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趁此機會,朝臣們一鼓作氣,將這幾年收到壓榨,所遭受的怨氣全都發泄出來。
沈楠枝雖然已經將丞相的職權交還給慕行徵。
但是在朝臣們的諷刺中,仍舊是罪魁禍首。
甚至用上了「紅顏禍水」這四個字。
三位迂腐的朝臣共同上書說慕行徵被美色所迷惑,大宴的發展和各種政令,竟然聽從一個女子,所以才會讓老天不滿。
接連讓大宴發生各種災難,這些災難都是老天的警示。
想要老天不再發出警示,必須收回沈楠枝在朝堂中的話語權,不再允許沈楠枝擁有參政的權力。
後宮也不能再一家獨大,皇后同陛下成婚三年之久,至今無所出,皇后沈楠枝並未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三位老臣你一句我一句,用整個早朝的時間,名為勸諫帝王,實則諷刺沈楠枝。
沈楠枝之前聽慕行徵說過罪己召的事情,知道朝臣們十有八九會利用這個機會反撲帝王。
但沒想到如今的朝臣竟然換了行事作風。
沒有朝著慕行徵開炮,反而直接衝著她來了。
「諸位愛卿何意?」
等到三位朝臣說完,慕行徵一一掃過站在一旁的官員們。
三位朝臣雖然能夠看出來慕行徵已經動怒,但為了顯示自己不屈的決心,保持自己的傲骨,仍舊站在原地,昂首挺胸,一動不動。
視線還時有時無掃向沈楠枝,無聲向帝後兩人宣戰。
「臣附議。」慕行徵話音落下不久。
便有一臣子站了出來,隨後不久又多了兩聲。
六個朝臣整整齊齊站在大殿之中,無聲形成一種對峙的形勢。
工部的官員最先忍不住跳出來反駁這三位大臣。
工部是沈楠枝最熟悉的地方,裡面的每一個官員,不管官職是大是小,她都能清楚叫出名字。
而工部也是對沈楠枝最推崇的地方,聽到有人藉故諷刺沈楠枝,早就忍不住了。
但工部這些官員,大都是手工達人,或者是悶頭搞研究之人,雖然同為讀書人,但是根本比不上旁的朝臣能說會道。
因此很快便敗下陣來。
早朝也在朝臣的吵嚷之中很快過去。
慕行徵很快宣布退朝。
沈楠枝回宮的路上一直對今日站出來的三位朝臣感到敬佩。
明明帝王已經用自己強硬卻不鐵血的手段,清理了好幾次朝堂。
但永遠有人願意堅持自己原本讀書多年所悟到的真理。
沈楠枝雖然不認同今日那六位朝臣的上書理由,但卻很敬佩六人的堅持。
但沈楠枝的欣賞態度,並不代表慕行徵的態度。
亦或者是說沈楠枝明白慕行徵會如何行事,所以自己才會對那六位朝臣產生敬佩的感覺。
如今的大宴沒有比慕行徵更明白世界真相的人。
慕行徵會如何做出抉擇,沈楠枝根本不用多想。
早朝上的爭執,對於百姓們而言是屬於機密的。
除非是朝堂中整整發出的決策,會廣而告之。
平日裡朝堂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爭吵,百姓們根本沒有聽到的機會。
但是今日的早朝不同。
早朝不過結束兩個時辰,京都百姓們已經全都知道今日早朝到底發生了何事。
「我原本是不願意說朝堂事情的,畢竟我們只是個普通百姓,但這次實在是忍不住了。」
「皇后娘娘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情,之前天不下雨,是皇后娘娘和老天爺說,讓它下雨,我們才有了雨。」
「現在京都超市新奇東西多吧?都是大海另一邊運過來的,要不是皇后娘娘下定決心進行航海貿易,我們哪裡能看到這些東西,哪裡能看到金髮碧眼的人。」
「別的不說,我們現在去買東西,不用擔心店家騙我們,家裡男孩女孩都能識字,學的好還給錢,這些不都是皇后娘娘帶來的?」
「陛下是給了我們田地,減少了我們的賦稅,讓我們不用擔心服徭役,可是娘娘為我們做得也不少啊?」
「這麼好的娘娘和陛下竟然還有大臣們說他們倆不好,你覺得你能忍住?」
「反正我是忍不住,我這個人暴脾氣,陛下和娘娘受到這種誣陷,我一定是忍不了的。」
類似的話在京都各個角落中接連不斷想起。
幾位大臣尚未散值回府,便在府衙中看到了自家匆匆而來的小廝。
說是自家府門前靜坐了許多百姓。
這些百姓是專程等待他們的,想要他們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向皇后娘娘身上潑髒水。
「荒謬,荒謬!」一位年紀較大的大臣,在聽到府中小廝的稟報之後,明顯氣急敗壞起來。
他今日在朝中說得每一條都是根據先是情況來講,根本不存在什麼誣陷。
這些百姓竟然敢在他府門前平白鬧事。
「去報官,讓大理寺來人將這些百姓都抓進牢中。」另一位官員在聽到百姓們的做法之後,有些勃然大怒。
連忙安排小廝去大理寺。
但是小廝並未離開,反而臉上顯現出為難。
百姓們只是聚集在府門前,但是不吵不鬧,除了府中有人進出被當作猴看,和一些嘀嘀咕咕的聲音除外。
這些百姓們很有規矩,根本夠不成鬧事的行為,每個人都安安靜靜,只是坐在府門前,雖讓人不得安省,但確實大理寺也拿這些百姓門沒有辦法。
