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德妃跟我說,說起來,她是跟賢妃最好的人了,可她也不太了解賢妃,只知道她是家中長女,很早就沒了母親,在繼母手下討生活,後來進了宮,不知先皇后為她做過什麼,她一直念著先皇后。
賢妃對誰都好,最是周到妥帖,卻也是最冷的一個人——不知道她不喜歡什麼,也不知道她喜歡什麼,她什麼都不說。不知道是因為她沒什麼值得說的事,還是因為這世上沒有人值得她傾訴。
賢妃享年四十二,皇上追封她為謹厚皇貴妃。不得不說皇上對後宮的女人雖然不過爾爾,卻實在很了解她們,賢妃這一生,不就是恭謹篤厚麼。
不知是不是年紀大了,賢妃去了,皇上倒有些傷感,想想後宮眾妃多年辛苦,於是大封六宮,晉養育八皇子的沈昭儀為沈妃,養育六公主的肖美人為修儀,宋婕妤為淑儀,王美人為婕妤,餘下各妃各有升賞。
皇上攬著我看著銅鏡說:“嬌嬌兒,你也有白頭髮了。”
我也有白頭髮了,攬鏡自照,眼角也有了皺紋,長思長憶十八九了,再不給他們找對象就真的成大齡剩男剩女了。
——————————完結分隔線————————
講真,我真的對這倆孩子的婚事挺上心的,但當娘的吧,總是很難記住孩子已經長大了,即便是長思如今比我高出許多,比皇上還高一些,行事也十分沉穩老練,我瞧著他時,卻總覺得不久前他還因為吃多了糖牙疼在我跟前張大了嘴哭呢,還是個孩子呢!
長憶就更是如此了,這孩子著實像我,一天到晚笑眯眯樂呵呵的,大家都寵著她,連康樂和小長念跟她說話都跟哄孩子似的,皇上更是寵她寵得沒邊,不說什麼好東西都給了她,一口一個“朕的小公主”,前幾日我叫她好歹繡個花,能把鴛鴦繡成鴨子也算進步,結果皇上特特跟我說:“咱們家小公主還小呢,等她大了再教她做也不遲啊。“
我:再等你的小公主就變成太公主了,比大還要多一點。
兩個孩子的婚事放上日程,我和皇上心累得好像一條狗,轉頭看看小長念,想想三年後還要再來一次,好想把他們都打包扔出去,自己找到對象再回來。
長思作為儲君,他的婚事至關重要,皇上把朝中各方大臣篩了又篩篩了又篩,未來的太子妃娘家門戶要高,不高不足以震懾後宮,但勢力又不能太大,大了外戚權重壓制君王,在此基礎上再挑德才兼備的適齡女孩子,再讓長思挑一個。
其實我娘家就非常符合這個標準,我伯父官至二品中書令,叔父任太子少傅,父親是豫州知州,諸兄弟也在各地方為官,算不上世家大族,後勁卻很足。家族中也有幾個侄女適齡,但我腦子好得很,那麼多前車之鑑擺在那裡,我要是敢引薦一下某個侄女,皇上就能把我當第二個仁和太后幹掉。
其實早在皇上同意把嘉樂嫁給阿瑾的時候我就清楚,在皇上心裡,未來的皇后不會出自江氏,江氏在本朝的地位止步於此,來日如何,且看下一輩子弟和長思的心思罷。
太子的親事不是家事是國事,這就是說,選太子妃的事跟我關係不大。
這種坑爹的選法真的好難避免婆媳矛盾,皇上看女人的水平比溫貴妃帶孩子的水平還差,好擔心他選一個長得不好看又不講道理的太子妃,要我給她帶孩子還不給我錢還要哭唧唧地說我搶走了她的孩子。
皇上選太子妃期間我焦慮得仿佛得了兒媳婦恐懼症,把這個擔憂跟溫貴妃她們一說,溫貴妃一如既往神奇地抓住華點:“那萬一未來的太子妃長得好看但不講道理呢?”
我說,額,那人家都長得好看了嘛,是不是啊,長得好看的人不講道理也沒什麼吧,是不是啊,生氣的時候看看她的臉就可以了嘛,是不是啊……
德妃:?!你為什麼要學我說話?!
我:因為你跟你兒媳婦關係那麼好!我要全方位向你學習!
