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況且,皇上經常三更睡五更起地熬夜,也沒見皇后在給皇上回話的時候真的說什麼不是?當著皇上的面,皇后本人都閉嘴了,怎麼能指望乾清宮裡的宮人有那個勇氣直面皇上的脾氣呢?想到這裡,蘇紅保只覺得不知道是不是在乾清宮待久了,怎麼他一呼吸都帶著一股苦味呢?在心裡默默地嘆了口氣,蘇紅保的視線落在自己面前的地磚上,語氣依然恭敬,「奴婢們哪裡敢不提醒皇上呢?只是這幾年前朝事多,皇上又一向最是以國事為重的,奴婢們也攔不住啊。」
雲苓側身坐在楊佩珊的下首,聽見蘇紅保這麼說,趁低頭喝茶的時候悄悄翻了個白眼。看看這話說得多麼深明大義,誰能說皇上操勞國事、以國事為先是錯了?皇上沒錯,那他們這些伺候人的奴婢們當然犯不上「諫言」了嘛。
不過,就司徒暉這個忙起來誰的話都不停的脾氣,這些人也確實是勸不住就是了。從在潛邸的時候,那人就是這個性子,那時候楊佩珊還能偶爾委婉地和司徒暉說兩句,況且司徒暉不是這個國家當家做主的人,所以雖然也是個急脾氣,但還沒現在這麼急。後來司徒暉登基了,雲苓就很少在他那裡看到皇后的人了,反倒是李太妃還活著的時候沒少讓司徒暉注意身體,多加保養。不過當時司徒暉的年紀還不大,對每每勸他保養身體的李太妃還有一套自己的道理,說國事一共就那麼些,如果不趁年輕的時候多干一些,以後就更干不動了。當時司徒暉的身體還真是不錯,面對這樣振振有詞的兒子,李太妃慢慢也不太管了,只是叮囑御膳房的人經常給司徒暉送補身體的湯湯水水。
但司徒暉對這樣帶湯水的東西其實是不太喜歡的,倒不是因為他挑食,而是司徒暉忙起來經常一邊吃飯一邊琢磨外放的地方官呈上來的摺子應該怎麼批,如果桌子上都是湯湯水水的,一不小心帶倒了湯盅,那簡直是一場災難——別懷疑,這樣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帶倒湯盅的事情,司徒暉是真的幹過。主要原因是當時看的那個摺子太氣人,司徒暉在把摺子仍回桌子的另一邊的時候就沒注意,加上動作又比平時大了些,一不小心就……要不是當天伺候司徒暉吃飯的小太監夠機靈,眼疾手快地用袖子擋了一下那本奏摺,那司徒暉在給大臣批覆好的摺子上就會多出一點奇怪的東西了。
綜上,李太妃薨逝之後,司徒暉在忙起來的時候就選擇性遺忘了御膳房送過來的湯湯水水。如今的皇太后也經常關心司徒暉的身體,但左右不過是囑咐蘇紅保等人用心伺候一類,像李太妃一樣,明知皇上不喜歡喝湯還讓御膳房一天三頓地往乾清宮送,並且讓人看著皇上用完了湯再回來回話這種事,皇太后是不乾的。本來就不是親生的母子,司徒暉忙起國事來是打發人帶著他的手諭給皇太后問安的,皇太后偶爾也叮囑御膳房往乾清宮一些補湯,但司徒暉有沒有真的喝到嘴裡,皇太后就不管了。
就……還算挺公平的吧。
平時最有資格過問皇帝身體的皇太后是這麼個做法,所以也就難怪現在皇上一躺倒,大家都挺吃驚了。雲苓雖然說是皇后之下第一人,但在紫禁城裡,過於關心皇帝的身體也算僭越,於是現在也只看著皇太后和楊佩珊。皇上忽然就病得這麼重,後宮嬪妃和皇子公主們侍疾是免不了的,現在司徒暉的皇子和公主也不少,只要排好了時間表,雲苓覺得她在司徒暉這場病痊癒之前能不能輪上一整天都不一定。
