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還把自己關於一根柴燉豬頭肉的心得寫成了文章,寫了源於宋朝的文化淵源,寫了裡面的膳食之道,自然也寫了燉豬頭肉的味道,最後投給了北京晚報,誰知道,竟然真得被錄用了。

  顧舜華覺得,應該是因為自己才得了廚藝大賽第一名的緣故吧,不過即使這樣,也讓她欣喜若狂,至少自己之前想的,是走得通的。

  那報紙發表後,署名赫然正是玉花台大廚顧舜華,因為這,牛得水自然也是與有榮焉,高興地買了上百份報紙,放在玉花台,來了客人就免費發一份,倒是把大家笑得不輕。

  到了這時候,後廚的那些大廚,有的當初還不太看得上顧家父女的,現在也改變態度了。

  雖然和他們根本上沒關係,但是玉花台名氣起來了,作為玉花台的大廚,那不是也跟著水漲船高嗎,大家都能跟著得好處。

  勤行里就是這樣,大家都是一條船的,就得互相幫襯著,這麼一來,對於顧舜華不用盯灶的事,大家也都是支持的。

  甚至還有人提供方便,幫著顧舜華補一補弱項,手把手地教,博覽眾長,這自然讓顧舜華收穫不小,也讓她感動不已。

  人呢,就是這樣,大家團結起來,擰成繩,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不過接下來,天冷了,外面的風颳起來呼呼的,吹得人圍巾都像是沒有一樣,路上上學的孩子一個個臉蛋子通紅,用老人家的話說,要是擱過去,這是貓冬的時候了。

  也是因為天冷,玉花台生意一下子少了,廚師們偶爾還可以在後廚扯扯閒話,顧舜華倒是能更心安地磨鍊自己手藝了。

  要不然大家都忙著,她不干,其實也有些過意不去。

  而這時候,大家卻突然一夜之間忙起來,忙著什麼,買大白菜。

  北方冬天沒什麼新鮮蔬菜,北京人的菜無非就那幾樣,大白菜蘿蔔,最好了也就是包餃子時再來韭菜黃,所以一入冬,大白菜開始供應了,大傢伙就得趕緊排隊去副食店買白菜了。

  勤行里也有好幾個廚師請假買白菜去了,說起來大家也是笑,又互相打聽著,誰認識哪個副食站的誰誰,可以幫著通融通融的,到處都是互相找關係的。

  顧舜華也是看勤行里大傢伙忙起來,才意識到,回來一問,就見陳翠月急得跺腳:「你們的副食本呢,趕緊拿出來買啊!我過去排著隊,你們趕緊把副食本給我!。」

  顧舜華這才明白過來,於是拿了自己和孩子的「居民購物證」給陳翠月,陳翠月叫了顧躍華,一起排隊去了。

  一直到了晚上時候,顧舜華看了,還沒買成,任競年回來,又讓他一起排隊,就這麼一口氣排了整整一夜,總算第二天買上了。

  副食站的白菜是一車一車地拉,一邊卸車就一邊賣了,賣的時候是大秤,一口氣上百斤那麼稱,稱完了旁邊人早就往自己懷裡拉了。

  顧家一大家子都過去,看著副食站的賣菜員給過了秤,便趕緊拖到一旁,任競年也特意請了今天的假,租了平板三輪往家裡運,來來回回的,好一番忙。

  顧舜華家的白菜總算也買好了,上百顆白菜,整整齊齊地碼在屋後面那點縫隙,又用草墊子蓋上。

  而大雜院裡的大傢伙也都在忙著買白菜,不少人都是特意請假的,這個時候誰家女婿能幹,誰家兒子有門路,能幫著弄白菜,全都顯出來了,反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真真正正一場人民戰爭!

  大雜院裡,所有的角落也都被占上了,各家井水不犯河水地在自己地盤上碼了大白菜。

  一時之間,一進院子,到處都是大白菜味兒,不過聞著心裡也知足了,至少冬天有白菜吃了。

  顧舜華看著這情景,想起來去年買煤球的事,便和任競年說起來:「對了,今年的煤,咱這麼折騰下去不一定夠,回頭看看讓礦上給我們想辦法捎過來一點吧。」

  煤球是定量的,購煤本上就那麼多格格,劃掉就沒了,因為怕兩個孩子感冒,燒煤就比較捨得,加上還得顧著四合院那邊,那邊也得用煤,而且也不好一直用骨朵兒家的,所以煤球肯定就不夠用了。

  任競年:「嗯,我已經打電話給礦上了,說看情況給我們捎過來。」

  顧舜華:「那敢情好!」

  任競年:「我和礦上說了,大概捎兩噸過來,到時候給大雜院裡街坊都分分。」

  顧舜華:「你想得周到,兩噸,大家能分好幾十塊了。」

  任競年:「之前和人提起來,說是這倒是一個好買賣,從那邊運了煤在北京賣,不過我想著這個錢我們犯不著掙,就是給大傢伙幫幫忙,煤畢竟是國家計劃內資源,我們要是倒賣,回頭不好說。」

  顧舜華:「對,這種錢確實不能沾,咱們就當學雷鋒做好事,給大傢伙方便,以後大傢伙也給自己方便,其實你看這老街坊,就算有點市井或者小算盤,但總體還都是厚道良善人。」

  說起這個,任競年也笑了:「是,這兩天你烹飪比賽的事,大傢伙比自己家的事還上心,一直盯著報紙看,見到人就顯擺。」

  這話說得顧舜華也忍不住笑起來。

  *

  那天顧舜華上完了課後,便背著書包出學校,這小胡同里不光是他們這學校,還有一所小學和中學,這個時間點正好趕上放學,小學生中學生還有他們這種大學生,大傢伙湊一塊了,簡直是把個小胡同堵得水泄不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