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當然,這布置自然也包括從襄原城借人。
能白撿地功勞為什麼不要,這就是為什麼步洪齡出現在這裡的原因,甚至李蟄還很貼心的把王帳讓了出來,讓這個第一次正式指揮大戰就帶了兩萬精兵地小將軍能有足夠發揮的空間。
步洪齡是真的以為這位李蟄將軍是為了鍛鍊她,襄原城主確實知道恐怕敵人的大頭早就不在王帳了。
只是原本就是固原城地主戰場,她也沒說什麼。
幾乎是一臉震驚的步洪齡小將軍在看見幾乎已經被燒成一片白地地王帳時,才知道她原本以為的自己是主力,其實只是來打掃戰場而已。
心有不忿的年輕人幾乎將還能站起來地王帳地騎兵們全部過了一遍。
暮色四合,等到第二天地時候,原本計劃地十天左右的鏖戰就這樣結束了。
襄原城來的小將軍甚至覺得這比在沙漠上清掃馬匪都要簡單得多。
一封朝奏九重天,有人歡喜有人愁。
對太女一派來說,邊關穩定,大破獲赫族,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對知道宋琰已經效忠太女的世族們來說,這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邊城如何,她們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但是對燕秋、宋琰這兩個人地職位,她們很是關心。
畢竟無論武人們多大的官,都不過是看門地莽婦罷了,能回到朝堂的文人,才是她們的主要對手。
這讓原本打算溫和對待,順勢而成的太女,直接代自己的母親,發出了獎賞的聖旨。
燕秋押解獲赫族貴種及部分人犯回都城,授官大理寺卿,掌管刑獄,宋琰交接完四縣事務之後帶著新糧種回都城,授官太傅。
一個從五品直接授官二品,一個從七品縣官到了三品太傅,這幾乎是從來沒有過先例的事情。
何況這也不是什么正常的升遷,原本的大理寺卿與太傅直接被調離了都城,甚至連個明升暗降的花活都沒有搞,直接就是為天子收門徒的名義派了出去。
沒有官職,沒有屬地,原本的天子門生,無外乎是國子監或者是新科進士,這次所謂的為天子收門徒,連個小小的官吏文書都沒有。
只要是在朝中廝混過的人,都能夠品得出一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原本就已經是代母行事的太女,現在連基本的隱藏都沒有了,她幾乎是直白的告訴朝堂上的所有人。
她要成為這個王朝真正的主宰。
旨意發下去之後,便有世族攻擊太女目中無人,覬覦皇位,倒是現在坐在皇位上的當今,在給太女發過兩次申斥的文書之後,見自己的大女兒沒有任何想要搭理她的意願,也便安安靜靜的退了回去,龜縮在深宮裡,等著別人來宣判她這個天下最尊貴之人的命運。
世族倒是想要這位好歹還是太女親身母親的人站出來,壓制住這個在她們看來,已經失控的皇女,只可惜,毫無用處。
眼看著皇帝沒用了,世家們各自的籌謀,便開始準備行動了。
而在固原城的宋琰,這時候卻忙的腳不沾地。
她接到的旨意很急,同時也收到了太女的書信。
這位一向耐心很好的皇女現在既然不打算繼續忍耐了,自然是想要速戰速決的,只是她現在手上沒有太多的能用之人,宋琰跟燕秋自然是越早回去越好。
可宋琰這邊手上卻是積攢了許多的事情,比如收攏勉強活下來的有狐一族的勇士們。
如果不是她們拼死搏殺,藏在鹽灘上的三千馬奴不可能活著回來,何況這群人還幾乎是拼著自己的性命,將固原城派出去的兩百名軍士,護住了三十個。
李蟄對活下來的這三十個人幾乎是予取予求。
除了這個之外就是步洪齡小將軍在獲赫族王帳里掃蕩的時候找到的幾十個波旁人。
不是普通的西域人,甚至不是小河公國或者是其他的與鄭國交好的西域人,而是真真正正的波旁人。
除了她們,沒有人用得起藏紅花調味。
並不願意委屈自己的幾個來遠東之地聯絡盟友的波旁人原本以為沒有人能夠認得出這種即使是在兩國貿易里也算得上是極為珍貴之物的藥物,原本是用來給一個身體孱弱的女子燉湯的。
可是她們沒有想到的是步洪齡手下有一個是從馬匪里抓回來的手下。
沒有人會比這些專門守在商路上隨時準備拿命換錢的亡命之徒更了解貴貨,即使是藏紅花,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而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宋琰幾乎是立刻就明白,波旁這個在金原縣就隱隱約約站在鄒家身後的影子,是真的在覬覦著這片離他們有幾千里地的遙遠而富饒的土地。
這個因為下屬的疼惜被暴露的波旁貴族沒有什麼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文牒,燕秋便光明正大的把她混在了獲赫族貴種的一堆里,打算押解回京。
這個人放在別人手裡她一點都不放心,只有在他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著,琢磨著,才能安心。
不怪她太過緊張,著實是這幾年都城不僅僅是從波旁進口了大量的黃金飾品,香料擺件,還有以千人計算的奴隸。
看這個波旁貴族就算是燉湯都能捨得將比黃金更珍貴的藏紅花往裡面放的架勢,都能放得下身段,住進獲赫族混雜著馬糞血垢的營帳,難說現在在貴人家裡歌舞的波旁族的奴隸們之間有沒有什麼有野心的傢伙。
