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擔任禁軍統領多年,李贄已經完全將禁軍掌控在了自己手裡,整個皇城都在禁軍的包圍之下,只要李贄想,他隨時可以謀反篡位,那幫子文臣奈何不了他。但李贄想換個溫和的方式,他默默地等待機會,直到石公公傳信給他,說慶德帝已經立下遺旨,命貴妃殉葬。

  得知此事,李贄笑了,冷笑。

  慶德帝糊塗了大半輩子,臨死反而清醒了,知道祖宗留下的江山比女人重要,可被慶德帝捨棄的女人是他的親妹妹,李贄已經連累妹妹被一個老頭子糟蹋數年了,他豈能繼續眼睜睜地看著才二十出頭的妹妹去殉葬?

  因此,李贄趕在慶德帝罷免他的官職之前,與幾個心腹定下了禪位大計。

  禪位,是慶德帝「主動」將皇位給他,並非他李贄篡位造反。

  這個計劃荒唐,但細細分析起來,多少也能站住腳。

  首先,慶德帝專寵貴妃多年,寵到冷落沈皇后與太子,這是全天下百姓都知道的事實,那慶德帝為了保護他心愛的貴妃不被沈皇后秋後算帳,禪位給他雖然對不起列祖列宗,卻對得起他的寵愛。

  其次,慶德帝臥病在床,沈皇后、太子禁止貴妃探望也是眾所周知,那他散發傳言說沈皇后、太子毒害慶德帝、偽造針對平西侯、貴妃的聖旨,百姓們就算不會全信,但肯定也有信的。

  最後,李贄早就學會了慶德帝的字跡,只要他拿出一份慶德帝禪位給他的聖旨,縱使全天下都疑他,李贄也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基。

  如今慶德帝、沈皇后、太子都死了,軍權在握,文武大臣里都有他的心腹,李贄只要演幾場好戲便可。

  城門之前,面對石公公、顧濟昌等人的擁護,李贄義正言辭拒不肯從。

  臣子們捧著聖旨攔在車前,一副李贄不答應繼承帝位就不放行的樣子。

  兩幫人對峙,一直對峙到了夜幕降臨。

  城裡有宵禁,圍觀了一日熱鬧的百姓們不敢違反律法,陸陸續續回了各自的家。

  李贄沒辦法,只好先率領一家老小退回侯府。

  接下來的三天,李贄命下人關緊大門,不得任何人進出。

  宮中,石公公領著幾個壯實的侍衛去了三皇子的寢殿。

  三皇子的生母位分不高,且早已病逝,三皇子自從幼時摔跛了腿,便養成了沉默寡言、深居寡出的性格。如今石公公來請他出面去勸服李贄遵守遺旨繼位,三皇子掃眼石公公身後的侍衛們,垂眸問:「若我不去,公公當如何?」

  石公公微微眯著眼睛,誠心誠意地道:「老奴只知道,侯爺心胸寬廣最為仁善,登基後定會善待諸位皇子、公主殿下。」

  三皇子笑了笑,不用說他也明白,他若不配合李贄演戲,太子就是前車之鑑。

  三皇子有些憋屈,然如果李贄不造反,皇位也輪不到他,他若寧死不從,搭上性命也只是讓李贄的繼位之路多點污名罷了。

  三皇子不想死,所以他朝石公公點了點頭。

  石公公笑了,行禮告退,又去了四皇子那裡。

  四皇子今年才十歲,怕四皇子拿不定主意,石公公將四皇子的生母舒嬪也請來了。

  舒嬪早就從宮女們的竊竊私語中得知了沈皇后、太子慘死的情形,小宮女們描述地繪聲繪色,舒嬪甚至懷疑那些宮女都是石公公、李贄安排來的,拐著彎威脅她。

  舒嬪怕死,更怕她的兒子也身首異處。

  所以石公公一開口,舒嬪便摟著四皇子連聲應了下來:「應該的應該的,侯爺文武雙全,先帝聖明。」

  石公公看向女人懷裡的四皇子。

  四皇子是個小胖墩,在沈皇后有意的溺愛縱容下,四皇子平時只知道吃喝玩樂,從未想過朝堂大事。雖然他覺得父皇禪位給外人的做法太過奇怪,可生母都答應了,四皇子也懶得再多想,茫然問道:「我該怎麼勸侯爺?」

  石公公笑了,彎著腰教了四皇子一番說詞。

  宮外,顧濟昌一身常服來了沈家。

  願意擁護李贄的文臣不少,但沒有一位內閣大臣。

  雖然李贄早就囑咐過他們不必遊說沈家,但為了繼位好看,顧濟昌還是想試一試。

  然而沈渠連門都沒讓顧濟昌進,無論顧濟昌怎麼敲門,守門的小廝都無動於衷。

  顧濟昌苦笑,侯爺這女婿果然更了解岳父一家。

  不過沒關係,大局已定,沈渠去不去擁立李贄都改變不了什麼。

  慶德帝駕崩第四日,三皇子、四皇子也來平西侯府勸李贄登基了。

  李贄依然不肯。

  慶德帝駕崩第五日,三皇子、四皇子與多位文武大臣跪在侯府門外苦苦哀求,揚言李贄不領旨登基他們就長跪不起,李贄這才露面,在眾人的擁護聲中對著慶德帝的「遺旨」三跪九叩,並發誓會當個造福百姓的明君後,鄭重領旨繼位。

  侯府裡面,聽著正門外眾人高呼「皇上萬歲」,祝老太太激動地攥緊了雙手。

  太好了太好了,長孫一登基,從此以後,她就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了!

  沈卿卿瞥眼容光煥發的老太太,心中卻是半喜半憂。她與沈皇后的那點姑侄情分早就斷的乾乾淨淨了,但沈皇后、太子乃祖父、大伯父的血親,二人被李贄害死,祖父、大伯父肯定恨死了他們夫妻吧?

  沈卿卿怕祖父喪女悲慟,也怕祖父因為她與祖母產生隔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