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小輪車緩緩退開,給李方生讓了條道。李方生凝望著那玉珠,愣愣地走了過去。從方才起他便如墮夢中,與這蒙面人相見、談天的一切都如繚繞青霧,不時便會散去。
「現在,你可以走了,無人可阻攔你。」蒙面人道,語氣溫和而親切,「究竟要去往何方,由你來拿主意,方生。」
李方生怔愣著邁開了步子。到這嘉定來的幾日裡,他倉皇、落魄,恨不得要從此地早些逃離,可如今要讓他離去,他卻滿心惶惑,心底里甚而生出了一點不舍。
走了幾步,他驀然回首,驚愕地發問:
「你…你究竟是誰?」
一個與他不曾相識的、全身都似布滿暗紅瘡疤的蒙面人,為何對他與他兄長之事如此了如指掌?
可這一回頭,他卻沒瞧見那坐在小輪車上的人影。青磚巷口裡,綠油油的地錦攀上石牆,榴花紅艷,像火焰般一簇簇地從牆頭燒下來。蒙面人的身影已然不見,猶如夢幻般悄然消散了。
日光熠燿,浮塵如細碎金沙。
只有一句臨別的話語渺然地迴蕩在李方生耳邊。李方生仿佛看見那蒙面人在笑,分明是被白布遮擋、落了皮肉的可怖臉龐,卻帶著令他無比諳熟的笑意:
「我是你的—— 一位故人。」
【不見舊時人 完】
第370章 芳思兩難猜(一)
秋風冽冽,蟲聲唧唧。府院裡木蓮花與秋海棠盛放,艷紅、明黃之色交相輝映,花海爛漫飄香。
金府之中,著素白道服的天山門弟子來來往往。一道長列聚在堂屋邊的小窗前,人人抻長腦袋,想去一探前頭光景。
天山門弟子今日聚在此處,是因前一回武盟大會不趕巧,碰上候天樓行不軌之舉,該議之事未盡,於是武盟主便再定下大會之期,邀重整門派後的弟子於嘉定一聚,再議江湖大事。
天山門如今由玉甲辰掌理,雖已無三珠弟子,卻亦有不少新秀。若假以時日,便能重排天山劍陣,拾回昔日聲名。乘著這難得的下山時候,不少弟子便慕名前去金府,同上代玉白刀客請教論道。
玉甲辰今日也下得山來,他今日星巾素帔,一條袍袖空空蕩蕩。雖在龍尾山中過了些落魄時候,這些日子裡他卻養復了神氣,宛若女子的清秀面龐上明眸如炬,顧盼生輝。
同門房招呼後入了金府,玉甲辰遠遠地便望見,叢叢簇簇的暈紅秋海棠間,一個身影立在橫風窗後,著一身直襟大領的素白道袍,靜靜地背手微笑。
問詢的弟子排起長龍,一個接一個地擠到窗前,迫不及待地發問,只因那人是他們鮮少有見的玉白刀傳人、天山門上任門主玉求瑕。
「門主,大名久仰。」一弟子虔心作揖,「小可想向您請教。最近小可在翻閱洞真部譜籙類道藏,已看了清河內傳等七本道典,您說,接下來應看甚麼的好?」
王小元說:「隨便看,隨便翻。」
又一弟子上前,恭敬問道,「聽聞門主在虛陵洞天曾觀閱過玉女心法下部,不知其中有甚麼厲害心訣,對習練刀劍有所裨益?」
王小元笑眯眯地道:「我沒見過下半部。」
「那…天山劍陣九宮應如何進?踏罡應從哪一宮進?」
「唉。」王小元道,「這些習劍的事兒,你還不若問你的甲辰師兄呢。」
人影漸稀,玉甲辰總算擠得上前,對那佇立於橫風窗後的人眉開眼笑,喚道:
「師兄!」
玉白刀客溫和笑道,「甲辰,別來無恙。」又問,「天山門如今可好?」
「托師兄的福,天山門近來在整梳舊典。待得南赤長老、玉斜師姐傷愈出關,咱們便能重列天山劍陣。弟子也新招了許多,不看出身,只瞧他是否心誠。」
王小元笑道:「那是極好的。」
弟子們雖多半未請教到甚麼訣竅法門,卻也礙著玉白刀客的名頭不好置喙,於是朝他倆躬身行禮,三三兩兩地散去。玉甲辰用餘下的獨臂在懷裡摸索了片刻,取出一隻繭紙信封,遞給窗後的王小元:
「這是街里的叫化子托鄙人給師兄的,說是他們的頭頭給您的信。」
叫化子送來的?莫非是自己不知何時同他們有了牽連?心裡雖有些疑惑,王小元卻伸手接過了那紙封。裡頭只有一張草紙,七歪八扭地寫著幾個粗獷大字:
爹好,勿念。
是王太給他的信。
王小元望著那張草紙,不知覺間,嘴角彎起,頰邊漾起梨渦。他爹不大會寫字兒,僅會的幾個字還是向錢仙兒偷師來的。為了給他寫這幾個字,恐怕王太咬著筆桿苦思冥想,老久才能在紙上落下一筆,接連廢了十數張草紙。仔細算來,他有十年沒見他爹了,可王太總像影子一般在暗地裡護著他。
玉甲辰見他笑意漸溫,便也放下心來。卻又發覺王小元一面看信,嘴唇一面顫動,似是在念些甚麼話。
「師兄,您在說甚麼?」
「嗯?」王小元將目光從信紙上移開,怔愣了片刻,笑道,「我在…念玉女心法。」
「真不愧是師兄!」玉甲辰驚道,「時時刻刻都惦念著精進武學,鄙人和其餘弟子著實該請您好好指教……」他絮絮叨叨地說了會兒話,又不由得左顧右盼起來,「話說回來,師兄,您在此寄人籬下,是不是住得還不大舒坦,要回天山麼?」
「現在,你可以走了,無人可阻攔你。」蒙面人道,語氣溫和而親切,「究竟要去往何方,由你來拿主意,方生。」
李方生怔愣著邁開了步子。到這嘉定來的幾日裡,他倉皇、落魄,恨不得要從此地早些逃離,可如今要讓他離去,他卻滿心惶惑,心底里甚而生出了一點不舍。
走了幾步,他驀然回首,驚愕地發問:
「你…你究竟是誰?」
一個與他不曾相識的、全身都似布滿暗紅瘡疤的蒙面人,為何對他與他兄長之事如此了如指掌?
