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二寶嘴裡還含著糖塊兒呢,含糊不清的問,“哥,你不去找祖父啦?”
佑堂看了看沙漏, 拍了下腦袋,“都給你們氣糊塗了,那行,你讓娘……算了,等我回來再教你。”
湯婂:“……”
二寶憨憨的,“誰知道你還回來不,我叫娘教就成。”
佑堂臉上有些糾結,小胖臉很是一言難盡,“那也行罷。”
謝啟回來聽見湯婂抱怨兒子看不起她,差點笑的肚子疼,“別亂多心,他現在能看得起誰啊,連孤都不一定能入他眼。孩子都這樣,聽母后說,孤小時候老嫌父皇肚裡沒墨水兒,字寫得丑,說什麼都不肯讓父皇教。母后就更不行了,周圍甭管有學問沒學問的,都忙著打仗,也沒空搭理我。後來還是請的附近的一個老秀才,給人家送了兩方臘肉,這才啟的蒙。”
湯婂抽了抽嘴角,“那父皇現在應該可得意了,佑堂張口閉口就是皇祖父,一天不見都不行。人家說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會得相思病的。”
謝啟聞言嘆了口氣,神色有些怔忪,“父皇……時日已無多。”父皇不是愛玩鬧的慈父,他的性子也早已成型,實在做不出撒嬌賣乖的憨態來,父子倆客客氣氣的,相處反而尷尬。如今有佑堂承歡膝下,也算替他盡孝了。
湯婂之前就略有所感,握著他的手安慰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殿下也要想開些才是。”
謝啟淺笑,“有何看不開的,父皇自個兒心裡也有數。自打前年,其實身子就大不如前了。不過是一直瞞著我們罷了。”
“父皇這一輩子,十幾歲父母雙亡,二十餘歲販私鹽差點叫人打死,三十而立之年率眾起兵造反,之後經歷數年戰火,建立大啟,成為一代開國明君,心中是有大志向的。
往常孤總不理解,埋怨他太過冷血,還固執偏心。可如今看來,父皇最偏的還是大啟的千秋萬代,最偏的還是要繼承大統的孤。就是佑堂這個小兒,因咱們的嫡長子,說不得比老二老三幾個兄弟加起來的分量還要重。”
湯婂剛嫁進皇家的時候,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老是把皇上想成殺人不見血刻薄寡恩小肚雞腸過河拆橋的混蛋君王。
此時她偎依在謝啟的懷裡,莫名的也有些敬佩,“父皇是個好皇帝。”這些年,蠶食鯨吞,把當年的虎將名臣一點點的擠出權力漩渦,縱然是有私心,也確實還了朝廷一個清淨。君臣之間旁的不說,起碼不會上演你強我弱的奪鋸戰,沒讓老百姓受夾板氣,也沒有自亂陣腳給外寇可乘之機。
“丞相人選還沒定下來?這都空了好幾個月了。”汪橫波此人軟弱歸軟弱,內閣有他當家的時候還算清淨。如今群龍無首,那幫子老閣臣們一個個斗得跟烏雞眼一樣。
謝啟輕柔的給她順發,“估摸著定不下來了。”
父皇縱了馮見賢如此之久,總不會只是為了把雞養肥了殺掉儆猴。若真是如此,馮見賢再混上十年八年的也不夠格兒。
湯婂嗯了一聲,“說來我總也想不通,馮見賢再能幹,他也不是翰林出身,要是早年間,翰林翰林的,沒人計較,能者居之。可如今四海昇平國富民安,凡事都講究個出身,講究個論資排輩。就馮見賢那樣的,別說當丞相了,入閣都輪不上他。雖說親軍都督府大都督位子也不低,但這跟內閣也差著十萬八千里呢。這事兒處處透著古怪,我總覺著暗中有隻手一直在推著他往上走,是不是好心不好說,但推得猛卻是有目共睹的。”
謝啟眸中帶笑,沒有理她的喁喁細語,只是回了句八竿子打不著的話,“佑堂幾個,不論是隨了孤,還是隨了你,都笨不了。”就這三分古怪,多得是浸淫官場多年的老狐狸看不破。
待又過了一月有餘,內閣快要吵破天之際,皇上纏綿病榻之中讓人用步攆抬上了金鑾殿,未語淚先流。
這也是大啟太祖皇帝最後一回登上金鑾殿。
佑堂全程都侍立在一旁,端茶送水擦眼淚,牢牢攥著皇上瘦的青筋暴露的手。
大啟,從今往後,再無丞相。擇有才德之人入內閣,眾人無大小,皆為閣臣,六部尚書為首。平日集思廣益,協助君王處理政事,上傳下達。
皇上眼睛渾濁蒼老,瘦削的臉上懇切又欣慰,“往後大啟、我兒,就靠眾位卿家了。”
湯婂也方得明白為何自家殿下會沒頭沒腦的給予她這麼高的評價。
雖說她不覺的自個兒有什麼政治天賦,一切都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謝啟雙目含淚,“孤差父皇多矣。”
他最近動不動就唉聲嘆氣,要不就掉眼淚,湯婂得時時刻刻看顧著。每日絞盡腦汁的想法子哄他開心,還得到處找典故開解他。
現在皇上還活著呢,等到故去,可得怎麼著呢。
大寶二寶在父母的大床上攤著小手小腳,兩人占去一大半的地兒,呼呼睡的香甜。湯婂今兒忘了翻書,有些詞窮,只能拿孩子來填補,“你看,這姐弟倆生的多像。”
不只生的像,連睡覺的姿勢都一模一樣。兩人都是四肢大張,胖腦袋微微往一側偏著。大寶努努嘴,二寶也要吧唧吧唧。二寶蹬蹬腿,大寶就會踢踢腳丫子。冥冥之中好似有一根線,把兩人緊緊連在了一起。
