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看當娘的著急上,程家興趕緊叫停。
「趕著回來水都沒喝一口,娘你給我倒完水行不?我喝口水再跟您說。今兒個是沒打聽到,但又不是沒辦法,我都安排好了,過幾天就會有消息來。」
這時候天還冷,黃氏也不敢給他喝涼水,臨時燒了一口,並催問他。
程家興將今日遭遇說出來:「還多虧有東子那層關係,福滿樓的人面比我們要廣得多,打聽這些對他們來說非常容易。就怕沒有,只要有,不出一旬應該就有消息。」
李掌柜辦事果然牢靠,大房夫妻剛剛帶兒女回到縣裡,正要把麻辣燙生意撿起來,就接到報信說程老闆托他們掌柜辦的事有譜了,讓儘早帶個話回去,請程老闆進縣裡一趟。
老三拜託福滿園打聽車隊的事程家富知道,他生怕自己拖下去誤了事,趕緊把話帶回去了。
次日兄弟兩個一起出來的,程家興去福滿園待了不多會兒,回來告訴大哥大嫂,給袁氏找了個車隊,人家願意帶她,但途中她要儘量配合不能給車隊添亂,還要出點錢。
「有人肯帶就阿彌陀佛了。」
「這車隊靠譜不?」
「福滿園那邊說人品這些信得過,不過出門在外很多事說不好,運氣好一路順風,運氣不好也會遇上些事。」
出門難的道理誰都懂,哪怕跟著衙門的人走官道興許都有意外,要是怕這個,就一個辦法,老實待在家裡不要出門。
第153章
得了李掌柜的話, 事就成了一半,程家興就在福滿園點了桌菜,請人喝了兩小杯, 準備把飯錢結了再上大哥那頭瞅瞅, 沒事就回鄉去了。總要將情況說給爹娘, 再去趟木匠鋪讓弟妹準備起來, 程家興估摸著回頭還得由他出面親自跑趟府城將弟妹送去, 要把人交到那頭,並且幫著打點一二。
袁氏年前帶刨子回鄉, 在他三合院小住過, 程家興作為三伯子要適當避嫌, 他私下不同兄弟媳婦相處,但有時正好趕上她們妯娌閒談, 程家興沒事也跟著聽聽,袁氏想得挺多, 腦袋瓜是聰明的,她就是有個聰明人的通病,愛多想,才會把自己折騰成那樣。
但哪怕再聰明,也是個沒出過遠門且沒經過什麼大風浪的婦道人家, 讓她一個人帶兒子上京心裡能不打鼓?
這時就得靠兄弟,程家興打算跟她那頭說清楚,出遠門要準備些什麼,哪些帶哪些不要帶, 還有路上該咋做。他生怕袁氏因為帶著一歲出頭的娃,路上為了讓娃兒更安逸些暴露了家底。
北上幾千里路,便是途中沒丁點磕絆也得個把月,遇上點事一趟用兩三個月也有過,這麼長時間要跟商隊那些人相處,就算李掌柜說他們人品過得去,難保不會有見著真金白銀眼紅臨時生歹念的。
要在本地謀財害命容易事發,在北上途中那可太容易成事了,害了你再隨便安排一下就能糊弄過去,都沒法查,出遠門本來就危險,太平年間也有流寇山賊。
趕車回去這一路,程家興都在琢磨事。
等回去了,他告訴爹娘已經打聽到北上的商隊,程老爹跟黃氏都很高興。
「爹娘也別高興太早,麻煩事還多,趕明我還得去趟木匠鋪,娘有空跟我去唄?我跟弟妹說些事,您去瞅瞅孫子,不多看幾眼等弟妹一走就不知道啥時候能再見面。」
黃氏點點頭,這道理她懂。
就說挨著幾個村,也不是沒出過能幹人,但凡誰家小子發達了總是迫不及待離開鄉下,她親眼見過人家搬走的,走得還不遠,卻沒幾個時候回來,回來一次都是有要事。
這還是離得不遠的,老四一走一年多了,送回來兩封家信,卻從沒提過回來的事,黃氏有時候忍不住想這個兒子會不會就一直待在京城,不回來了。
老四走之前也回鄉下看過他們,還擺過席,這一年多家裡依然想得慌,眼瞅著袁氏也要走了,黃氏是想多看看孫子。
次日,程家興趕車,載他娘去了袁木匠家,那頭聽說大體上已經安排好,都很高興。
母子兩個留在袁家用午飯,袁木匠挺不好意思問程家興出那麼遠門該準備些啥?