這個時候的雲苓對司徒暉什麼時候能痊癒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的。畢竟,前兩年持續時間那樣長的時疫司徒暉都憑著自己的身體硬挺過來了。雲苓雖然看不到司徒暉這次生病的脈案,但看之前向皇太后回話的御醫的臉色,覺得司徒暉的病大概也不嚴重才對。
抱著這樣的想法,雲苓作為除了皇后和大皇子、大公主之外,後宮裡第一個給司徒暉侍疾的人,表現得相當沉穩。司徒暉這幾年越發的瘦了,大概是病中吃不太進去東西,臉色也不太好。雲苓到乾清宮時,他還躺在被窩裡睡著。雲苓坐在床邊,覺得這樣的場景也是有些稀奇的。雖說以前她和司徒暉在一起睡的時候她也要比司徒暉先起床,但司徒暉並不會比她起床晚得太多。見到他這個樣子,雲苓心裡難免想起祁鉞和祁鐸病了的時候,父子幾人樣貌不算太像,但這病了之後,睡著時的神態,真是有七八分相似。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真的透支了身體,司徒暉這一睡就一直睡到了中午。雲苓避開了御醫留下的醫囑里的忌口要了一桌菜。乾清宮這邊因為司徒暉臥床修養了有一陣子了,連許久不用的炕桌都被翻出來了。雲苓讓玉燕帶著宮女一起把剛從御膳房提過來的飯菜放在炕桌上,一回頭就見蘇紅保欲言又止地看著她,好像想說什麼又不好開口的樣子。
司徒暉還沒醒,於是雲苓稍微往外走了幾步,對蘇紅保投去了一個疑問的眼神。
蘇紅保做出那副樣子本來就是等著雲苓來問的,見雲苓果然看向了他,於是壓低了聲音道,「那張桌子是皇上吩咐奴婢們找出來的。皇上的意思,他這幾天什麼時候有精神了,要用那張桌子批摺子。」
幸虧在宮中生活了好多年,雲苓現在對表情的控制已經練出來了,不然雲苓現在的表情怕不是一個大大的「無語」。雲苓忍了兩秒,將表情切換到「擔心」上,皺起眉頭,「縱然陛下身體底子好,但生了病的人總應該遵從醫囑才是。之前御醫不是說陛下應該安心修養嗎?」
雲苓側身坐在楊佩珊的下首,聽見蘇紅保這麼說,趁低頭喝茶的時候悄悄翻了個白眼。看看這話說得多麼深明大義,誰能說皇上操勞國事、以國事為先是錯了?皇上沒錯,那他們這些伺候人的奴婢們當然犯不上「諫言」了嘛。
不過,就司徒暉這個忙起來誰的話都不停的脾氣,這些人也確實是勸不住就是了。從在潛邸的時候,那人就是這個性子,那時候楊佩珊還能偶爾委婉地和司徒暉說兩句,況且司徒暉不是這個國家當家做主的人,所以雖然也是個急脾氣,但還沒現在這麼急。後來司徒暉登基了,雲苓就很少在他那裡看到皇后的人了,反倒是李太妃還活著的時候沒少讓司徒暉注意身體,多加保養。不過當時司徒暉的年紀還不大,對每每勸他保養身體的李太妃還有一套自己的道理,說國事一共就那麼些,如果不趁年輕的時候多干一些,以後就更干不動了。當時司徒暉的身體還真是不錯,面對這樣振振有詞的兒子,李太妃慢慢也不太管了,只是叮囑御膳房的人經常給司徒暉送補身體的湯湯水水。
但司徒暉對這樣帶湯水的東西其實是不太喜歡的,倒不是因為他挑食,而是司徒暉忙起來經常一邊吃飯一邊琢磨外放的地方官呈上來的摺子應該怎麼批,如果桌子上都是湯湯水水的,一不小心帶倒了湯盅,那簡直是一場災難——別懷疑,這樣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帶倒湯盅的事情,司徒暉是真的幹過。主要原因是當時看的那個摺子太氣人,司徒暉在把摺子仍回桌子的另一邊的時候就沒注意,加上動作又比平時大了些,一不小心就……要不是當天伺候司徒暉吃飯的小太監夠機靈,眼疾手快地用袖子擋了一下那本奏摺,那司徒暉在給大臣批覆好的摺子上就會多出一點奇怪的東西了。
