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晏晏睜大了無辜的眼睛。

  作者有話要說:  嗯,楊子有原型,歷史上我很喜歡的一個老人家。更新會放緩,不影響,因為加上我就咱們幾個人看,慢慢寫。

  ☆、晏姑娘的一天

  長安十月,小雨悄然隨風入城。晏晏裹著被子,遲遲不想起來,住了十多天後,她差不多算是習慣了這個環境和環境裡的人們,偶爾想起遠方的婆婆,也會想到一路上的風景。

  「立夏?」小姑娘叫了一聲,沒有回答。

  因為天氣轉涼,晚上得把門窗緊閉,這時候晏晏覺得金猊里的香膏味道太重了想叫她過來蓋上。

  叫不答應,晏晏決定起床。探出身子去看,發現自己的外衫和小襖裙不在,疑惑的小晏晏穿著小衣縮在床上。正要再叫兩聲,小丫頭捧著衣物進來了。

  「小姐起來了,衣裙都烘過了,婢子去拿水進來。」立夏把衣物地給她,晏晏一摸,果然暖暖的。

  外屋有個小爐子,還有兩個小手爐。晏晏梳洗完畢,照例過去閔氏那邊請安,早餐是面,這邊的麵食和晏晏之前吃的不大一樣,底料是事先備好的濃湯。

  今天正好是謝客休沐的日子,全家人都在,但謝太史的手頭事到了要緊時刻,謝客得去幫忙,不能陪著晏晏出去玩。晏晏從楊子家回來後,不知怎的,開始練習讀書寫字,和小閔芝一起,這幾天小閔芝已經懶得冷嘲熱諷了,因為晏晏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並不遮掩。謝客不在她便去問問小表妹,閔芝到底是孩子心性,好為人師,有了優越感後就覺得似乎這晏漁竹的威脅不大,「計劃」逐漸放緩。

  今天天氣不好,閔氏原本想去串門,只能擱置下來。

  謝客和叔父沒有去書房,那邊書簡太多生火不便。一家子圍在一起,晏晏跟著閔氏做些針線活計,小閔芝這方面就比不上晏晏了,雖然晏姑娘不是敢將十指夸針巧的高手,應付一些簡單的縫製不成問題。

  謝客和叔父在長桌邊上,謝客拿了一疊紙在裁,謝太史把文墨搬來,拿出一條墨在火上烤烤,加了水研開。家裡用的是西市上買來的木炭,燒紅之後還是很暖和的,幾個丫頭幫著主母做活,另一個爐上的水已經快燒開了發出呼呼的聲音。

  晏晏幫忙泡了茶,還要給謝太史溫一小壺酒。

  小姑娘看來這個謝叔父是個真正的史官,他不像見過的其他文士那麼有文人氣息,甚至不如楊子那麼有性格,謝太史做什麼便做什麼,寫字也一絲不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生怕寫歪一個字似的。看叔侄倆寫字的速度便能看出來,謝客寫得很快,謝太史總是想好才落筆,全神貫注,連給他倒的酒都忘了喝一口。

  謝客做的是審閱增補,謝太史給他原稿,謝客看完之後針對語句加以斟酌。和前人修史不一樣,謝太史和謝客制定的計劃是以寫人敘事為主,不追求皮裡陽秋的行文風格和簡短的描述,在謝客的二次潤色後,每一段都是可讀的。

  謝長吉謝太史這部史書涵蓋很廣,如此一來前人注重的敘事紀年部分所占的比重便小了很多。如今才開始起筆,開頭總是而後能容易的,因為年久渺不可追,大部分是收集前人的史料記載,加以甄別融合,儘量追求合乎事理。

  諸國史書大部分都在文藪樓中,近水樓台,謝家叔侄整理過一遍後,如今寫起來速度很快。謝客做審定工作不是第一回,之前跟著伏先生和老師楊子註解過兩本古文書寫的經書,那個比起史書更加佶屈聱牙。

  等到午間,家裡來客人了。

  這回來的是女眷,正是閔氏想去拜訪的林家,林家老爺是當朝鴻臚寺卿,兩家住在一起,平日裡時有來往。

  林夫人育有兩子兩女,今日和她一起來拜訪的就是林家小女兒。閔氏聽到下人來報,趕忙放下針線,叫人把兩個火爐搬到偏廳去待客,晏晏理所應當地要跟著去,至於一臉喜色的小閔芝早就跟著過去了。

  晏晏跟著過去時,看到幾個下人引著一長一少母女倆進來,那個女孩穿著和晏晏一樣的素白衣裳,這就顯得很巧了,這身衣裳是閔氏前回帶晏晏出去時在一家店裡看中的樣式,沒想到遇到了一個同樣的。

  立夏跟著晏晏進去,把小傘放到外邊,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裡邊已經寒暄上了,閔氏和林夫人在說話,小閔芝和那位林家小姐在說著,看樣子是舊相識。

  晏晏進去的時候,幾人的目光都看過來。閔氏給林家母女介紹了一回,這次閔氏大大方方地說晏晏和謝客有婚約,晏晏斂衽,那個林家小姑娘也隨著還禮。晏晏感受得到,對方一直在看著她。

  外面的小雨還在下著,閔氏和林夫人說話,小閔芝好像故意的,一直在低聲和林家女兒私語,晏晏一個人坐在一邊。過了兩杯茶的時間,閔氏看小輩們坐在那裡無趣,便叫晏晏和閔芝帶著林小姐去府里轉轉,她和林夫人要去看做了一半的針線。

  幾人出去後不久,林夫人開始詢問起晏晏的事,閔氏避重就輕,只道是自家侄兒已訂了婚,晏姑娘雙親早逝,故而早早過門來。林夫人聽她如此說,不再過問,表面上還是親切地挽著手。閔氏也挺不好意思,本來林夫人和她關係不錯,林家姑娘有意自己侄子,林母和自己說過那麼幾句,表示想要結成秦晉,當時模稜兩可地應下來,現在侄兒不聲不響就有了一個小妻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