能白撿地功勞為什麼不要,這就是為什麼步洪齡出現在這裡的原因,甚至李蟄還很貼心的把王帳讓了出來,讓這個第一次正式指揮大戰就帶了兩萬精兵地小將軍能有足夠發揮的空間。
步洪齡是真的以為這位李蟄將軍是為了鍛鍊她,襄原城主確實知道恐怕敵人的大頭早就不在王帳了。
只是原本就是固原城地主戰場,她也沒說什麼。
幾乎是一臉震驚的步洪齡小將軍在看見幾乎已經被燒成一片白地地王帳時,才知道她原本以為的自己是主力,其實只是來打掃戰場而已。
心有不忿的年輕人幾乎將還能站起來地王帳地騎兵們全部過了一遍。
暮色四合,等到第二天地時候,原本計劃地十天左右的鏖戰就這樣結束了。
襄原城來的小將軍甚至覺得這比在沙漠上清掃馬匪都要簡單得多。
一封朝奏九重天,有人歡喜有人愁。
對太女一派來說,邊關穩定,大破獲赫族,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對知道宋琰已經效忠太女的世族們來說,這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邊城如何,她們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但是對燕秋、宋琰這兩個人地職位,她們很是關心。
畢竟無論武人們多大的官,都不過是看門地莽婦罷了,能回到朝堂的文人,才是她們的主要對手。
這讓原本打算溫和對待,順勢而成的太女,直接代自己的母親,發出了獎賞的聖旨。
燕秋押解獲赫族貴種及部分人犯回都城,授官大理寺卿,掌管刑獄,宋琰交接完四縣事務之後帶著新糧種回都城,授官太傅。
一個從五品直接授官二品,一個從七品縣官到了三品太傅,這幾乎是從來沒有過先例的事情。
何況這也不是什么正常的升遷,原本的大理寺卿與太傅直接被調離了都城,甚至連個明升暗降的花活都沒有搞,直接就是為天子收門徒的名義派了出去。
沒有官職,沒有屬地,原本的天子門生,無外乎是國子監或者是新科進士,這次所謂的為天子收門徒,連個小小的官吏文書都沒有。
只要是在朝中廝混過的人,都能夠品得出一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原本就已經是代母行事的太女,現在連基本的隱藏都沒有了,她幾乎是直白的告訴朝堂上的所有人。
她要成為這個王朝真正的主宰。
旨意發下去之後,便有世族攻擊太女目中無人,覬覦皇位,倒是現在坐在皇位上的當今,在給太女發過兩次申斥的文書之後,見自己的大女兒沒有任何想要搭理她的意願,也便安安靜靜的退了回去,龜縮在深宮裡,等著別人來宣判她這個天下最尊貴之人的命運。
世族倒是想要這位好歹還是太女親身母親的人站出來,壓制住這個在她們看來,已經失控的皇女,只可惜,毫無用處。
眼看著皇帝沒用了,世家們各自的籌謀,便開始準備行動了。
而在固原城的宋琰,這時候卻忙的腳不沾地。
她接到的旨意很急,同時也收到了太女的書信。
這位一向耐心很好的皇女現在既然不打算繼續忍耐了,自然是想要速戰速決的,只是她現在手上沒有太多的能用之人,宋琰跟燕秋自然是越早回去越好。
可宋琰這邊手上卻是積攢了許多的事情,比如收攏勉強活下來的有狐一族的勇士們。
如果不是她們拼死搏殺,藏在鹽灘上的三千馬奴不可能活著回來,何況這群人還幾乎是拼著自己的性命,將固原城派出去的兩百名軍士,護住了三十個。
李蟄對活下來的這三十個人幾乎是予取予求。
除了這個之外就是步洪齡小將軍在獲赫族王帳里掃蕩的時候找到的幾十個波旁人。
不是普通的西域人,甚至不是小河公國或者是其他的與鄭國交好的西域人,而是真真正正的波旁人。
除了她們,沒有人用得起藏紅花調味。
並不願意委屈自己的幾個來遠東之地聯絡盟友的波旁人原本以為沒有人能夠認得出這種即使是在兩國貿易里也算得上是極為珍貴之物的藥物,原本是用來給一個身體孱弱的女子燉湯的。
可是她們沒有想到的是步洪齡手下有一個是從馬匪里抓回來的手下。
沒有人會比這些專門守在商路上隨時準備拿命換錢的亡命之徒更了解貴貨,即使是藏紅花,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而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宋琰幾乎是立刻就明白,波旁這個在金原縣就隱隱約約站在鄒家身後的影子,是真的在覬覦著這片離他們有幾千里地的遙遠而富饒的土地。
這個因為下屬的疼惜被暴露的波旁貴族沒有什麼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文牒,燕秋便光明正大的把她混在了獲赫族貴種的一堆里,打算押解回京。
這個人放在別人手裡她一點都不放心,只有在他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著,琢磨著,才能安心。
不怪她太過緊張,著實是這幾年都城不僅僅是從波旁進口了大量的黃金飾品,香料擺件,還有以千人計算的奴隸。
看這個波旁貴族就算是燉湯都能捨得將比黃金更珍貴的藏紅花往裡面放的架勢,都能放得下身段,住進獲赫族混雜著馬糞血垢的營帳,難說現在在貴人家裡歌舞的波旁族的奴隸們之間有沒有什麼有野心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