佑堂看了看沙漏, 拍了下腦袋,“都給你們氣糊塗了,那行,你讓娘……算了,等我回來再教你。”
湯婂:“……”
二寶憨憨的,“誰知道你還回來不,我叫娘教就成。”
佑堂臉上有些糾結,小胖臉很是一言難盡,“那也行罷。”
謝啟回來聽見湯婂抱怨兒子看不起她,差點笑的肚子疼,“別亂多心,他現在能看得起誰啊,連孤都不一定能入他眼。孩子都這樣,聽母后說,孤小時候老嫌父皇肚裡沒墨水兒,字寫得丑,說什麼都不肯讓父皇教。母后就更不行了,周圍甭管有學問沒學問的,都忙著打仗,也沒空搭理我。後來還是請的附近的一個老秀才,給人家送了兩方臘肉,這才啟的蒙。”
湯婂抽了抽嘴角,“那父皇現在應該可得意了,佑堂張口閉口就是皇祖父,一天不見都不行。人家說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會得相思病的。”
謝啟聞言嘆了口氣,神色有些怔忪,“父皇……時日已無多。”父皇不是愛玩鬧的慈父,他的性子也早已成型,實在做不出撒嬌賣乖的憨態來,父子倆客客氣氣的,相處反而尷尬。如今有佑堂承歡膝下,也算替他盡孝了。
湯婂之前就略有所感,握著他的手安慰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殿下也要想開些才是。”
謝啟淺笑,“有何看不開的,父皇自個兒心裡也有數。自打前年,其實身子就大不如前了。不過是一直瞞著我們罷了。”
“父皇這一輩子,十幾歲父母雙亡,二十餘歲販私鹽差點叫人打死,三十而立之年率眾起兵造反,之後經歷數年戰火,建立大啟,成為一代開國明君,心中是有大志向的。
往常孤總不理解,埋怨他太過冷血,還固執偏心。可如今看來,父皇最偏的還是大啟的千秋萬代,最偏的還是要繼承大統的孤。就是佑堂這個小兒,因咱們的嫡長子,說不得比老二老三幾個兄弟加起來的分量還要重。”
湯婂剛嫁進皇家的時候,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老是把皇上想成殺人不見血刻薄寡恩小肚雞腸過河拆橋的混蛋君王。
此時她偎依在謝啟的懷裡,莫名的也有些敬佩,“父皇是個好皇帝。”這些年,蠶食鯨吞,把當年的虎將名臣一點點的擠出權力漩渦,縱然是有私心,也確實還了朝廷一個清淨。君臣之間旁的不說,起碼不會上演你強我弱的奪鋸戰,沒讓老百姓受夾板氣,也沒有自亂陣腳給外寇可乘之機。
“丞相人選還沒定下來?這都空了好幾個月了。”汪橫波此人軟弱歸軟弱,內閣有他當家的時候還算清淨。如今群龍無首,那幫子老閣臣們一個個斗得跟烏雞眼一樣。
謝啟輕柔的給她順發,“估摸著定不下來了。”
父皇縱了馮見賢如此之久,總不會只是為了把雞養肥了殺掉儆猴。若真是如此,馮見賢再混上十年八年的也不夠格兒。
湯婂嗯了一聲,“說來我總也想不通,馮見賢再能幹,他也不是翰林出身,要是早年間,翰林翰林的,沒人計較,能者居之。可如今四海昇平國富民安,凡事都講究個出身,講究個論資排輩。就馮見賢那樣的,別說當丞相了,入閣都輪不上他。雖說親軍都督府大都督位子也不低,但這跟內閣也差著十萬八千里呢。這事兒處處透著古怪,我總覺著暗中有隻手一直在推著他往上走,是不是好心不好說,但推得猛卻是有目共睹的。”
謝啟眸中帶笑,沒有理她的喁喁細語,只是回了句八竿子打不著的話,“佑堂幾個,不論是隨了孤,還是隨了你,都笨不了。”就這三分古怪,多得是浸淫官場多年的老狐狸看不破。
待又過了一月有餘,內閣快要吵破天之際,皇上纏綿病榻之中讓人用步攆抬上了金鑾殿,未語淚先流。
這也是大啟太祖皇帝最後一回登上金鑾殿。
佑堂全程都侍立在一旁,端茶送水擦眼淚,牢牢攥著皇上瘦的青筋暴露的手。
大啟,從今往後,再無丞相。擇有才德之人入內閣,眾人無大小,皆為閣臣,六部尚書為首。平日集思廣益,協助君王處理政事,上傳下達。
皇上眼睛渾濁蒼老,瘦削的臉上懇切又欣慰,“往後大啟、我兒,就靠眾位卿家了。”
湯婂也方得明白為何自家殿下會沒頭沒腦的給予她這麼高的評價。
雖說她不覺的自個兒有什麼政治天賦,一切都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謝啟雙目含淚,“孤差父皇多矣。”
他最近動不動就唉聲嘆氣,要不就掉眼淚,湯婂得時時刻刻看顧著。每日絞盡腦汁的想法子哄他開心,還得到處找典故開解他。
現在皇上還活著呢,等到故去,可得怎麼著呢。
大寶二寶在父母的大床上攤著小手小腳,兩人占去一大半的地兒,呼呼睡的香甜。湯婂今兒忘了翻書,有些詞窮,只能拿孩子來填補,“你看,這姐弟倆生的多像。”
不只生的像,連睡覺的姿勢都一模一樣。兩人都是四肢大張,胖腦袋微微往一側偏著。大寶努努嘴,二寶也要吧唧吧唧。二寶蹬蹬腿,大寶就會踢踢腳丫子。冥冥之中好似有一根線,把兩人緊緊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