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展見星搖頭:“多謝皇上誇讚,但正因如此,臣不能以此事幸進。且臣在中允任上未滿三年,也不當就此升品。”
朱英榕打量了她一下,見她態度堅決,才作罷了,不過道:“那就等你任滿了,朕肯定記著——”
“皇上,汪老夫人和汪國舅在午門外遞牌求見。”
殿外有宮人傳報,朱英榕本來滿面的柔和,幾乎是瞬間凝沉了下去,脫口便道:“他們還好意思來見朕!”
宮人尚不知他何出此言,躬著身不敢應聲。
朱英榕往外走了兩步,只覺心裡怎麼想怎麼堵得慌,半自語道:“外祖母來還不夠,舅舅也來了,分明是知道了外面傳的話——哼。叫他們進來。”
他忽然又想知道汪老夫人和汪國舅還能來和他說什麼,念頭變得也快,又改了口。
宮人抹了把汗,方忙去了。
汪老夫人和汪國舅母子倆很快到了,他們確實也聽見了流言,豈有不慌神的,趕著便來了,來了坐定就開始辯白,總而言之,流言全是無稽,所傳皆是荒謬,朱英榕就是嫡嫡親的汪家外孫,一點兒也錯不了。
朱英榕居高臨下地坐著,聽了一會,咯咯一笑,向底下道:“外祖母不是覺著朕養不熟嗎?如今又改了主意?”
汪老夫人:“……!”
她一把年紀,本已慌亂,哪裡禁得起這個刺激,直接嚇倒在了椅子裡。
汪國舅更不成器,失聲道:“皇上怎麼知道——”
朱英榕大怒!
他那句“養不熟”,原是為著汪老夫人借他的手要攀朱成鈞這一條退路才問的,不想汪國舅這個反應,私下居然真的說過這種話!
汪皇后為私慾將他從生母身邊奪走,汪家更視他為器具,這般議論他,汪皇后數年養育之情,他最後的一絲不舍,自此叫汪家割去。
汪國舅反應過來失言,要辯解:“皇上誤會了,我不是那個意思——”
“舅舅是什麼意思,留著說與自己聽。”朱英榕厭煩道。
汪國舅急了,上前兩步道:“外面那些人胡說八道,皇上難道還當真嗎?那些多半是寧王的人,專為著混淆皇上血脈,潑皇家髒水來的,應該把他們全部抓起來重重治罪,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胡說了!”
朱英榕實在覺得可笑,他因此真的露出了冷笑:“那朕當第一個把舅舅抓起來才是——舅舅猜得不錯,這謠言確實是寧王使人傳起來的,但舅舅知道寧王是從哪知道的消息嗎?”
他頓一頓,“正是舅舅府中。”
汪國舅再度失聲:“這不可能——!”
旁邊的汪老夫人臉色卻已變得蒼白,她比汪國舅穩重,已經想到了,自從汪皇后去後,汪國舅心中不安,在家中時時抱怨,她阻止過,但她年紀大了,實在也沒心力管那許多,寧藩的手伸不進皇宮,可是要伸進她汪家——
這一顆自己搬起的石頭,重重砸上了自己的腳面,她一時頭暈目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汪國舅也傻眼了,他是酒色中人,記性沒那麼好,奈何他不習慣汪皇后去後汪家的冷清,著實抱怨過朱英榕不少回,這一下想忘也忘不掉,而想抵賴——又還怎麼抵呢?
對著上首不過九歲然而已現威嚴,目光陰冷的小小天子,他踉蹌著後退兩步,心裡恍惚著閃過一句問話。
——這難道,就是報應嗎?
作者有話要說: 小九沒出場。。我可著急死了,但是布出去的線不能不收,我比大家還想把小九和星星湊到一起,啥都不管,按頭親親親。
第141章
汪家固然受了刺激, 朱英榕也氣著了, 他與錢太妃初初相認, 原來有些隔閡阻礙,叫不出口一個“娘”字, 但讓汪家人這一鬧,他下了決心:不管那許多, 便公告天下,正了錢太妃生母之名。
方學士大驚來勸:“皇上, 此時萬萬不可, 臣等心裡明白, 可如何與百姓們分說?悠悠眾口,本易三人成虎,又有多少人肯認真分辨哪一半是真, 哪一半是假——皇上執意而行, 是正中了寧藩下懷啊!”
朱英榕緊緊抿著唇角,候到他說完,用力道:“朕不怕, 朕受夠了!誰想知道,就叫他知道, 誰要議論,就只管議論好了。朕從前聽見的還少了麼?與其由著她他們鬼祟祟的,不如正大光明攤開來說,叫他們說個痛快!”
方學士頭疼,他覺得這是孩子話, 天子家事也是國事,哪能這樣賭著一口氣來做。
他又勸,朱英榕拿定了自己的主意,卻再不改口了,道:“先生是為了朕好,朕知道,但寧藩已經把謠言放出來了,朕不能不理會,而朕明知生母是誰,難道還要裝傻不認嗎?皇家以孝治天下,朕怎能帶頭做這個不孝之人?”
