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前兩天,我傳喚孔主藥詢問。孔主藥說,他什麼都沒做,就只是做飯而已。
「結果今天他又寫摺子投訴,說孔主藥家做飯味實在太香,他好想吃,可孔主藥卻以『獨門秘方』為由,把他拒之門外。付錢蹭飯吃也不行的那種。他還要投訴孔主藥心狠,沒有醫者善心。」
席鴻淡淡道:「哦。」
安樂呼啦啦又挑出幾本摺子,道:「還有這個,這個。這些人每天沒正事干哦,竟是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閒雜事。」
席鴻問:「能有什麼事?」
安樂說:「誰誰誰貪污,誰誰誰受賄,誰誰誰欺行霸市,搶占民女民男?」
席鴻唇角微彎,極難得露出一點笑意,道:「大夏朝的百姓勤懇良善,安居樂業,群臣皆是忠君愛民,秉公守法,普天之下,當真無大事。」
「……」
「若說真有事,也就你這個做皇帝的無心江山社稷,只想划水摸魚。」
安樂被說得羞愧,趕忙差人去孔主藥家勸導:他做什麼飯?能不能看在皇上的面子上,讓鄰居蹭吃一下。
一旁的雋霄同情地拍拍安樂的肩膀。
安樂鬱悶的心情稍稍舒緩,然而就聽雋霄說:「我也想吃。」
安樂:其實我也想吃……
批折半晌,安樂終於見到了來自西北的奏摺。
上書:宋周二國聯軍,入侵大夏朝西北邊境,雖一時得勝,然而蔚將軍用兵如神,兼之謀士奇斷,渡江夜襲、斷糧道,很快殺得敵軍丟盔棄甲,兵退靈康城。殘軍守城不出,綁了城中的無辜百姓做人質,與蔚家軍叫囂。蔚將軍於百丈之外,引弓將敵軍將領射下城樓,城池不攻自破……
然而這卻不是一個請歸的摺子。
收復失地之後,驃騎大將軍蔚景曜在折中懇請陛下准許他一路西行,直取宋國,將宋國疆土納入大夏朝的版圖。
安樂心中沉甸甸地,說不出話。
她無措地看著席鴻。
席鴻垂眸,不作他言,亦道:「懇請陛下決斷。」
「我還能說啥子嘛,我當然是同意咯。」
安樂工整地批一個「允」字,將摺子放入已閱的夾盒。
然後她又把摺子拿回來,在「允」字下面補充:速歸。
果不其然第二日早朝,又是吵吵。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因著政見不和,剛打完,彼此臉上還掛著傷,倒是不再動手。一個兩個委屈兮兮地看著安樂,都求皇上為他做主。
安樂凝神靜思,不為所動。末了長嘆一聲:「沒啥好說的,今個大家都去孔主藥家喝酒吧。」
第18章
殺退宋周兩國聯兵,宋國派出求和的使臣,求見天子,卻被蔚將軍擅自攔截下來。
趁新帝登基,朝局不穩,聯軍周國攻夏,本就是這位使臣的提議。而今敗局已定,他自認唯一錯估的,便是新帝對蔚景曜的寬容度。
想當年,蔚景曜因某事觸怒還是太子的安公主,幸得蔚老將軍手持御賜金鞭,懇請皇上開恩,才保下一命。但他也因此被下放到了苦寒之地,守西北邊境,無詔不得歸朝。
安公主繼位之初,使臣得探子稟報,稱:蔚景曜擅離職守,離開靈康。使臣大喜過望,當即上稟宋王,定下攻夏除蔚的一石二鳥之計。甚至為了進一步嫁禍蔚景曜,他不惜派出安插蔚家軍多年的探子,行刺新帝。
可他不曾料想,繼位大典之日,兩城連破;西北遞折,暗藏殺機,新帝竟然還能不動聲色,非但沒有發難蔚景曜,還給予了他率軍反擊、戴罪立功的機會!
夏朝軍帳中,使臣拱手而拜,不卑不亢道:「周國願割地以償夏朝損失。」
蔚景曜淡淡道:「周國亦是我朝囊中之物,何來『割地賠款』一說?」
帳中適時響起一陣悶笑。
使臣順勢看去,目之所及,無一不是能叫得出姓名的精兵悍將。老臣多是跟隨過蔚景曜之父征戰沙場,年歲較輕的,亦隨蔚景曜由新丁一起磨礪至今,殺伐果決,所向睥睨的蔚家軍,周邊列國噩夢一般的存在。
使臣緊盯居於正中的蔚景曜,試圖遊說道:「周某感念蔚將軍赤膽忠心,一心為國,然卻不知大夏朝的皇帝如何做想?若要我說:天子即位之日,西北邊境大破,可是掉人腦袋,誅人九族的重罪啊。」
現今正是用兵之際,朝廷暫壓此事,不作追究,但絕不代表以後不會。尤其當蔚景曜決意率軍平定西北,班師回朝之時,將兵再無用武之地,鳥盡弓藏,結局由此可想,不盡然。
使臣言罷,果然帳中眾將神情難掩苦澀,一派慘澹之意。使臣愈發曉之以情,循序勸道:「不若將軍承下此次求和的提議,保全周國,亦是保全自身。」
蔚景曜垂眸,隨手拿了冊摺子。
使臣靈光一閃,又是道:「在下聽聞,朝中可有不少人向新帝參了將軍。人言可畏,縱是將軍無心,但難保新帝不會心生間隙。」
聞言,蔚景曜抬眸,終於是應了句:「參我的摺子,可多了去了。」一樁樁、一件件,他雖處西北偏僻之域,鮮聞政務,但朝中分派卻還是看得清的。
「那將軍的意思……?」
「吾皇之意,便是臣之意。」
陛下應允,他便殺。