可這一回頭,他卻沒瞧見那坐在小輪車上的人影。青磚巷口裡,綠油油的地錦攀上石牆,榴花紅艷,像火焰般一簇簇地從牆頭燒下來。蒙面人的身影已然不見,猶如夢幻般悄然消散了。
日光熠燿,浮塵如細碎金沙。
只有一句臨別的話語渺然地迴蕩在李方生耳邊。李方生仿佛看見那蒙面人在笑,分明是被白布遮擋、落了皮肉的可怖臉龐,卻帶著令他無比諳熟的笑意:
「我是你的—— 一位故人。」
【不見舊時人 完】
第370章 芳思兩難猜(一)
秋風冽冽,蟲聲唧唧。府院裡木蓮花與秋海棠盛放,艷紅、明黃之色交相輝映,花海爛漫飄香。
金府之中,著素白道服的天山門弟子來來往往。一道長列聚在堂屋邊的小窗前,人人抻長腦袋,想去一探前頭光景。
天山門弟子今日聚在此處,是因前一回武盟大會不趕巧,碰上候天樓行不軌之舉,該議之事未盡,於是武盟主便再定下大會之期,邀重整門派後的弟子於嘉定一聚,再議江湖大事。
天山門如今由玉甲辰掌理,雖已無三珠弟子,卻亦有不少新秀。若假以時日,便能重排天山劍陣,拾回昔日聲名。乘著這難得的下山時候,不少弟子便慕名前去金府,同上代玉白刀客請教論道。
玉甲辰今日也下得山來,他今日星巾素帔,一條袍袖空空蕩蕩。雖在龍尾山中過了些落魄時候,這些日子裡他卻養復了神氣,宛若女子的清秀面龐上明眸如炬,顧盼生輝。
同門房招呼後入了金府,玉甲辰遠遠地便望見,叢叢簇簇的暈紅秋海棠間,一個身影立在橫風窗後,著一身直襟大領的素白道袍,靜靜地背手微笑。
問詢的弟子排起長龍,一個接一個地擠到窗前,迫不及待地發問,只因那人是他們鮮少有見的玉白刀傳人、天山門上任門主玉求瑕。
「門主,大名久仰。」一弟子虔心作揖,「小可想向您請教。最近小可在翻閱洞真部譜籙類道藏,已看了清河內傳等七本道典,您說,接下來應看甚麼的好?」
王小元說:「隨便看,隨便翻。」
又一弟子上前,恭敬問道,「聽聞門主在虛陵洞天曾觀閱過玉女心法下部,不知其中有甚麼厲害心訣,對習練刀劍有所裨益?」
王小元笑眯眯地道:「我沒見過下半部。」
「那…天山劍陣九宮應如何進?踏罡應從哪一宮進?」
「唉。」王小元道,「這些習劍的事兒,你還不若問你的甲辰師兄呢。」
人影漸稀,玉甲辰總算擠得上前,對那佇立於橫風窗後的人眉開眼笑,喚道:
「師兄!」
玉白刀客溫和笑道,「甲辰,別來無恙。」又問,「天山門如今可好?」
「托師兄的福,天山門近來在整梳舊典。待得南赤長老、玉斜師姐傷愈出關,咱們便能重列天山劍陣。弟子也新招了許多,不看出身,只瞧他是否心誠。」
王小元笑道:「那是極好的。」
弟子們雖多半未請教到甚麼訣竅法門,卻也礙著玉白刀客的名頭不好置喙,於是朝他倆躬身行禮,三三兩兩地散去。玉甲辰用餘下的獨臂在懷裡摸索了片刻,取出一隻繭紙信封,遞給窗後的王小元:
「這是街里的叫化子托鄙人給師兄的,說是他們的頭頭給您的信。」
叫化子送來的?莫非是自己不知何時同他們有了牽連?心裡雖有些疑惑,王小元卻伸手接過了那紙封。裡頭只有一張草紙,七歪八扭地寫著幾個粗獷大字:
爹好,勿念。
是王太給他的信。
王小元望著那張草紙,不知覺間,嘴角彎起,頰邊漾起梨渦。他爹不大會寫字兒,僅會的幾個字還是向錢仙兒偷師來的。為了給他寫這幾個字,恐怕王太咬著筆桿苦思冥想,老久才能在紙上落下一筆,接連廢了十數張草紙。仔細算來,他有十年沒見他爹了,可王太總像影子一般在暗地裡護著他。
玉甲辰見他笑意漸溫,便也放下心來。卻又發覺王小元一面看信,嘴唇一面顫動,似是在念些甚麼話。
「師兄,您在說甚麼?」
「嗯?」王小元將目光從信紙上移開,怔愣了片刻,笑道,「我在…念玉女心法。」
「真不愧是師兄!」玉甲辰驚道,「時時刻刻都惦念著精進武學,鄙人和其餘弟子著實該請您好好指教……」他絮絮叨叨地說了會兒話,又不由得左顧右盼起來,「話說回來,師兄,您在此寄人籬下,是不是住得還不大舒坦,要回天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