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這鳳釵成色不好,若我用秦姝換,不知能從師兄這裡換到什麼?」
言下之意,就是要用秦姝,換他助她。
聞人清鍾回望了一眼那燃燒著烈火的藏珠殿,接過鳳釵,丟出露台。
「確實不合適,龍冕更佳。」
……
封逑的還朝大典如期而至。
上午時藏珠殿走水的意外過後,宮人們帶著寶冊、玉璽一一登場,封逑也安靜得很……與其說是安靜,倒不如說像是被餵了什麼藥,昏昏沉沉地被人架上了龍椅。
之後新的太監誦讀還朝大詔,內閣以樂修篁為首輔,賀公為次輔,其餘閣臣,除聞人清鍾外,換了一批世家出身的權貴,至於寒門春闈出身者,一律下放至州郡。
在這場宮變中最終得益是世家權貴們直到冊封結束,都沒瞧見李太師帶著羽林軍殺進來勤王,這才安下心來,享受起了宮宴。
「世事變幻,誰能想到,如今還有這麼一出呢。」
「李攸唯一的孫女還在宮裡,他也不是鐵石心腸,想活命自然要妥協。」
「不妥協還能怎麼辦?能去帝江關招陰兵不成。」
列席的還有不少留京的武將世家,他們向來不參與朝廷的黨爭,只效忠於封琰一人,但此時此刻,人人都在說封琰可能已經死在北燕,他們必須為宮裡那唯一的皇子做打算。
而且朝廷給出的如樂修篁作為輔政大臣、內閣代天子行事等等一系列制約封逑的保證聽起來還極為靠譜,應該不至於會讓封逑重演當年禍害江山的悲劇。
大不了,等皇子成年了,想法子毒死封逑了事。
但他們終究鬱憤不已,等到西陵公主盛妝登堂,在封逑身邊並立的位置坐下後,一腔憤懣終於爆發了。
有人喝了三兩御酒,高聲道:「別的老夫勉為其難接受了,可崔太后毫無過錯,憑什麼要廢其尊號,立西陵公主為後?!」
皇位上的封逑沒有說話,端坐在龍椅旁的朱瑤兮等的就是這番發難。
她就需要有人來質疑,然後再壓服之,彰顯自己對魏國的重要之處。
但這話不能她本人來說。
就在她捋了一下步搖以做示意之後,同樣好似半醉的聞人清鍾開口道:「老將軍暫且息怒,局勢丕變非我等所樂見。然太后崔氏涉先皇后常氏之案,只要燕主想,他便可師出有名,廢后非一時之想,乃為家國所慮。」
「那……那也不至於封西陵公主為後,這成何體統!」
「西陵公主並未正式受封,算不得入宮為妃。如今前線戰事不利,待軍報一至,北燕必趁勢兵犯我境,眼下封西陵公主為後,是為消解戰禍。」
武將們一個個被懟得啞口無言。
「說起來。」志得意滿的賀公同樣露出滿意微笑的朱瑤兮道,「都過了這麼多日,也該是前線軍報到來之日了,待軍報到了宮中,今日便索性把和談的事敲定下來,想來以公主的盛名,無論何事都好談。」
朱瑤兮的目光一一掃過大殿上這些魏人。
她驀然想起來,身下這位置,也曾是她哥哥朱明坐過的地方。
——哥哥,你看到了嗎?當年你是階下囚,仰賴帝王恩寵而活,下面的都是嘲笑你的目光。
——而今日我坐在這裡,這個當年生殺予奪的君王如今只不過是我手上的傀儡。
——他那張龍椅,也終究屬於我。
一切的一切,都只消一道來自帝江關的敗訊。
或者說,封琰的死訊。
「報!!!」
一道等待已久的聲音穿過大殿外長長的宮道,百里加急的傳令者一路暢通無阻地直入宮禁,在宮外呈上軍報,臉頰赤紅。
「前線如何了?」賀公忍住上揚的嘴角,故作難過道,「你直說吧,諸位公卿今日皆是為此而來的。」
「報!」傳令的小兵激動道,「陛下桐燧一戰大敗北燕二十萬大軍,我大魏三路大軍乘勝追擊,三日前已連下北燕十州!」
賀公的笑容還凝結在嘴角時,便見身側紅影如鬼魅般掠過。
報信的小兵手上的軍報被一條破空而來的紅色披帛一卷而走,直接落入黃銅燈樹上燃燒成灰。
朱瑤兮一雙鳳眼帶著凜冽的煞氣,道:「謊報軍情,當殺。」
賀公馬上反應過來,帶著一絲未知的惶恐,極力道:「對!五日前才剛有陛下在桐州被圍的軍報傳來,怎麼這會兒就變成了大勝?此人必是北燕所派細作,想讓我大魏戰後鬆懈,拖下去仔細審問!」
傳信小兵大呼冤枉,但很快就被禁軍拖走了。
整個朝堂大殿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安靜里,然而軍報一旦暢通,那就是接二連三地來。
就在第一個傳信小兵被拖下去之後,第二道軍報從宮門外傳來——
「中州朱雀大營捷報!我軍自霞州北渡,四路大軍會師朔京!」
不等眾人回過神來,第三道軍報來了——
「報!嘯雲軍大將公西宰已領全軍降於陛下,如今燕國已有七州望風而降!」
在場的世家權貴恐慌了起來,尤其是今日上了內閣名單的新閣臣們,他們算是投效到封逑治下的第一批,倘若封琰沒死,回來先處置的就是他們。
「這一定是假的!那可是二十萬大軍!越王……陛下他才帶多少人馬!怎麼可能大勝!」賀公慌忙看向朱瑤兮。
