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本是心裡不痛快,才想吃點甜的。如今可好,他的溫聲軟語一句接一句,煩怏是褪了,但那徐徐展開的羞怯對她來說極為陌生,毫無應對之措。
見她面色忸怩,李聿莫名有些取悅,收手負到身後,依舊含笑說著:「哪是花言巧語呢,我這般認真。」
又微微偏頭去尋她的眼睛,聲音低鏘:「你不愛聽?」
淡雅的香氣浮繞眼前,薛翦下意識想避開,卻被李聿握住肩膀,不許她逃。
二月韶光正好,少年身姿清梧立在橋邊,身前攏著一個顏若海棠的佳麗,嗔怪一樣扳開他的手,語色低柔:「李聿你夠了」
再聽下去,她當真要羞死了。
李聿原只想逗逗她,聞聽此言便適可而止,頗正色道:「我上回說春試過後要去你家提親,也是真的。」
那日薛翦翻窗來知寒院找他,剛開始還笑意盈盈,臨去卻眸光料峭。本以為是那句嫉妒魏啟珧的話使她不高興了,待反思兩日,終明白過來。
薛翦聽他忽然提起,目色微微一顫。
卻沒多少喜意裹在心上,取而代之的不過一腔求不得的苦悶。
她固性子執拗,認定的事情輕易不會更改,爹爹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已經分不清自己在爹爹心中的分量可有太子一半重
李聿察出她的擔憂,輕輕說道:「你父親會同意的,再等等我。」
他今日與薛暉談了許多,雖未得答覆,但能看出薛暉有所動搖,只是尚不足夠令他完全相信自己。
畢竟他僅一介不涉朝事、手無權力的少年而已,他的話分量太輕。加之太子與宋氏女久未成婚,總以為薛家還有姻親之牌可打。兩相比較,自是傾於後者。
故而此事急不得。
薛翦對他的計較並不知情,但撞進那雙篤定深邃的眼眸,不由露出笑靨,率先一步邁上台階,回過身來喊他跟上。
石橋對面,甜津香氣肆意瀰漫,紅蕉開滿小溪兩邊,歡鬧聲不絕於耳,已是一派春光好景。
卻說黃昏後,高成淮被陛下召見去了玉安殿。一路上沉靜寡言,任余公公如何暗語勸諫,始終是副冷淡的樣子。
父皇聖躬康安,收回監國印乃尋常之舉,他無可抱怨。可對樾王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要等到他這個太子被逆賊謀害,父皇才順心麼?
何況受威脅的不僅東宮,往上了說卻是皇位。父皇怎的病一場,就變得這樣昏聵無能?
越深想於此,高成淮的臉色便愈發深黯,滿面威嚴隱忍,卻猶按捺不發。
不及殿前,就有宮侍入內通稟皇帝。
高成淮斂起容色,仍是不緊不緩地去到御前行禮。
皇帝正端坐上首飲茶,見他動作出言打斷,只教他走近了續話。
日薄崦嵫,殿內余旋幾尺光陰落在高成淮身上,赤色蟒袍襯映他的眉眼,令那團疲憊之色尤其醒目。
「聽太醫院的人說,你這兩月使人去要了不少重鎮安神的藥。」
高成淮冷下的心倏然一動,語默俄頃,回話仍然平靜,「是,兒臣近來的確少眠。」
朝中之事尚且勞累,還須分神去對付遠在樾州的樾王,是以閉會兒眼的功夫都不安心。
皇帝望他一瞬,抬手指了旁邊的椅子,「你來,坐著說話。」
高成淮輕輕垂首,坐去皇帝身邊,兩兩沉默便已是無話。
皇帝端起茶,拇指在杯緣停頓良晌,忽然不可察地嘆了口氣,復扭頭看著他,道:「朕知道,讓你監國的這些天,你辛苦了。先前朕未病癒,也是你常在朕跟前侍疾,朕都看在眼裡。如今朕無大礙,你也可以松一松,待挑了吉日便與宋氏完婚罷。」
