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年頭,為什麼大傢伙不能隨便走動,一個戶口就能把人給逼到絕路,因為戶口都是和糧食關係商品供應關係綁著的。

  一切都是計劃經濟,什麼都要票,沒戶口沒糧食關係就沒人給你,,計劃供應沒有你的份,那真是處處都受憋屈!

  顧舜華是返城知青,之前糧食關係掛在街道所對應的糧食局,因為沒工作,自然落不到多少東西,現在好了,她的糧食關係進了玉花台飯店,以後各種票再也不會缺了。

  顧舜華辦好手續後就是龍抬頭這天了,一大早陳翠月做了龍鬚麵,準備了春卷,又從火爐子裡掏出來灰,在水缸四周圍和家裡家外四處灑。

  至於兩個孩子,則被早早地叫起來,拿著竹竿,過去新房子敲梁頭,雖然新房子還沒開始住,但也得敲,一邊敲嘴裡一邊念叨著「二月二敲梁頭,金子銀子往家流」,敲完了梁頭又去扒牆沿,兩個孩子覺得好玩,還恨不得多敲敲,敲完了後又在家吃了龍鬚麵和春卷,才去上學。

  送完孩子上學,顧舜華略收拾了下,就打算過去玉花台,她現在手藝越來越好,但許多細節還是得慢慢磨練,要想磨練就得熬時間,她想早點過去練手。

  誰知道走沒多遠,就見一個頭上裹著圍巾的年輕女人穿著薄棉襖站在官茅房外面,腳底下是大包小包的,口裡喊著:「好了沒?」

  顧舜華看到,也沒在意,只以為是鄉下過來走親戚或者什麼的,便匆忙往前走,誰知道剛走出幾步,就聽到一個聲音:「好了。」

  顧舜華聽這聲兒,愣了下,停住腳步,緩慢地回頭,看向那女人。

  長得俏生生的一女人,二十七八歲,裹著圍巾,揣著袖兒,濃眉大眼的,臉上帶著風塵僕僕的疲憊,神色間還有些忐忑。

  她又看向那女人腳邊的包袱,有紅布包袱,有花布包袱,還有麻繩編成的口袋,口袋是帶著泥的紅薯,這麼一些包袱口袋,大大小小堆在地上。

  顧舜華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個包袱皮上,包袱皮繩子上繩子上用發黃的舊鞋帶拴著一雙鞋。

  那是一雙高幫棉鞋,黑皮邊兒,白塑料底,看著就像很多老北京布鞋那樣平淡無奇,不過顧舜華卻看到了黑燈心絨面上一處縫過的痕跡。

  在側面靠鞋底處,不顯眼,但能看出來。

  顧舜華盯著那鞋底上蹩腳的針線,眼睛便有些濕潤了,她怎麼能忘記,這是她十四歲那年為自己哥哥縫的啊!

  十年了,這鞋子舊得絨面已經被磨凸了,卻被掛在一個掉色的舊包袱上,就這麼被提著回到了曾經的老胡同。

  這時候,一個男人從官茅房出來了。

  顧舜華緩慢地抬起頭,看著那男人。

  挺硬朗方正的一張臉,就是有點糙,乍一看還以為三十多歲了。

  他身上穿著老藍布中山裝,袖口那裡還有一個補丁。

  顧舜華從這陌生的眉眼中,努力地辨別著昔日親人的模樣。

  她離開時,自己十五歲,她哥哥十九歲,還是一個年輕小伙兒呢。

  她就這麼看著的時候,那對男女也發現了她,也都看過來。

  兄妹四目相對,從十幾歲的少年時光,到如今成家成人後的滄桑,對視良久,彼此終於找出了被歲月淹沒的一絲熟悉。

  顧舜華眼淚便落下來了:「哥,我是舜華,你,你們回來了啊!」

  這男人正是顧振華。

  顧振華也終於認出自己妹妹,上前一步,一下子握住了妹妹的手:「舜華,你也回來了啊,挺好的,你回來了,咱們多少年沒見了!」

  他竟說了一口的陝北方言。

  顧舜華再也忍不住,便抱住了自己哥哥。

  大街上,胡同里,她不該忍不住,何況嫂子還在旁邊,可她太難受了,好好的兄妹,這麼多年沒見了。

  當初她和任競年結婚,其實不是沒回來過,可她回來,她哥沒回來,彼此陰差陽錯的,就已經分開了這麼多年。

  顧振華喉頭也有些哽咽:「都回來了啊,挺好的,都回來了!」

  顧舜華趕緊收住了眼淚,笑著拉住了旁邊女人的手:「這是嫂子吧?」

  顧振華點頭:「她叫苗秀梅,以前是燕山的。」

  顧舜華忙道:「嫂子,爸媽他們都盼著你們呢,念叨了好幾次了,天冷,快進屋吧。」

  苗秀梅乍看到顧舜華,便侷促起來,不過看顧舜華說話熱情,忙點頭:「好,好,妹妹好。」

  顧舜華便幫著拎起來那些包袱東西,陪著他們進了院子。

  一進去院子,顧舜華又解釋:「家裡房子緊張,嫂子你多擔待著。」

  苗秀梅連忙道:「沒事,沒事,有個住的地兒就行了。」

  顧舜華聽著,可以感覺出苗秀梅還挺憨厚的,心裡也落了地,畢竟家裡三個孩子,大哥和自己都結婚了,回頭躍華也得結婚,三代人一起住的話,要是有個存了小心眼的,那回頭真是過不安生,天天成雞鬥眼了。

  現在看這嫂子,覺得大致人品應該能過得去。

  這時候大雜院裡都聽到動靜了,紛紛看過來,認出是顧振華,上前打招呼,噓寒問暖的,陳翠月跑出來,看到兒子,顯然也是高興得不行。

  然而比起陳翠月的激動,顧振華看到陳翠月卻沒什麼大反應,甚至躲開了她的眼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