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顧時行頷首,然後出了邵析的事務署。
*
時至二月下旬,蘇蘊隨著顧時行,帶著一眾隨從回去嶺南陵川。
從金都到陵川需得十來日。
北方冰雪尚未全消融,所以去時花費了好些時間,到了南邊,四季如春,行伍速度也快了許多。
在三月上旬,蘇蘊與顧時行回到了陵川。
這個時節,金都依舊寒冷刺骨,但這陵川卻像是金都五月的季節,氣候宜人,只是風中帶著幾分涼意,但全然不用再穿著厚實的衣服,只輕便的衣裳就足以。
蘇蘊算起來已經快有二十一年歲了,到了這個年歲,她還是第一回來到這南方,原本穩重的性子,待進了城,便忍不住微掀馬車的帘子,頻頻往外望去。
不僅是氣候不一樣,便是城裡,還有風土人情,穿著打扮都與金都大不一樣。
這陵川人穿著,色彩都偏鮮艷,看著就很喜慶。
因連著十幾日的舟車勞頓,所以蘇蘊進城前精神很是萎蘼,但時下卻因對陵川的好奇而恢復了七八分的精氣神。
顧時行見她這反差,眼中有淺淺的笑意,半晌後,溫聲與她道:「待今日休息後,明日我再與你出來逛一逛,品嘗陵川美食。」
蘇蘊放下帘子,目光望回他,臉上儘是期待,就是一雙杏眸都似帶著細碎的星光一般。
顧時行心頭一顫,見她這般期待,又繼續道:「這處不是金都,你也不用那般謹慎,這段時日就當是遊山玩水,好好放鬆心情。」
蘇蘊聞言,忽然覺得這十幾日下來的舟車勞頓也值了。
但忽然想到他還要辦案,有些扭捏:「你辦公,我遊山玩水,怕不大好?」
顧時行笑道:「不然你還要與我一同查案不成?」
蘇蘊連連搖頭:「我只會打理家宅,對查案之事一竅不通,還是莫要帶上我。」
顧時行輕笑一聲,道:「自然是與你說笑的,在陵川這段時日便住在老宅,臨近老宅都是堂叔伯的宅子,這段時日你便與嬸娘,嫂嫂弟妹,還有那些個堂妹一同往來,也不用擔心無人與你說話。」
蘇蘊點頭,應道:「你二嬸三嬸我尚且能應付得過來,這些嬸娘,嫂嫂也不在話下,待明日我與你一同去拜訪,順道把禮物也送給他們。」
「也好。」顧時行應下。
但到了老宅,老宅外早已經候了許多的叔伯親眷。
顧時行先下馬車,再把蘇蘊扶下了馬車,見到這陣仗,蘇蘊都有些受寵若驚。
等走上前,一個個都極為熱情。
「世子娘子長得真俊。」
「可不是,長得和仙女似的,真好看。」
一聲聲誇讚響起,誇得蘇蘊都微微紅了臉。
隨後又有人道:「聽說世子與世子娘子這個時辰到,我們早早就備好了飯菜,就等你們了。」
「老宅也早讓人收拾了,直接住就成。」
「大傢伙可別攔著了,小夫妻兩個趕了這麼久的路了,定然累了,先讓他們回去梳洗梳洗,再簡單吃些,待休息好了後,晚間再設幾桌一同用席。」
你一言我一句,大家都熱情得很。
蘇蘊忽然覺得婆母說「他們極好相處」的話也是有所保留的,這熱情得讓她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顧時行還是在外與蘇蘊介紹了各個叔伯與嬸母,蘇蘊也跟著喊一聲長輩。
但因族中有幾十個人之多,一時也介紹不過來,也不知那個嬸嬸說等晚間用膳的時候再一個個介紹也來得及,便讓他們先回去梳洗休息了。
別了親眷,入了老宅,蘇蘊才呼了一口氣,驚嘆道:「堂家叔伯嬸母他們的熱情都差些讓我招架不住了。」
顧時行撥開了白牆小徑旁生長得茂盛的樹葉,以免掃到她。
「陵川本土風情習俗本就熱情,你習慣便好。」
蘇蘊聽到這,輕笑地問:「你與父親也都是陵川人,父親怎就日日一副嚴肅的神色,而你又那麼不愛笑,一副冷冷清清的性子?」
顧時行挑眉,心想與她成婚的這段時日,自己已然沒有以往那般冷清了,待她也足夠熱情了。
可她這是覺得還不夠?