方學士道:“皇上確實想認,臣等也不便阻攔,不過待平定寧藩以後,皇上仍有此意,那時再相計議不遲。”
“那朕三番兩次改口,一時說不是,一時說是,天下人就不懷疑朕了嗎?”朱英榕反問。
方學士有對策:“屆時四海昇平,便有些議論,也不要緊。”
“現在也不要緊,朕說了不怕。”
朱英榕打量了她一下,見她態度堅決,才作罷了,不過道:“那就等你任滿了,朕肯定記著——”
“皇上,汪老夫人和汪國舅在午門外遞牌求見。”
殿外有宮人傳報,朱英榕本來滿面的柔和,幾乎是瞬間凝沉了下去,脫口便道:“他們還好意思來見朕!”
宮人尚不知他何出此言,躬著身不敢應聲。
朱英榕往外走了兩步,只覺心裡怎麼想怎麼堵得慌,半自語道:“外祖母來還不夠,舅舅也來了,分明是知道了外面傳的話——哼。叫他們進來。”
他忽然又想知道汪老夫人和汪國舅還能來和他說什麼,念頭變得也快,又改了口。
宮人抹了把汗,方忙去了。
汪老夫人和汪國舅母子倆很快到了,他們確實也聽見了流言,豈有不慌神的,趕著便來了,來了坐定就開始辯白,總而言之,流言全是無稽,所傳皆是荒謬,朱英榕就是嫡嫡親的汪家外孫,一點兒也錯不了。
朱英榕居高臨下地坐著,聽了一會,咯咯一笑,向底下道:“外祖母不是覺著朕養不熟嗎?如今又改了主意?”
汪老夫人:“……!”
她一把年紀,本已慌亂,哪裡禁得起這個刺激,直接嚇倒在了椅子裡。
汪國舅更不成器,失聲道:“皇上怎麼知道——”
朱英榕大怒!
他那句“養不熟”,原是為著汪老夫人借他的手要攀朱成鈞這一條退路才問的,不想汪國舅這個反應,私下居然真的說過這種話!
汪皇后為私慾將他從生母身邊奪走,汪家更視他為器具,這般議論他,汪皇后數年養育之情,他最後的一絲不舍,自此叫汪家割去。
汪國舅反應過來失言,要辯解:“皇上誤會了,我不是那個意思——”
“舅舅是什麼意思,留著說與自己聽。”朱英榕厭煩道。
汪國舅急了,上前兩步道:“外面那些人胡說八道,皇上難道還當真嗎?那些多半是寧王的人,專為著混淆皇上血脈,潑皇家髒水來的,應該把他們全部抓起來重重治罪,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胡說了!”
朱英榕實在覺得可笑,他因此真的露出了冷笑:“那朕當第一個把舅舅抓起來才是——舅舅猜得不錯,這謠言確實是寧王使人傳起來的,但舅舅知道寧王是從哪知道的消息嗎?”
他頓一頓,“正是舅舅府中。”
汪國舅再度失聲:“這不可能——!”
旁邊的汪老夫人臉色卻已變得蒼白,她比汪國舅穩重,已經想到了,自從汪皇后去後,汪國舅心中不安,在家中時時抱怨,她阻止過,但她年紀大了,實在也沒心力管那許多,寧藩的手伸不進皇宮,可是要伸進她汪家——
這一顆自己搬起的石頭,重重砸上了自己的腳面,她一時頭暈目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汪國舅也傻眼了,他是酒色中人,記性沒那麼好,奈何他不習慣汪皇后去後汪家的冷清,著實抱怨過朱英榕不少回,這一下想忘也忘不掉,而想抵賴——又還怎麼抵呢?
對著上首不過九歲然而已現威嚴,目光陰冷的小小天子,他踉蹌著後退兩步,心裡恍惚著閃過一句問話。
——這難道,就是報應嗎?
作者有話要說: 小九沒出場。。我可著急死了,但是布出去的線不能不收,我比大家還想把小九和星星湊到一起,啥都不管,按頭親親親。
第141章
汪家固然受了刺激, 朱英榕也氣著了, 他與錢太妃初初相認, 原來有些隔閡阻礙,叫不出口一個“娘”字, 但讓汪家人這一鬧,他下了決心:不管那許多, 便公告天下,正了錢太妃生母之名。
方學士大驚來勸:“皇上, 此時萬萬不可, 臣等心裡明白, 可如何與百姓們分說?悠悠眾口,本易三人成虎,又有多少人肯認真分辨哪一半是真, 哪一半是假——皇上執意而行, 是正中了寧藩下懷啊!”
朱英榕緊緊抿著唇角,候到他說完,用力道:“朕不怕, 朕受夠了!誰想知道,就叫他知道, 誰要議論,就只管議論好了。朕從前聽見的還少了麼?與其由著她他們鬼祟祟的,不如正大光明攤開來說,叫他們說個痛快!”
方學士頭疼,他覺得這是孩子話, 天子家事也是國事,哪能這樣賭著一口氣來做。
他又勸,朱英榕拿定了自己的主意,卻再不改口了,道:“先生是為了朕好,朕知道,但寧藩已經把謠言放出來了,朕不能不理會,而朕明知生母是誰,難道還要裝傻不認嗎?皇家以孝治天下,朕怎能帶頭做這個不孝之人?”
方學士道:“皇上確實想認,臣等也不便阻攔,不過待平定寧藩以後,皇上仍有此意,那時再相計議不遲。”
“那朕三番兩次改口,一時說不是,一時說是,天下人就不懷疑朕了嗎?”朱英榕反問。
方學士有對策:“屆時四海昇平,便有些議論,也不要緊。”
“現在也不要緊,朕說了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