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頁
四阿哥笑了笑:「安安靜靜的就挺好。」
胤祐在王府的客房裡睡了一覺,一大早他就走了,四阿哥還以為他回宮去了,沒想到這小子留了張字條,說自己還有別的事情。
胤祐從四阿哥府邸出來之後,就找了傅先生。康熙體恤他年紀大了,本是在紫禁城西苑賞賜了一座小院給他住,不過胤祐離開這一年,傅先生也沒什麼事情,就搬去了西山的竹廬。
胤祐騎馬趕到西山,本來是想給師父一個驚喜,然後接他回宮。
哪知道,他人剛上山,就看到竹廬外守著許多人,都是傅先生的徒弟。
眾人焦急的在院外踱步,互相交頭接耳。胤祐耳尖,聽到他們說師父已經將自己關在屋裡兩日,不吃不喝,這可如何是好。
胤祐翻身下馬,走上前衝著眾人拱了拱手:「請問各位師兄,這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閣下是……」
雖然傅先生門生眾多,但他這個小師弟那可不是人人都見得著的。但傅先生給胤祐當了十多年老師,眾人都是知道的。立刻就有人恍然大悟:「是七阿哥。」
胤祐這才從眾位同門口中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傅先生有個兒子,名叫傅眉,學問也是極好的。但傅眉深受父親影響,不願入朝為官,便在書院裡教小孩子讀書。
就在幾天前,傅眉因病去世,傅先生九十多歲高齡卻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受不了這個打擊,將自己關在房中,不願見人。
在胤祐的印象中,師父一向是個豁達之人,活得就像莊子一樣逍遙。沒想到,到了晚年還要經受喪子之痛。
這時候,竹廬的門打開,傅先生負手站在門內,鬚髮皆白,往日那股精氣神仿佛也被抽乾了。
一年多不見,胤祐感覺師父好像蒼老了許多。
傅先生看了看胤祐:「你跟我進來吧。」又朝其他人揮了揮手,「都回去。」
師徒兩人在窗下對坐,傅先生沒有了煮茶的閒情,於是,一碗清水就把胤祐打發了。
「師父,節哀。」胤祐想了想,又補充一句,「你還有我呢。」
傅先生擺了擺手,表示不想談這個。他說:「時至今日,我仍舊以前朝遺民自居,此生只效忠大明,絕不投降清廷。」
胤祐點點頭:「我知道。」
「只有你不同,我看著你從一個稚童長到如今的模樣。我也曾經試圖去影響你,改變你。但我發現,我錯了,你素來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從不輕易受人影響。」
胤祐笑道:「師父過譽了。」
傅先生壓了壓手:「你聽為師把話說完。」
「後來我發現你是個心中有大愛的孩子,你的愛不分身份、民族、貴賤。這或許源於你身上本就流淌著多民族的血液,但也與你正直、善良、熱誠的天性有關。」
「曾幾何時,我是一心要輔佐你做皇帝的。我傳於你天子之劍,望你能用它匡扶社稷,看到眾生疾苦,公平公正的對待他們,真正做到愛民如子。」
「可是後來,我才漸漸發現。你並沒有這個想法,對於道家的無為甚至比為師領會得還要深刻。但我依舊像培養一個帝王那樣悉心培養你,就算你以後只是個王爺,或者什麼也不是,逍遙快活的過一輩子,我也希望你永遠記住我教給你的為人之道。」
胤祐一掀衣袍跪在了他跟前,抱拳道:「徒兒謹記師父教誨,日後定當不負師父期望。」
傅先生將他扶起來:「好好好,你最乖,比你那些師兄都有悟性。以後我這竹廬里的書,都留給你。該教你的我也都教了,往後也沒什麼可教你的了。」
胤祐一驚:「師父,你不跟我回去了?」
「不回去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我這就去求阿瑪賜宅子,接你過去與我同住。」
「我才不要跟你同住,我連自己的孫兒都不想和他們同住,趕緊走吧,我要小憩一會兒。」
胤祐說:「那我就在竹廬外守著,你有什麼需要就跟我說。」
「回去回去,我要一個人清靜一會兒。」
胤祐不依不饒:「那我明日再來。」
「隨便你。」
胤祐出了屋,拉過一直照顧傅先生的小童:「你可千萬把師父照顧好了,他想吃什麼,想要什麼,你就去買,回去我就差人送銀子過來。」
「七阿哥放心。」
胤祐回去之後,心裡卻一直惦記著師父。就連康熙訓斥他偷跑出宮,還沒收了那枚金牌,他也是心不在焉的。
這小崽子油鹽不進,又有太皇太后護著,康熙不能拿他怎麼著。
他書也不讀了,成天就想著往宮外跑。康熙也知道傅先生家裡發生變故,胤祐又是個有情有義的孩子,便也由他去了。
第二天胤祐來到竹廬,在外面找了一圈,沒看到小童,因為是去街上買東西去了。於是徑直去屋裡,連叫了好幾聲師父,也沒人應。
他心下不好,趕緊把前後幾間竹屋都訓了一遍,就連後山的杏林也去找了,卻仍舊沒看到傅先生和小童的人影。
胤祐失魂落魄的回道屋子裡,這才發現,桌上有個信封。展開一看,是傅先生留給他的一封信,上面只有寥寥數字:「徒兒,為師外出雲遊,書都給你收拾好了,搬走便是,保重無念。」