陛下命他速歸,他便……歸朝。
*
「結果今天他又寫摺子投訴,說孔主藥家做飯味實在太香,他好想吃,可孔主藥卻以『獨門秘方』為由,把他拒之門外。付錢蹭飯吃也不行的那種。他還要投訴孔主藥心狠,沒有醫者善心。」
席鴻淡淡道:「哦。」
安樂呼啦啦又挑出幾本摺子,道:「還有這個,這個。這些人每天沒正事干哦,竟是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閒雜事。」
席鴻問:「能有什麼事?」
安樂說:「誰誰誰貪污,誰誰誰受賄,誰誰誰欺行霸市,搶占民女民男?」
席鴻唇角微彎,極難得露出一點笑意,道:「大夏朝的百姓勤懇良善,安居樂業,群臣皆是忠君愛民,秉公守法,普天之下,當真無大事。」
「……」
「若說真有事,也就你這個做皇帝的無心江山社稷,只想划水摸魚。」
安樂被說得羞愧,趕忙差人去孔主藥家勸導:他做什麼飯?能不能看在皇上的面子上,讓鄰居蹭吃一下。
一旁的雋霄同情地拍拍安樂的肩膀。
安樂鬱悶的心情稍稍舒緩,然而就聽雋霄說:「我也想吃。」
安樂:其實我也想吃……
批折半晌,安樂終於見到了來自西北的奏摺。
上書:宋周二國聯軍,入侵大夏朝西北邊境,雖一時得勝,然而蔚將軍用兵如神,兼之謀士奇斷,渡江夜襲、斷糧道,很快殺得敵軍丟盔棄甲,兵退靈康城。殘軍守城不出,綁了城中的無辜百姓做人質,與蔚家軍叫囂。蔚將軍於百丈之外,引弓將敵軍將領射下城樓,城池不攻自破……
然而這卻不是一個請歸的摺子。
收復失地之後,驃騎大將軍蔚景曜在折中懇請陛下准許他一路西行,直取宋國,將宋國疆土納入大夏朝的版圖。
安樂心中沉甸甸地,說不出話。
她無措地看著席鴻。
席鴻垂眸,不作他言,亦道:「懇請陛下決斷。」
「我還能說啥子嘛,我當然是同意咯。」
安樂工整地批一個「允」字,將摺子放入已閱的夾盒。
然後她又把摺子拿回來,在「允」字下面補充:速歸。
果不其然第二日早朝,又是吵吵。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因著政見不和,剛打完,彼此臉上還掛著傷,倒是不再動手。一個兩個委屈兮兮地看著安樂,都求皇上為他做主。
安樂凝神靜思,不為所動。末了長嘆一聲:「沒啥好說的,今個大家都去孔主藥家喝酒吧。」
第18章
殺退宋周兩國聯兵,宋國派出求和的使臣,求見天子,卻被蔚將軍擅自攔截下來。
趁新帝登基,朝局不穩,聯軍周國攻夏,本就是這位使臣的提議。而今敗局已定,他自認唯一錯估的,便是新帝對蔚景曜的寬容度。
想當年,蔚景曜因某事觸怒還是太子的安公主,幸得蔚老將軍手持御賜金鞭,懇請皇上開恩,才保下一命。但他也因此被下放到了苦寒之地,守西北邊境,無詔不得歸朝。
安公主繼位之初,使臣得探子稟報,稱:蔚景曜擅離職守,離開靈康。使臣大喜過望,當即上稟宋王,定下攻夏除蔚的一石二鳥之計。甚至為了進一步嫁禍蔚景曜,他不惜派出安插蔚家軍多年的探子,行刺新帝。
可他不曾料想,繼位大典之日,兩城連破;西北遞折,暗藏殺機,新帝竟然還能不動聲色,非但沒有發難蔚景曜,還給予了他率軍反擊、戴罪立功的機會!
夏朝軍帳中,使臣拱手而拜,不卑不亢道:「周國願割地以償夏朝損失。」
蔚景曜淡淡道:「周國亦是我朝囊中之物,何來『割地賠款』一說?」
帳中適時響起一陣悶笑。
使臣順勢看去,目之所及,無一不是能叫得出姓名的精兵悍將。老臣多是跟隨過蔚景曜之父征戰沙場,年歲較輕的,亦隨蔚景曜由新丁一起磨礪至今,殺伐果決,所向睥睨的蔚家軍,周邊列國噩夢一般的存在。
使臣緊盯居於正中的蔚景曜,試圖遊說道:「周某感念蔚將軍赤膽忠心,一心為國,然卻不知大夏朝的皇帝如何做想?若要我說:天子即位之日,西北邊境大破,可是掉人腦袋,誅人九族的重罪啊。」
現今正是用兵之際,朝廷暫壓此事,不作追究,但絕不代表以後不會。尤其當蔚景曜決意率軍平定西北,班師回朝之時,將兵再無用武之地,鳥盡弓藏,結局由此可想,不盡然。
使臣言罷,果然帳中眾將神情難掩苦澀,一派慘澹之意。使臣愈發曉之以情,循序勸道:「不若將軍承下此次求和的提議,保全周國,亦是保全自身。」
蔚景曜垂眸,隨手拿了冊摺子。
使臣靈光一閃,又是道:「在下聽聞,朝中可有不少人向新帝參了將軍。人言可畏,縱是將軍無心,但難保新帝不會心生間隙。」
聞言,蔚景曜抬眸,終於是應了句:「參我的摺子,可多了去了。」一樁樁、一件件,他雖處西北偏僻之域,鮮聞政務,但朝中分派卻還是看得清的。
「那將軍的意思……?」
「吾皇之意,便是臣之意。」
陛下應允,他便殺。
陛下命他速歸,他便……歸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