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去年,東部沿海,九月里還糟了風災。但是上海寧海兩地,因為對抗風災得力,港口碼頭機會沒有損失。

  兩地糧食也儲備多,品種全。除了能保障本地百姓吃飽之外,居然還能騰出手來,去支援同樣受災,但是損失慘重的兄弟縣。

  皇帝特地在大朝會的時候,讚揚了這事兒,並且要嘉獎抗災得力的官員。

  然後,永益侯突然提出,「皇上,既然松江府辦事得力,那何不讓松江府的知府,關慕青調任去揚州呢?」

  ……

  「平調?」皇帝皺眉問了一句。徐達的女婿去揚州做知府……皇帝猶豫了。

  「關知府在知府位置上不過幹了三年吧?平調也正常。」吳首輔上前一步說道。

  平調而已,又不是晉升,底下百官倒也說不出什麼來。

  安陽伯也說:「關家世代忠良,他們家一家除了關家姐弟,全折在了北境,這品性倒是可以絕對相信的。」

  皇帝略點了下頭,有些動搖了。

  自從徐達回了揚州,他也會時不時的問問這貨最近在幹嘛。

  的確,正如徐達自己說的,辭官之後,他就一心專注於倒騰玻璃和籌辦工學院的事兒了。

  年前還給送了罐頭和五十片玻璃進京。

  這方面,他是比較相信徐達能說道做到的,畢竟當初神兵營,徐達也是說走就走,毫無留戀的。

  關慕青,倒也算是個青年才俊。

  他家那媳婦……別的不說,種地也算是很有創意了。

  這個提議,倒也不算不靠譜吧。

  皇帝小聲問了下坐在他下首的太子,「太子你覺得呢?」

  「回父皇的話,兒臣也覺得關慕青不錯。揚州的位置,正在南來北往的中間點上,按照咱們大乾如今的這個發展態勢,這個地方,只會越來越重要。

  關慕青和徐家的忠心,父皇肯定也是知道的,把他放在揚州,比別人都合適。」

  太子比皇帝心寬些,他不敢在皇帝面前說自己絕對信任關慕青。

  但是他的內心,的確是很信任這個曾經一起,讀過書,抗過災,坑過洋人,的夥伴的。

  皇帝這才略微一點頭,然後坐正了身子,又問:「那關慕青調任揚州,這松江知府不就空出來了嗎?松江知府的位置,也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糊弄的。」

  「啟稟皇上,微臣覺得,寧海吳知縣可用。」吏部尚書突然站了出來。

  大伙兒卻一扭頭,齊刷刷的看向了吳首輔。

  吳首輔趕忙躬身道:「皇上,此事微臣就不參與了,內閣和吏部自行討論吧。」

  不要臉!!

  吳應良天打雷劈不要臉!!

  這事兒肯定是他搞的鬼,現在細想下來,吏部和內閣因為定不下來人選,吵了那麼久,卻在去年述職報告拿上來之後,突然定下來了揚州知府的人選,這事兒……細想下來,怎麼就那麼不對勁呢?!

  這事兒感覺就是吏部和內閣演的一場戲啊!吳應良現在居然甩手說自己不參與!

  大乾就沒有比這貨更不要臉的人了。為了自己兒子升遷,居然可以唱那麼大的一齣戲!

  御史台立刻炸了毛,揪著吳應良就要開罵。

  吳首輔反正是口水沫子裡成長起來的,最不怕的就是吵架。

  面對御史台指責他給兒子鋪路,吳首輔大喝一聲:「怎麼的?!官員的兒子還不能當個四品小官了?!那大乾朝起碼一半以上的官員,都應該立地辭官!

  還有你們家哪個孩子,不是在國子監讀書的?!

  哪家兒子是自己考進去的?有嗎?!我呸!哪個不是仗著你們這些老爹進去讀的書,有種讓他們都別讀了啊!」

  新一輪的朝堂罵戰,就此展開。而皇帝呢,又把大臣們罰了個底朝天,倒也不是他貪財,實在是那些人太不像話,罵人就罵人,還互相呸來呸去,太噁心了,不罰不行。

  不過開了春,到了三月里,關慕青和吳縣令,還是同時收到了調令。

  吵架嘛,就沒有吳首輔輸的時候。

  當然,對於關慕青調任揚州知府一事,最高興的除了老徐家的眾人之外,還有司徒大人。

  他是在仁濟堂把脈的時候,聽到這個好消息的。

  當時的情景,按照金大夫的說法就是,司徒大人的眼淚,唰一下就下來了。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他原本花白的頭髮,就幾個月時間,生生熬成了全白,金大夫也說他氣血兩虧。

  好在,司徒大人在禿頂之前,終於把新任知府給盼來了。

  所以當關慕青攜著妻小到達揚州的時候,司徒大人,眼含熱淚的,親自去了城門口接人。

  一旁來接他寶姐兒小乖乖的徐達,忍不住吐槽,「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亦山的親爹……你沒去過北境吧?」

  「啊呀,伯爵說的啥話,我這是……這是……」

  「終於甩掉了鍋,興奮的。」徐達替司徒大人說出了他內心的想法。

  對於這樣的情形徐達很熟悉,畢竟張大夫是箇中好手。

  司徒大人已經無所謂了,只要有人來分走他的活,別說徐達說他甩鍋了,哪怕說是甩餅甩桶甩刀,都行,反正能甩才是保命之道。

  第1340章 人丁興旺

  在眾人的殷殷期盼中,春丫帶著孩子和相公,終於重又殺回了揚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