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盧國公夫人老臉一紅,出了一張牌,「都一把年紀了,孫子都有了,也沒有那個臉生啊!再說了,等我將她養大了,慧流說不定閨女都能打馬球了。你若有藥,不若給英娘留一顆備著,她這肚子一直沒有動靜……」

  明慧郡主聞弦音知雅意,忙說道:「這有什麼好急的,我看阿庭自己個都還像是個長不大的孩童呢。英娘年紀小,待過些時日,緣分到了,自然就有了。」

  盧國公夫人見親家都不急,這才放下心來,她這些日子是操碎了心,一是因為徐竇,二就是因為程處英舊不懷孕了,如今沈十八當了皇后,沈家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她怕沈家因此欺負自己的女兒。

  幸虧都不是這樣的人。

  又打了個八圈,十八娘見氣氛正好,忙開口說了今日的目的,「母親和嬸嬸們可還記得冬日的時候,咱們一道兒賑災做善事?如今這有個極大的善事,十八娘一人做不來,還想請母親和嬸嬸們出手相助。」

  三人一聽,心中瞭然,皇后若是閒得無事叫她們來推牌九才是奇怪的事呢,這不正事來了。

  「我們這一把老骨頭了,能做得了什麼,幫你出點主意還成,十八娘且說來聽聽。」鄭夫人永遠都是最捧場的那個。

  「大唐初立,經過一場戰事,有不少將士陣亡,有些孩童便成了孤兒。我自打有了景兒之後,就見不得孩子受罪,便想著在各地建善堂,先從這長安城郊開始。」

  「但我卻不想讓他們無所事事,又想著建所學堂,給孩子們開個蒙,會讀書的可以科舉,不會讀書的尋師傅教他們一些手藝,日後也好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嬸嬸們幫看著可不可行?」

  盧國公夫人來了精神,他家是行伍出身,自然是知道那些將士們都是家中壯丁,雖然大唐是府兵制,能當軍戶的家中都有薄產,但是也有些例外的,這不家中便有了孤兒。

  「若是能成,自然是大大的積德。光為我家老程手下的兄弟著想,這事兒我幹了。只是光給他們一口飯吃,自然是容易的,可是學堂……那可是花費不小。」

  寒門學子為何少?那是因為讀書實在是貴啊,光是給夫子的束修,還有趕考的路費,書本費都是用銀子堆出來的。

  第三百一十七章 潰於蟻穴

  再有十八娘說的學手藝,這一句話也是銀子。如今的平常人家去學手藝,都是從學徒做起,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又有多少人願意將自己的手藝傳授出去。

  就算肯教,那些學會了的孩子,是否就能順利的立足,娶妻生子延綿下去?她們可不能腦門子一拍,一片好心辦了壞事,禍害了人家的孩子。

  鄭夫人皺了皺眉頭,她是鄭氏宗婦,管著一個大家族的內宅,眼光自然不是盧國公夫人能夠比擬的。

  「花費可以朝廷出一半,然後讓我們這些行善積德的捐助善款,但是這到底不是長久之計,善堂得有自己的營生。孩子要養,也不能養出白眼狼來,得對善堂有所回報。」

  「而且」,鄭夫人頓了頓,「這善堂是只養軍中遺孤,還是所有的孤兒都收,讓他們都學一些什麼本事,都是需要考量的。」

  十八娘聽著,心中大喜,這事兒不怕她們想,就怕她們反對。

  鄭夫人當真是敏銳,一看就知道十八娘所圖不小。

  她的確是打算先從軍中的孤兒開始,逐步地收窮苦孤兒,再到平民百姓,等你回過神來,善堂已經變成一個龐大的書院了。

  這個書院,給普通的寒門子弟開蒙教化所用。

  這事兒看起來極小,可是當真做成了之後,對於李唐而言卻有極大的用處。試想一下,若是寒門子弟多如牛毛之後,世家還想操縱科舉,出現像當初趙義在位之時,所有榜上有名者無一是寒士的情況,那是不可能的!

  世家子並非就比尋常人聰慧些,他們只不過是有了良師益友。

  而這些從朝廷設立的書院中走出去的人,從善堂里走出去的孩子,就都是屬於李子期的新勢力。

  世家的千里之堤,將潰於十八娘鑽出的這幾個小小的蟻穴。

  「的確是不能養出白眼狼來!所以我想著,咱們可以用手中的銀子,給善堂置辦些產業。那些孤兒,也並非無償撫養,他們學本事也需要交束修,只不過可以寫欠條,待學有所成之後,償還給善堂。」十八娘說著,拿出了早就寫好的一本小冊子。

  「而且我們也並非是要養富貴閒人,他們也需要勞作,比如種地,養豬,繡花……與平常的農家孩子並無不同。教一個孩子是教,教許多孩子也是教,有些本事也可以讓附近的百姓來學,只不過他們就需要交束修了,這也算是一個進項。」

  四人越說越來勁,後來又在十八娘的小冊子上添上了許多具體的條條款款的,終於在李子期回來之時,商議好的大致的事宜。

  這善堂所在之地,便選在了十八娘在城郊的一座山莊,這山莊頗大,山上種滿了果樹,山腳下還有農田。原本是東珠見手頭銀子太多,給十八娘買來添在嫁妝里的。

  如今她也算是吃皇糧了,這個莊子自然用處不大了。

  盧國公夫人則派了不少缺胳膊少腿的老兵過去,他們只是上不了戰場,又沒有了親人,平日裡被程知節養著當看家護院的,如今正好去守著山莊,還能種地教孩子們一些拳腳功夫,一舉數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