但到底沒把這疑問問出來,只道:「父親自小就去了金都,而我又是在金都長大,直到十來歲才與父親母親回陵川,而先前身在寺廟,日日聽經文誦經文,抄經文,沒有看破紅塵入了佛門已然是奇蹟。」
在佛門待了十年,粗茶淡飯,周遭都是不喜不悲,四大皆空,長久以往,顧時行對物慾,色慾,食慾等也就沒了想法。
蘇蘊聽到這,也來了趣,驚詫地問:「你真有想過剃度皈依佛門?」
顧時行頷首:「有過這念頭,但我尚且知道自己身肩何等的責任,也就只是有過念頭,未成付諸行動。」
畢竟父親也就他一個獨子,他入了佛門,他是清閒了,卻是傷了雙親的心。
兩人說著話,不一會便走到了入住的院子。
小院不大,但收掇得乾淨整潔。
這陵川的園林雖小,但勝在意境與別致。一步一景,短短一方之內卻是變化諸多,亭台樓閣更環著泉石花木。
他們所居的屋子,臨湖而建。正門入內,而屋內有一扇後門。
後門推開,出去就是一條小廊,憑欄之外,下邊便是波光粼粼的小湖,小湖岸邊有柳樹與假山景環繞,景色美不勝收。
*
時至二月下旬,蘇蘊隨著顧時行,帶著一眾隨從回去嶺南陵川。
從金都到陵川需得十來日。
北方冰雪尚未全消融,所以去時花費了好些時間,到了南邊,四季如春,行伍速度也快了許多。
在三月上旬,蘇蘊與顧時行回到了陵川。
這個時節,金都依舊寒冷刺骨,但這陵川卻像是金都五月的季節,氣候宜人,只是風中帶著幾分涼意,但全然不用再穿著厚實的衣服,只輕便的衣裳就足以。
蘇蘊算起來已經快有二十一年歲了,到了這個年歲,她還是第一回來到這南方,原本穩重的性子,待進了城,便忍不住微掀馬車的帘子,頻頻往外望去。
不僅是氣候不一樣,便是城裡,還有風土人情,穿著打扮都與金都大不一樣。
這陵川人穿著,色彩都偏鮮艷,看著就很喜慶。
因連著十幾日的舟車勞頓,所以蘇蘊進城前精神很是萎蘼,但時下卻因對陵川的好奇而恢復了七八分的精氣神。
顧時行見她這反差,眼中有淺淺的笑意,半晌後,溫聲與她道:「待今日休息後,明日我再與你出來逛一逛,品嘗陵川美食。」
蘇蘊放下帘子,目光望回他,臉上儘是期待,就是一雙杏眸都似帶著細碎的星光一般。
顧時行心頭一顫,見她這般期待,又繼續道:「這處不是金都,你也不用那般謹慎,這段時日就當是遊山玩水,好好放鬆心情。」
蘇蘊聞言,忽然覺得這十幾日下來的舟車勞頓也值了。
但忽然想到他還要辦案,有些扭捏:「你辦公,我遊山玩水,怕不大好?」
顧時行笑道:「不然你還要與我一同查案不成?」
蘇蘊連連搖頭:「我只會打理家宅,對查案之事一竅不通,還是莫要帶上我。」
顧時行輕笑一聲,道:「自然是與你說笑的,在陵川這段時日便住在老宅,臨近老宅都是堂叔伯的宅子,這段時日你便與嬸娘,嫂嫂弟妹,還有那些個堂妹一同往來,也不用擔心無人與你說話。」
蘇蘊點頭,應道:「你二嬸三嬸我尚且能應付得過來,這些嬸娘,嫂嫂也不在話下,待明日我與你一同去拜訪,順道把禮物也送給他們。」
「也好。」顧時行應下。
但到了老宅,老宅外早已經候了許多的叔伯親眷。
顧時行先下馬車,再把蘇蘊扶下了馬車,見到這陣仗,蘇蘊都有些受寵若驚。
等走上前,一個個都極為熱情。
「世子娘子長得真俊。」
「可不是,長得和仙女似的,真好看。」
一聲聲誇讚響起,誇得蘇蘊都微微紅了臉。
隨後又有人道:「聽說世子與世子娘子這個時辰到,我們早早就備好了飯菜,就等你們了。」
「老宅也早讓人收拾了,直接住就成。」
「大傢伙可別攔著了,小夫妻兩個趕了這麼久的路了,定然累了,先讓他們回去梳洗梳洗,再簡單吃些,待休息好了後,晚間再設幾桌一同用席。」
你一言我一句,大家都熱情得很。
蘇蘊忽然覺得婆母說「他們極好相處」的話也是有所保留的,這熱情得讓她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顧時行還是在外與蘇蘊介紹了各個叔伯與嬸母,蘇蘊也跟著喊一聲長輩。
但因族中有幾十個人之多,一時也介紹不過來,也不知那個嬸嬸說等晚間用膳的時候再一個個介紹也來得及,便讓他們先回去梳洗休息了。
別了親眷,入了老宅,蘇蘊才呼了一口氣,驚嘆道:「堂家叔伯嬸母他們的熱情都差些讓我招架不住了。」
顧時行撥開了白牆小徑旁生長得茂盛的樹葉,以免掃到她。
「陵川本土風情習俗本就熱情,你習慣便好。」
蘇蘊聽到這,輕笑地問:「你與父親也都是陵川人,父親怎就日日一副嚴肅的神色,而你又那麼不愛笑,一副冷冷清清的性子?」
顧時行挑眉,心想與她成婚的這段時日,自己已然沒有以往那般冷清了,待她也足夠熱情了。
可她這是覺得還不夠?
但到底沒把這疑問問出來,只道:「父親自小就去了金都,而我又是在金都長大,直到十來歲才與父親母親回陵川,而先前身在寺廟,日日聽經文誦經文,抄經文,沒有看破紅塵入了佛門已然是奇蹟。」
在佛門待了十年,粗茶淡飯,周遭都是不喜不悲,四大皆空,長久以往,顧時行對物慾,色慾,食慾等也就沒了想法。
蘇蘊聽到這,也來了趣,驚詫地問:「你真有想過剃度皈依佛門?」
顧時行頷首:「有過這念頭,但我尚且知道自己身肩何等的責任,也就只是有過念頭,未成付諸行動。」
畢竟父親也就他一個獨子,他入了佛門,他是清閒了,卻是傷了雙親的心。
兩人說著話,不一會便走到了入住的院子。
小院不大,但收掇得乾淨整潔。
這陵川的園林雖小,但勝在意境與別致。一步一景,短短一方之內卻是變化諸多,亭台樓閣更環著泉石花木。
他們所居的屋子,臨湖而建。正門入內,而屋內有一扇後門。
後門推開,出去就是一條小廊,憑欄之外,下邊便是波光粼粼的小湖,小湖岸邊有柳樹與假山景環繞,景色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