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胤禩期盼且隱晦的目光下,康熙只處置了犯蠢的官員,革職查辦一大批,抄家充公的事交給胤禛來辦。

  死死的壓住上揚的嘴角,胤祚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愧是康熙,用自己人抄自己人的手段逼迫老四不得不走向四不靠的孤臣之路,看來內心裡很是介意之前胤禛裝病甩鍋的事,人老了小孩子心性突顯,有意思極了。

  胤禛跪下接旨,有苦說不出只能生生的咽下,唯一希望太子能明事理,不要遷怒於他。

  雖然沒能達成重創太子的目的,羽翼一點點被皇阿瑪剪除的滋味想必不會好受,胤禩暗地裡得意的笑,這種事情還會頻頻發生,一點點消磨掉皇阿瑪對太子的父子情分,積累到一定程度,只需要一根稻草就能輕易壓垮不可一世的太子,走著瞧。

  一場戲看下來神清氣爽,胤祚溜達到街上買了一些點心帶回府。

  「總算結束了。」太子長出一口氣,倒在塌上閉目沉思,「好個老八,真有一套,明著不行暗著來。」

  「老四。」太子都不知道該用何種心態面對這個靠過來的兄弟,「明哲保身學得一套一套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解決庫銀失竊案,加急摺子送到康熙面前,『朱三太子』四個字刺痛雙目,眼底滿是陰翳之色。

  原本計劃好的南巡暫時擱淺,早朝之上對於反清復明的勢力,康熙問及百官,「爾等可有對策?」屢屢傳出風聲,抓到的全是冒名頂替的騙子,朱三太子幾個字像陰魂一樣揮之不去,煎熬著內心煩躁的想殺人。

  太子出列說著套話:「人得儘快捉拿歸案。」巧妙的朝老四遞去一眼。

  車軲轆話康熙這些年聽來聽去早膩了,手一抬止了太子沒營養的後話。

  「胤祚,你來說。」康熙將打哈欠的臭小子提溜出來。

  胤祚詫異的是這麼快朱三太子就冒頭了?歷史的軌跡差不多來了次前所未有的大飄移。

  「臣附議,太子所言極是。」這種事情討論不出個所以然,康熙本就有除之而後快的決心,不趕緊派人去查證,擺在朝堂之上來言說,康熙莫不是急糊塗了?胤祚以不參合為底線,誰愛沾手誰頂上,大老遠跑外地不適合現下養孩子的他。

  寧郡王破天荒首次贊同太子的提議,引得眾多大臣爭相打量,都覺得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有點不太正常。

  「兒臣願意前往捉拿朱三太子歸案。」胤禔跳出來主動請纓。

  康熙看了眼太子,又轉到胤祚身上,見其低頭不言便知又躲懶,最後敲定:「胤禩一同前去儘快蕩平反賊。」

  胤禩欣喜若狂,出列跪下領旨,激動的情緒溢於言表,皇阿瑪終於重新重用他了,是個好的開端,同老大相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太子臉色瞬變,下朝後恨鐵不成鋼的朝老四甩出一記眼刀:「看看老大,再瞧瞧你自己!」連送到面前的機會都不知道搶,病好了難道把腦子燒沒了?

  胤禛的解釋是:「老六無動於衷,必不是好事。」身體才剛好沒多久,長途跋涉前往查案鐵定吃不消,皇阿瑪都指了老大、老八前往,此事搶也沒用。

  「你看他!」太子震驚一臉,「老六在躲懶,這點要是還看不出來,我留你在身邊又有什麼用。」白吃飽不幹活的人最心煩。

  胤禛忍著隱怒道:「皇阿瑪準備南巡。」機會有得是。

  「罷了,你愛怎樣就怎樣。」太子乾脆甩手,使喚不動又有小心思,他更喜歡聽話的,「十三不小了,辦事能力也有。」

  胤禛袖中的手緊握成拳,沒有應太子的話,好不容易拉攏的十三弟,太子張口就要過去,他成了負責給太子調、教人手的奴才,實在是欺人太甚!

  太子可不管老四是何心情,反正他就要一個聽話的人,正好老四培養出的老十三看著有幾分本事,不用白不用。

  胤祚看了一眼遠處的太子和老四,收回視線出宮。

  已經對老四不耐煩的太子,兩人之間的裂痕會逐步拉大,只要在適當的機會添一把火,說不定真能看到老四設計陷害除掉太子的大戲。

  目前九子奪嫡的實際人數沒有那麼多,老大、老八不受康熙喜歡,又因老八生母的問題打從心底排不上號,無論老八再聰明做事再得宜,都不會是康熙屬意的繼承人。

  由於奪位的局勢已經浮出水面,以康熙敏銳的洞察力不可能看不清,胤祚心道,「這次的南巡怕是有大坑。」最後到底埋了誰真說不準。

  胤祚打定主意不去踩雷區,韜光養晦就得窩著,留在京中避開風浪。

  所謂朱三太子僅是一種通稱,不一定指誰,之前破獲相同的案件數不勝數。

  胤祚記憶中好像抓到了人,正史上寫是康熙四十七年的事,如今才四十一年,事情提前發生將會有更多的未知要面對。

  時隔五日康熙在早朝之上宣布南巡,「胤祚留京監理朝政。」其他阿哥都帶去。

  太子雖然心中不喜,礙於皇阿瑪金口玉言,聖旨一下再無轉圜的餘地,擔心老六嘗到大權在握的甜頭後野心更加高漲。

  胤祉、胤祺對視一眼,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倆還是退避三舍為妙,免得傷及池魚。

  胤禛內心沒來由的一片平靜,猜到老六不可能隨行南巡,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監國而已又不是一遭取代了太子之位,太子看似不急,他又何必咸吃蘿蔔淡操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