沈楠枝雖然已經將丞相的職權交還給慕行徵。
但是在朝臣們的諷刺中,仍舊是罪魁禍首。
甚至用上了「紅顏禍水」這四個字。
三位迂腐的朝臣共同上書說慕行徵被美色所迷惑,大宴的發展和各種政令,竟然聽從一個女子,所以才會讓老天不滿。
接連讓大宴發生各種災難,這些災難都是老天的警示。
想要老天不再發出警示,必須收回沈楠枝在朝堂中的話語權,不再允許沈楠枝擁有參政的權力。
後宮也不能再一家獨大,皇后同陛下成婚三年之久,至今無所出,皇后沈楠枝並未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三位老臣你一句我一句,用整個早朝的時間,名為勸諫帝王,實則諷刺沈楠枝。
沈楠枝之前聽慕行徵說過罪己召的事情,知道朝臣們十有八九會利用這個機會反撲帝王。
但沒想到如今的朝臣竟然換了行事作風。
沒有朝著慕行徵開炮,反而直接衝著她來了。
「諸位愛卿何意?」
等到三位朝臣說完,慕行徵一一掃過站在一旁的官員們。
三位朝臣雖然能夠看出來慕行徵已經動怒,但為了顯示自己不屈的決心,保持自己的傲骨,仍舊站在原地,昂首挺胸,一動不動。
視線還時有時無掃向沈楠枝,無聲向帝後兩人宣戰。
「臣附議。」慕行徵話音落下不久。
便有一臣子站了出來,隨後不久又多了兩聲。
六個朝臣整整齊齊站在大殿之中,無聲形成一種對峙的形勢。
工部的官員最先忍不住跳出來反駁這三位大臣。
工部是沈楠枝最熟悉的地方,裡面的每一個官員,不管官職是大是小,她都能清楚叫出名字。
而工部也是對沈楠枝最推崇的地方,聽到有人藉故諷刺沈楠枝,早就忍不住了。
但工部這些官員,大都是手工達人,或者是悶頭搞研究之人,雖然同為讀書人,但是根本比不上旁的朝臣能說會道。
因此很快便敗下陣來。
早朝也在朝臣的吵嚷之中很快過去。
慕行徵很快宣布退朝。
沈楠枝回宮的路上一直對今日站出來的三位朝臣感到敬佩。
明明帝王已經用自己強硬卻不鐵血的手段,清理了好幾次朝堂。
但永遠有人願意堅持自己原本讀書多年所悟到的真理。
沈楠枝雖然不認同今日那六位朝臣的上書理由,但卻很敬佩六人的堅持。
但沈楠枝的欣賞態度,並不代表慕行徵的態度。
亦或者是說沈楠枝明白慕行徵會如何行事,所以自己才會對那六位朝臣產生敬佩的感覺。
如今的大宴沒有比慕行徵更明白世界真相的人。
慕行徵會如何做出抉擇,沈楠枝根本不用多想。
早朝上的爭執,對於百姓們而言是屬於機密的。
除非是朝堂中整整發出的決策,會廣而告之。
平日裡朝堂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爭吵,百姓們根本沒有聽到的機會。
但是今日的早朝不同。
早朝不過結束兩個時辰,京都百姓們已經全都知道今日早朝到底發生了何事。
「我原本是不願意說朝堂事情的,畢竟我們只是個普通百姓,但這次實在是忍不住了。」
「皇后娘娘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情,之前天不下雨,是皇后娘娘和老天爺說,讓它下雨,我們才有了雨。」
「現在京都超市新奇東西多吧?都是大海另一邊運過來的,要不是皇后娘娘下定決心進行航海貿易,我們哪裡能看到這些東西,哪裡能看到金髮碧眼的人。」
「別的不說,我們現在去買東西,不用擔心店家騙我們,家裡男孩女孩都能識字,學的好還給錢,這些不都是皇后娘娘帶來的?」
「陛下是給了我們田地,減少了我們的賦稅,讓我們不用擔心服徭役,可是娘娘為我們做得也不少啊?」
「這麼好的娘娘和陛下竟然還有大臣們說他們倆不好,你覺得你能忍住?」
「反正我是忍不住,我這個人暴脾氣,陛下和娘娘受到這種誣陷,我一定是忍不了的。」
類似的話在京都各個角落中接連不斷想起。
幾位大臣尚未散值回府,便在府衙中看到了自家匆匆而來的小廝。
說是自家府門前靜坐了許多百姓。
這些百姓是專程等待他們的,想要他們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向皇后娘娘身上潑髒水。
「荒謬,荒謬!」一位年紀較大的大臣,在聽到府中小廝的稟報之後,明顯氣急敗壞起來。
他今日在朝中說得每一條都是根據先是情況來講,根本不存在什麼誣陷。
這些百姓竟然敢在他府門前平白鬧事。
「去報官,讓大理寺來人將這些百姓都抓進牢中。」另一位官員在聽到百姓們的做法之後,有些勃然大怒。
連忙安排小廝去大理寺。
但是小廝並未離開,反而臉上顯現出為難。
百姓們只是聚集在府門前,但是不吵不鬧,除了府中有人進出被當作猴看,和一些嘀嘀咕咕的聲音除外。
這些百姓們很有規矩,根本夠不成鬧事的行為,每個人都安安靜靜,只是坐在府門前,雖讓人不得安省,但確實大理寺也拿這些百姓門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