「我過來就是想說這個,」程家興把他能想到的以及李掌柜提到的說給這頭,又道,「我也不見得能想周全,反正你們收拾的時候記得一點,那頭不會騰出兩三個車給你拉行李,要嫌馬車顛來簸去可以備個厚墊子,我估計經常要露宿在野外,被褥最好是一厚一薄拿個兩床,衣裳帶一兩身就得了,女人家在外頭髒點好,要怕熏著老四快到京城了再好好收拾一下。乾糧多帶一點,拿兩個水囊,途中歇腳的時候注意補充,趕路的時候就忍著點,別提那麼多要求,商隊那些人又不是你爹娘不會慣著你。」
「能不能帶個伺候的人?閨女她顧自己還成,要帶上刨子恐怕會手忙腳亂。」
程家興本來拿著筷子,聽袁氏她娘一說把筷子都擱了:「哪有那麼多地方給她?人家車隊又不是為了送她才上京城的。」
「只去一個,讓孫婆子跟著,路上跟閨女換著帶娃,到了京城也能幫襯她。」
程家興還是搖頭:「要加個人那頭未必肯,這是其一,其二你們說我小人之心也好,我覺得弟妹一個人還安全些,多帶一個,萬一嘴上沒把門叭叭說點啥,讓人知道你身上帶著幾百上千兩的銀票,你要是能活著到京城那真是命好。同行的那些你既不知根也不知底,哪敢肯定他是好人?就哪怕他是個好人,缺錢缺得狠了也能幹歹事,先例還少嗎?」
「趕著回來水都沒喝一口,娘你給我倒完水行不?我喝口水再跟您說。今兒個是沒打聽到,但又不是沒辦法,我都安排好了,過幾天就會有消息來。」
這時候天還冷,黃氏也不敢給他喝涼水,臨時燒了一口,並催問他。
程家興將今日遭遇說出來:「還多虧有東子那層關係,福滿樓的人面比我們要廣得多,打聽這些對他們來說非常容易。就怕沒有,只要有,不出一旬應該就有消息。」
李掌柜辦事果然牢靠,大房夫妻剛剛帶兒女回到縣裡,正要把麻辣燙生意撿起來,就接到報信說程老闆托他們掌柜辦的事有譜了,讓儘早帶個話回去,請程老闆進縣裡一趟。
老三拜託福滿園打聽車隊的事程家富知道,他生怕自己拖下去誤了事,趕緊把話帶回去了。
次日兄弟兩個一起出來的,程家興去福滿園待了不多會兒,回來告訴大哥大嫂,給袁氏找了個車隊,人家願意帶她,但途中她要儘量配合不能給車隊添亂,還要出點錢。
「有人肯帶就阿彌陀佛了。」
「這車隊靠譜不?」
「福滿園那邊說人品這些信得過,不過出門在外很多事說不好,運氣好一路順風,運氣不好也會遇上些事。」
出門難的道理誰都懂,哪怕跟著衙門的人走官道興許都有意外,要是怕這個,就一個辦法,老實待在家裡不要出門。
第153章
得了李掌柜的話, 事就成了一半,程家興就在福滿園點了桌菜,請人喝了兩小杯, 準備把飯錢結了再上大哥那頭瞅瞅, 沒事就回鄉去了。總要將情況說給爹娘, 再去趟木匠鋪讓弟妹準備起來, 程家興估摸著回頭還得由他出面親自跑趟府城將弟妹送去, 要把人交到那頭,並且幫著打點一二。
袁氏年前帶刨子回鄉, 在他三合院小住過, 程家興作為三伯子要適當避嫌, 他私下不同兄弟媳婦相處,但有時正好趕上她們妯娌閒談, 程家興沒事也跟著聽聽,袁氏想得挺多, 腦袋瓜是聰明的,她就是有個聰明人的通病,愛多想,才會把自己折騰成那樣。
但哪怕再聰明,也是個沒出過遠門且沒經過什麼大風浪的婦道人家, 讓她一個人帶兒子上京心裡能不打鼓?