胤祐回頭,果真看到好幾口大箱子擺在那裡。
胤祐在王府的客房裡睡了一覺,一大早他就走了,四阿哥還以為他回宮去了,沒想到這小子留了張字條,說自己還有別的事情。
胤祐從四阿哥府邸出來之後,就找了傅先生。康熙體恤他年紀大了,本是在紫禁城西苑賞賜了一座小院給他住,不過胤祐離開這一年,傅先生也沒什麼事情,就搬去了西山的竹廬。
胤祐騎馬趕到西山,本來是想給師父一個驚喜,然後接他回宮。
哪知道,他人剛上山,就看到竹廬外守著許多人,都是傅先生的徒弟。
眾人焦急的在院外踱步,互相交頭接耳。胤祐耳尖,聽到他們說師父已經將自己關在屋裡兩日,不吃不喝,這可如何是好。
胤祐翻身下馬,走上前衝著眾人拱了拱手:「請問各位師兄,這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閣下是……」
雖然傅先生門生眾多,但他這個小師弟那可不是人人都見得著的。但傅先生給胤祐當了十多年老師,眾人都是知道的。立刻就有人恍然大悟:「是七阿哥。」
胤祐這才從眾位同門口中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傅先生有個兒子,名叫傅眉,學問也是極好的。但傅眉深受父親影響,不願入朝為官,便在書院裡教小孩子讀書。
就在幾天前,傅眉因病去世,傅先生九十多歲高齡卻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受不了這個打擊,將自己關在房中,不願見人。
在胤祐的印象中,師父一向是個豁達之人,活得就像莊子一樣逍遙。沒想到,到了晚年還要經受喪子之痛。
這時候,竹廬的門打開,傅先生負手站在門內,鬚髮皆白,往日那股精氣神仿佛也被抽乾了。
一年多不見,胤祐感覺師父好像蒼老了許多。
傅先生看了看胤祐:「你跟我進來吧。」又朝其他人揮了揮手,「都回去。」
師徒兩人在窗下對坐,傅先生沒有了煮茶的閒情,於是,一碗清水就把胤祐打發了。
「師父,節哀。」胤祐想了想,又補充一句,「你還有我呢。」
傅先生擺了擺手,表示不想談這個。他說:「時至今日,我仍舊以前朝遺民自居,此生只效忠大明,絕不投降清廷。」
胤祐點點頭:「我知道。」
「只有你不同,我看著你從一個稚童長到如今的模樣。我也曾經試圖去影響你,改變你。但我發現,我錯了,你素來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從不輕易受人影響。」
胤祐笑道:「師父過譽了。」
傅先生壓了壓手:「你聽為師把話說完。」
「後來我發現你是個心中有大愛的孩子,你的愛不分身份、民族、貴賤。這或許源於你身上本就流淌著多民族的血液,但也與你正直、善良、熱誠的天性有關。」
「曾幾何時,我是一心要輔佐你做皇帝的。我傳於你天子之劍,望你能用它匡扶社稷,看到眾生疾苦,公平公正的對待他們,真正做到愛民如子。」
「可是後來,我才漸漸發現。你並沒有這個想法,對於道家的無為甚至比為師領會得還要深刻。但我依舊像培養一個帝王那樣悉心培養你,就算你以後只是個王爺,或者什麼也不是,逍遙快活的過一輩子,我也希望你永遠記住我教給你的為人之道。」
胤祐一掀衣袍跪在了他跟前,抱拳道:「徒兒謹記師父教誨,日後定當不負師父期望。」
傅先生將他扶起來:「好好好,你最乖,比你那些師兄都有悟性。以後我這竹廬里的書,都留給你。該教你的我也都教了,往後也沒什麼可教你的了。」
胤祐一驚:「師父,你不跟我回去了?」
「不回去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我這就去求阿瑪賜宅子,接你過去與我同住。」
「我才不要跟你同住,我連自己的孫兒都不想和他們同住,趕緊走吧,我要小憩一會兒。」
胤祐說:「那我就在竹廬外守著,你有什麼需要就跟我說。」
「回去回去,我要一個人清靜一會兒。」
胤祐不依不饒:「那我明日再來。」
「隨便你。」
胤祐出了屋,拉過一直照顧傅先生的小童:「你可千萬把師父照顧好了,他想吃什麼,想要什麼,你就去買,回去我就差人送銀子過來。」
「七阿哥放心。」
胤祐回去之後,心裡卻一直惦記著師父。就連康熙訓斥他偷跑出宮,還沒收了那枚金牌,他也是心不在焉的。
這小崽子油鹽不進,又有太皇太后護著,康熙不能拿他怎麼著。
他書也不讀了,成天就想著往宮外跑。康熙也知道傅先生家裡發生變故,胤祐又是個有情有義的孩子,便也由他去了。
第二天胤祐來到竹廬,在外面找了一圈,沒看到小童,因為是去街上買東西去了。於是徑直去屋裡,連叫了好幾聲師父,也沒人應。
他心下不好,趕緊把前後幾間竹屋都訓了一遍,就連後山的杏林也去找了,卻仍舊沒看到傅先生和小童的人影。
胤祐失魂落魄的回道屋子裡,這才發現,桌上有個信封。展開一看,是傅先生留給他的一封信,上面只有寥寥數字:「徒兒,為師外出雲遊,書都給你收拾好了,搬走便是,保重無念。」
胤祐回頭,果真看到好幾口大箱子擺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