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蟹油是封在玻璃罐子裡的,冬天天冷,已經凝了一層黃澄澄的膏脂,熬白菜的時候挖兩勺子放進去,那白菜的味兒就透著螃蟹的鮮。

  因為說要請嚴崇禮,她是早早準備了炭墼,並準備著做紅燒肉,時候掐得好,現在正好是可以出鍋了,這個是現成的,不用費功夫了,只需要額外再搭配幾樣小菜。

  其實並不算多豐盛,但好在用心,食材都是講究的,別處想吃也輕易吃不到,至於炭墼紅燒肉,更是只此一家了。

  飯菜上桌後,嚴崇禮倒是意外,意外之餘也是驚喜:「這幾樣,恰好都是我愛吃的,蟹油熬白菜,以前我家裡若有,我一定能多吃半碗飯!至於這炭墼紅燒肉,我早就聽說過這個名聲了,只是無緣去吃,也是沒功夫,沒想到今天,竟然能吃到顧大師傅的手藝,可真是沾光了!」

  現在炭墼紅燒肉的名聲傳得倒是廣,但凡講究的,多少聽說過,也都想試試,只是一天只有五份,哪能隨便吃到,也只能提前預約著。

  任競年笑了:「今天我也是沾了嚴教授的光,說實話,平時她在家裡可是從來沒費過這種心思。」

  嚴崇禮:「那不一樣,競年是守著好東西,什麼時候吃都行。」

  這兩個人說著話,顧舜華也就出去了,想著他們好好談,這樣也方便,她自己則是趕過去舜華飯店了。

  最近飯店可真忙,一則是溥先生幫自己寫了那御膳人家的字帖,裱上去掛起來後,自然帶動得生意更火了,另一則,前一段顧舜華忙裡偷閒,寫了一篇關於炭墼紅燒肉的文章,又請朋友潤色過,便去投給了報紙,誰知道《中國食品》報竟然刊登了。

  顧舜華那篇文章寫得不錯,還搭配上一張炭墼紅燒肉的照片,看上去真是色香味俱全,倒是引了不少關注,一時之間,其他幾張報紙也都提到了炭墼紅燒肉,說這是中國傳統飲食,說改革開放滾滾而來,但是我們也不能崇洋媚外,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

  這麼一個大帽子舉起來後,不少人自然更是慕名而來,這其中難免有一些很有名氣的或者重要人物,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飯店只能是好好招待。

  畢竟做這一行的,還是得靠四方人士照應著,平時人家有什麼急事,自己這裡總得給一個面子。

  而這一天,是有兩位美國駐華官員過來,是由大使館的同志一起陪同過來的,事先約好了的。

  顧舜華和大使館關係都處得不錯,當下自然趕著過去照應下,好歹說句話,她趕過去飯店,旁邊服務員見她過來,小聲說:「幾個外國人吃了,不是地厘蛇斯就是歪瑞古得,都在夸好吃!」

  顧舜華聽著差點笑出來,地厘蛇斯就是delicious,歪瑞古得就是verygood,她招的服務員文化水平一般,沒怎麼學過英語,不過她現在已經開展學習掃盲班,讓她們要懂的最基本的漢字,好歹能識字記帳,同時也得學幾句英語,關鍵時候好歹能應付應付,這就是她們學的英語了。

  她笑著過去,這時候幾個外國人剛吃了炭墼紅燒肉,正讚不絕口的時候,顧舜華過去打了個招呼,又提起說都是熟客,要額外送糕點,大使館工作人員並幾個美國駐華人員自然都高興。

  大家談興好,久聞大名的老闆又過來了,有人就用生硬的英語問起來御膳,也有人問起炭墼紅燒肉的來歷。

  顧舜華這幾年英語上面一直下功夫,現在倒是一個演練的機會,乾脆用英文給他們講了自己家族的歷史,講了御膳,又介紹了這炭墼紅燒肉的來歷,她英文還算流利,就算個別地方表達不是特別精確,但配上表情也算是生動有趣,聽得大家都翹大拇指:「我們一直都知道中國菜棒,但我們不知道原來裡面這麼多故事!」

  一時他們還說起來他們有一位好朋友叫布希,布希前幾年曾經在中國做駐華大使,他和他的太太芭芭拉都非常喜歡中國菜,回去後經常夸,他們也是聽了布希說的,才開始對中國菜感興趣,所以這次過來中國,第一件事就是要到處嘗嘗最地道傳統的中國菜。

  顧舜華聽了,笑著歡迎他們有一天帶著朋友一起過來,到時候一定用心招待。

  和客人說了幾句話後,顧舜華也就先離開了,讓他們好生享受美食,剛走出大廳,就見常慧來了。

  上次他們追過去北戴河後,顧舜華還沒聽說消息,現在見她過來,自然問起來。

  這才知道,原來那次雷永泉和常慧過去北戴河,見到了雷爸爸和雷媽媽,老人家確實是傷心了,存著氣,根本不見,之後雷永泉和常慧求了半天,這才勉強見了面。

  常慧道:「從爸媽心裡來說,他們能原諒永泉,卻不能輕易原諒我,畢竟人家是親兒子,就算著惱也是一時的,我當兒媳婦的,處理不好,過不去這一次,我和永泉也就完了。」

  顧舜華:「然後呢,現在怎麼著了?」

  常慧微低下頭:「我和永泉一起過去跪下了,爸媽還是不原諒,我們熬了兩天,我過去找媽媽談了一次,說了一些我的想法,說到最後,爸爸媽媽他們心裡也不好受,也就扶我起來。」

  說起這話的時候,她輕嘆了口氣。

  其實對於和雷家的關係,她一直都是隔著一層的,最初和雷家的種種,雷家的不接納,那都是刀,一刀刀割在她心上,就算後來在一起了,她的日子還不是如履薄冰,小小翼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