德妃:嘖嘖嘖,我們家小四媳婦啊……
我:聰明可愛乖巧招人疼,我們都知道。我就想去你床上打個滾,就當給自己開個光,希望能得到同款兒媳婦。
然而我還沒來得及挑好良辰吉日去德妃床上滾一滾開光,皇上就把太子妃候選名單給了我。
皇上最終挑的三家是:
左相的孫女,也就是溫貴妃娘家的侄女,溫大人從皇上登基的時候就堅持皇上的路線幾十年不動搖,我懷疑國庫的錢有一多半是他當戶部尚書時攢下的,僅憑溫貴妃在後宮啥都沒做只顧搞自己的刺繡藝術還能一路躺贏躺成有一個兒子的四妃之首,就可以看出溫大人得多拼多努力多忠誠;
驃騎大將軍韓將軍的長女,這位韓將軍出身草莽,早年很不得意,是皇上慧眼識英雄提拔了他,自從林大將軍戰死沙場以後,朝中大將軍一職空置,韓將軍統領京郊大營,隱隱已成為皇上最心腹的武裝力量;
最後一家簡直是選出來湊數的,宣平侯的嫡幼女,宣平侯趙家本來世代簪纓,趙侯爺自己也很上進,曾經還是皇上的伴讀,後來隨著沈老丞相死得不明不白沈家舉家歸鄉,宣平侯也就賦閒在家十幾年,因為宣平侯夫人姓沈,是先皇后的小妹妹。
賢妃對誰都好,最是周到妥帖,卻也是最冷的一個人——不知道她不喜歡什麼,也不知道她喜歡什麼,她什麼都不說。不知道是因為她沒什麼值得說的事,還是因為這世上沒有人值得她傾訴。
賢妃享年四十二,皇上追封她為謹厚皇貴妃。不得不說皇上對後宮的女人雖然不過爾爾,卻實在很了解她們,賢妃這一生,不就是恭謹篤厚麼。
不知是不是年紀大了,賢妃去了,皇上倒有些傷感,想想後宮眾妃多年辛苦,於是大封六宮,晉養育八皇子的沈昭儀為沈妃,養育六公主的肖美人為修儀,宋婕妤為淑儀,王美人為婕妤,餘下各妃各有升賞。
皇上攬著我看著銅鏡說:“嬌嬌兒,你也有白頭髮了。”
我也有白頭髮了,攬鏡自照,眼角也有了皺紋,長思長憶十八九了,再不給他們找對象就真的成大齡剩男剩女了。
——————————完結分隔線————————
講真,我真的對這倆孩子的婚事挺上心的,但當娘的吧,總是很難記住孩子已經長大了,即便是長思如今比我高出許多,比皇上還高一些,行事也十分沉穩老練,我瞧著他時,卻總覺得不久前他還因為吃多了糖牙疼在我跟前張大了嘴哭呢,還是個孩子呢!
長憶就更是如此了,這孩子著實像我,一天到晚笑眯眯樂呵呵的,大家都寵著她,連康樂和小長念跟她說話都跟哄孩子似的,皇上更是寵她寵得沒邊,不說什麼好東西都給了她,一口一個“朕的小公主”,前幾日我叫她好歹繡個花,能把鴛鴦繡成鴨子也算進步,結果皇上特特跟我說:“咱們家小公主還小呢,等她大了再教她做也不遲啊。“
我:再等你的小公主就變成太公主了,比大還要多一點。
兩個孩子的婚事放上日程,我和皇上心累得好像一條狗,轉頭看看小長念,想想三年後還要再來一次,好想把他們都打包扔出去,自己找到對象再回來。
長思作為儲君,他的婚事至關重要,皇上把朝中各方大臣篩了又篩篩了又篩,未來的太子妃娘家門戶要高,不高不足以震懾後宮,但勢力又不能太大,大了外戚權重壓制君王,在此基礎上再挑德才兼備的適齡女孩子,再讓長思挑一個。
其實我娘家就非常符合這個標準,我伯父官至二品中書令,叔父任太子少傅,父親是豫州知州,諸兄弟也在各地方為官,算不上世家大族,後勁卻很足。家族中也有幾個侄女適齡,但我腦子好得很,那麼多前車之鑑擺在那裡,我要是敢引薦一下某個侄女,皇上就能把我當第二個仁和太后幹掉。
其實早在皇上同意把嘉樂嫁給阿瑾的時候我就清楚,在皇上心裡,未來的皇后不會出自江氏,江氏在本朝的地位止步於此,來日如何,且看下一輩子弟和長思的心思罷。
太子的親事不是家事是國事,這就是說,選太子妃的事跟我關係不大。
這種坑爹的選法真的好難避免婆媳矛盾,皇上看女人的水平比溫貴妃帶孩子的水平還差,好擔心他選一個長得不好看又不講道理的太子妃,要我給她帶孩子還不給我錢還要哭唧唧地說我搶走了她的孩子。
皇上選太子妃期間我焦慮得仿佛得了兒媳婦恐懼症,把這個擔憂跟溫貴妃她們一說,溫貴妃一如既往神奇地抓住華點:“那萬一未來的太子妃長得好看但不講道理呢?”
我說,額,那人家都長得好看了嘛,是不是啊,長得好看的人不講道理也沒什麼吧,是不是啊,生氣的時候看看她的臉就可以了嘛,是不是啊……
德妃:?!你為什麼要學我說話?!
我:因為你跟你兒媳婦關係那麼好!我要全方位向你學習!
德妃:嘖嘖嘖,我們家小四媳婦啊……
我:聰明可愛乖巧招人疼,我們都知道。我就想去你床上打個滾,就當給自己開個光,希望能得到同款兒媳婦。
然而我還沒來得及挑好良辰吉日去德妃床上滾一滾開光,皇上就把太子妃候選名單給了我。
皇上最終挑的三家是:
左相的孫女,也就是溫貴妃娘家的侄女,溫大人從皇上登基的時候就堅持皇上的路線幾十年不動搖,我懷疑國庫的錢有一多半是他當戶部尚書時攢下的,僅憑溫貴妃在後宮啥都沒做只顧搞自己的刺繡藝術還能一路躺贏躺成有一個兒子的四妃之首,就可以看出溫大人得多拼多努力多忠誠;
驃騎大將軍韓將軍的長女,這位韓將軍出身草莽,早年很不得意,是皇上慧眼識英雄提拔了他,自從林大將軍戰死沙場以後,朝中大將軍一職空置,韓將軍統領京郊大營,隱隱已成為皇上最心腹的武裝力量;
最後一家簡直是選出來湊數的,宣平侯的嫡幼女,宣平侯趙家本來世代簪纓,趙侯爺自己也很上進,曾經還是皇上的伴讀,後來隨著沈老丞相死得不明不白沈家舉家歸鄉,宣平侯也就賦閒在家十幾年,因為宣平侯夫人姓沈,是先皇后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