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房管所同志只好說:「同志,現在就是這情況,您也努力克服下困難。」

  顧舜華聽了,眼圈便紅了:「同志,我自己克服下困難沒什麼,可我孩子才兩歲多,讓他們整天凍著,我沒辦法克服啊!我每天睡覺都給孩子蓋三層被子,但他們還是喊冷。」

  房管所同志是個老爺們,四十多歲,老派人,看到女人紅眼圈,也有些沒招了:「那怎麼辦?」

  顧舜華想了想,便說:「同志,您看這樣行不,我們家那窩棚,實在是沒法住人,太冷了,冷得人難受,再這麼下去,我怕凍死人,這萬一我回城凍死了,傳出去,上面也得說咱房管所工作不利是吧?」

  房管所同志嚇到了:「同志,您可別亂說,有什麼困難咱慢慢商量,別說死不死的。」

  顧舜華:「行,那咱不說那話,我是想著,您這邊能不能批准我在院子裡蓋個房子,不用多大,六七平就行,夠我們娘幾個住,我就滿足了。」

  房管所同志:「蓋房子?這事可不是那麼簡單,材料哪來,地兒哪來?蓋房子是上下嘴皮一碰說出來的嗎?」

  顧舜華卻早已想明白了:「房子材料的事,我自己來想辦法,不需要您這裡出什麼力,只需要您點頭讓我們蓋,別到時候我們蓋了您要拆了,那我們就知足了。」

  她提出這個,其實是有想法的。

  因為在這個年代,大家還是可以自己搭建擴充房子的,沒辦法,家裡人口多住不下,你能把人給掛牆上嗎?只能是往外悄沒聲兒地擴,擴了,上面不說,大傢伙就這麼住著。

  再過一些年,那些私搭亂建的,其實上面也都變相承認了,等到以後拆遷,還能給一些補償。

  顧舜華當然不指望多少年後的補償,她現在就想著,舍了臉面,拼盡一切,在這大雜院裡扒拉出一間房給孩子,好歹擁有一個屬於自己遮風擋雨的地兒。

  哪怕再小,好歹頭頂有片屬於自己的瓦,孩子有個安生立民的地方,有一個家。

  任競年將來再是飛黃騰達,他變了性子變了心,他再有錢,自己和孩子不必非扒著他過日子。

  房管所的同志一聽,忙說:「我們不至於干那種缺德事,不過您可得想好了,院子裡那麼多戶人家,您要蓋房,別人家不樂意,吵起來,到時候我們就難辦了。」

  顧舜華聽這話里意思,知道差不多成了,便笑著說:「同志,要不這樣吧,我去寫一個申請,申請在我們大院裡蓋一間房,大小肯定不超過八平,我寫好了後,讓我們大院裡每戶人家給我簽字,如果大傢伙都簽字,您這裡就給我蓋個章,同意讓我蓋,至於我怎麼蓋,是我自己個兒的事。」

  房管所同志想了想,又進去和裡屋商量了商量,最後出來說:「您要蓋房子,只要院子裡同意,我們肯定管不著,但要我們蓋章,沒這個先例,這可不行。」

  顧舜華無奈,房管所同志也不是吃素的,警惕性高著呢,到底是沒被她給繞進去,畢竟蓋章了,性質就不一樣了。

  她只好說:「那這樣吧,到時候我請大院裡都給我簽名了,拿過來給您過過眼,您覺得沒問題,我們就蓋,也不用蓋章了,可以嗎?」

  房管所同志連連點頭:「那咱肯定沒得說!」

  顧舜華聽這話,算是徹底放心了,她的房子有著落了。

  作者有話要說:  名詞解釋:嚼裹兒=嚼穀=生活費

  這時候房產分為好幾種性質,像女主家大雜院,其實是房管所的房子。這種房子是只有居住權,不允許買賣的。不過即使這樣,到了後來拆遷,依然是高額補償分幾套房子那種拆遷,甚至有些人做小買賣路邊隨便占一個地兒蓋窩棚,只要能一直占下去,到了後來拆遷的時候也發大財了。

  具體到大柵欄的胡同,是在06年左右就風傳要拆遷,但是很難,因為成本太高,回報風險太大,那個地方離某某海太近限高。當時好多人把戶口瘋狂往大雜院裡幾平的房子上遷,10平房子能有全家所有親戚的戶口,但一直沒拆,一直到大概前兩年,大柵欄胡同才終於拆遷了(我為什麼很清楚因為我有個親戚就住大力胡同)

  除了房管所的房子,還有其它幾種性質的,比如解放前私人擁有地契的,解放後換了新地契,這種可以買賣,是永久產權的,也有後面單位分配的,單位分配的歸屬權開始屬於單位,後來房改房交少量錢財歸私人所有了。

  那種四合院私產小房子曾經一度很便宜,我記得2010年左右,當時也就一百萬出頭一個10平小屋,而且不限購(這種不屬於商品房性質),還帶很好的學區。當然後來很貴了,翻了幾倍,北京曾經一度炒得很熱的「過道學區房」就是這種析產出來的。

  後面我們女主會買四合院的!!

  第17章 電話粥

  顧舜華離開了房管所,心情格外愉快。

  其實她回來後,就發現路邊有低矮的棚子,開始還納悶,後來才明白,這是簡易的地震棚。

  幾年前唐山大地震,首都也受到了影響,當時她給家裡發電報問起來,說是他們院子裡有一道牆也出現了裂痕,好在沒出什麼大事。

  不過被這麼一嚇唬,大街小巷都搭了簡易地震棚,他們大雜院也不例外,各家都挑地兒搭了,這兩年,大家不再想地震這個事了,有的地震棚就拆了,不過她家的還沒拆,就在她家和蘇建平家之間的空地,現在主要用於堆放雜物,有她家的,也有蘇家的一些零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