一席話聽下來,高成淮的臉色幾經變換。從一開始略有動容,到最終傾掩冰霜,還隱隱浮現出一絲怨恨。
隨即便欲開口婉辭,卻又見他惺惺作態道:「遙想當年,朕像你這般年紀時,已與你母后懷了你轉眼竟是二十餘年。」
皇帝罷下手,眼神滄滄望著虛無之處,倒也真如感懷舊時一般。
高成淮不為所動,猶覺身上一脈冰冷,遂闔了闔眼,補上方才未及說出的話:「兒臣惶恐。樾州之事一日不平,兒臣便不敢貪享眼前安樂,望父皇體察。」
他派去樾州的人已傳信回來,稱是尋到了樾王私造兵器之所,若此時停手,不說徹底扳下樾王,便是他這東宮的位子也難以坐穩。
就算父皇的心再偏頗,但得樾王造反罪證,父皇不發落他,恐難再堵天下悠悠眾口。
皇帝目光微移,看著那張與自己四五分肖似的臉龐刻盡寒意,不由掛攜一抹苦笑,語氣沉啞:「你心裡定在怨恨朕罷。」
高成淮頓了頓,忙定聲道:「兒臣不敢。」
「你是不敢,還是不敢言,朕不在乎。」
他停下須臾,聲音逐漸恢復冷厲:「但你的婚事不可再拖。朕會讓欽天監擇選吉日讓你與宋氏女完婚,至於旁的,不必你來憂心。」
皇帝的聲音就在耳畔,格外清晰。高成淮慢慢握緊膝上的手,仿佛能聽見孳孳火勢蔓延骨骼。
很久之後,方才尋回一點神魄,起身向皇帝歉聲請退。因心下憤怒,步履也跟著疾重起來,以至於皇帝最後說了什麼,他是隻字都未曾入耳。
玉安殿內,余公公望著太子離去的背影,眉心悄然一折,又默默覦了眼陛下。那句太子不曾聽見的話,在他身前掠起一片微塵。
見她面色忸怩,李聿莫名有些取悅,收手負到身後,依舊含笑說著:「哪是花言巧語呢,我這般認真。」
又微微偏頭去尋她的眼睛,聲音低鏘:「你不愛聽?」
淡雅的香氣浮繞眼前,薛翦下意識想避開,卻被李聿握住肩膀,不許她逃。
二月韶光正好,少年身姿清梧立在橋邊,身前攏著一個顏若海棠的佳麗,嗔怪一樣扳開他的手,語色低柔:「李聿你夠了」
再聽下去,她當真要羞死了。
李聿原只想逗逗她,聞聽此言便適可而止,頗正色道:「我上回說春試過後要去你家提親,也是真的。」
那日薛翦翻窗來知寒院找他,剛開始還笑意盈盈,臨去卻眸光料峭。本以為是那句嫉妒魏啟珧的話使她不高興了,待反思兩日,終明白過來。
薛翦聽他忽然提起,目色微微一顫。
卻沒多少喜意裹在心上,取而代之的不過一腔求不得的苦悶。
她固性子執拗,認定的事情輕易不會更改,爹爹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已經分不清自己在爹爹心中的分量可有太子一半重
李聿察出她的擔憂,輕輕說道:「你父親會同意的,再等等我。」
他今日與薛暉談了許多,雖未得答覆,但能看出薛暉有所動搖,只是尚不足夠令他完全相信自己。
畢竟他僅一介不涉朝事、手無權力的少年而已,他的話分量太輕。加之太子與宋氏女久未成婚,總以為薛家還有姻親之牌可打。兩相比較,自是傾於後者。
故而此事急不得。
薛翦對他的計較並不知情,但撞進那雙篤定深邃的眼眸,不由露出笑靨,率先一步邁上台階,回過身來喊他跟上。
石橋對面,甜津香氣肆意瀰漫,紅蕉開滿小溪兩邊,歡鬧聲不絕於耳,已是一派春光好景。
卻說黃昏後,高成淮被陛下召見去了玉安殿。一路上沉靜寡言,任余公公如何暗語勸諫,始終是副冷淡的樣子。
父皇聖躬康安,收回監國印乃尋常之舉,他無可抱怨。可對樾王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要等到他這個太子被逆賊謀害,父皇才順心麼?
