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她的周圍都是人,甚至不少男子也披著斗笠出門圍觀,凡是面容秀麗清俊些的,不論男女,臉上都有些瘢痕疤點,她們眼睜睜的看著這麼多年的苦難在這個小小的關隘里結束,再張揚跋扈的傢伙頭顱掉在地上揚起的都是一樣的灰塵。
一直以來都是滿眼麻木的人們終於開始落淚,人群如同澎湃而來的潮水一樣,淹沒了整個刑場,等潮水退去的時候,除了撒到土地里已經發黑的血污,原本俯臥在刑場上的人已經徹徹底底的消失了,連塊骨頭都沒留下。
等宋琰離開這個小小的關口的時候,原本倚靠在朱漆牆下生無可戀的人們終於穩定了情緒,在拿到宋琰她們分發的糧食跟藥品之後,回去侍弄田地去了。
今年年景確實是不好,但是拿到補給的糧食之後也能再堅持一段時間,等冬天過去,來年新芽長出來之後,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了。
宋琰在將她們送回去之後,忍不住微微的笑了出來。
從到莎城就板著的臉,終於鬆開了一些,關口的一位里長告訴宋琰,如果想要平定莎城,最主要的不僅僅是府城,還有人聖之前一直生活的悼城,現在所有流民帥跟起事的人,還有人聖的徒弟們都在悼城待著,只要能夠說服了她們,就不用再自己一點一點的跑了。
畢竟現在在跟林城快要交界的地方還好,莎城往南走可是一片又一片的山脈,山中瘴氣密布,像是宋琰這樣的外鄉人是進不去的,就算是進去了,也很難活著出來。
不是不能用軍隊強推過去,而是損耗太大。
她這麼一說宋琰就想起了雨林,算算地點,想想之前宋家跑商的家人們形容的瘴氣林,宋琰基本上能肯定所謂的瘴氣是什麼東西。
可是她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畢竟她很難找到真正可以抵抗這個時代的病菌跟蟲瘴的辦法,非不得已她也不想帶隊進雨林,因此只能按照里長說的,去悼城,找人聖的弟子。
只是按照應劭當時給的情報,人聖的弟子墨刑此時恐怕已經拿到了留下來的信,只要她拿著人聖的遺物登高一揮,她這個原本是人聖失望之後立的『備君『,馬上就會聚集更多的附庸者,與普通的造反不一樣,在有聖人遺言的加持之下,就算是墨刑南面稱帝,在法統上她也是站得住腳的。
她不是反賊,她是真正的帝王儲君。
這才是太女現在最大的對手,而不是朝中的幾個不知所謂的皇女。
想到這裡,就算是宋琰,也忍不住深深的嘆了口氣,就算是人聖最後給她留下這麼一個難題,她也沒有覺得憤懣。
畢竟當年聖人捨身莎城,終老都在這個混亂的地方看著周圍的人煎熬掙扎,當時宋琰還沒有入仕,太女自己在朝堂上跟世家撕扯的疲憊不堪,莎城又是那些人的重點防守的地方,確實是令人看不見什麼希望。
自己立一個『備君『,在天下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出世稱帝,對一個看遍人間苦難,但是沒有真正的,系統性的學習過官場政治的醫生來說,她是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誰也沒有資格憤怒。
悼城離林城有些遠,人聖當年是為了救治瘴氣才進的莎城,自然停留的地方也會比較靠近南方,宋琰也只能帶著人一步一步的往南走。
這跟在北地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是輕軍簡行,為的是速度,面對的是真正的敵人,現在不是,現在是帶著連綿不絕的輜重,面對的是同胞的災民。
等到宋琰真正感到悼城的時候,已經是距離離開關隘口半年之後了。
這期間冬去春來,整個莎城已經因為新的年景慢慢的恢復了生機,春日第一縷微風拂過的時候,宋琰登高看著自己身後走過的路,大部分的人已經開始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為了這麼點正常平穩的日子,應劭在都城輾轉騰挪,硬生生湊夠了數以萬石的糧食,他無法跟著宋琰一起在莎城賑濟,便保證了絕對的後援支持,甚至連往西域去的上路都打通了,配合上宋家在海上的商路,基本上讓宋琰沒有什麼顧慮的一路往前。
太女似乎被應劭找過,甚至還寫信給宋琰讓她管好自家的郎君,只是宋琰都不知道自家郎君做了什麼,自然也不會為了皇太女去惱了自家愛人,為此事燕秋也曾經寫信來過,只是她因為鄭珂的事情此時也不好得罪未來的夫妹,不帶力道的嘲諷怎麼看怎麼好笑。
但是無論如何,有她們幾個人在朝堂上,莎城原本還想要頑抗的幾個世家安安靜靜的什麼也沒做,就把路讓了出來。
細細看過來,這半年雖然有些艱難,也算是平穩的走過來了,無非是給那些世家收尾而已,而眼前就是悼城。
比起半年之前還有些忐忑的心情,現在宋琰倒是沒了什麼畏懼。
這一路上,悼城當年嘯聚萬餘人的流民帥們有一個算一個根本沒有路過頭,路上只有幾股小小的山匪,人數最多的也不過只是幾百而已。
宋琰沒有受到過墨刑送過來的信,留在悼城的探子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出來,這幾乎是一座死城一樣。
今天,宋琰到了這座城的城牆之下,看到的卻是熙熙攘攘,安和平定的生活著的百姓。
