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們從十幾歲就在一起,一張床上睡到現在,關係比她這個親妹妹還要親,更進一步也是如此理所當然,自然而然,沒有任何不和諧之處。

  陳嫣然逐漸從這件事帶來的衝擊之中回過神來,就發現似乎的確沒什麼可說的。

  但陳悠然冷靜過頭的表現,還是讓她產生了一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以為自己發現了驚天秘密,但對方卻習以為常,根本不覺得有什麼特別,這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憋屈,將她硬生生憋成了內傷。

  「哎,要是我不同意呢?」她忍不住問。

  陳悠然用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她,「你轉過身去,看到你背後那扇門了嗎?打開它,走出去。對了,記得順便替我把門帶上。」

  如此殘酷無情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讓陳嫣然立刻清醒過來。

  她伸手把自己的行李箱拖了進來,「算了,你們的事,我什麼時候說得上話了?」

  其實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她這回回來,本來就是想跟藍姍和陳悠然正是商量一下,以後她應該會常駐上海,逢年過節才能回來了。她名下兩家網站,當然是立足一線城市更好發展,各方麵條件也更便利。

  本來還怕兩人不放心自己,現在看來,她留在上海的決定才是最英明的,回來就是個一千瓦的電燈泡。

  反過來想想,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對她也不是壞事。

  至少不需要再去熟悉兩個不知道是否能夠合得來的姐夫,而是有了一對疼愛自己,全心支持自己的姐姐,不是嗎?

  聊勝於無地自我安慰了幾句,陳嫣然拖著行李回到自己的房間,才陡然驚覺陳悠然的可惡用心。她和藍姍的主臥室在一邊,陳嫣然和小米的房間卻在另一邊,從一開始就劃好了地盤。

  弄得她明明是回家,卻突然有種來做客的錯覺。

  陳悠然倒了兩杯水回到房間,藍姍聽見聲音,抬頭問,「誰來了?」

  「嫣然回來了。」陳悠然說。

  藍姍的臉色幾乎立刻就變了,「客廳里——」

  「都看見了。」陳悠然把手裡的水杯放在床頭柜上,無奈地道,「也猜到了。其實這樣也好,還省得我絞盡腦汁地想該怎麼跟她開這個口。」

  「太倉促了。」藍姍仍舊皺眉。

  陳悠然抬手揉了揉她的頭頂,微笑道,「你也別把嫣然想得那麼脆弱。算起來她還比你大一歲呢,也是自己開公司當老闆的人了,這點小事還禁得住。」

  再者,雖然這麼說有些無情,但人生就像是一列不斷往前開的班車,一路上上下下,即使是血脈至親,也總免不了有分別的那一天,真正能相伴到白頭的,不過一人而已。

  她們對陳嫣然,陳嫣然對她們,都只是對方人生某個階段內的同伴,遲早要分開,奔向不同的道路,真正陪伴她的那個人,還在前方等著呢!

  現在她們各自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前方天高路遠,一路風光明媚,所有的事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樣就已經很好了。

  第111章 番外·陳小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自問世以來, 就一直不斷被各種引用和改寫。

  陳小米很喜歡這句話, 並對它進行了自己的解讀:不幸的家庭之所以不幸, 是因為人生中總會出現各種預想不到的意外, 你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 又以什麼樣的方式降臨;而幸福的家庭之所以幸福,卻只是因為一個字:愛。

  雖然幾乎沒有見過父母,成長過程中也不曾得到過來自他們的關愛,但陳小米的人生中並不缺愛。

  從小到大, 她生活的環境充滿善意,遇到的人也都十分友好,從未讓她意識到自己跟其他小朋友有什麼不同。雖然她家裡只有三個姐姐,沒有爸爸媽媽。

  陳小米一直以為這是因為自己討人喜歡,運氣也好,遇到的都是好人。

  直到她十幾歲,才開始意識到,這是因為她的姐姐們有意識地為她創造了這樣的環境。

  一方面, 她們住的地方不是私人別墅就是高檔社區, 鄰居都是很有修養的人,不會隨意窺探別人家的秘密, 對於她們不一樣的家庭結構也不會表露出任何異樣。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三位姐姐的事業越做越大,社會地位越來越高, 幾乎沒有人敢當著她們的面議論陳家的是非了。

  在錢權財勢面前,個人生活上的微小瑕疵,可以完全被掩蓋。

  這樣,陳小米才得以在十分寬鬆的環境中長大。

  也許是因為小時候經常跟著姐姐們顛沛流離,接觸的人比較多的緣故,陳小米性格外向、不拘小節,而她成長的環境,允許她完全釋放自己的天性,不必有任何顧慮。

  詩人舒婷曾經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之中,借兒子的口說:

  經常有人問我媽:「你兒子學什麼?」

  媽媽回答:「學玩。」

  陳小米看到這篇文章時,感覺自己的童年大抵也是如此,沒什么正經事,就是玩兒。就連學習成績,似乎也沒有誰在意。仿佛只要她高興,就什麼都行。

  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過到某一天,大姐突然蹲在她面前,一臉嚴肅地盯著她看了很久,最後面色凝重地宣布,「小米,你要努力學習,趕快長大,爭取早點接班,好把我和你姍姍姐解放出來!」

章節目錄