何況受威脅的不僅東宮,往上了說卻是皇位。父皇怎的病一場,就變得這樣昏聵無能?
越深想於此,高成淮的臉色便愈發深黯,滿面威嚴隱忍,卻猶按捺不發。
不及殿前,就有宮侍入內通稟皇帝。
高成淮斂起容色,仍是不緊不緩地去到御前行禮。
皇帝正端坐上首飲茶,見他動作出言打斷,只教他走近了續話。
日薄崦嵫,殿內余旋幾尺光陰落在高成淮身上,赤色蟒袍襯映他的眉眼,令那團疲憊之色尤其醒目。
「聽太醫院的人說,你這兩月使人去要了不少重鎮安神的藥。」
高成淮冷下的心倏然一動,語默俄頃,回話仍然平靜,「是,兒臣近來的確少眠。」
朝中之事尚且勞累,還須分神去對付遠在樾州的樾王,是以閉會兒眼的功夫都不安心。
皇帝望他一瞬,抬手指了旁邊的椅子,「你來,坐著說話。」
高成淮輕輕垂首,坐去皇帝身邊,兩兩沉默便已是無話。
皇帝端起茶,拇指在杯緣停頓良晌,忽然不可察地嘆了口氣,復扭頭看著他,道:「朕知道,讓你監國的這些天,你辛苦了。先前朕未病癒,也是你常在朕跟前侍疾,朕都看在眼裡。如今朕無大礙,你也可以松一松,待挑了吉日便與宋氏完婚罷。」
一席話聽下來,高成淮的臉色幾經變換。從一開始略有動容,到最終傾掩冰霜,還隱隱浮現出一絲怨恨。
隨即便欲開口婉辭,卻又見他惺惺作態道:「遙想當年,朕像你這般年紀時,已與你母后懷了你轉眼竟是二十餘年。」
皇帝罷下手,眼神滄滄望著虛無之處,倒也真如感懷舊時一般。
高成淮不為所動,猶覺身上一脈冰冷,遂闔了闔眼,補上方才未及說出的話:「兒臣惶恐。樾州之事一日不平,兒臣便不敢貪享眼前安樂,望父皇體察。」
他派去樾州的人已傳信回來,稱是尋到了樾王私造兵器之所,若此時停手,不說徹底扳下樾王,便是他這東宮的位子也難以坐穩。
就算父皇的心再偏頗,但得樾王造反罪證,父皇不發落他,恐難再堵天下悠悠眾口。
皇帝目光微移,看著那張與自己四五分肖似的臉龐刻盡寒意,不由掛攜一抹苦笑,語氣沉啞:「你心裡定在怨恨朕罷。」
高成淮頓了頓,忙定聲道:「兒臣不敢。」
「你是不敢,還是不敢言,朕不在乎。」
他停下須臾,聲音逐漸恢復冷厲:「但你的婚事不可再拖。朕會讓欽天監擇選吉日讓你與宋氏女完婚,至於旁的,不必你來憂心。」
皇帝的聲音就在耳畔,格外清晰。高成淮慢慢握緊膝上的手,仿佛能聽見孳孳火勢蔓延骨骼。
很久之後,方才尋回一點神魄,起身向皇帝歉聲請退。因心下憤怒,步履也跟著疾重起來,以至於皇帝最後說了什麼,他是隻字都未曾入耳。
玉安殿內,余公公望著太子離去的背影,眉心悄然一折,又默默覦了眼陛下。那句太子不曾聽見的話,在他身前掠起一片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