不欲糾纏,下令撤退。
席香自然沒追上去。
這一戰,楊老大帶去的兩萬人,死八千,傷五千,餘下七千人,多多少少也受了些許輕傷。
最重要的是,他未經席香首肯,便貿然帶兵出城,不僅是犯了軍律,還直接影響到了桂州守軍的軍心。
原本因莊鴻曦戰死而低迷的士氣,愈發頹喪,甚至於軍中還傳出了“反正遲早都守不住桂州不如棄城撤退”的言論。
如此局勢,對楊老大的處置就尤為顯得為難。
楊老大的行為,按軍律當斬。
楊老大和軍中將士感情深厚,真要按律處置,席香必然會在將士們心中落一個不近人情的形象,對她心生隔閡不滿,這無異於是在雪上加霜。
可若不處置或是從寬處置,日後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楊老大,又當如何?
軍紀不能亂,不能開這個頭。
席香不顧軍中將士求情,在次日,當著眾將士的面,親自端了杯酒送楊老大上路了。
讓他留個全屍,已經給足體面了。
楊老大對此毫無怨言,坦然接過席香遞過來的那碗酒,一飲而盡。
“我愧對大將軍的栽培,亦愧對因我衝動而死的八千兄弟們,黃泉路上再同他們道個歉!”楊老大豪氣干雲,望著汴梁的方向,至死都沒眨過眼。
桂州失利的消息送到汴梁時,正是莊詞運棺回汴梁這日。皇帝在將軍府跪了足足一個時辰,剛站起身準備回宮,信差便送來了急報。
他本就心情悲慟,拆了急報看完,走驚怒交加,氣急之下,只覺有股腥甜湧上喉嚨,一口血隨後吐了出來。
緊接著,眼前一黑,整個人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幸而離他最近的趙歆眼疾手快,及時扶住了他。
將軍府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皇帝這一倒下,就躺了足足一天一夜才醒。
輔政大臣們沒敢再拿政務的事讓他擔憂,皇帝給他們放的權利一直很大,朝中事務他們自行商定後擬成文書上呈御批,只因這兩年皇帝年歲漸大,他們才將手上的權利又逐漸退給皇帝,讓皇帝自行定策。若有不妥,再上書提建議。
如今皇帝龍體抱恙,為了讓他安心靜養,幾位輔政大臣便又自行處理政務,去太清殿面見皇帝時,就撿了幾樁重要的事告訴他。
譬如,批了兵部調遣桂州四萬兵馬到幽州支援的摺子。
皇帝原本精神恍惚,一聽到這,頓時理智回籠,朝幾位輔政大臣急道:“調五萬人支援幽州,桂州守軍便不足三萬,若西戎來犯,席將軍當如何守城?”
這個問題,幾位輔政大臣早已互相商量過了。“桂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席都統曾以不足一萬人馬守下雍州,如今率兩萬三千人鎮守桂州,除非西戎三十萬兵馬攻城,否則這城,他們決計是攻不下的。”
躬身上前一步答話的人了是鎮遠侯。
皇帝見著他那張臉,一股鬱氣冒了出來,偏又無法發作。
人家兒子也放在桂州呢,這麼大公無私,他這當皇帝的,難道還要比一個臣子還要偏頗循私不成呢?
皇帝疲倦地揉著眼角,道了句:“理是這麼個理。”
幾位大臣見他精神不濟,長話簡說,將政事都一一稟報過後,便告退了。
等他們退去,皇帝合上眼,朝殿內伺候的內侍溫聲吩咐:“請公主過來,朕有事和她商量。”
一刻鐘後,趙歆款款而來。
見皇帝面色蒼白,她眼底頓時浮上一絲關切,“皇兄,你身上哪不舒服?”
太醫替皇帝診脈,只說是一時情緒過激氣血翻湧所導致,平心靜氣養幾日就好,並無什麼大礙。
可眼下趙歆看皇帝,卻像是個久病不愈的病患一般,萎靡不振沒半點精神氣。
皇帝平時待趙歆真心好,相處久了,趙歆再硬的心腸也軟化了,她眼底的關切不是作假。
“要不讓太醫再過來看一看。”趙歆眼神掃向殿內的內侍。
那內侍躬身要退下,皇帝卻一抬手,制止了:“不必叫太醫,你們都退下。”
待殿內只有兄妹二人時,皇帝才道:“歆妹妹,朕記得你曾說過只要五年便有自信坐穩這把椅子。”
他拍了拍身下座椅,黝黑的雙眼裡映著趙歆的影子,“若我一直病著,你用三年可行?”
“一直病著?”趙歆明白他話里的意思,卻不贊同的搖了搖頭,“如今戰亂未平,你若病著,易生大亂。若大梁的江山就此葬送在你手裡,百年之後你如何有臉面見祖宗及戰死沙場的將士們?”
“你且放心,我有分寸。”皇帝執著的問,“三年,行不行?若不行,你就歇了那份心思。”
士兵也都有樣學樣,點燃火把燒向西戎帳篷糧草。
在這一片光火中,雙方終於正面廝殺起來。
“誓死守我大梁江山,替大將軍及千千萬萬戰死的將士們報仇!”
“殺!”
