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琦握住季琛的手,「在擔心太醫院院正說的話?」

  季琛終於收回目光,「聚散終有時。」

  小說里,喬老將軍早該在四月份便去世,如今已經是九月底。

  只是,再多的心理準備,也免不了難過感傷。

  半個月後,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夜晚,猶記得白日裡,一名驛站的士兵騎著快馬,滿臉笑容飛奔到京都,「陛下,我們勝了!」

  準確來說,是越國和夏國的第一次接|觸,夏國派兵二十來萬,越國以少勝多駐守城牆,還打散了一部分隊伍,放火燒了整整一大片地方,夏國的軍隊倒下一大片。

  可以說,這一次的勝利耗費了他們後面無數人的心血,但戰績令人喜悅,夏國的士兵數量銳減五萬,糧草減少了至少五成。

  收到消息時,喬老將軍已經起不來了,可還是叫喬夫人親自拿著戰報,一字一句讀給他聽,告訴他炸|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邊疆和諧安穩,一切都好。

  當日亥時,喬老將軍含笑而逝。

  君臣同心、家人安康,有了這一次的勝利,他再也沒什麼需要擔憂的了。

  街道上儘是縞素,喬夫人快哭斷腸,喬老將軍的子侄早已戰死沙場,等季琛問她需不需要過繼一位人過來繼承喬家的傳承,喬夫人卻擦乾眼淚,直接拒絕了。

  喬夫人道:「父親在時我便提過這件事,他不需要嗣子。他說,想要將整個喬家都獻給陛下,喬家的府邸拆一拆修一修,也能作為軍校的一部分,還有不少兵書和收藏的武器,也都供給他們學習,真要說起來,這些學生都是接受了喬家的傳承,他自然是有許多的後繼者,一個姓氏已經不重要了。」

  季琛沒有強求,只是記下這件事,叫人將喬老將軍的一生戰績刻成碑文,等這裡建成軍校後,就立碑於此。

  過去的秦相,如今該稱呼為秦太傅,如今也過來了,他匆匆上了一炷香,口中念念有詞,「老喬啊,我還得多活幾年。要是我們兩個老傢伙一次性都走了,陛下也會難過,夏國也會更加得意了。等再過幾年,我們黃泉下再見,我再來告訴你陛下這些年都做了哪些為國為民的好事,我們越國又勝利了多少場。」

  季琛和白琦是換了常服,出來給喬老將軍上一炷香,這場葬禮算不上多麼盛大濃重,多數的朝臣都過來祭拜過,也算是祭奠這位為越國在邊疆貢獻了一輩子的老臣。

  史冊記載,喬老將軍喬濱,一生少有敗績,有功於社稷,元興二年十月,喬老將軍卒,帝追封鎮國公,諡曰忠武。

  等到京都落下第一場雪,喬夫人拿著前線越國大勝的戰報,在墳前點燃,訴說這一個月里陛下和那些大臣們一起努力,也不知道是不是哀兵必勝,越國居然反守為攻,成功打下了夏國的三座城池,如今越國徹底扭轉了過去的形勢,夏國想再加派軍隊,也得看自己國內有多少足夠消耗。

  「如今越國一切安好,父親,您想要看見的這一幕,終於實現了……」喬夫人說著說著,忍不住熱淚盈眶。

  元興二年十二月,喬夫人出家,從此不問世事。

  皇宮裡。

  「我想著先停一停,」季琛掃了一眼數據,揉了揉眉心,「打贏一場不難,只是如今缺人手、缺糧食、缺武器,想要繼續深入夏國境內,那就困難了。」

  季琛哪怕再想一次性打完,也不得不考慮後果,哪怕在現代,某國打下一處用了兩個月,治理下來卻花了整整十幾年,最後還翻車了。

  國內守衛還好,邊疆之處少量反擊也罷,到底是越國境內,或者是離邊境不遠,再遠一點,戰線拉太長,國內的基建又沒有徹底做好,糧草運輸跟不上,後期鞭長莫及,就是給夏國送人頭。

  白琦替他研墨,莞爾一笑,「陛下已經很不容易了,再有個幾年的積累就好了。」

  幾場大災,消耗了無數的糧倉積累,如今京都抽調了無數東西送往邊灢艂境,京都內部的物價都開始往上漲。

  而且,如今才肅清吏政,但季琛能用的官員還是太少了,再有個幾年積累,有更多的人能給他用上,就算擴大了疆域,也不至於因為缺乏人手導致治理出亂子。

  好在越國損失不少,但夏國損失更多。

  如今下雪之際,雙方默契收縮了戰局,減少了投入人手,畢竟冬天需要消耗更多的東西。

  接下來的日子平靜又安詳,夏國和越國互相試探、有來有往。

  過年的時節,京都小小慶祝了一番,所有人都記掛著邊疆的情況。

  直到十二月月底,季韶和湯潛都沒回來,他們想要再看看夏國的情況,再收集更多的信息,估算接下來勝利的可能,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日子就是這麼充實又平凡,直到驚蟄時分,萬物復甦之日,外面又是鶯飛草長。

  季琛下了朝,例行處理完奏摺,就在外面躺椅上曬太陽,問旁邊的辛公公,「今天是什麼日子?」

  辛公公一愣,「今兒個是驚蟄。」

  季琛起身,掃了一眼四周,感慨道:「能走到今天,倒也算是幸運。」

  辛公公茫然,不知道怎麼接話。

  好在季琛也不需要他插嘴,今天是小說中前二十章結束的日子,是那位亡國之君去世的日子。

  季琛後來挑了個時間,仔細分析過越國和夏國兩國局勢,如果他沒有穿越過來,如果按照小說中的發展,那最後會是怎樣呢?按照篇幅,八位主角內容相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