帶著幾十個人的小隊打算先過來看看具體情況的宋琰心裡點了點頭,索性不再隱藏,穿著皮甲就這麼站了出來。
一直以來都是滿眼麻木的人們終於開始落淚,人群如同澎湃而來的潮水一樣,淹沒了整個刑場,等潮水退去的時候,除了撒到土地里已經發黑的血污,原本俯臥在刑場上的人已經徹徹底底的消失了,連塊骨頭都沒留下。
等宋琰離開這個小小的關口的時候,原本倚靠在朱漆牆下生無可戀的人們終於穩定了情緒,在拿到宋琰她們分發的糧食跟藥品之後,回去侍弄田地去了。
今年年景確實是不好,但是拿到補給的糧食之後也能再堅持一段時間,等冬天過去,來年新芽長出來之後,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了。
宋琰在將她們送回去之後,忍不住微微的笑了出來。
從到莎城就板著的臉,終於鬆開了一些,關口的一位里長告訴宋琰,如果想要平定莎城,最主要的不僅僅是府城,還有人聖之前一直生活的悼城,現在所有流民帥跟起事的人,還有人聖的徒弟們都在悼城待著,只要能夠說服了她們,就不用再自己一點一點的跑了。
畢竟現在在跟林城快要交界的地方還好,莎城往南走可是一片又一片的山脈,山中瘴氣密布,像是宋琰這樣的外鄉人是進不去的,就算是進去了,也很難活著出來。
不是不能用軍隊強推過去,而是損耗太大。
她這麼一說宋琰就想起了雨林,算算地點,想想之前宋家跑商的家人們形容的瘴氣林,宋琰基本上能肯定所謂的瘴氣是什麼東西。
可是她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畢竟她很難找到真正可以抵抗這個時代的病菌跟蟲瘴的辦法,非不得已她也不想帶隊進雨林,因此只能按照里長說的,去悼城,找人聖的弟子。
只是按照應劭當時給的情報,人聖的弟子墨刑此時恐怕已經拿到了留下來的信,只要她拿著人聖的遺物登高一揮,她這個原本是人聖失望之後立的『備君『,馬上就會聚集更多的附庸者,與普通的造反不一樣,在有聖人遺言的加持之下,就算是墨刑南面稱帝,在法統上她也是站得住腳的。
她不是反賊,她是真正的帝王儲君。
這才是太女現在最大的對手,而不是朝中的幾個不知所謂的皇女。
想到這裡,就算是宋琰,也忍不住深深的嘆了口氣,就算是人聖最後給她留下這麼一個難題,她也沒有覺得憤懣。
畢竟當年聖人捨身莎城,終老都在這個混亂的地方看著周圍的人煎熬掙扎,當時宋琰還沒有入仕,太女自己在朝堂上跟世家撕扯的疲憊不堪,莎城又是那些人的重點防守的地方,確實是令人看不見什麼希望。
自己立一個『備君『,在天下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出世稱帝,對一個看遍人間苦難,但是沒有真正的,系統性的學習過官場政治的醫生來說,她是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誰也沒有資格憤怒。
悼城離林城有些遠,人聖當年是為了救治瘴氣才進的莎城,自然停留的地方也會比較靠近南方,宋琰也只能帶著人一步一步的往南走。
這跟在北地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是輕軍簡行,為的是速度,面對的是真正的敵人,現在不是,現在是帶著連綿不絕的輜重,面對的是同胞的災民。
等到宋琰真正感到悼城的時候,已經是距離離開關隘口半年之後了。
這期間冬去春來,整個莎城已經因為新的年景慢慢的恢復了生機,春日第一縷微風拂過的時候,宋琰登高看著自己身後走過的路,大部分的人已經開始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為了這麼點正常平穩的日子,應劭在都城輾轉騰挪,硬生生湊夠了數以萬石的糧食,他無法跟著宋琰一起在莎城賑濟,便保證了絕對的後援支持,甚至連往西域去的上路都打通了,配合上宋家在海上的商路,基本上讓宋琰沒有什麼顧慮的一路往前。
太女似乎被應劭找過,甚至還寫信給宋琰讓她管好自家的郎君,只是宋琰都不知道自家郎君做了什麼,自然也不會為了皇太女去惱了自家愛人,為此事燕秋也曾經寫信來過,只是她因為鄭珂的事情此時也不好得罪未來的夫妹,不帶力道的嘲諷怎麼看怎麼好笑。
但是無論如何,有她們幾個人在朝堂上,莎城原本還想要頑抗的幾個世家安安靜靜的什麼也沒做,就把路讓了出來。
細細看過來,這半年雖然有些艱難,也算是平穩的走過來了,無非是給那些世家收尾而已,而眼前就是悼城。
比起半年之前還有些忐忑的心情,現在宋琰倒是沒了什麼畏懼。
這一路上,悼城當年嘯聚萬餘人的流民帥們有一個算一個根本沒有路過頭,路上只有幾股小小的山匪,人數最多的也不過只是幾百而已。
宋琰沒有受到過墨刑送過來的信,留在悼城的探子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出來,這幾乎是一座死城一樣。
今天,宋琰到了這座城的城牆之下,看到的卻是熙熙攘攘,安和平定的生活著的百姓。
帶著幾十個人的小隊打算先過來看看具體情況的宋琰心裡點了點頭,索性不再隱藏,穿著皮甲就這麼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