……
席香接到消息,帶兵前去支援時,楊老大的兵馬折損已經過半。
留守在桂州埋伏的西戎軍將領是莫里。他幾次和席香交戰都吃了虧,如今又見她帶兵前來支援,縱然自己手上有五萬兵馬,也有些心虛。當下便不欲糾纏,下令撤退。
席香自然沒追上去。
這一戰,楊老大帶去的兩萬人,死八千,傷五千,餘下七千人,多多少少也受了些許輕傷。
最重要的是,他未經席香首肯,便貿然帶兵出城,不僅是犯了軍律,還直接影響到了桂州守軍的軍心。
原本因莊鴻曦戰死而低迷的士氣,愈發頹喪,甚至於軍中還傳出了“反正遲早都守不住桂州不如棄城撤退”的言論。
如此局勢,對楊老大的處置就尤為顯得為難。
楊老大的行為,按軍律當斬。
楊老大和軍中將士感情深厚,真要按律處置,席香必然會在將士們心中落一個不近人情的形象,對她心生隔閡不滿,這無異於是在雪上加霜。
可若不處置或是從寬處置,日後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楊老大,又當如何?
軍紀不能亂,不能開這個頭。
席香不顧軍中將士求情,在次日,當著眾將士的面,親自端了杯酒送楊老大上路了。
讓他留個全屍,已經給足體面了。
楊老大對此毫無怨言,坦然接過席香遞過來的那碗酒,一飲而盡。
“我愧對大將軍的栽培,亦愧對因我衝動而死的八千兄弟們,黃泉路上再同他們道個歉!”楊老大豪氣干雲,望著汴梁的方向,至死都沒眨過眼。
桂州失利的消息送到汴梁時,正是莊詞運棺回汴梁這日。皇帝在將軍府跪了足足一個時辰,剛站起身準備回宮,信差便送來了急報。
他本就心情悲慟,拆了急報看完,走驚怒交加,氣急之下,只覺有股腥甜湧上喉嚨,一口血隨後吐了出來。
緊接著,眼前一黑,整個人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幸而離他最近的趙歆眼疾手快,及時扶住了他。
將軍府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皇帝這一倒下,就躺了足足一天一夜才醒。
輔政大臣們沒敢再拿政務的事讓他擔憂,皇帝給他們放的權利一直很大,朝中事務他們自行商定後擬成文書上呈御批,只因這兩年皇帝年歲漸大,他們才將手上的權利又逐漸退給皇帝,讓皇帝自行定策。若有不妥,再上書提建議。
如今皇帝龍體抱恙,為了讓他安心靜養,幾位輔政大臣便又自行處理政務,去太清殿面見皇帝時,就撿了幾樁重要的事告訴他。
譬如,批了兵部調遣桂州四萬兵馬到幽州支援的摺子。
皇帝原本精神恍惚,一聽到這,頓時理智回籠,朝幾位輔政大臣急道:“調五萬人支援幽州,桂州守軍便不足三萬,若西戎來犯,席將軍當如何守城?”
這個問題,幾位輔政大臣早已互相商量過了。“桂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席都統曾以不足一萬人馬守下雍州,如今率兩萬三千人鎮守桂州,除非西戎三十萬兵馬攻城,否則這城,他們決計是攻不下的。”
躬身上前一步答話的人了是鎮遠侯。
皇帝見著他那張臉,一股鬱氣冒了出來,偏又無法發作。
人家兒子也放在桂州呢,這麼大公無私,他這當皇帝的,難道還要比一個臣子還要偏頗循私不成呢?
皇帝疲倦地揉著眼角,道了句:“理是這麼個理。”
幾位大臣見他精神不濟,長話簡說,將政事都一一稟報過後,便告退了。
等他們退去,皇帝合上眼,朝殿內伺候的內侍溫聲吩咐:“請公主過來,朕有事和她商量。”
一刻鐘後,趙歆款款而來。
見皇帝面色蒼白,她眼底頓時浮上一絲關切,“皇兄,你身上哪不舒服?”
太醫替皇帝診脈,只說是一時情緒過激氣血翻湧所導致,平心靜氣養幾日就好,並無什麼大礙。
可眼下趙歆看皇帝,卻像是個久病不愈的病患一般,萎靡不振沒半點精神氣。
皇帝平時待趙歆真心好,相處久了,趙歆再硬的心腸也軟化了,她眼底的關切不是作假。
“要不讓太醫再過來看一看。”趙歆眼神掃向殿內的內侍。
那內侍躬身要退下,皇帝卻一抬手,制止了:“不必叫太醫,你們都退下。”
待殿內只有兄妹二人時,皇帝才道:“歆妹妹,朕記得你曾說過只要五年便有自信坐穩這把椅子。”
他拍了拍身下座椅,黝黑的雙眼裡映著趙歆的影子,“若我一直病著,你用三年可行?”
“一直病著?”趙歆明白他話里的意思,卻不贊同的搖了搖頭,“如今戰亂未平,你若病著,易生大亂。若大梁的江山就此葬送在你手裡,百年之後你如何有臉面見祖宗及戰死沙場的將士們?”
“你且放心,我有分寸。”皇帝執著的問,“三年,行不行?若不行,你就歇了那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