言下之意,就是要用秦姝,換他助她。
聞人清鍾回望了一眼那燃燒著烈火的藏珠殿,接過鳳釵,丟出露台。
「確實不合適,龍冕更佳。」
……
封逑的還朝大典如期而至。
上午時藏珠殿走水的意外過後,宮人們帶著寶冊、玉璽一一登場,封逑也安靜得很……與其說是安靜,倒不如說像是被餵了什麼藥,昏昏沉沉地被人架上了龍椅。
之後新的太監誦讀還朝大詔,內閣以樂修篁為首輔,賀公為次輔,其餘閣臣,除聞人清鍾外,換了一批世家出身的權貴,至於寒門春闈出身者,一律下放至州郡。
在這場宮變中最終得益是世家權貴們直到冊封結束,都沒瞧見李太師帶著羽林軍殺進來勤王,這才安下心來,享受起了宮宴。
「世事變幻,誰能想到,如今還有這麼一出呢。」
「李攸唯一的孫女還在宮裡,他也不是鐵石心腸,想活命自然要妥協。」
「不妥協還能怎麼辦?能去帝江關招陰兵不成。」
列席的還有不少留京的武將世家,他們向來不參與朝廷的黨爭,只效忠於封琰一人,但此時此刻,人人都在說封琰可能已經死在北燕,他們必須為宮裡那唯一的皇子做打算。
而且朝廷給出的如樂修篁作為輔政大臣、內閣代天子行事等等一系列制約封逑的保證聽起來還極為靠譜,應該不至於會讓封逑重演當年禍害江山的悲劇。
大不了,等皇子成年了,想法子毒死封逑了事。
但他們終究鬱憤不已,等到西陵公主盛妝登堂,在封逑身邊並立的位置坐下後,一腔憤懣終於爆發了。
有人喝了三兩御酒,高聲道:「別的老夫勉為其難接受了,可崔太后毫無過錯,憑什麼要廢其尊號,立西陵公主為後?!」
皇位上的封逑沒有說話,端坐在龍椅旁的朱瑤兮等的就是這番發難。
她就需要有人來質疑,然後再壓服之,彰顯自己對魏國的重要之處。
但這話不能她本人來說。
就在她捋了一下步搖以做示意之後,同樣好似半醉的聞人清鍾開口道:「老將軍暫且息怒,局勢丕變非我等所樂見。然太后崔氏涉先皇后常氏之案,只要燕主想,他便可師出有名,廢后非一時之想,乃為家國所慮。」
「那……那也不至於封西陵公主為後,這成何體統!」
「西陵公主並未正式受封,算不得入宮為妃。如今前線戰事不利,待軍報一至,北燕必趁勢兵犯我境,眼下封西陵公主為後,是為消解戰禍。」
武將們一個個被懟得啞口無言。
「說起來。」志得意滿的賀公同樣露出滿意微笑的朱瑤兮道,「都過了這麼多日,也該是前線軍報到來之日了,待軍報到了宮中,今日便索性把和談的事敲定下來,想來以公主的盛名,無論何事都好談。」
朱瑤兮的目光一一掃過大殿上這些魏人。
她驀然想起來,身下這位置,也曾是她哥哥朱明坐過的地方。
——哥哥,你看到了嗎?當年你是階下囚,仰賴帝王恩寵而活,下面的都是嘲笑你的目光。
——而今日我坐在這裡,這個當年生殺予奪的君王如今只不過是我手上的傀儡。
——他那張龍椅,也終究屬於我。
一切的一切,都只消一道來自帝江關的敗訊。
或者說,封琰的死訊。
「報!!!」
一道等待已久的聲音穿過大殿外長長的宮道,百里加急的傳令者一路暢通無阻地直入宮禁,在宮外呈上軍報,臉頰赤紅。
「前線如何了?」賀公忍住上揚的嘴角,故作難過道,「你直說吧,諸位公卿今日皆是為此而來的。」
「報!」傳令的小兵激動道,「陛下桐燧一戰大敗北燕二十萬大軍,我大魏三路大軍乘勝追擊,三日前已連下北燕十州!」
賀公的笑容還凝結在嘴角時,便見身側紅影如鬼魅般掠過。
報信的小兵手上的軍報被一條破空而來的紅色披帛一卷而走,直接落入黃銅燈樹上燃燒成灰。
朱瑤兮一雙鳳眼帶著凜冽的煞氣,道:「謊報軍情,當殺。」
賀公馬上反應過來,帶著一絲未知的惶恐,極力道:「對!五日前才剛有陛下在桐州被圍的軍報傳來,怎麼這會兒就變成了大勝?此人必是北燕所派細作,想讓我大魏戰後鬆懈,拖下去仔細審問!」
傳信小兵大呼冤枉,但很快就被禁軍拖走了。
整個朝堂大殿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安靜里,然而軍報一旦暢通,那就是接二連三地來。
就在第一個傳信小兵被拖下去之後,第二道軍報從宮門外傳來——
「中州朱雀大營捷報!我軍自霞州北渡,四路大軍會師朔京!」
不等眾人回過神來,第三道軍報來了——
「報!嘯雲軍大將公西宰已領全軍降於陛下,如今燕國已有七州望風而降!」
在場的世家權貴恐慌了起來,尤其是今日上了內閣名單的新閣臣們,他們算是投效到封逑治下的第一批,倘若封琰沒死,回來先處置的就是他們。
「這一定是假的!那可是二十萬大軍!越王……陛下他才帶多少人馬!怎麼可能大勝!」賀公慌忙看向朱瑤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