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微沒有第一時間表態,陷入了沉思。

  眾臣亦然。

  嘉元帝不急,拿起一份奏摺看了起來。

  大約半盞茶的功夫後……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胡老大人顫巍巍地開了口:「皇上,老臣以為,地震這種事乃是天災,想要找尋其中的規律太難,此乃無用之功。稼穡之事有農人,煉鋼煉鐵有匠人們,讀書人既拎不動大錘,也舞不動鋤頭,有工部操心此事足矣。老臣以為,另建太醫院一條頗為合理,但云大夫是女子,只怕難以擔此大任。」

  嘉元帝笑著搖搖頭,「常大人,你怎麼看?」

  常似之見皇上搖頭,就知道左都御史的發言不合其心意,但他還是不想附和皇上的做法——皇上封一個女子做這麼大的官,不是一個好信號。

  他思慮再三,說道:「可能是臣目光短淺,未能體會聖上的深意,臣以為胡老大人所言極是,雲大夫醫術高超,做御醫足矣,正五品大員,只怕會引起紛爭。」

  嘉元帝笑了笑,又點名吏部尚書岳鵬程,「你怎麼看?」

  岳鵬程道:「臣妄揣聖意,私以為聖上的意思是重視稼穡煉鋼煉鐵等,並派專門的人才進行研究?」

  嘉元帝拍了拍椅子扶手,「總算還有一個明白人吶。你們可知,我大青的鳥銃為何不能成為士兵的首選兵器;你們可知,我大青的土地為何畝產不高?不正是因為我們沒有聰明人對其進行鍥而不捨的研究嗎?」

  他坐直了身子,雙臂撐在御案上,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諸位大臣們,我們的聰明人都在做什麼呢?他們在忙著練字,忙著寫條陳,忙著拉攏關係討好上官,忙著應付各種不需要多聰明就能做的差事吧!」

  好幾位大臣蹙起了眉頭,彼此用餘光觀望一番,但沒人站出來反駁。

  胡老大人不怕死,聲音陡然高了起來,「老臣以為皇上這話有失公允,而且讓讀書人種田、煉鋼煉鐵,只會貽笑大方。試問,哪個苦讀幾十年,一心想以所學所感報效朝廷的讀書人,願意在高中後被打回原形,種地煉鐵呢?」

  「呵呵~」嘉元帝笑了,「胡老大人,苦讀幾十年才考中進士的讀書人不叫聰明人,像陸大人、小季大人這樣的人才叫聰明人。陸大人,你也說說你的看法吧。」

  陸微道:「臣以為,雲大夫看起來在說各行各業的發展,其實是在說我們的科舉,舉全國之力選拔的人才,大多耗費在無用之事上,真正涉及到社稷民生的幾乎無人問津,的確是一大憾事。」

  他站起身,拱手又道,「臣以為,雲大夫的諫言高屋建瓴,振聾發聵,臣心服口服。」

  「哈哈哈……」嘉元帝大笑起來,「胡老大人,你聽懂了嗎?」

  胡老大人不服氣,梗著脖子說道:「老臣聽懂了,然則讀書人讀書,學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事的策略,他們有仁愛之心,會治國之策,於稼穡、煉鋼煉鐵何干呢?即便有人願意為此付出心血,只怕也一時無法窺得其門徑呢。比起任用科舉選□□的年輕人,不如讓農人、鐵匠來得更快。」

  陸微道:「胡老大人所言極是,這就是雲大夫所言的振聾發聵之處,因為從未重視過,所以一片空白,悲哉!」

  常似之猶豫片刻,到底開了口,「千百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如果有專人研究就能做得更好,老祖宗們絕不會放任不管。」

  他略略側頭,目光在其他同僚臉上一掃。

  立刻有人附和道:

  「是啊是啊,常大人言之有理。」

  「種地就是靠天吃飯,人力能做到的實在有限。」

  「這話有些道理。」

  ……

  陸微笑道:「所以,常大人的意思是『千百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就是正確的嗎?」

  朝廷增加衙門,增加官員,就會增加國庫支出,常似之之所以睜著眼睛說瞎話,不過是不想皇上以此為由頭,促進變法罷了。

  常似之沉吟片刻,「陸大人,順應天命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陸微點點頭,「如果順應天命是應該的,那麼生病了不必醫治,發生災難不必救了,大家只看天命可以嗎?」

  「你……」常似之被噎了個半死。

  陸微乘勝追擊,「諸位大人的土地都不少吧。如果皇上派專人研究,並有了進展,諸位可以做個保證,發個毒誓,諸位名下的土地都不使用該方法嗎?」

  「這……」幾位反對大臣紛紛低下了頭,不敢再看常似之,更不敢掃量嘉元帝。

  嘉元帝舒展了眉毛,「此事朕意已決,不必再議。萬事開頭難,此事必須有一個長遠打算,朕想選一個牽頭人兼顧此事,首先,這個人要年輕,其次要聰明,且能以大局為重,岳大人可有人選啊。」

  年輕、聰明的官員有的是,以大局為重,就是聽朝廷的話,聽皇上的話。

  嘉元帝剛剛說過,像季昀松和陸微這樣的人才是聰明人,陸微老了,又是首輔,當然不合適,那麼合適的就只有季昀鬆了。

  岳鵬程反應不慢,當即說道:「臣以為,季昀松季大人比較適合。」

  嘉元帝看了看陸、常、孫、胡等人,大家似乎都沒有意見。

  嘉元帝在心裡點了點頭,暗道,雲禧的建議由著他們自由發揮,他們就吵起來了,季昀松的任命因為之前的鋪墊已經限定了對象,所以岳鵬程的反饋準確迅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