這時就得靠兄弟,程家興打算跟她那頭說清楚,出遠門要準備些什麼,哪些帶哪些不要帶, 還有路上該咋做。他生怕袁氏因為帶著一歲出頭的娃,路上為了讓娃兒更安逸些暴露了家底。
北上幾千里路,便是途中沒丁點磕絆也得個把月,遇上點事一趟用兩三個月也有過,這麼長時間要跟商隊那些人相處,就算李掌柜說他們人品過得去,難保不會有見著真金白銀眼紅臨時生歹念的。
要在本地謀財害命容易事發,在北上途中那可太容易成事了,害了你再隨便安排一下就能糊弄過去,都沒法查,出遠門本來就危險,太平年間也有流寇山賊。
趕車回去這一路,程家興都在琢磨事。
等回去了,他告訴爹娘已經打聽到北上的商隊,程老爹跟黃氏都很高興。
「爹娘也別高興太早,麻煩事還多,趕明我還得去趟木匠鋪,娘有空跟我去唄?我跟弟妹說些事,您去瞅瞅孫子,不多看幾眼等弟妹一走就不知道啥時候能再見面。」
黃氏點點頭,這道理她懂。
就說挨著幾個村,也不是沒出過能幹人,但凡誰家小子發達了總是迫不及待離開鄉下,她親眼見過人家搬走的,走得還不遠,卻沒幾個時候回來,回來一次都是有要事。
這還是離得不遠的,老四一走一年多了,送回來兩封家信,卻從沒提過回來的事,黃氏有時候忍不住想這個兒子會不會就一直待在京城,不回來了。
老四走之前也回鄉下看過他們,還擺過席,這一年多家裡依然想得慌,眼瞅著袁氏也要走了,黃氏是想多看看孫子。
次日,程家興趕車,載他娘去了袁木匠家,那頭聽說大體上已經安排好,都很高興。
母子兩個留在袁家用午飯,袁木匠挺不好意思問程家興出那麼遠門該準備些啥?
「我過來就是想說這個,」程家興把他能想到的以及李掌柜提到的說給這頭,又道,「我也不見得能想周全,反正你們收拾的時候記得一點,那頭不會騰出兩三個車給你拉行李,要嫌馬車顛來簸去可以備個厚墊子,我估計經常要露宿在野外,被褥最好是一厚一薄拿個兩床,衣裳帶一兩身就得了,女人家在外頭髒點好,要怕熏著老四快到京城了再好好收拾一下。乾糧多帶一點,拿兩個水囊,途中歇腳的時候注意補充,趕路的時候就忍著點,別提那麼多要求,商隊那些人又不是你爹娘不會慣著你。」
「能不能帶個伺候的人?閨女她顧自己還成,要帶上刨子恐怕會手忙腳亂。」
程家興本來拿著筷子,聽袁氏她娘一說把筷子都擱了:「哪有那麼多地方給她?人家車隊又不是為了送她才上京城的。」
「只去一個,讓孫婆子跟著,路上跟閨女換著帶娃,到了京城也能幫襯她。」
程家興還是搖頭:「要加個人那頭未必肯,這是其一,其二你們說我小人之心也好,我覺得弟妹一個人還安全些,多帶一個,萬一嘴上沒把門叭叭說點啥,讓人知道你身上帶著幾百上千兩的銀票,你要是能活著到京城那真是命好。同行的那些你既不知根也不知底,哪敢肯定他是好人?就哪怕他是個好人,缺錢缺得狠了也能幹歹事,先例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