綜上,李太妃薨逝之後,司徒暉在忙起來的時候就選擇性遺忘了御膳房送過來的湯湯水水。如今的皇太后也經常關心司徒暉的身體,但左右不過是囑咐蘇紅保等人用心伺候一類,像李太妃一樣,明知皇上不喜歡喝湯還讓御膳房一天三頓地往乾清宮送,並且讓人看著皇上用完了湯再回來回話這種事,皇太后是不乾的。本來就不是親生的母子,司徒暉忙起國事來是打發人帶著他的手諭給皇太后問安的,皇太后偶爾也叮囑御膳房往乾清宮一些補湯,但司徒暉有沒有真的喝到嘴裡,皇太后就不管了。
就……還算挺公平的吧。
平時最有資格過問皇帝身體的皇太后是這麼個做法,所以也就難怪現在皇上一躺倒,大家都挺吃驚了。雲苓雖然說是皇后之下第一人,但在紫禁城裡,過於關心皇帝的身體也算僭越,於是現在也只看著皇太后和楊佩珊。皇上忽然就病得這麼重,後宮嬪妃和皇子公主們侍疾是免不了的,現在司徒暉的皇子和公主也不少,只要排好了時間表,雲苓覺得她在司徒暉這場病痊癒之前能不能輪上一整天都不一定。
這個時候的雲苓對司徒暉什麼時候能痊癒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的。畢竟,前兩年持續時間那樣長的時疫司徒暉都憑著自己的身體硬挺過來了。雲苓雖然看不到司徒暉這次生病的脈案,但看之前向皇太后回話的御醫的臉色,覺得司徒暉的病大概也不嚴重才對。
抱著這樣的想法,雲苓作為除了皇后和大皇子、大公主之外,後宮裡第一個給司徒暉侍疾的人,表現得相當沉穩。司徒暉這幾年越發的瘦了,大概是病中吃不太進去東西,臉色也不太好。雲苓到乾清宮時,他還躺在被窩裡睡著。雲苓坐在床邊,覺得這樣的場景也是有些稀奇的。雖說以前她和司徒暉在一起睡的時候她也要比司徒暉先起床,但司徒暉並不會比她起床晚得太多。見到他這個樣子,雲苓心裡難免想起祁鉞和祁鐸病了的時候,父子幾人樣貌不算太像,但這病了之後,睡著時的神態,真是有七八分相似。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真的透支了身體,司徒暉這一睡就一直睡到了中午。雲苓避開了御醫留下的醫囑里的忌口要了一桌菜。乾清宮這邊因為司徒暉臥床修養了有一陣子了,連許久不用的炕桌都被翻出來了。雲苓讓玉燕帶著宮女一起把剛從御膳房提過來的飯菜放在炕桌上,一回頭就見蘇紅保欲言又止地看著她,好像想說什麼又不好開口的樣子。
司徒暉還沒醒,於是雲苓稍微往外走了幾步,對蘇紅保投去了一個疑問的眼神。
蘇紅保做出那副樣子本來就是等著雲苓來問的,見雲苓果然看向了他,於是壓低了聲音道,「那張桌子是皇上吩咐奴婢們找出來的。皇上的意思,他這幾天什麼時候有精神了,要用那張桌子批摺子。」
幸虧在宮中生活了好多年,雲苓現在對表情的控制已經練出來了,不然雲苓現在的表情怕不是一個大大的「無語」。雲苓忍了兩秒,將表情切換到「擔心」上,皺起眉頭,「縱然陛下身體底子好,但生了病的人總應該遵從醫囑才是。之前御醫不是說陛下應該安心修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