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燕山位於北京的西南部,現在屬於房山區,燕山人基本都是燕山石化的子弟。

  我對燕山的了解都來源於房價。

  燕山是北京房價最便宜的地方,當北京房價驟漲的時候,漲到最後,燕山房價也跟著動了。我記得16年底或者17年初,有一些集體戶口(屬於正式北京戶口但是因為沒房子沒法單獨落戶的,這種和學校集體戶口不同,學校集體戶口無法通過買房落戶)為了有個地方落戶口,而跑去燕山買房子。

  一般來說,燕山動了,那這一波估計到頭了……吧。

  第45章 圍爐吃火鍋

  這天午餐時候過去要歇班,馮保國神秘兮兮地把顧舜華叫到了一旁,提給她一兜子東西,顧舜華一看,竟然是嫩筍。

  這時節南方的筍最早的那一茬筍可能已經出來了,不過北京地處北方,到底是少見。

  馮保國壓低了聲音:「小師妹,我是聽老爺子說,家裡大哥回來了,這幾根筍你拿回去,就當給大哥接風洗塵了。」

  顧舜華當然不收,這個挺金貴的,可馮保國硬給:「多虧了老爺子照料,我也沒別的能耐,好不容易得來的,師妹你可得收著,不然我們自己吃了也覺得浪費好東西。」

  顧舜華聽這個,也就收下了。

  因為御膳的事,馮保國算是立了功,就此把轉正的事給辦了,他心裡感激著呢,況且經過這麼一遭,自己父親也教了馮保國兩招絕活兒,以後只要自己父親御膳的旗子不倒,馮保國這日子就差不了。

  怎麼說也是御廚的嫡系傳人了,這就是師承。

  顧舜華謝過了馮保國,心裡想,這馮保國看著倒是一個實誠人,那個劉順兒心眼多,是個生意口兒上混的,反倒不像能幹穩後灶的人,孫德旺大智如愚,也可以當心腹,回頭這些事都得和爸提提,拿捏好分寸,什麼人幹什麼事,該教多少手藝,透多少底兒,這個心裡得有個盤算。

  她一邊在灶上忙活,一邊想著這些,就聽牛得水過來叫她:「有個客人,專門說是要點你的菜,菜單也沒給,就讓你照量著最拿手的菜來辦。」

  顧舜華意外,她畢竟才入這一行,也沒什麼名頭,就算是借著父親的名,那也應該是找父親而不是找自己。

  要說能上席面的大菜,她現在也會幾道了,只是怕不到火候,還沒自己掌過灶。

  牛得水看出顧舜華的猶豫,道:「反正人家點了名要你,你就可著做吧。」

  顧舜華問:「是個什麼樣客人?說一下,好歹讓我心裡有個數。」

  牛得水:「一看就是有點身份的體面人,披著一個羊毛圍巾,燙著頭髮,中等身量——」

  牛得水大概比劃了比劃。

  顧舜華聽著,便有了想法:「是不是挺和善的,說話周全,一看就是老派北京人?」

  牛得水忙點頭:「對對對,怎麼,你認識?」

  顧舜華大約摸猜著了,這是雷永泉他媽。

  當下詳細地問了問,知道一共是四個人,另外三個,有兩個也是五十多歲的女同志,估計是雷永泉媽媽的朋友,還有一個年輕的,打扮得不錯,但對雷永泉媽前腳後腳地伺候著,說話也客氣,可能是家裡的保姆。

  顧舜華知道了人數,便擬定了菜單,兩個熱炒為紅燒鯉魚和清炒蝦仁兒,兩個肉菜是米粉肉和四喜丸子,又搭配一個湯菜為奶湯乾絲,並兩碟涼菜肉皮凍兒和芥末墩兒,這些都是在早北京傳統的過年菜,擬定菜單後便送過去給客人看,客人果然滿意。

  顧舜華又略請教了顧全福,顧全福給她講了講這幾道菜的做法,講的時候其它弟子自然也在,都跟著聽。

  顧舜華依樣來做,煎炒烹炸,幾道菜陸續上了席面,前面服務員傳來消息,說是客人滿意得很。

  顧舜華鬆了口氣,心裡卻明白,雷永泉家到底人口多,可能偶爾還有什麼要緊客人來,就需要有個掌灶的,就是過去說的「跑堂會」。

  但說到底,新社會了,不像以前了,況且那十年又剛過去,凡事得低調收斂,不能太張揚,也不好真請一個大廚到家去,所以遇上自己倒是合適,畢竟是兒子的插友,過來幫幫忙,外人那裡也說得過去。

  而於自己,這倒是好機會,能增進自己見識,多歷練,況且雷家做事大氣,也不會虧待了自己。

  之前雷永泉媽媽話里透出那麼個意思,她做了幾樣糕點,雷永泉媽媽顯然是對那棗糕滿意,算是獻個殷勤,誰知道後面沒動靜了。

  沒動靜就沒動靜吧,上杆子不叫買賣,加上後來事兒多,顧舜華也沒多想,現在雷永泉媽倒是找這裡了。

  顧舜華想起這個,心情不錯,跑堂會對自己也是好事,雖說現在轉正了,一個月也四十多,任競年的工資也不低,可誰嫌人民幣扎手呢!況且兩個孩子,光幼兒園費用一個月二十多,沒點家底,時候長了總歸耗用大。

  ***

  兩點下班後,幾個徒弟請顧全福一起喝幾杯,其實也有些請教請教的意思,顧全福明白,也就應了。

  平時灶上太忙,沒功夫手把手,借著一塊兒喝酒的功夫,也多給他們講講,多點掌故見識,以後出去也顯得有底蘊,不至於被人家當成苦勞力。

  當然,和自己閨女多聊聊,顧全福對於這七個徒弟,什麼品性什麼行事,都已經差不多摸到了脈,誰該透多少底,心裡有一桿秤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